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錘定音(2 / 3)

高明毫不掩飾地說:“一路走來,美女真的不少!”

李茹萍見張俊峰帶著不少人來,又忙走了過來招呼,給大家敬了酒後,又招呼七個女兒過來,單獨給他們敬酒。她的女兒對張俊峰熟悉,因此敬酒多有玩笑之詞。葛文華想起丈夫一次次進城,意識到他一定是迷戀李茹萍,心裏很生氣。大家吃著菜,吃著香甜的硒瓜。話題本來輕鬆,卻突然躍到了治沙這個話題。

張俊峰說:“盡管我們對治沙充滿了信心,但國家論證專家再也沒來,我看一定是取消了這個打算。”

高明說:“我們認識中央領導,回去建議。你們做好工作,要在專家到來後,有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殷素琴忽然問張俊峰是不是需要人,張俊峰告訴她,現在年輕人跑了不少。治沙越來越有希望,就是缺少人力。殷素琴一聽說:“林傑有兩個孩子,如果你需要,可以安排過去。”

張俊峰笑著說:“好!我又增加了兩個新生力量!”

李茹萍高興地說:“我有幾個女兒,能不能到你哪工作?”

張俊峰更加高興地說:“隻要她們願意,我都接收!”心想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到了林場,姑且不說小夥子的歸宿能解決,至少可以把那些年輕人的心栓住。再說,有這些美女在固沙林場,那將是一道多麼美麗的風景!

高明回到京後去見呂正操。此刻,呂正操正在開會,他目光遊移,從門口看見高明,對旁邊的人吩咐了一下,來到門外,與高明回到辦公室。雙方坐定,呂正操問:“我正在主持召開一個重要的研討會,想必你親自來,一定有什麼事?”

“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我如此唐突,不會打擾吧?”

“這個會雖不保密,但確實重要,事關國家的發展大計和經濟民生。現在,國務院決定要連接華北和西北的交通,我正考慮如何修一條沙漠鐵路。可根據專家的實地勘測論證,認為從沙坡頭那高大的沙丘上穿越長達56公裏沙漠,完全是一步險棋。因此,他們又到中衛和蘭州勘測,提出了新方案,我們正討論可行性。”

高明高興地說:“什麼新方案?”

“看來,你對這事很感興趣?”呂正操笑著說:“我給你介紹一下專家提出的考察結論。一是蘭州——靖遠——中寧——銀川線方案。就是說,鐵路分別在甘肅靖遠和寧夏中寧兩次跨越黃河,徹底繞開沙漠。但踏勘時,在甘肅靖遠縣一帶擱淺,原因是這裏有一條地震斷裂帶橫擋。對此,鐵道部組織工程技術員會勘,認為這一帶地質條件複雜,包蘭鐵路是重要幹線,不宜通過。”

“看來這個方案否決了?”高明見呂正操點頭,又接著說:“那第二方案如何?”

“避繞開沙坡頭的高大流動沙丘,由蘭州經寧夏中衛境內的甘塘、長流水,爾後沿沙漠邊緣兩次跨越黃河,經上河沿、常樂堡至中衛。這一方案比現行的線路長10公裏,增加工程費700多萬。雖然可以繞開沙坡頭,但鐵路通過的中衛下河沿煤礦區,地質情況也很複雜。”呂正操歎了一口氣,又望著高明說:“你叫高明,戰場上總是常勝,想必在這事上有什麼高招?”

“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哪有什麼高招啊?”高明笑著說:“要說打仗,你指揮的鐵道遊擊隊多厲害啊!比起你的膽略,我甘拜下風。”忽然話鋒一轉說:“不過,我抽空隨老婆去了一趟沙坡頭,算是認丈母娘,也是聽到了修建沙漠鐵路的建議……”

呂正操聽完說:“關於張俊峰夫婦的建議,專家們在回來後就向黨中央、國務院做了彙報。當時毛主席、周總理和我都很感動。不過,這是一步險棋。後來,竺可楨從沙坡頭回來,也認為張俊峰夫婦的建議很好,可當時還希望寄托在改線上。可現在看來,兩個方案都必須否決。”

高明試探道:“那部長的意思是——?”

“我認為,張俊峰夫婦的建議雖是險棋,但有必要論證。闖過沙坡頭這段長達56公裏的高大流動沙丘,困難肯定前所未有,但還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繞,根本不是辦法。按照全國路網規劃,‘三北’地區將有20多條新線通過沙漠。繞過一個沙坡頭,全國的沙漠眾多,其它沙漠怎麼辦?”

高明覺得時機完全成熟,忙說:“所以我覺得,穿越沙坡頭的方案,可以繼續論證!”

呂正操送走高明,獨自思考著解決問題的途徑,權衡著利弊得失,心想:“看來,繞道確實不是辦法,這是一場背水之戰!沙坡頭的高大流動沙丘險惡,加之風沙肆虐,經常出現沙塵暴,眨眼間就能將鐵路掩埋,但如果按張俊峰夫婦的設想攻下了堡壘,就等於占領了新的製高點。屆時,將會對中國的鐵路建設的全局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後三北地區的新線就大有希望。”

呂正操來到會議室問:“你們有什麼方案?”

一位老年專家說:“我們國家很窮,不適合在西北建鐵路。”

另一位年輕專家說:“正因為經濟不發達,才要建鐵路。否則交通不暢,怎麼能使經濟發展?”

呂正操讚同地說:“我的意見是讓火車通過沙坡頭!”

專家們麵麵相覷,一位專家大膽地說:“這事要慎重。”

“不能再猶豫了!”呂正操的態度非常堅決:“我們不能總是原地踏步!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偉大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鐵路已司空見慣,關於火車的神話才在中國流傳。如今,國家需要一條連通華北與西北的鐵路,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這位專家執拗地說:“但沙漠上穿越鐵路,全世界也沒成功。”

呂正操站起身來說:“如果我們總是跟在別人後麵,還算什麼中國人?古代的四大發明,不就是中國人的發明?可在發明前,其他國家是不是已經發明了?為什麼我們的思維總是要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去邁步?要是這樣,誰也不敢去做前人沒做的事,科學還怎麼發展?任何發明都是在前人沒發明前,通過實踐找出規律,這才有了發明!張俊峰夫婦是立誌治沙的人,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功!”

這位專家激動地站了起來說:“但這是一步陷棋。”

“我們就像麵臨著一場沒有退路的戰鬥,隻有背水一戰!”

“這和戰鬥不同,起碼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呂正操不由火冒三丈:“如果打仗,敵人已包圍了我們,我們還有選擇嗎?”

“如果打仗,諸葛亮最值得一提,他從不弄險……”

“這帽子好大!試問你有什麼好辦法連通鐵路?既然沒有,我們還要繼續數黑弄黃嗎?”

“可諸葛亮最是最講智慧的。”

“難道我們沒有動用智慧?如果不講智慧,我派你們出去考察幹嗎?兩年了,你們整天在辯論。我承認,諸葛亮燒掉了曹操的百萬雄兵,這一切都是諸葛亮選擇的結果。試問諸葛亮出山前,他指揮過什麼戰役?”

大家都搖了搖頭。呂正操接著說:“既然沒有,劉備怎麼三顧茅廬去請?還把生死大權交給他?依各位的邏輯,這是一步險棋。要是他瞻前顧後,恐怕還和以前一樣無立錐之地!”

“我隻是說,諸葛亮用兵從不冒險。要不然,他一定重用魏延。”

“諸葛亮並非不弄險,他不是演了《空城計》嗎?”

又一位專家說:“但這畢竟不是打仗,失敗了誰承擔責任?”

“我承擔!”呂正操一拍而起說:“當年我帶兵打仗,哪場戰役不是重重困難?1881年,我們出資修建的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算是我國的第一條鐵路。從那時到40年代末,舊中國慘淡經營了60多年,能通車營運的鐵路隻有11000公裏。如今國家開發西北,如果不能聯結華北與西北的線路,經濟怎麼複蘇?”

專家猶豫了一下說:“這事是不是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

“今天開專家論證會,就是論證前方案的可行性。既然大家都否定了前兩個方案,並且又沒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操作,我們不妨打一場人民戰爭,用‘人定勝天’的精神,築起一道沙漠中的綠色長廊。也就是說,向沙漠開戰,向沙漠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