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求人辦事時,話該如何說(1 / 3)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事事精通,在這樣一個講求合作的時代,我們經常會遇到求人辦事的時候。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此時的說話就更是一門學問了。要摸清對方的心理,找出對方與你的共同利益,婉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還要適當運用一些技巧,用你的嘴說動別人的腿,讓對方心甘情願為你辦事。

得體的恭維讓你旗開得勝

人人都會遇到有求於人的時候,求人辦事時,場麵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場麵話難逃虛偽之嫌,但是有時候又不得不說,隻要你說得好聽精彩,就能保證你旗開得勝。

許多人總是愛用恭維的言語,這就是所謂的“敬語”。的確,適當的恭維,隻要不過度,總能取悅人心。人人愛聽恭維話,你對人說恭維話時,倘若做到恰如其分,人家必定非常高興,從而對你產生好感。傲慢的人最愛聽恭維話,他們最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些人義正詞嚴,聲明自己就不愛聽恭維話,相反倒是最喜歡接受批評,其實這隻不過是他的門麵話罷了。這個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直言批評,他心裏一定非常不快,也許盡管在表麵上沒什麼表示,但內心卻已不悅到了極點,這個時候,就不要渴求人家還會對你增加好感了。

恭維的語言對人際溝通、維係良好的關係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善說恭維話,讓別人聽著舒服的同時也不會降低自己的身份。因此,我們說學習說恭維話,尤其是在有求於人時,恰當使用恭維的話可以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有助於你辦事順利。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年輕時卻受過“胯下之辱”。後來,韓信追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屢建奇功,因此有人這樣說:“倘若漢高祖沒有韓信,則其統一天下的霸業根本無法完成。”也正是這個原因,後來漢高祖對韓信日益強大的力量畏懼了,於是故意尋找借口,以企圖謀反的罪名,準備把韓信捕而殺之。

此時此刻,韓信並沒有為自己辯護,隻是說:“果真像人家預料的那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我韓信今天也隻有被烹、被殺的份了!”

劉邦聽後,也認為韓信是開國第一功臣,不應該隨便殺了,於是將他由王貶為侯,暫且擱置,以觀後效。

韓信受此打擊後,內心憤懣,整日鬱鬱寡歡。這時候,久未謀麵的劉邦和韓信終於有機會得以麵談。韓信原本就善於恭維,於是忙不失時機,適時適事地把劉邦恭維了一番,結果為自己爭取到了劉邦的信任。

二人從評論將士開始談起,但他們見解不同。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有統率幾萬大軍的能力呢?”

韓信答:“我看陛下最多隻能統率十萬左右的大軍吧!”

劉邦又問:“你呢?”

韓信一笑:“我當然是多多益善了!”

劉邦也笑著問:“那你又怎麼會被我所用呢?”

這時,韓信開始巧妙地恭維了:“原因很簡單,陛下雖沒有‘將兵’之才,卻具有‘將將’之才。而我之所以能被陛下所用,道理也正是在此。況且陛下的那種本能是與生俱來的,普通人當然無法具有。”

韓信如此地恭維,其運用之巧妙堪稱一絕。當時劉邦被恭維得得意至極。至於他到底如何作答,史書未作記載,不過從後來韓信的複出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每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可以恭維別人,但能做到恰如其分是需要技巧的。

人人都有希望,年輕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老年人卻把希望寄托在子孫身上。年輕人往往自以為前途無量,倘若你能夠舉出幾點來證明他將來成就非凡,他一定高興異常,把你視為知己。你若讚他的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興趣,除非你要說他是名門之後,把他同他的父母一齊稱讚,才合他的胃口。

而老年人卻相反。他們曆盡滄桑,幾十年的光陰,並未曾達到預期的目標,對於自己,他們已不再像年輕時那麼自信,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們所希望的是他們的子孫。如果你對他說他的孩子無論學識還是能力都遠遠勝過他,實在是個難得的人才,這時雖然你是抑父揚子,他也非但不會責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還會連聲說“未必,未必,實在是過獎了”。

對於商人,你若說他學問好、道德好、清廉自守、安貧樂道,他可能會無動於衷;如果你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看上去滿麵紅光、發財在即,他一定會非常高興。

對於官員,你若恭維他生財有道,會發大財,他一定不樂意;你應該恭維他為國為民、清正廉潔、勞苦功高,這樣,他才聽得舒坦。

對於文人,你若說他學富五車、妙筆生花、文思如泉湧、寧靜淡泊,他必定會很高興。

說恭維話一定要考慮到對方的職業以及興趣愛好,這是應該特別注意的要訣。能做到這一點,你與他人良好的溝通就會具有堅實的基礎。

最後要注意的是,恭維話也不能盲目誇大,而是應該拿捏有度。令人感到見外的恭維話,不僅會無形中拉開彼此的距離,更有防範他人侵犯的意味。而一旦毫不收斂、反複濫用或過度恭維,就會讓人立即意識到你有所圖而令人小心防範,所以恭維話一定要盡量真實又真誠,一旦讓人感到肉麻,讓人看出你是言不由衷,則必然會收到相反的效果。

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的話

與人初次見麵時,向對方介紹你是他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盡管略顯牽強,但一般的人不會駁親戚朋友的麵子,從而給你必要的幫助。對於連接你們的第三者所提供的信息,你不能全部拿來說,要根據現實環境有所取舍,靈活運用。這就需要切實弄清楚這個第三者與你的交談對象之間的關係,從而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否則,有些話說出口可能會適得其反。

“借人口中言,傳己心腹事”,這是一種談話技巧。恭維的話之前加上“聽某某說”會顯得更加自然,令人難堪的事經由“我聽人說”一裝飾,就變得不再尷尬;有風險的話,經別人傳過去,就給自己留出了餘地;不想或不便直接交談的事,經第三者從中周旋,可以穿針引線,化解矛盾。

具體來講,這種借嘴說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找個“媒婆”傳信息

對於自己不想和不便直接見麵的人或者沒必要親自麵談的事,可以找一個中間者來傳話。將自己的意願告訴第三者,讓他代替自己去與對方溝通、交談。當然,這個中間者的選擇一定要慎重,要能言善辯,善於察言觀色,對自己忠誠,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如果在一些棘手的問題上,能夠找到這樣一位人才,讓他作為你的全權代表,從中撮合,傳遞信息,以避免你與對方的正麵交涉,就再好不過了。

2.拉出“婆婆”來墊背

孫犁在《荷花澱》中描寫幾位婦女在丈夫參軍之後找借口想去看看時,有的說要送衣服,有的說有重要的話要說,還有的甚至說自己本來不想去,是婆婆非得讓她去。其實,她們的共同心理就是想念自己的丈夫,想去探望一下,但又不好當著眾人的麵直接說出來,就找了各自的借口來委婉地表達心中的意願。

這種拉“婆婆”出來墊背的方法也是一種典型的假借他人之口的表達方式,它常常是從側麵切入,將自己的意願退居其次,暗中點明自己的意圖。

3.借個“幌子”唬一唬

有個人為了推銷百葉窗,在了解到對方公司經理與某局長是老相識之後,便拎著水果前往經理家中拜訪,彼此寒暄之後,他說道:

“這次能找到您家,還是多虧了王局長的介紹,他讓我替他向您問好……”

後來又說道:

“今天能見到您我十分高興……聽王局長說,貴公司可能需要裝百葉窗……”

第二天,這單百葉窗生意便成交了。

這個推銷員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撇開自己的身份,用“得到王局長的介紹”這種話來與對方套近乎,並施以一定的壓力,借他人之力迂回遊說,獲得了成功。

4.讓對方主動說出口

有些話,自己主動說出口時,總會顯得有些突兀。而同樣的話,自己難以說出口時,巧妙誘導對方先開口,這樣就顯得自然而然。因此,誘導對方先開口有時也是一種恰當的交談策略。

王某籌劃著借助好友張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可就在他將一筆投資款交給張某後不久,張某就車禍身亡。王某立刻陷入兩難境地:若開口索要投資款,有點刺激張某的家人;而不提此事的話,自己又難以支撐當前的局麵。

於是,幫忙料理完後事,王某安慰張夫人以後,又接著說:“想不到張哥走得這麼快,我們的合作才剛剛開始呢。這樣吧嫂子,張哥的那些老客戶您也認識,您就繼續把這筆生意做下去吧!用得著我的時候盡管說,跑腿出力的事兒我不怕。您看沒什麼困難吧?要幹的話,還是越早越好。”從他的話裏絲毫沒有聽出追款的意思,倒是義氣感人,其實他心裏明白張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把這生意做下去。結果,隻聽張妻反過來安慰他道:“你張哥這一出事,讓你生意上損失不少,我也沒心思幹下去,你就把錢拿回去再去找找別的機會吧。”

王某引導對方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出口,顯然比自己開口要錢更有麵子——不但表達了對對方的尊重,還保全了自己的麵子,也避免了損失,可謂一舉多得。

5.不妨找個替罪羊

某日,英國一家珠寶店開業,正當顧客們姍姍而來時,突然女王陛下駕臨。她微笑著對周圍驚喜交加的顧客頻頻點頭,招手示意。女王禦駕的消息不脛而走,令這家新店鋪聲譽驟增,前來參觀、選購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後來人們才知道,那天光臨的並不是真正的女王陛下,而是一位相貌酷似女王的老百姓。由於她難得的相貌,珠寶店老板便將她重金聘下,在開業時作為珠寶店的廣告模特兒。這一招果然比花幾十萬英鎊做廣告都奏效。當人們明白真相時,老板可以說他並沒有告訴人們那是女王駕臨,而是顧客自己認為那就是女王的,此事與店方無關。真的有了官司,人數眾多的顧客就成為替罪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