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節製的哲學

如果,當你麵對一盤香氣撲鼻的回鍋肉甚至是紅燒肉,正要大吃特吃的時候,突然有人對你講:嗨!千萬別吃!

你一定大惑不解:為什麼呀?

我有個朋友就是吃肉高手,每日不可離肉。他還有一個理論:凡是吃肉的動物,都是無季節性地繁殖。相反,那些食草者,大都是到了一定的季節,才可以談情說愛。

吃肉,強身健體,有益健康。這是我這個朋友的健康理念。

這幾近強詞奪理的歪理邪說,似乎有些滑稽,但對食肉的熱愛之情還是溢於言表的。

古文字的“肉”字,像一塊帶肋骨的牲肉。其本義即指動物的肌肉,如羊肉、豬肉等。對此,《說文》中是這樣段注的:“胾,大臠也,謂鳥獸之肉。人曰肌,鳥獸曰肉。” 當然,這個肉字,後來又引申出許多更深的含義,這是後話。

從古至今,吃肉似乎天經地義。

然而,當你看到如下一些數字後,會不會對吃肉這個看似平常的問題,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呢?

這些數字是根據一些資料整理的:

每生產1克的肉類蛋白質,就要用掉16克植物蛋白質。這意味著,人們必須持續砍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來作為畜牧地或種植喂養家畜的田地。

每生產1公斤肉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出門3小時。

飼養和運輸1公斤肉所需的能源,可以讓100瓦的白熾燈泡連續點亮3個星期。

全球造成酸雨氨的排放量幾乎有2/3來自牲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大部分來自所飼養的家畜。我們每吃一塊肉,都對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劣負擔一份責任。

動物無法有效轉化蛋白質。這意味著每生產1磅牛肉,就要消耗16磅穀物。

如果美國人每周堅持吃一次素食,那麼每年就有1600萬人免於挨餓。

一個素食主義者,每年能拯救18條無辜的動物生命。一個一生都吃素的人,則可以拯救6000多個動物朋友。

牛津大學的彼得士嘉堡和他的同事統計了英國5萬多人的飲食數據,並計算出相應的飲食碳足跡。他們發現,如果每天吃超過100克肉的肉食主義者改做素食主義者,他們的飲食碳足跡將減少60%,相當於每年減排1.5噸二氧化碳。即便不選擇完全素食,而隻是肉類攝入量減少到50克以下,碳排放也將消減1/3,這約等於一輛汽車造成的碳排總量。

此外,生產一磅牛肉,還要用上2萬公升水。

製造260個漢堡包,其代價是破壞麵積如同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

我們姑且不論以上這些數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到底有多少,但它至少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吃肉與不吃肉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因為它還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我們周圍的世界。

世界是普遍聯係的。

這個哲學命題,竟然還在我們的刀叉之間延伸,在我們的飲食之中體現,這也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

但吃不吃肉,又確確實實是每個人的誌願選擇:有的源於信仰,有的源於好惡,還有的是源於習慣。

我的二姨就不吃肉。

小時候,有一次姥姥在鍋裏燉肉,她等不及熟了,非鬧著要吃,姥姥就給她盛了一碗。隻見她狼吞虎咽,幾口就下了肚。從此,她一看見肉就惡心,再也不想吃了。

物極必反。好東西,如果用不好更傷人。

二姨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個人好惡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它一定會有外界的動因。

今年1月29日,我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在德國中部小鎮拉斯道夫的一家農場裏,因奶牛牛舍裏通風不良導致空氣中牛屁帶來的甲烷含量過高,而引發了爆炸,造成牛棚屋頂破壞和數頭奶牛受傷。

文章對這起事故是這樣分析的:一頭牛每日可以排放約500立升的甲烷,這間牛棚共養有90頭奶牛,那就是每天大概會產生45000立升甲烷。這麼多的易燃易爆氣體聚集在狹小的空間內,加之冬季又通風不良,所以一次偶然的靜電火花就足以引起這場爆炸。

這樣的分析到底靠不靠譜,沒有人評論。但事後,據說警方是這樣告訴當地媒體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急救人員,對牛棚內的空氣進行了及時采樣分析。分析結論認為,爆炸是由於牛棚空氣中甲烷和氨氣濃度過高而造成的。

這可是歲末年初最稀奇的一個新聞,其吸引力完全符合人咬狗的閱讀心理。剛開始看到這條新聞,我還以為是誰在搞笑,但仔細一想又感覺確實有些道理。

搞石油的人們對甲烷並不陌生,很多人看到過甲烷爆炸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同樣,也了解一些放屁會產生甲烷和氨氣的道理。

這其實是一條不是新聞的新聞。

美國有一個名叫喬治格雷的科學家,他受美國農業部委托,花了10年時間,專門研究某些食物或飼料與放屁的關係。10年後,他得出結論說:“這是無法改變的。”

隻要我們或者是我們飼養的動物,要吃食物,尤其是吃豆科類植物,放屁就不可避免。

但人類放屁似乎隻與形象有關,而動物放屁,則關係到全世界的未來。

有個美國人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你能為拯救地球做的50件小事》。書中說:世界上養殖牛的總數已超過13億頭,這些人工飼養的牛,每年放出的屁中所含的甲烷已達到1億噸。顯而易見,如此多的甲烷氣體進入大氣層,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應該是舉足輕重的。

這樣看來,如果由於動物放屁而引發的溫室效應足夠大,那麼,有的科學家所作出的六千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的最終原因,很有可能與放屁有關的推測也是不無道理的。

這也許就是蝴蝶效應。

一頭牛放的屁不要緊,而十幾億頭牛每年如果真的放出一億噸含有甲烷的屁來,那可不是不要緊的事情了。

這可不是個“屁事”,而是很重要的事關人類安全的大事。

有資料說,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牛群放屁存在安全隱患的科學家,是美國的弗雷德辛格博士。他在1971年發出警告:全世界牛群放屁造成的甲烷,如果在大氣中越來越多,終有一天會使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聽到這話,我就自然而然地回味起那個恐龍滅絕與恐龍放屁有關的假說來。可以想象:在地球上恐龍最繁盛的時候,其數量應該在幾億到幾十億之間,一頭恐龍平均放屁所產生的甲烷數量應該不會比大象低。

據此可以認為,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或許就是恐龍自己放的屁。是大量的甲烷所造成的環境巨變,使恐龍這個龐然大物“自食其屁”,最終自己打敗了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看,恐龍是被自己的屁熏死的。

這樣想問題,好像有點荒唐;這樣的說法,似乎也有些荒誕。

我寧願相信小星星撞擊地球才是導致恐龍滅絕的根本原因,也不願意在“屁”這個原因上糾纏。

但其中給我們的啟示還是驚人的: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減少這些會不斷製造甲烷的生靈吧!因為,我們有更多更好的替代品。

那就是,食素。

有人總結出不吃肉有八大好處。

一是益壽延年。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長命。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瑜伽的聖賢,也因素食而享高壽。

二是體重較輕。素食者較肉食者體重輕,這是因為肉類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脂肪。而且,肉食者若是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則其中過量的蛋白質也會轉變成脂肪。科學實驗證明:新鮮的水果、蔬菜含有各種豐富的維生素,能提供給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還能幫助身體清除垃圾,排除毒素。經常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便於生命之氣在身體中順暢地流通。還有一種觀點說得更直白:動物食品中蛋白質的質量低下,消化這些食品所需的能量要大於這些食品所提供的能量本身。

三是降低膽固醇含量。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少。說都知道,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髒病等病症的主因。第二次大戰期間,北歐人被迫食素,結果發現心髒病罹患率大為降低。戰爭結束後,他們又改食肉類,結果心髒病罹患率又明顯提高了。

四是減少患癌症機會。某些研究機構指出:肉食與結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在一些地區的印地安人及其他素食的部落,尚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癌症為何物。

五是減少寄生蟲感染。絛蟲及其他好幾種寄生蟲,都是經由受感染的肉類而寄生到人體上的。

六是減少腎髒負擔。人體內的各種廢物,都是經由血液進入腎髒的,其他動物也是如此。所以,肉食者所食用的肉類中,一旦含有動物血液時,就更加重了腎髒的負擔。

七是易於儲藏。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比動物性蛋白質更易於儲存。五穀和幹燥的豆類,一旦混合使用,乃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隻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長期儲存備用,極為方便。

八是價格低廉。眾所周知,植物性食材比肉類更便宜,也更宜於獲得。

以上不食肉或少食肉的八個理由,不論是否科學準確,已足以讓許多宗教信仰者和素食主義者拍手稱快,也足以令許多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壯士不爽。

其實,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大可不必非要斷個事非,更沒有必要從此就要與肉食徹底劃清界限。但有一點,必須要弄清楚,那就是我們個人的每一項選擇,其實都不是孤立的,都是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有關。

你可以做不到,但是不可以不知道。

態度是方向,絕對不能錯。行動是進程,我們可以把握。這個把握的尺度就是節製。

如果我們不是素食主義者,肉可以吃,但要有所控製。不僅是為自己的健康,更為地球上少排放一點廢氣。而且,更重要的是,每當要把一塊肉送到嘴裏的時候,請千萬要記住:應該給那些生靈一個寬慰,應該給這個世界一個愛心。

這就是感恩。

於是,讓我們記住3月20日這一天吧!

這一天,是世界“無肉日”。

這個紀念日,是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非贏利公益性組織——“農場動物改革運動”在1985 年發起的。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在春天的首日,舉行推廣健康和素食的民間教育活動,以此來拯救動物、保護環境和改善健康。

此項活動一經發起,即席卷全美五十個州及一些其他國家。2008 年,這項活動開始波及全球24個國家,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無肉日”。

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支持者將通過演講、晚宴、烹飪秀、品嚐會、發傳單等多彩多姿的活動,來邀請所有的親朋好友一起聚會,並宣示:剔除吃肉的舊習,還一個健康的你!哪怕是少吃一天。

在這些活動現場,我們會看到這樣的宣傳標語:18%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畜牧業,這比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總排放量還多!

看著這有些雷人的標語,想想由於溫室效應而產生的愈來愈嚴重的氣象失衡,以及由此帶來的一波又一波的環境災難,我們手中吃肉的刀叉還真的有了幾分沉重。

“無肉日”,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吃肉與不吃肉,已經變成一門關於生存質量的學問,一個關於生命狀態的命題,一種關於生命節製的哲學。

耳朵吹響的號角

耳朵,是人的一個重要器官。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與聾啞人接觸時的情景。

那是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天,有一個聾啞人突然闖進了教室。他十幾歲的年紀,風風火火地向我們比比劃劃地說著什麼,可我們誰也聽不明白、看不明白。我們的詢問他也聽不到,急得他最後竟放聲痛哭起來。後來,還是老師猜出了大概,就和他一起跑了出去。

原來,他的母親在家裏暈倒了。他的家在我們學校後麵不遠處的一棟平房裏,他要送母親去醫院。可他向別人求助時,沒有人能懂得他的意思。最後,雖然老師幫著他把病危的母親送進了醫院,但還是因為錯失了救助的最佳時間,母親離他而去。

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基本手段。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手段,那他在這個世界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將會是很多很多。其中的道理,那個在小學教室裏痛哭流涕的聾啞人,就體現得清清楚楚。

俗話說,十聾九啞。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是從治聾入手。

聾是一種耳病或聽力障礙,伴隨人類發展的曆史,它就像陰霾一樣長期地襲擾著我們。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現在全世界有程度不同的聽力損失者近6億人,其中僅中度以上的患者就有2.5億。而這種情況在我國尤為嚴重,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已達二千餘萬,居各類殘疾之首。

多麼可怕的一組數字。

想想那個在我們麵前,為了拯救自己母親的生命卻又一籌莫展的孩子,這樣的悲劇幾乎令人窒息。我們必須向耳病宣戰,必須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把這種災難控製在最小的範圍內,直至加以消滅。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的15名委員一致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立即引起了有關方麵的高度重視。

隨即,衛生部、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10個部門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在全國設立愛護耳朵紀念日,即“全國愛耳日”。

它的時間,是每年的3月3日。

這個紀念日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愛護耳朵是全社會的責任;普及愛護耳朵的知識是所有公民的義務;團結起來,以實際行動向耳疾開戰,是我們各級組織的共同使命。

2000年3月,首個“全國愛耳日”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它的主題是:“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首個紀念日,向耳患治理打響了進攻的第一槍。

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突破口呢?原來多年來,新生聾兒數量的不斷上升,是始終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

據調查,目前全國有七歲以下聾幼兒達80萬人,每年還將新產生聾兒患者3萬餘名。這些可憐的孩子,因聾致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物使用不當。據專家分析,共有30多種藥物會對耳疾產生影響。

藥物中毒,是耳朵的第一殺手。

因此,利用“全國愛耳日”這樣的平台,來規範耳毒性藥物的使用標準,來指導醫生正確、科學地使用藥物,來提高全社會對此問題的認識和預防能力,是預防耳疾的首要選擇。

愛耳日,吹響了保護弱勢群體的愛心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