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糧食過關(2 / 3)

“不要說幹活,保命都難。如今,每天都有餓死的人。”

李茹萍忽然想到,他家隻有兩個人享受皇糧政策,可孩子那麼多,吃什麼呀?於是問:“你來是不是有什麼事?”

“我來……”張俊峰話到嘴邊,覺得難以出口,又改口說:“我好久沒有進城。今天想來喝兩杯,卻見你家的客棧關了,所以直接來了。”說完要走。

“等等!”李茹萍起身將20斤大米、10斤黑麵交給他說:“不要嫌少,過些天我讓女兒女婿省下一些,再給你送去。”

張俊峰的淚水流了下來,顧不了許多,感激地說:“謝謝!”回到家裏,一進門就說:“文華,咱家裏有糧了。”

孩子們高興地嚷道:“我們不用餓肚子嘍!”

第二天,工地上有幾個男人餓昏了。張俊峰上前喚醒一個,但很快又昏了過去。又去喚醒另外幾個,哪知已有一個餓死了。忽見又有人倒下,不少人近前呼喚。可是,連呼喚的人沒喊幾句,也昏倒在了一邊。張俊峰一看,心如刀絞般地難受。想起從李茹萍那裏借來的白米,立刻回到家裏說:“文華,工地上實在太慘太慘了,簡直是不忍目睹。”

葛文華預感到最現實的問題,問:“還是沒吃的嗎?”

“是的,”張俊峰也是餓得有氣無力,像是說一句話,需要積攢很多氣力,說:“現在每時每刻都死人,我想……”他知道這話說不出口,但還是說:“我想帶點糧過去?”

葛文華忙倒出一半多的白米說:“快去。”幾個孩子見拿回的糧又拿出去,一個個抱住葛文華說:“我們是不是又要餓肚子了?”

葛文華的淚水流淌著說:“爸爸媽媽不會要你們餓肚子。”

張俊峰帶著十幾斤白米來到林場,見除了剛才餓昏的人,又有十幾個餓昏,立刻讓人拿出白米熬粥。粥還沒有熬好,已經有兩個人斷了氣。待到粥熬好,張俊峰立刻讓人分別給餓昏著灌粥。雖然粥很稀,但卻是救命之粥。喝到粥的餓昏者,都醒了過來,非常感激張俊峰。

可是張俊峰帶來的十幾斤白米,很快就沒了。多少人在死亡線上掙紮,這點米救了這個,就不能救那個。並且今天救活的人,過幾天因無米下鍋,又餓昏了。因此,工地上每天都有人死亡。那討厭的貓頭鷹兒,總在夜晚不停地“笑”著……

這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葛文華為幾個孩子縫補丁。這年代,布匹、棉花、糧食、豆腐、香油都緊張。就是有錢,也憑布證、棉花證、糧票、豆腐票、油票購買。大家都穿補丁衣服,通常家裏都有幾個孩子,老大穿過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不成時,老三接著穿。越窮越革命,越窮越光榮,誰也不會說誰。

忽然,門“吱扭”一響,外麵進來了一人。葛文華借昏暗的煤油燈一看,是丈夫回來了。天哪!才幾天沒見,他就餓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於是流著淚,立刻放下手頭的活,哽咽著下地說:“實在不行,你就不要硬撐了。照這樣下去,你會出事的。我看,明天我就去找領導,叫人把你換回來。”

張俊峰感動地說:“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可防沙是大事。雖然我被降職,但我是黨員啊!不把沙漠治理好,怎麼對得起良心。自古至今,沙漠奪取了多少人的性命。別的不說,毫不容易組織的抗日武裝,也被奪去了性命。還把我們的花棒、治沙、未來的兒媳也帶走了。不管怎樣,就是我餓倒在沙漠裏,也不能當逃兵!”

葛文華歎了口氣說:“我也想到了立誓。可是我們兢兢業業地工作,把孩子的命都搭上了。當年投身革命,我們是問心無愧的。就是現在,我們拋棄了優越的工作環境,來到環境最惡劣的地方,你說我們圖什麼?”

原來,最近有人向上反映,說張俊峰曾是國民黨軍統特務;特別是葛文華,其家庭成分複雜:她的爸爸是馬有福,曾任中衛縣國民政府縣長;幾個姨娘有複興社特務,還有日本間諜,這樣的人理應受到嚴查。否則,無產階級取得的紅色革命政權,有可能讓這些人顛覆。因此,上麵先是將張俊峰夫婦撤職,然後進行審查。

張俊峰長歎一口氣說:“我們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真的是問心無愧。無論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我們都是衝在前頭的。就是到了和平年代,我們也從來沒想過投機耍滑。到現在,我還是沒想過要享受什麼。不過,我終於明白竺可楨的意思了。看來,這是一場政治運動,不該說的話不要說。”

張菇莎憤憤不平地說:“長著嘴不說話,哪不憋死呀?”

張俊峰看著這個最有個性的女兒說:“你不懂。”

“雖然不懂,但我知道我們一家為了治沙大業,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他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既然撤了你的職務,為何工地上出了差錯,還要找你算帳?這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