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否定意味的語言,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但如果此時你采取肯定的語氣對膚色黝黑的女人說:“你的膚色如同胡桃般迷人。”隻要不斷如此讚賞對方,這位女人即使再三對鏡梳妝,或明知自己的皮膚黝黑,但是她也會毫不在乎。這樣一來,他就能專心於化妝,而且總覺得自己不失為迷人的女性。
因此,專家常奉勸我們不妨將“骨瘦如柴”改說“可愛的羚羊”“喋喋不休”改說為“雄辯的才華”不同的語言可將相同的事實完全改觀,而且也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總之,運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辭,可將同一件事實,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別的結果。在任何情況之下,隻要常用有價值的措詞或敘述法,則可將同一個事實完全改觀,當然也能驅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正話也可反說
人們對於反對自己的意見常常是隻聽結果,而對讚成的意見卻常常聽的很仔細。這大概是人們心理的一種習慣吧。一些口才高手正是抓住對方的這種心理,采取正話反說的方式起到說服的目的。
三四十年代,美國某大公司經理,為了討論一個新商標,召集各部主任會議。實際上,他早決定了一個“旭日”商標。他想用旭日商標來開拓亞洲市場。於是,他把自己的意見說給大家聽。營業部主任、廣告部主任都從沒側麵讚美經經理的設計。在大家一片讚同聲中,經理問出口部代表如何?出口部代表叫湯卜生。湯卜生不讚成那圓圓的紅圈兒,但他很明白,和經理辯論審美觀,會使自己進一步陷入危機。他隻說了這麼一句:我怕它是太好了。“經理不解,向湯卜生追問,湯卜生先揚後抑,在肯定經理創意之後,迅速提出問題:按照公司營業計劃,應對中國擴大貿易,如果用了旭日商標,豈不引起中國人的反感,顧此而失彼?經理猛悟:怎麼沒有想到這一層呢!隨即向營業部主任詢問有關意見,”湯卜生說的不錯。“營業部主任應聲答道。經理向湯卜生讚許地點了點頭,接受湯卜生的主張把商標改掉。
湯卜生麵對自己單獨反對經理的困境,卻令經理心某情願地否定自己,這中間確有技巧。以弱勝弱,危機四伏,來不得半點急躁。他以”我怕它是太好了“一句恭維的話開場,先送經理”玉帛“,再起”幹戈“——否定經理,然後陳述充分有力有理由,既留給經理體麵,自己又盡職盡責,真是技高一籌。
利用妙語、針鋒相對
在社會場合被人用語言攻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要有效的還擊這種攻擊,一定要對攻擊者的語言十分了解,最好還要接住他的語言還擊他,這種效果會更好。
法國十九世紀的大文學家大仲馬有一次和劇作家蘇密一起在法蘭西劇院觀看蘇密的悲劇。演出開始不久,大仲馬發現觀眾席肯一位觀眾呼呼大睡。他拉了拉蘇密的袖子,說:“瞧,你的戲的效果!”
第二天晚上,法蘭西劇院又上演了大仲馬寫的一出戲。作者也在觀眾席上觀看出。這時,有人拍他的肩膀,回頭一看,是蘇密。蘇密指指前麵一位睡得正香的觀眾說:“瞧,我親愛的大仲馬,您的戲不是也有同樣的效果嗎。”
大仲馬說:“不錯!那就是昨晚我們看見的那個人,他可能還沒有睡醒吧!”
有一人請了一個木匠在門上裝了一副門閂,木匠卻把門閂裝在了門外。主人一看,非常生氣,就指著木匠罵道:“你的眼睛瞎了?怎把門閂裝在門上呢?”
木匠回罵道:“你的眼睛才真正瞎了。”
言人問道:“怎麼說人的眼睛瞎了呢?”
木匠說:“假如你不瞎,怎麼會雇我這個瞎子來給你裝門閂呢?”
主人罵木匠眼睛是因為門閂裝錯了地方,可木匠反過來也罵主人眼睛,雖然是以罵還罵,不過其中也有幾分道理。因為木匠的話表達了這樣一個推理:你不瞎,你就不會雇我這個瞎子;你雇了我這個瞎子,所以,你是瞎子。這種在對方的攻擊基礎上,推理出來的的擊炮彈他的效果是巨大的。
社交中兩種不同的說話方式
(1)含蓄更能令人感動
含蓄的語言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它不像直說那樣淺露,因而也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一句含蓄的語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作家馮驥才在美國訪問時,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兒子到公寓去看他。他們談話間,那位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大馮的床,站在上麵拚命蹦跳。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也顯得自己不夠熱情。於是,大馮便說了一句含蓄的話:“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位朋友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結果既達到了目的,又顯得風趣。
美夔曾說過這樣的話:“語貴含蓄。東坡雲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若句中無餘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者也。”說的就是含蓄這一語言的魅力。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中說,曹丕即王位之後,想加害他的弟弟曹植,命曹植應聲作詩一首,要求是要以他與曹植兄弟為題,但詩中不許出現“兄弟”字樣。曹植即說道: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後,不由得潸然淚下。
曹植用非常含蓄感人的語句表達了他的感情,這首詩講的是豆與豆箕相煎的關係,而實際上要表達兄弟的相殘的關係。這樣的含蓄勸誡怎能不使曹丕感動呢。
(2)明砭暗誇效果更好
有一天,一個富翁為其母祝壽,特意把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繪畫題詩。唐伯虎揮毫落紙,頃刻間就畫成了一幅《蟠桃獻壽》圖。接著又信筆寫下一句話,並高聲念道:
“這個老婦不是人。”
些語一出,舉座皆驚。那位富翁以及他的兒女們也都非常憤怒。唐伯虎不慌不忙,又寫下了第二句話,並繼續高聲念道:
“九天仙女下凡塵”。
這一下,富翁和他的兒女們轉怒為喜,四座賓客也都讚不絕口。正在這時,唐伯虎又寫出了第三句話:
“兒孫個個都是賊”。
這又一次把大家驚呆了,富翁一家也怒形於色。他們正想發作,唐伯虎的第四句又出來了:
“偷得蟠桃獻壽星。”
四句話,形成了一首詩,眾人驚歎不已,富翁合家歡喜極了。唐伯虎的四句詩正話反說,反話正確,一正一反、句句扣人,而且還讓眾賓客和富翁一家一會兒驚,一會兒喜,一會兒怒,一會兒又樂。
心慌時也可張口說話
開口之前,麵對一個使自己害怕的人,突然不知從何說起,這種經曆誰都會有。那麼,如何解決呢?方法隻有一個,使用語言心理訓練法。
小王總是這麼說:“無論什麼時候我父親臉一沉下來——甚至沒開口——我就慌了。我找遍所有的形容詞,試圖找出一個比’恐慌‘更高貴的一點的詞,但還是此詞最適合,驚恐萬分”。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你首先要客觀評價自己。當你觀察自己的時候,誠實可信是很重要的一個要求。不要判斷感情,不要評價它們,也不要判斷它有效還是無效,或者你是否有權利感受它們。不去評價,隻是觀察。可以用如下的說法作為開場白:
“我開始注意到……”、“我從沒意識到……”、“我開始意識到……”。
小王這樣陳述他的觀察:“非常有趣,每當我看到父親的臉,我就感到驚慌,”說這話時,他的防禦性和焦慮就降低了。它比“我父親的臉一沉,我就驚恐萬分”更具表達思想的、客觀的陳述。這種客觀性有助於將你調整到認識狀態中,並且消除自我批評。“當我跟自己說’非常有趣‘我就感到不再像個孩子或怯懦的人。”小王說。
這個“非常有趣”讓說話人跳出了自我的恐懼。此時你已經作為了一個觀察者,本麵對這一問題。你已經知道接下該做的是什麼了,而不再因陷入恐懼而不知所措。
假如你害怕某人說話你應應該堅持這樣反複訓練自己,在訓練的過程中,把你害怕的對象放到一個客觀的環境中去,而你自己卻跳出角色,而做一個旁觀者。反複這樣練習吧,直到你開始把你的信念、感情行為聯係起來,使你麵前的那個可怕人成為偶爾與擦肩而過的一個過路人。這時,你就不必害怕他了,你也懂得了該如何說話了。
以上這種訓練方法,正是這樣利用說話維持著我們的心理優勢,一旦形象轉化,開始生效,你就可以開始登上遊戲場,從容的麵對你的對手了。
怎樣麵對大吵大叫
當一個人無法達到自己目的時,麵對他人,他一定會設法表現,他可以大吵大叫、慍怒不語,或者假裝受害者,或者用威脅與責備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我們既然已經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就自然會采取我們應該采取的辦法來回敬他。
一般做法,我們常回擊他們對我們所做的描述。我們說:“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麼敢說我自私?我什麼都替你做。那一次……”
另一種做法是,當他們痛苦的時候,我們努力弄懂他們的想法。我們說:“請告訴我是怎麼回事,我做錯了什麼?告訴我,我怎麼做才讓你讓感覺好些?”
我們還經常努力爭取他們的同意,希望他們不再因為我們而煩惱。我們說:“如果我這麼做讓你感到這麼不安,那麼我要以改變計劃、少去上一次課、不做那項工作、不去見那位朋友……”
我們也可能會試著解釋說明,提出相對立的看法、賠禮道歉,想努力使他們從我們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說:“你怎麼就不能理智些呢?難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錯誤嗎?你所想的是荒謬的、瘋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上麵的這些反應的問題在於他們是辯護性的反應,事實上不僅不會奏效,而且會加劇情緒緊張的的程度。我們保護自己的努力等於火上燒油。
那麼,如果對方的責備、威脅或者消除評價的火焰遇到了溫漉漉的地麵,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你沒有努力去改變對方,而是改變了自己的行動計劃,那又怎麼樣呢?如果你以下麵的話來回答他們所施加的壓務,結果將會大不一樣。
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你感到不安。
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方法之三:這很有意思。
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嗎?
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脅、收回承諾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這些都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靜一下我們再談。
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確,(盡管你並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話語是非辯護性交流的關鍵部分。記住這些語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話。大聲地重複這些話,直到聽起來舒服為止。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朋友一起練習。開始時,這些語句會讓你感到尷尬。我們當中幾乎沒有人能以簡短而不動感情的一兩句話回答對方的連珠炮般的經驗。但這樣做,對方一定會收起斂起來,這樣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怎樣麵對別人的辱罵
當有人辱罵你的時候,想為自己辯護是最自然不過的,而且通常會導致“我不是!”“你也一樣是!”之類毫無意義的爭吵。相反,我們應該做一下深呼吸,把你的恐懼、義務和內疚之感都裝到肚子裏,以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要達到並堅持你的決定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感受怎樣,而是你該說些什麼。首先,我們來改變我們的行為;第一下,我們再把注意力轉移到你的感受上。
如果他們說:
真無法相信你這麼自私。這不像是你;你隻考慮自己。你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以前真的認為你和別的女人(男人)不同。我猜我是錯了;這是我聽到的最愚蠢的話;人人都知道,孩子應該尊重父母;你怎麼可以這麼不忠誠?你完全是個白癡。
你就說:
你有權保留你的意見;我相信你是這樣認為的;可能是這樣;我需要再考慮考慮;如果你總是侮蔑我,我們就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我很遺憾你感到不安。
這種答複通常的結果是,對方不再謾罵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