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語言緊緊抓住顧客的心(2 / 3)

1.開門見山

如果在會談中有不清楚的問題或是想了解某一個問題時,你可以直截了當地向對方提出來,而不必繞彎子。比如:“您對這種電冰箱感興趣嗎?”

開門見山提問的特點就是言簡意賅,因此,這種方式常常被推銷人員所采用。當然,常用並不意味著在任何場合都可以使用。

2.委婉含蓄

若是顧客對於某些問題有所顧忌,不方便直接問出來,那麼,如何提問才是恰當的呢?優秀的銷售員往往采用委婉、曲折提問法,迂回含蓄地提出問題。

3.誘問導入

這是指通過有目的的誘問、引導,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你預設的“圈套”裏。我們來看下麵這個推銷實例:

一位推銷員到一家工廠來推銷電動機,這家工廠的總工程師把電動機通上電,來測試外殼的溫度,他覺得銷售員出售的這種電動機太熱,並對電動機的質量產生了懷疑,表示不願意購買。

銷售員問這位總工程師:“您這裏有一台符合電製品公司標準的電動機吧?”

總工程師回答:“是的。”

“電製品公司一般規定電動機的設計標準,溫度可以比室溫高出72℃,是嗎?”銷售員又問。

“是的。”總工程師答道。

“那你們工廠裏的溫度又是多少呢?”

“大約有75℃左右。”

“如果工廠內的溫度是75℃,那電動機的溫度就可以高達147℃了。你如果把手放進147℃的水裏,是不是會被燙傷呢?”

“當然。”

“那你就最好不要把手放在電動機的上麵,對不對呢?”

總工程師隻好承認事實的確是這樣:“你說得不錯。”

最終,他們達成了約五萬美元的交易。

4.限製選擇

如果,你要邀約客戶,並想讓他按照你設想的時間來赴約,那麼,你可以在交談快要結束時說:“既然這樣,那我們是明天晚上見,還是後天晚上見呢?”這裏“明天晚上見,還是後天晚上見”采用的就是“限製選擇法”。

在限製選擇提問法中,如果可以使所提的問題明確具體化,效果將會更理想。下麵是營銷界所熱衷談論的一個例子,它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在某個國家,有些人喜歡在咖啡裏加雞蛋,因而,咖啡店在賣咖啡時往往會問:“加不加雞蛋?”後來,有位專家給咖啡店提出建議,就是把問話稍作改動,改為“加一個雞蛋還是兩個?”結果,這家咖啡店的雞蛋銷量大大增加。這裏,兩句話都是二者選一提問法,但提問得出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前者的提問,給顧客留下了很有餘地的選擇,但後者去掉了“加不加雞蛋”這個大前提,直指“加幾個雞蛋”的具體問題,這進一步縮小了顧客的選擇範圍,從而對實現己方的目的是非常有利的。

毫無疑問,這種提問方式是有利於己方的,但在使用此法時必須慎重,一般在己方掌握充分主動權的情況下使用效果比較好,否則將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還可能會陷入僵局。

5.協商討論

所謂協商討論提問法,是指使用討論的語氣向對方提出問題。例如,“你覺得咱們就這樣定下好嗎?”這種提問方式,語氣平和,即便是對方無法接受你的意見,仍然可以使交談的氣氛保持融洽。

6.澄清證實

推銷中,談話一方為確認上一輪問答中對方回答的意思是否準確,澄清對方的態度明朗與否,經常需要針對對方的話反饋提問,即我們這裏所說的澄清證實提問法。比如“你剛才說到你將盡量滿足我們的要求,沒錯吧?”這樣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對方所作承諾的一種強調。

一個優秀的記者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抓住關鍵點,也可以讓對方很容易地講出來。這是優秀記者必備的素質。同樣,作為推銷員也應該具備這種素質,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這些提問的藝術。

用感情打動顧客

一個人擁有了好口才,就可以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遊刃有餘;就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可以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中巧舌如簧、雄辯如虹;就可以在激情四射的演講台上口吐蓮花、打動觀眾;就可以在變化多端的情場上揮灑自如、穩操勝券;就可以在觀點不同、性格各異的親朋好友間巧妙周旋、緩解氣氛。總之一句話,好口才是你為人處世、左右逢源的先鋒隊,是你邁向成功之塔的敲門磚。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兩個推銷員的經曆,我們或許能更深刻地明白好口才對工作成功的重要性。

推銷員小張挨家挨戶推銷洗衣機,當他到一戶人家,看見這戶人家的太太正在用洗衣機洗衣服,就忙說:“哎呀!這台洗衣機太舊了,用舊洗衣機是很費時間的。太太,該換新的啦……”結果,不等這位推銷員說完,這位太太馬上產生反感,駁斥道:“你在說什麼啊!這台洗衣機很耐用的,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過什麼故障,新的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我才不換新的呢!”

過了幾天,推銷員小李來拜訪。他說:“這真是台令人懷念的舊洗衣機,因為它很耐用,所以對您有很大的幫助。”

這位推銷員先站在太太的立場上說出她心裏想說的話,使得這位太太非常高興,她說:“是啊!這倒是真的!我家這台洗衣機確實已經用了很久。”小李忙抓緊時間說:“是的,我看出來,您對它很有感情,可這樣,無論是對您還是對它都太累了,您想沒想過讓它休息一下,您在洗衣服的同時也輕鬆輕鬆呢?我們的產品中有一款很適合您,您要不要看一看?”

太太馬上高興地說:“那我來看一看吧,也許我確實需要一台新的洗衣機。”

於是,小李馬上拿出洗衣機的宣傳小冊子,給她做參考。

這種推銷說服技巧,確實很有效,因為這位太太已被動搖並產生了購買新洗衣機的想法。至於推銷員小李是否能說服成功,無疑答案是肯定的,隻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罷了。

由此可見,銷售工作中投其所好、循循善誘、迂回曲折地打動對方,說服對方是很重要的。推銷員小李的成功就在於他懂得使用語言技巧,具備良好的口才。在說服別人之前,先努力在雙方的經曆、誌趣等方麵尋找共同點,誘發共同語言,為交際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而使對方接受你的意見。這種“套近乎”的方法也要講求策略,否則,不看對象、時機而隨便“套近乎”,很可能越“套”越遠。

用暗示影響顧客

語言的言外之意,有時比語言本身更加有力度。

伯特是美國的一個推銷員,有一次他需要推銷出去的是一套足以供一座40層辦公大樓使用的空調設備,但是他跟建設公司談判了幾個月都沒有成功,因為最終能決定是否購買的權力掌握在公司的董事會手中。

有一天董事會通知伯特,要求他再一次給各位董事介紹這套空調係統。伯特勉強打起一些精神,把講了不知多少遍的話又說了一遍。董事們的反應非常冷淡,還連珠炮似的問了一堆問題,以外行話問內行人,好像故意想刁難他一下。

伯特真是心急如焚,眼看著自己這幾個月的心血馬上要化為烏有了,他急出了一身的汗。就在這個時候,他靈機一動想到了用“熱”這個妙招。他不再從正麵回答董事們所提的問題,而是自然而然地轉移了話題。他神情自若地說:“唉!今天天氣真的是很熱啊,我可以脫下外衣嗎?”說完,他還把手帕拿出來,煞有介事地擦拭著額頭上滲出的汗珠。

伯特所說的話和擦汗的動作立即引起了各位董事的連鎖反應,也許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吧,董事們仿佛也一下子感到天氣很悶熱,於是一個個地脫下了外衣,又一個個地掏出手帕擦汗。

正在這時,一位董事開始抱怨了:“這房間裏沒有空調,真是悶死人了。”這樣一來,董事們也不需要伯特推銷介紹了,竟主動考慮起關於空調的購買問題來。簡直令人不可思議,拖了幾個月之久的生意,居然在短短10分鍾之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顯然,關鍵之處在於伯特及時抓住了問題的重點所在,並恰到好處地利用了非常有利於他的環境,從而使用語言的附加含義或暗示方法,在無形中增強了他說話的力度。可見,產品推銷中,用動作或語言來暗示顧客,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