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港之香
香,是個美妙的詞彙。作為嗅覺,它能給人帶來生理上的愉悅;作為情感,它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溫馨。如果這個詞一旦和文化結合,就一定會使這種文化變得更加厚重和璀璨。
香港,就是這樣。
香港是香的,因為它與香料有關。這是關於香港地名由來的第一個說法。
說的是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是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所有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都要在此聚集,然後裝船運走。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
不久,這種香料就被列為進獻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製香、運香業。可以想象,那時的香港該是怎樣的一個香飄四季、令人陶醉的人間勝地啊!
可惜,後來隨著香料種植和轉運的逐漸衰落,昔日的風采開始漸漸淡去。但今天的人們,一看見“香港”兩個字,還是會感受到一種難得的餘香。
香港因“香江”而得名,這是關於香港地名由來的第二個說法。
因為,那時候這裏是一個天然的良灣。附近有一條溪水香甜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時間一長,這條溪水就出了名,人們稱其為“香江”。而香江在這裏入海又衝積出一片小港灣,這個港灣就被人們稱之為“香港”。
如今,香江的河水還在靜靜地流淌,它帶給人們的甘甜,也遠非一個“香”字所能表達清楚的。
香港地名的起源,還與一個叫“香姑”的人有關,這是其由來的第三個說法。
據說,香姑是一個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這個傳說,給香港留下了幾分英武之氣。至今,這裏拍的武打片堪稱叫絕,不知與此是否真有什麼關聯。
一個香字,不僅使香港的文化沁人心脾,而且還使它變得無比的厚重。這種厚重源於它的美麗,也源於它因美麗而帶來的苦難深重的曆史。
香港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漢朝時,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鹹和六年,即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寶安縣改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的管轄。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萬曆年間,又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了新安縣,這就是後來的香港地區。
香港本是一個彈丸之地,為什麼在曆史上始終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呢?
原來香港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其中在九龍及香港島之間有個維多利亞港,因港闊水深、四麵抱擁,有利船隻航行,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深水港,是香港最寶貴的天然資源。
有這樣的港口優勢,又處於華南沿岸,西望珠江口,北接深圳市,南臨萬山群島。它,像一個風姿颯爽的新娘,傲然地屹立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濱。
獨特的戰略地位,使香港香得美麗,香得耀眼。
於是,在唐朝的時候,朝廷便在這裏駐了軍,其職責就是保衛珠江的入口。那時,凡是外國來的船支,必須經過青山,才可轉去廣州。
青山成了中央政府正式駐軍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在現在的屯門一帶,當時已有很多中國人居住。那時的青山,是一處頗為繁盛的港埠。
時光走到了清朝,清兵便於1662 年進駐到現在的新界,並命令當地的鄉民留辮。從此,香港在對外通商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因為,這裏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美麗,使她香飄四季,一路走來。
終於,貪婪成性的侵略者們開始蠢蠢欲動,災難降臨了。
清道光年間,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開始向中國輸入大量的鴉片, 利潤驚人。為控製在貿易中不斷流出的銀兩,遏製社會風氣的日益敗壞,1839年, 林則徐被委任欽差大臣, 到廣州執行禁煙。林則徐抵廣州後, 諭令外國商人將鴉片交出充公, 並將沒收的鴉片在廣東東莞縣的虎門海濱燒毀。同時,要求西方商人以後不準再將鴉片輸入中國。
居心叵測的英國人,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們於同年9月, 在香港尖沙嘴村, 製造了槍殺中國村民林維喜案,並借此案出兵。
1840年6月,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令人遺憾的是,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在洋槍洋炮麵前,始終沒有抬起自己的頭顱。
1842年8月29日,清廷派出耆英、伊裏布與英國代表談判。雙方在停泊於南京江麵的英船“華麗”號上簽署了《南京條約》。這個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西方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為西方列強蠶食中國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
其中,割讓香港島就是這個條約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英國人的目的達到了,占據香港,虎踞東亞。
然而,侵略者的本性使他們並沒有就此收手。1856年10月,英、法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1860年9月攻占了北京,他們粗暴殘忍地火燒了圓明園,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這個不平等條約,又強行割讓了九龍半島。
1898年,歐洲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腐敗透頂的清政府,無能為力,任人宰割。英國政府乘機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的要求,6月9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專條”。
這樣英國就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從此,香港的邊界,從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向西推至後海灣,香港行政區的麵積擴大了10倍。
這個租約,為期99年。當年的7月1日生效。
新界,是英國人製定的一個名詞,專指租供的新領土。三個不平等條約,使香港這個名字變得格外沉重。
香港之香竟引來了殺身之禍,但這絕不是“香”的過錯。“國弱無外交”,在那段令人無奈的曆史中,它隻能作為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曆史見證者,而默默地等待。
等待人民當家、民族複興、祖國強盛的那一天。
終於,中國共產黨經過浴血奮戰,毛澤東主席宣布新中國站起來了;終於,我們開始改革開放,祖國變得日益強大起來了;終於,香港回歸的問題,提上了日程。
談判注定是艱難的,充滿了坎坷,但也彰顯了智慧。
它的艱難在於,采取什麼樣的方式收回香港才是最有利的?因為,既要捍衛我們的主權,又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於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出現了。那就是“一個國家,兩種製度”。這是個偉大的創舉,是鄧小平同誌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這在中外曆史上實屬罕見。
談判又是順利的。因為,談判桌後麵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們至今還記得鄧小平與英國“鐵娘子”之間的那場擲地有聲的談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如果中國在1997年,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我們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們是在人民充分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如此長期等待的。如果15年後還不能收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政治舞台,沒有別的選擇。”
據說,這場談判後,那位英國首相走出人民大會堂時,竟當眾摔倒在台階上。
這是一場心理和意誌的較量,也是國與國實力的較量。
1984年12月19日,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聲明》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
這一天終於到了。
1997年7月1日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在這裏,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了。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
這一刻,不僅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中華民族屈辱的曆史,而且還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們國家繁榮昌盛的進程。
轉眼間,香港的回歸已經走過了18個春秋。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不僅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且在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化解一起又一起經濟風險上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
香港之香,分外濃烈。
今天,當我們徜徉在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金融大廈之間,感受著世界各地的語言風情的時候;當我們漫步在一處處星光燦爛的美麗港灣,品味著紫荊花那沁人心脾芳香的時刻,我們怎能忘記過去這裏曾經發生的一切?
珍惜這一切吧!因為,它是那麼來之不易。
然而,曆史總是容易被一些人忘記,現實總會有一些雜音。
從2014年9月28日開始,在香港的街頭出現了一些所謂的熱血青年“占中”事件,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要知道這種街頭“政治”有著極強的對抗性,極易引發流血衝突和社會動蕩。這種企圖通過激烈對抗來表達訴求的行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法的,也很容易被外國敵對勢力所利用。它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直接表現出來的影響正常的交通和社會生活,破壞了香港經濟商業氛圍等等。它的最大問題是,挑戰了香港回歸以來在《基本法》構架下所堅持的“一國兩製”、“港人治港”的政治體製,挑戰了香港地區和整個祖國大陸之間的信任關係,挑戰了香港作為一個特區和中央的關係。
它實際上是打亂了作為一個法治社會、民主社會所應該有的基本秩序,甚至動搖了香港這個社會本身的基礎,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香港之香,首先在於它的安寧,在於它的和諧。那段受外來勢力脅迫、幹涉,甚至是欺淩的日子,再也不能重演了。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廣大的香港市民永遠也不會忘記:香港之香,是我們的驕傲,也必然是有些別有用心人的心病。
凡是美好的東西,總會有人覬覦。我們隻有看好自己的家門,建設好自己的家園,才能讓健康的身軀更強大;我們隻有精誠團結,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才能不給任何非分之想以可乘之機。
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那個曆史性的時刻吧!
1997年7月1日, 這是香港回歸的紀念日,這是我們自己的香港發展壯大的新開始。
從這一天起,香港就以其獨特的芬芳,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香港之香,溢滿天堂。
要煙草 還是要健康
煙草的最早栽培是在南美洲,那時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燃燒吸吮。
隨後,它在全球盛行了200 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
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要開展“無煙日”活動的倡議,即在這一天,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並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要求商店停售煙草製品一天。
這一天,就是11月第3周的星期四。
這個倡議發出不久,英國、馬來西亞、中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相繼製定了自己的“無煙日”計劃。
很快,就變成了一場席卷全球的國際化行動。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作出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
一個神聖的節日就此誕生。
它建立的宗旨很明確,就是要提醒世人吸煙有害健康,呼籲全世界煙草愛好者主動放棄吸煙,號召所有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整個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投身到反吸煙運動中去,為人類創造一個無煙草的環境。
因為吸煙,每年使近600萬人失去生命。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800萬。其中80%的死亡,將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我國目前有超過3億吸煙者,占全世界吸煙總人口的近1/3,大約每30秒就有一人死於與煙草吸食相關的疾病。如果不把煙草使用情況降下來,到2050年,我國與煙草相關的死亡人數,將上升至每年300萬人左右。
限製直至消滅吸煙,迫在眉睫。
為什麼吸煙有如此嚴重的危害呢?
首先,它有毒。
香煙中含有1400多種成分。吸煙時產生的煙霧裏有40多種有毒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種其它有害金屬化合物。一氧化碳同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嚴重削弱了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因此,吸煙會使血液凝結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風、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第一個發現尼古丁的,是一個法國人,他也是把煙草當作藥物的第一人。
1560年,當時煙草還不流行。法國駐葡萄牙大使讓尼科把煙草作為治療許多疾病的藥物,寄回國內。他的這一舉動,本是出於好意,但無意間卻助推了煙草的流行。若幹年後,化學家們終於揭示出煙草中的所誤用能治病的藥物,其實是一種毒物,就將其取名為尼古丁。
這位“治病”大使,好心辦了一件大壞事。
尼古丁是一種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質液體,揮發性強,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於水及酒精中。它通過口、鼻、支氣管粘膜,很容易被機體所吸收。一支香煙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隻小白鼠;20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頭牛。如果將一支雪茄煙或三支香煙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靜脈內,那麼3至5分鍾,即可死亡。
因此,它也是農業殺蟲劑的主要成份。
有人說:“毒蛇不咬煙鬼”,道理就在於此。
有毒就有死亡。
由於吸煙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者,在我國已早有發生,即“吸煙多了就醉倒在地,口吐黃水而亡。”為此,明崇禎皇帝曾下令禁煙。
類似情況,在國外也有報道。前蘇聯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煙,在吸了一支大雪茄煙後,就猝然倒地,一睡不起。英國有一個長期吸煙的40歲健康男子,因從事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間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煙,早晨就開始發病,最後經醫生搶救無效而終。
法國在一個俱樂部曾舉行一次吸煙比賽,其中一個優勝者,在他吸了60支紙煙後,還沒有來得及領獎就隨即倒斃。而其它參加比賽者,也都因生命垂危,被送到醫院搶救。
尼古丁既然如此厲害,為什麼有些人吸煙量較大卻並沒有產生中毒現象呢?
原因是煙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煙霧中的另一個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數人也不是連續吸煙,這些尼古丁是間斷的、緩慢的進入人體的。此外,紙煙點燃後50%的尼古丁,會隨煙霧擴散到空氣中,5%會隨煙頭被扔掉,25%會被燃燒破壞。所以,隻有20%左右會被機體吸收。
同時,一些尼古丁在人體內很快就會被解毒而隨尿排出。再加上長期吸煙者,體內已對尼古丁產生了耐受性、癮癖性,從而使人身在毒中不知毒。
但空氣中的另一半尼古丁,又變成了另一個殺手,毒害著另一些無辜的人。“二手煙”更可怕,它嚴重地妨礙著他人的健康。
可見,當一支煙被點燃,並被一口一口地吸入體內時,你可知道一襲白衣的“妖魔”正順著你和他人的呼吸道,慢慢地開始了掠奪之戰。
這是對生命的掠奪。
煙草起源於中南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已發現有66個品種,但被栽培利用的僅有兩個品種,這就是所說的普通煙草,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了美洲,看到了當地人在吸煙。對此,西班牙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在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裏,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另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象他們從這種習慣裏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吸煙,從開始的那一天起,就和中毒兩個字緊緊相聯。
其次,它可以致癌。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吸煙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是不吸煙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煙在35支以上,其危險性比不吸煙者會高出45倍。同樣,吸煙者喉癌的發病率,較不吸煙者也會高出十幾倍。
此外,吸煙與舌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都有一定的關係。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表明,煙霧中的致癌物質,還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致使其下一代的癌症發病率顯著增高。
吸煙何以能致癌?科學家做了多方麵的探究,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吸煙可降低人體細胞的活性,從而削弱機體對腫瘤細胞生長的監視、殺傷和清除功能。
煙是癌的接生婆。
第三,它能夠成癮。
一提起成癮物質,人們往往立即想到的是鴉片、海洛因、大麻等毒品,但卻忘了世界上使用最多、危害最廣的煙草。其實,與海洛因相比,除了一個是合法的消費品,另一個是違禁品外,在其他方麵幾乎沒有什麼質的不同。
尤其是從物質依賴的角度看,二者更是如出一轍。
醫學上判斷某種物質是否有依賴性,主要依據有兩條,一個是看人們對這種物質是否有強製性地使用和覓求的要求;另一個是在停止使用某種物質後,是否不斷產生重新使用該物質的強烈欲望,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
不用不行,這就是所謂的強製性使用及覓求。
這種非用不可的感覺,是由成癮物質的本質所決定的。也就是說,迫使癮君子們欲罷不能的根本原因,在於長期使用成癮物質所造成的生理依賴和精神依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戒斷反應。它是指停止吸煙後數十分鍾到數小時便開始想吸煙,並感到坐立不安、煩燥、心神不寧、手足無措,繼而出現頭痛、心慌、乏力、腹部不適、惡心、腹瀉、精神萎靡、注意力難以集中、愛發脾氣、困倦及睡眠障礙等症狀。這種症狀,使戒煙者對煙草的渴求更加強烈。
這些症狀與海洛因等毒品的戒斷症狀是非常相似的,而且一經複吸,便可立即緩解。
這就是成癮。
至於為什麼會成癮,國內外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這一切都是煙中那個可惡的尼古丁造成的。人的吸煙欲望和行為,是通過人體血液的尼古丁含量來調節的。尼古丁在煙草中的含量為0.5%至8%,長期吸煙者體內的尼古丁是維持在一個恒定水平上的,其機體已適應了這種狀態。因此,一旦停止吸煙,體內的尼古丁水平便會下降,吸煙者就會感到種種不適。
尼古丁,才是癮君子的真正始作俑者。
這是一個真正的冷血殺手,它把毒品、癌症捆在了成癮的戰車上,令人欲罷不能。
1924年,美國的《讀者文摘》發表了第一篇指出煙草有害的文章,題目是《煙草損害人體健康嗎?》
1927年,英國醫生弗·伊·蒂爾登在醫學雜誌《手術刀》上撰文,第一次提出了吸煙可以致癌:即他看到或聽到的每一個肺癌病人,幾乎都有吸煙的曆史。
1986年,美國衛生官員西·埃弗裏特·庫普第一次提出被動吸煙有危害:即生活在煙霧中的不吸煙的人,也同樣麵臨嚴重的健康危險。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減弱人們對吸煙的熱情。
顯然,這其中還有誤區。
有人講:吸煙可以提神,可以使人得到休息或放鬆。但實際上,吸煙會使人血壓上升,呼吸興奮,心率加快,所說的提神和放鬆,其實是一種假象。那是尼古丁刺激了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而腎上腺素能明顯增加人體的應激能力,從而使人適應外界刺激的能力提高,導致主觀上的輕鬆感。
主觀上的輕鬆,並不等於真正的輕鬆。成癮,給人的是一個虛幻的世界。
第四,它消耗著巨大的財富。
有人說:吸煙可以為GDP做貢獻。但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煙草業對經濟的貢獻遠遠不夠抵消它對家庭開支、公共健康、環境和國民經濟等所造成的損失。
2008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全球煙草流行報告》,顯示:煙草是可以導致高達50%吸食者死亡的唯一消費品。每年由於吸煙而支出的醫療費和造成的經濟損失,已超過2000億美元。
在20世紀,由於煙草的流行,共造成全球1億人的死亡。如果各國政府不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這個數字將在21世紀成倍數地予以增長。
在發展中國家,吸煙者用於購買香煙的家庭開支不可小視。它浪費了本該用於營養、教育等必須開支的有限家庭資源。
煙草種植還會危害環境。煙草作物攫取土壤營養,其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會造成大量的汙染。如果是烤煙,還需大量地消耗森林資源等等。據最新的研究證明:在世界各地,近5%的森林砍伐,是與煙草的加工有關。
人們不會忘記,發生在1987年5月6日的那場大興安嶺特大火災,它使101萬公頃的土地過火,其中有林麵積達70%。它燒毀房屋61萬多平方米、林場4座、存材85萬餘立方米,還有各種設備、橋涵、輸變電線路、鐵路,乃至不計其數的糧食。它造成了193人死亡、226人受傷的人間慘劇。這些還不算需要幾十年才能恢複的大興安嶺的生態環境。
為撲滅這場大火,國家投入了近6萬名軍民,采用了人工降雨、化學和爆破等多種方法,奮戰了25天,給國家和當地居民造成的損失難以計數。
而這一切的發生,僅來源於一支小小的香煙。
事實上,大興安嶺的這場大火絕不是個例。在世界上,每年因吸煙而引起的各種火災,已占到了火災總數的20%。
香煙不香。
第五,它誤導了人們的價值觀。
還有人認為,吸好煙,就不會有大問題。很多煙民有一種習慣,拿起一支煙,首先觀察煙絲的顏色,看看是不是金黃色,由此判斷卷煙產品質量的好壞。實際上,煙絲的顏色,與卷煙內在的品質關係不大。相反,煙絲的顏色,與焦油含量的高低和毒性大小,有著直接的關聯。
一般來講,煙絲顏色趨於黃色,其燃燒後所產生的焦油和有害物質就會增多。煙絲顏色趨於深褐色,其燃燒後所產生的焦油和有害物質則相對減少。決定煙草品質的不是煙絲的顏色,而是煙絲的色澤和油分。
形象好,並不一定品質就好。
我國是烤煙生產大國,80%煙民吸食的是烤煙型卷煙。烤煙型卷煙與混合型卷煙相比,焦油含量更高,有害物質更多。特別是一些高檔烤煙型卷煙,比普通烤煙型卷煙的焦油含量還要高,毒性還要大。所以,當許多朋友首選卷煙是價格高的烤煙型卷煙時,我們應當大聲地對他們講: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句話,在這裏是行不通的。
如果認為價格貴就是好香煙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