恩仇累 2、忘川河(1 / 2)

如來道:“你雖有前麵所說種種善因,但東西混一,亦且陰陽合體,既違天道,又悖常理,要結善果,豈是朝夕之功?所賴你日間苦修,夜夜到門牆之外聆聽,足見其向佛禮佛之心。但要修得正果,還得回到東土,經曆凡間種種磨難,庶幾可成。想那唐三藏曆經千辛萬苦,卻沒能帶走《楞嚴經》,雖說是他命中有此一劫,但也不符普渡眾生之意。如此缺憾,終須彌補。”

聽到這裏,桂靈道:“莫非佛祖要讓我回歸東土,把此經帶去,普渡東土眾生?”

如來道:“並不全對。其實此經藏在東海龍宮,龍樹菩薩至東海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拜閱之下,歎為稀有,便將全經默誦下來。出龍宮後,便將此經誦出,記錄下來,呈給國王之家。國王之家也把它視為稀有之法寶,請般剌密諦將其譯出,珍藏在國庫中,並禁止傳到外國。

“本經譯主般剌密諦,發願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著《楞嚴經》東渡,被守邊界的官吏查獲,而不許他出境。這反而堅定了他宏法之願。於是他用極細的白絹書寫此經,然後剖開自己的肩膊,將經文縫藏在其中,等瘡口平複之後,再出國,海關搜查無疑,才得航海東渡。恰逢東土大唐宰相房融被貶在廣州,房融便請般剌密諦住在製止寺。般剌密諦剖膊出經,將梵音的經文用東土漢字拚出來,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東土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房融將其用漢字書寫下來。譯事完畢,般剌密諦迅速回到本國,願以自身承當所有罪責。般剌密諦如此冒險艱苦,乃至不惜身命榮辱,正是所謂重法輕身,所成功德,不可估量;而東土之眾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桂靈道:“如此說來,般剌密諦此舉,既彌補了唐三藏西天取經的缺憾,又體現了佛祖普施天下之意,堪稱兩全其美。”

如來道:“也不盡然。”

桂靈道:“願佛祖示下。”

如來道:“前麵講過,《楞嚴經》繁雜深奧,非一般僧眾所能參悟,而般剌密諦是用梵語誦出,房融依其音寫成漢字,其意義仍不明了。雖經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翻譯,但錯漏在所難免。更加上流傳過程中損益,不少地方改動很大,殊非原意。況且東土之人多殘忍暴虐刻薄寡恩之徒,見利忘義落井下石之輩。這些人或曲解經文,或穿鑿附會,以滿足其貪欲私利,比比皆是。”

桂靈道:“如此豈非辜負佛祖一片苦心?”

如來道:“正是。”

桂靈道:“有何辦法可以正本清源?”

佛祖眼中突然射出金光一道,罩在桂靈身上,說道:“此一功德,正著落在你的身上。”

接著舉金色臂,屈五輪指,口占一偈:“靈水湯湯,東土茫茫;一枝獨秀,倆桂垂芳。”

桂靈正想再問,忽聽如來一聲“咄,還不快去!”眼前一切倏然消失,空山寂寂,萬籟無聲,真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回思如來所言,其意旨了然於胸,但仙凡路遠,東西殊途,如何踐行,又覺茫然。

躊躇半天,方才回過神來。正欲覓路下山。忽然隱隱聽得水流之聲。尋聲而去,卻是一條羊腸小道。小道旁,長著不知名的林木,陰森怕人。路麵怪石林立,坎坎坷坷。桂靈磕磕絆絆,走得甚是艱苦。正想運起玄功,跳出羈絆,猛然發現竟無法運功,這一驚非同小可。又試了幾次,迄無功效,心下頹然。隻好如同凡人,掙紮著沿路向前走去。

走了不知多久,仿佛是半夜,又仿佛是黎明,忽覺水聲就在腳下。原來,桂靈走到了一條河邊,此刻正站在河岸上。河風凜冽,砭人肌骨。朦朧的微光下,但見河兩岸的山峰刀劈斧削,高聳入雲;俯身看那河麵,仿佛在另一個星球,隱隱銀白一線。桂樹精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左有大河,深不可測;右是山崖,高不可攀。回看來路,竟發現剛走的那條羊腸小道眨眼間長出許多藤蘿,盤曲纏繞,形成一堵枝繁葉茂的高牆。所幸岸邊隱隱約約還有一條像路的印跡,向著不知什麼地方蜿曲延伸。桂靈摸摸索索,戰戰兢兢,向前走去。忽然間看見路邊有一塊怪石,上麵大書“陰界”二字;下麵一行小字,刻的是“過此即為閻王管轄之地,陽間人慎入!”。而在前邊不遠,赫然立著一塊石碑,上鐫一副對聯,道是:“足下有根休抬腿,眼前無路快回頭。”“足下有根,足下有根……”桂靈反複默念,想到,我的根既在西方,又在東土,讓我不抬腿動步,追尋根本,豈非笑話?又想到佛祖的意旨,心下道,就算陰陽兩隔,眼前無路,也阻擋不了我向前走的決心。於是再不遲疑,一腳踏進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