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我不給你什麼勸告,但是要給你:詩歌是密爾頓成為盲人之後所見到的。”這個作家回到了他打字機旁。今天,他已經是舉世聞名的文豪了。請記住,得到幫助最多的人,是那些善於尋求幫助的人。
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苦難並不可怕,你可以盡情地向親人和朋友傾訴。在你感到萬分孤獨落寞的時候,一位朋友,一個親人,甚至你一向不注意的人說了一句簡單的話,也會使你感到孤獨已離你而去,你擁有了整個世界。有些人覺得,孤獨或不與他人結交是保持自己獨立人格,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獨立人格是不依賴他人,在思想觀點上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他並不排除朋友的幫助,也不會感到孤獨。
如果你還沒有朋友,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過去的生活隨著失去親人而變得而目全非了,這往往全使人感到萬分地痛切。而朋友卻會使世界變得更美麗。
另外,擺脫潔身自好、顧影自憐的性格,交幾個知心朋友。有話就說,不再因為怕人譏諷而把該說的話咽回去。想做的事大膽地去做,想說的話大膽地去說。人總不能孤獨地生活一輩子,該說的時候,一定要說,何必要憋著?
因此,當你有了心事想對友人一事為快時,可注意下麵的幾點:
(1)最好能找一位有共同經曆和體驗的朋友為傾訴對象。俗話說:“同病相憐”,如一位不幸的離異者向一位有過婚變史的長者傾訴時,不僅易得到對方的同情,還很有可能到得一些有益的指導。
(2)選擇對方最閑在的時間。再忙的人,也有放鬆休閑的時候。當你準備向某位友人傾訴時,一定要了解他(她)有休閑時間。反之,那種不分場合和時間的傾訴,往往會使對方在厭煩中打斷你的談話,易傷麵子,又達不到目的。
(3)突出重點,看對方的反應後決定是否說詳情。煩惱之事往往牽涉較多,比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上下級關係、債務糾紛、經營不善乃至婚外戀、人事調動升遷等等,多是“說來話長”之事。向人們傾訴,主要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如果對方在你大致訴說後並不再追問詳情,你更不必再“口羅嗦”了。
(4)切忌找那些愛傳閑話的人傾訴。如果你的傾訴中包含著一些不宜被眾人所知的隱私,那最好找心理醫生去講,而不是對熟人去說,更不可透露給那些雖然是好友,但愛傳閑話的人。
(5)在傾訴中一定要給對方說話的機會。有些傾訴者在開口之後感情很易失控,講起來滔滔不絕,隻求倒盡一肚子苦水和煩惱,這就易使傾聽者覺得枯燥乏味。作為傾訴者,應在訴說的同時注意聽者的反應,經常停下來給對方插話的機會,隻有這樣才易使話題深入下去。
人群中扮演主角
在茫茫人海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隻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怎樣在這個市場化的時代裏,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就看你是否有智慧的頭腦。
那些甘於扮演賓客角色的人則正好相反,不是無聊和果命,就是被其他人所忽視。所以不要等別人來介紹你,拿飲料給你,或介紹你認識新走馬上任的經理,積極主動是達成圓滿社交的不二法門。
在人群之中常常是誰能製造話題誰就是主角。因此,你要善於刺激對方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如果你知道對方有某方麵的才能,或你的問題是能夠引起大眾興趣的話題,你可以大膽征求別人在這方麵的想法,刺激他的創意。而如果他的話題被人打斷,你要想法誘使對方繼續原來的話題,這就好比別人在說故事的時候,如果有人在旁邊追問結果怎樣,說故事的人就會更加起勁。除此之外,在你的故事中,一定要想法給出細節,因為“事實”是你談話的“骨頭”,還應給它增加血肉——給出背景,描繪出圖畫。不要隻是說:“小宋是個有趣的家夥。”還要說清楚:他為什麼有趣?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不要隻是說:“這個專題為我們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門戶。”什麼時候?為什麼?怎樣?對誰而言?這引進才是別人最關心的。
如果當時的空氣有些沉悶,你可以把你的談話目標瞄向“歡娛”,這當然不是指歌舞或講故事,“娛”有很廣泛的含義:讓別人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得到新知,或能給其他人新的信息;對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看法;認識有著非凡經曆的人物,等等。訓話或辯論很少能使人“歡娛”,人最好避免涉及。當別人詢問你時,要采用機智的回答方式,“機智”包含迅速與聰明兩個方麵。你可以在平時積累一些機智的回答主式,也可以在對話現場逐步練習。這方麵的麻煩更多地來自反應速度。如果你準備了幾個有創意的回答,不妨留一兩個下次再用。當然,故事的生動性還在於使故事與當時的話題關係密切。盡管並不需要總是這麼做,便如果你的故事與大家正在討論的話題關係密切,就能更好的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如果你的故事使正討論的話題進一步深化,一定會博得大家的喝彩。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讓別人做你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你一定會大受歡迎、尤其當他們具有英雄的品質時,你最好讓你的朋友替代你的角色,否則別人至少會認為你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了。
駕馭“性格一族”
在生活中與性格極強的人交往,是很有學問的。
與敏感性格的人打交道應盡量談正事、談大事。可圍繞對方所熟悉的專業談,切記不要涉及對方的情感經曆、家庭生活等私生活方麵的內容。不要涉及有傷對方自尊心的話題,例如對方胖瘦、高矮、美醜(敏感型性格有時對讚美的人也反感)等不要與敏感性格的人發生借貸關係,不要被表麵上滿不在乎的樣子所欺騙,其實他心裏連一分錢都不惜與你掰扯清楚。要注意放低自己的姿態,對其謙虛崇敬是不可少的。
人們在與信賴性格的人打交道時,務必要誠實,不要說話不算數,不要辦事設埋伏。盡管信賴型性格的人很寬容,但是謊言和欺騙對於誠信的人是不公道的,尤其是喜歡拿說謊開玩笑的人,千萬不要對信賴型性格的人開說謊的玩笑。
堅忍型性格談話多談正事,沒工夫扯閑。與堅忍型性格的人交往應忠誠老實,不宜扯謊、打埋伏、耍心眼,因為堅忍型性格為人多正派、誠懇。有條件的話,應該給予思想、健康方麵的關心和幫助。
任性型性格的人很在意人們對他的尊重,因此,與任性型性格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尊重對方。但不要言不由衷,要用準確的語言肯定對方的長處,同時應注意,盡量選擇對方心情比較愉快的時候與之交談。
情緒型性格的人很難駕馭,而偏偏又特別熱情,愛交朋友。如果你冷,會讓對方覺得你瞧不起他;如果你熱,又不知他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不當心的事而發脾氣。所以,要小心地維持不遠不近、不冷不熱的距離。
多聽對方傾訴苦悶,可能的話多給對方一些樂趣,多關心對方疾苦,如果關係較為密切,可適當批評其不健康精神狀態。對其所擔心的事,主動為其掌腰壯膽。但是,無論關係如何,都不宜譏笑、瞧不起對方。
自信型性格的人是一本成功學著作,應該好好去讀。能與這種人打交道好像是讀一本活的著作,應該謙恭一些,並真正從人家身上吸取人生的經驗。
對正春風得意果斷的型性格的人,最好敬而遠之,否則你易受辱;對正處因境的果斷性格的人應給予關心和幫助。與果斷型性格的人交談要學會聽,不要與他爭論,即使他在教導你,也要謙恭地表示接受。
博得別人的好感
人人都知道:“第一印象最重要,因為第一印象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大部分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有人卻不然。最重要的其實是最後的印象,可以增強或否定所以的以前的印象。習慣遲到的人在首次會見要人,或是待開發的客戶、公司總經理、子女的老師時,也會刻意準時。
博得別人好感是我們做人的第一步,他與我們平日的良好形象應該是一致的。但是,維持好感,光靠第一印象是不行的,因為良好的形象必須是持續的。
不修邊幅的人應征工作或首次約會的重要場合,一定也會刻意整理儀容,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然而,隻要是作到的“守時,或是儀表堂堂的給人留下完美印象,一般人就以為已達到目的,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再次見麵即不必講究守時與儀容,第三次見麵更每況愈下。無怪乎我們常聽到這句話:“第一次見麵不能遲到。”可是卻很少有人想:“第十四次見麵是不能遲到。”
有些人極善於在初見麵時下功夫。衣著講究、分秒不差,握手時緊握對方而且雙眼直視對方,又談吐得體,幽默風趣。可是如果第二次麵還是同樣作風,難免令人覺得此人不夠實在,真實更重要。
有時候要博得別人的好感,采取一種先冷後熱的方法可能更見效。一個從不在意他人之存在,待他人很冷淡的人,有一天突然和顏悅色地對別人說話,而且體貼備至,一定會令我們感到受寵苦驚。社交原則證明,先冷而後熱可使人們之間的親密度增加。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開始說沒有好印象,後來才逐漸變為好印象的人比始終說沒有好印象的人更惹人討厭。
由此可知,若想獲得某人的好感,與其一開始就表示好感,倒不如一開始擺出一副蠻不在乎、甚至排斥的態度,然後再逐漸地對他表示關心,甚至明白表示,這是較有效的做法。趁著對方惴惴不安於你對他的看法時,對他表示好感,可以給對方留下極深的印象。在對那引進特別自責的人交往時會更明顯。
素來不苟言笑的老師偶爾展露的笑容,和一向和顏悅色的老師偶爾施予的叱責,都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感受。先領讚美接著又遭受叱責,將使我們有一種失落感,但先遭受叱責繼之獲得讚美,卻又使我們感到一種收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