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話越難說,越要將其說好(3 / 3)

向他人提出忠告時,同樣的一個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會為你贏得尊敬,也有可能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向他人提忠告時千萬要謹慎行事,點到為止,留有餘地。

反對他人要講究方法策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人的想法完全相同。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人與人的想法總會發生衝突。而這個時候,一旦反對不得法,硬著頭皮說“不”字,很可能會招來對方的不滿,甚至懷恨在心,從此對你產生仇視心理,處處與你作對。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麵。怎樣避免這些多餘的困擾呢?其實,反對也是有秘訣的,反對得法,就會使對方心悅誠服,至少不會對你懷恨在心。

美國一家貿易公司的經理設計了一個商標,他開會征求各部門的意見。

經理報告說:“商標的主題是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另外,這個旭日很像日本的國徽,日本國內民眾見了一定樂於購買我們的產品。大家有什麼意見就提出來,我們再一起探討。”營業主任和廣告主任都極力恭維經理構想,而最後發言的是代表出口部主任出席的青年職員。他說:“我不同意這個商標設計方案。”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看著他。

“怎麼?你認為這個設計得不好?”經理吃驚地問。

“倒不是不喜歡這個商標。”青年勇敢地說。事實上,從藝術的觀點看青年人確實有點討厭那紅圈圈,但是他明白不能同經理辯論審美力,所以他接著說:“我恐怕它太好了。”

經理笑了起來:“這我就不明白了,你解釋看看。”

“這是個鮮明而生動自然的設計,毫無疑問,由於它與日本的國徽相似,可以斷定日本人都會喜歡。”

“是啊,我也正是此意。”經理顯得有些不耐煩。

“可是,我們在遠東還有一個重要市場,那就是中國。中國人看到這個商標的時候,應該也能想到這是日本的國徽,即使日本人喜愛這個商標,可是卻不會引起中國人的好感。恐怕他們不願意買我們的東西。這樣,我們的產品在中國不就沒有銷路了嗎?本公司的營業計劃是要擴充對華貿易的,然而這個商標一旦做成,其結果可能是顧此失彼了。”

“天啊!我還真沒有想到這一層,你說得太對了!”經理幾乎叫了起來。

這位青年如果也同其他人一樣對經理恭維,讓旭日做成商標,將來產品銷往遠東後,倘若中國方麵的營業報告顯示生意清淡、存貨退回,到那個時候,如果不能銷售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商標方麵出了問題,則代表出口部主任出席那次會議的青年,還擺脫得了責任嗎?

要向一個人表示反對,你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說得使他完全信服,而不是一味地說“不”。講究說“不”的技巧,可以給別人麵子,也能夠讓自己不得罪人。那位青年在說“不”的時候就非常委婉,用“我恐怕它太好了”這樣一句恭維的話先把經理的不悅填平,保住了經理的體麵,後來他雖然陳述了更充分的理由,但經理也不會因此而感到難堪。

所以,我們要記住,反對別人要盡量做到語言委婉,不要傷及他人的自尊,不要使他人感覺屈服或難堪。反對他,還能夠讓他依然自滿和得意才是最好的結果。

學習這種委婉反對的方法,要注意下列的規則:

先向對方解釋自己反對的理由。

反對的言辭最好為堅決果斷的暗示,不可遊移。

不要把全部責任推到某一個人身上,含糊其辭。

注意不要傷及他人的自尊,要讓對方感到你的反對出於萬不得已,你對你的反對感到非常抱歉。

拒絕他人的要求要恰當得體

一次,林肯受邀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林肯認為自己不是編輯,卻出席這次會議,實在不相稱,所以他想拒絕出席這次會議。於是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一次,我在森林裏遇到了一位騎馬的女士,我停下來讓路,她也停了下來,然後盯著我的臉看了很長時間。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我說:‘您大概說對了,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她說:‘當然了,你生就這副醜相是無法改變的,但你可以待在家裏不要出來嘛!’”大家為林肯的幽默啞然失笑了。

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來拒絕他人,才可以把拒絕帶來的遺憾縮小到最低限度,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與感情,又能夠得到對方的諒解和支持。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些傷腦筋的事情:一個品行不良的熟人纏著你,要你借錢給他,但你明知借給他無異於“肉包子打狗”;一個熟識的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買下就會吃虧;一些不輕易開口的至親好友,在萬不得已時求你一次,若不幸遭到拒絕,輕則失望、傷心,重則大發雷霆;曾經在你困難時鼎力相助的患難之友有求於你,你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他卻不相信,指責你忘恩負義……麵對這些,你該如何處理?要知道,你是人而非神,沒有呼風喚雨、有求必應的本領。該拒絕的時候就得拒絕。倘若不好意思當場說“不”,向別人承諾了自己不願、不應、不必履行的職責,一旦事辦不成,更讓對方生氣。

拒絕他人時是有技巧的。不善拒絕的人,一次拒絕就可能把多年的深交得罪;而善於周旋的人,也許他天天都在拒絕,卻仍能廣結人緣,極少招來非議和埋怨。

拒絕應當對事不對人,要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能辦到,而不應看對方地位的尊卑以及雙方利害的大小。

在這裏講幾種常用的拒絕方法,以供參考。

1.假托直言

某報社的推銷員上門推銷他們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感興趣。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我知道你們的服務很周到,可是我們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像這種采取假托由於非個人原因作為借口而加以拒絕的方法就是假托直言。

直言往往是對一個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對方坦誠相見的標誌。但由於直言往往逆耳,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到迫不得已,千萬別用。

2.詼諧幽默

某市要舉辦一次歌唱比賽,民營企業家找到大會主持人說:“我讚助1萬元,你安排我當個評委怎樣?”這個人社會聲譽不太好又根本不懂藝術,麵對對方的要求,大會主持人一拍對方的肩膀說:“老兄,難道你錢多得沒處花了嗎?把1萬元扔在這個會上還不如扔到河裏呢,那樣還能看到個水漂兒。”

這是在對方提出要求後,機智地以詼諧幽默、玩笑打諢的話語遮掩了實質性問題,避免了直接回答,巧妙地拒絕了對方提出的要求。

3.裝聾作啞

1945年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會談。一次會議休息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告訴斯大林美國研製了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這是想試探斯大林對原子彈所持的態度。斯大林卻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臉上未露出絲毫的異常表情,也沒有作任何回答,以至後來許多人回憶說,斯大林好像有點聾,沒有聽清楚。其實,斯大林聽得清清楚楚,會後,他立即對莫洛托夫說:“務必要加快我們工作的進展。”兩年後,蘇聯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的核壟斷被徹底打破。

對方提出問題假裝沒有聽見,當然就不用回答了。

拒絕他人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遇到敏感的問題或難以承諾的要求時,首先,要向對方誠懇地表示充分地尊重、理解和同情,然後再機智應對,一定要記住時刻保持不焦不躁,沉著冷靜。對於一些無理的要求或挑釁性的提問,既可采取主動出擊,也可以防衛。而對於合情合理但目前自己還沒有能力辦到的要求,可以拒此應彼,也就是說在拒絕對方一方麵要求的同時,盡量滿足對方另一方麵的合理要求來作為補償,以使對方的遺憾和失望之情得以緩解,也可以真心實意地為其出謀劃策,建議他另求希望更大的門路。

倘若對方是個胸襟開闊的人,那就及早開誠布公地說明原因拒絕,以便他另作打算;而倘若對方毫無思想準備,並且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不高,遭受出其不意的拒絕後,輕則可能煩憂、痛苦,重則可能精神失常,這時則要以“商量、研究之後再奉告”為借口,用拖延時間和旁敲側擊的方法,讓對方自己意識到被拒絕的可能性。

如果對方是你的上級或長輩,幹脆主動登門說明原因,委婉拒絕,不要等著他們再三催你答複,以免失敬。如果對方是你的下級或晚輩,無論對方提出的是什麼問題,合理與否,都不宜當眾恥笑、訓斥,而應耐心解釋或暗示拒絕的原因。假如對方對拒絕的理由持懷疑態度,仍糾纏不休,不妨再加上類似的人或物作為旁證,以增強拒絕理由的可信程度。

當然,拒絕時要給予對方希望。倘若是合理的要求,一時不能解決,不妨如實告訴對方,並且給予對方希望、鼓勵,使對方感到雖然某個要求未能滿足,但工作還是有意義的,生活也還是美好的,這份情誼仍然是可貴的。

對於實在不合理的要求,不要遷就,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拒絕,態度絕不含糊。不要模棱兩可,使對方產生誤解,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既耽誤對方辦事,又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過,要盡量注意口氣委婉。

說謊也是一種智慧

好多人都不喜歡撒謊的人,但是有時候,麵對一些十分棘手的問題,我們又不得不撒謊。比如,老人年紀大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應地減退了,如家中發生什麼不幸的事情,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地瞞著他們,不對他們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不撒謊表示誠實的話,還不如說撒謊是一種孝敬老人的方法;當你約會遲到了,與其說忘了時間,就不如說是路上堵車,鬧鍾出了問題……所有這些謊話,其實對事情的本身並不能帶來什麼更加嚴重的後果,反而會使事情得到更好地解決,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謊言是善意的,對大家沒有危害性。這不但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反而會更有利於解決問題。常言道: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適度地撒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理解、尊重和寬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善意的謊言的例子也有很多。

有一個學生,他並不擅長長跑,對長跑也不感興趣。但在一次測試中,老師告訴他他的長跑速度比其他同學快,而且還說他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要他好好努力。那個學生聽了老師的話之後非常興奮,因為他感覺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是他的榮幸。這對他來說,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而且如果能取得好成績,還可以使自己成為學校的焦點,於是他下定決心刻苦訓練,每天堅持起來跑步。漸漸地,他真正喜歡上了長跑,過了一段時間後,本來完全不可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他,竟然真的被選上了。

這就是善意的謊言帶來的力量。

因此可以說,出於美好願望的謊言並不是欺騙。因為一般的欺騙是帶有功利性的,而善意的謊言可以讓人起死回生,可以讓人從心裏燃起希望之火,可以讓人的信念更加堅定執著。在社會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力量的影子。父母的一句謊言,可以讓天真無邪的孩子展開美麗的笑容;老師的一句謊言,可以使困惑彷徨的學生不再猶豫,讓他們重新點燃起希望的燭光;醫生的一句謊言,可以讓危在旦夕的病人逃離死神的手掌,獲得新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善意的謊言不是失信的表現,它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人更好地活著,是為他人著想,是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憂傷,同時對他人也不會造成危害。善意的謊言有時候也會成為你進步的階梯。所以,在生活中有時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也未嚐不可。

其實,善意的謊言有時可以說就是一種借口,為自己的錯誤開脫。我們在生活當中會經常碰到類似的現象,比如說,你和其他人約會遲到了,你會找出種種借口來為自己辯護,以維護自己的尊嚴,類似的像“我很早就出來了,可沒想到路上堵車”、“忘記帶東西又回去取了”、“路上給別人幫忙了”……這樣說總會比你說實話更容易讓人接受,你可以很容易就獲得對方的原諒。所以,如果在為人處世中你能夠懂得靈活變通,那麼麻煩就會自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