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他畫畫不用筆,也不用墨,更不用顏料,隻用一個手指頭在離紙三尺的地方比劃著,那紙上馬上就出現了栩栩如生的樹木、山川、河流。
這就是明山大師的師父,鐵爪捕頭的師祖了。老人聽了他們的敘說後,笑道:“他這麼做,固然是為了讓小女孩能把糖糕賣掉,用心、並不壞,但未免有些過分,有些驕狂。我去提醒他一一下,別再這麼鬧就是了。”
這天天剛亮,鐵爪捕頭就站在東城門口,一眼不眨地望著出城來的每一個人。每天,這東城門是四個城門中首先打開的,為的是迎接早晨的陽光。
不一會兒,一位書生模樣的少年郎,步履輕快地走了過來,就在他走到鐵爪捕頭的身邊時,鐵爪捕頭望著他說道:“好詩不該寫在額頭上!”
那少年一怔,佯裝不認識鐵爪捕頭,問道:“這位大哥在說什麼?”
“我是在念你額頭上寫的字呢!”鐵爪捕頭笑嘻嘻地答道。
“我額頭上寫了字?”
“不信,你看!”鐵爪捕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鏡子,給他照。那少年一看鏡子裏,果然自己額頭上端端正正地寫著一句話:“好詩不該寫在額頭上。”
少年的臉色頓時變不一下子漲得通紅,他一聲不吭就走了。因為他已經明白,這是功夫比自己更厲害的人在自己額頭上寫下的,而自己竟然一點也沒察覺。
這實在太丟人了!
當然,隻有鐵爪捕頭知道,這是師祖晚上用同樣的手法在這少年的額頭上寫下的。
也就在這天早上,總督大人醒來時,發現自己渾身上下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連胳肢窩裏也未能幸免,字跡跟前幾天的完全不同,分明是另一個人寫的,而這些字寫的都是同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總督大人這一下可嚇壞了,整個兒嚇傻了,再也不敢催著要捉那寫詩的人。
但也怪,從那以後,城裏就再也沒有發現誰額頭上被寫了詩了。
而盲女孩的桂花糖糕呢,卻仍然每天都賣得非常紅火。這除了鐵爪捕頭他們時常去買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城裏的人們已經都嚐到了這糖糕的味道,確實是很不錯的。
寶劍鎮
這是依山傍水的一個江南小鎮,一條青石板路貫穿小鎮東西,路口的一頭有個石亭子,另一頭有座石拱橋,中間還有座石牌坊。小鎮上沒有什麼大宅門,大府第,都是些普通人家,平常房屋。
然而,這小鎮卻是天下武林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氣很大的一個鎮,叫做寶劍鎮。
因為,這區區小鎮上,竟有十三家賣寶劍的店鋪。
白天,這裏非常寧靜,到了晚上,前麵的鋪麵關了門,後麵的作坊裏叮叮當當之聲此起彼落。如果從山上往下看,更能看到小鎮上會有十三處火光閃爍,火星進濺,如同節日禮花一般好看。這是+三家劍鋪都在忙著鑄鍛寶劍呢!
來到這個小鎮上的人,可都不是等閑之輩。走在這熙熙攘攘的青石板路上,一不小心,碰上的這一位,說不定就是個身懷絕技的大劍客;而迎麵走過來的那一位,則可能是一位威鎮南北的大鏢師;至於說,裏麵還夾著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也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了。
他們到這裏來,當然都是為了一一件事,來買一柄既能得心應手克敵製勝,又能適合他們各自脾性張揚他們名聲的上好寶劍。
而這條街上的每一個劍鋪裏所製的,所賣的寶劍是各不相同,各有神奇的。
石亭子旁這一家劍鋪賣的叫金剛劍,講究的是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店鋪門口放著一長條大青石,專門給客人試劍的。
一劍下去,削一片下來,光滑如鏡,感覺跟削豆腐差不多。他家門麵牆上貼的,店堂地上鋪的便全是這削下來的青石。
石拱橋旁的那一家劍鋪賣的叫柳條劍,也很鋒利,但一柄七尺長劍,可以像一根絲帶一樣圍在腰間,纏在腕上,甚至繞在手指頭上。
所以,他家店鋪裏的劍不是掛在牆上賣的,卻都是如蚊香一樣盤起來裝在一隻隻小盒裏賣的。
石牌坊東麵這一家劍鋪賣的劍,叫彩虹劍。那又別有一番奧妙,看上去,跟一般劍無二樣,拔出來,迎風一舞,便有彩虹一樣耀眼的光芒進射出來,讓對手根本睜不開眼。就是在漆黑的夜裏,隻要有這樣一柄劍在手裏,稍稍一抖,劍上的光如同火炬,足以照亮幾丈遠的地方。
而石牌坊西麵的那家劍鋪,賣的劍叫霹靂劍,不動則已,隻要稍一舞動,便會發出聲響,起初如大海春潮,繼而則如萬馬奔騰,若舞得興起,那聲音便如晴天霹靂。
這樣的劍,領兵上陣的將軍最喜歡,劍一舞,震天動地地響,多麼威風,敵人嚇也被嚇個半死了。
此外,還有那幾家劍鋪賣的劍更是神奇。
如一揚手能飛出去,轉一圈,依然又飛回來,讓你正好抓住劍柄的飛去來劍;如一拔出劍鞘,劍尖上就會噴出熾烈火焰來的赤焰劍;最神奇的,是透明得如同一根水晶玻璃一般看不見的無影劍,那威力更是神鬼莫測了,凡此種種這裏就不一一詳述了。
之所以能鍛造出這麼些威力無窮而又神奇無比的寶劍,是因為每一家劍鋪都有自己家一套秘傳的鑄造方法,多少年來,一代傳一代,他們就憑著各自家裏秘傳方法,鑄造出這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劍來。
然而,如果仔細打聽一下,就會發現,這十三家劍鋪的老板,都是姓一個姓,姓“幹”,一個很少見但很有名的姓。原來,他們都是當年那對鑄劍神手幹將莫邪夫妻的子孫後代。
也就是說,在很多年很多年之前,他們這十三家劍鋪的先人,其實是一家,是兄弟。然而後來,他們怎麼會各自開店,又怎麼會每一家都有自家的一套鑄劍秘方、造出來的劍各不相同的呢?
有人說,是當時老祖宗將十三種鑄劍秘方分別傳給了十三位兄弟,然後,一代代傳了下來。
也有人說,不對,老祖宗當時傳授的鑄劍方法隻有一種,是十三位兄弟在這基礎上各自研製出了不同於旁人的一套鑄劍方法,然後,一代代傳了下來。
雖然現在這十三家劍鋪的老板們各有各的門戶,各鑄各的劍,各賣各的劍,但平日裏在街上見了麵,都是稱兄道弟,互相問候,拉拉家常,客客氣氣,親親熱熱。
隻是關於各家鑄劍的事一字不談,這是規矩。因為,那可是各家的秘密啊。
而到了過年的時候,十三家劍鋪的老老少少就會如一家人一樣,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舉行一個隆重虔誠的祭祀,祭祀他們的同一個祖宗。那可是寶劍鎮場麵最大的盛事。
在這祭祀中,有一個儀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值得一看的,那就是十三家劍鋪都必須拿出自己家這一年裏鑄的最好的一柄劍,堂而皇之地擺在祭桌上。
這大概也算是向老祖宗作一個彙報吧。
然而有一天,這+三家劍鋪的老板們卻不約而同地發現,糟了。他們鑄造的寶劍無一例外都出毛病了!
本應削鐵如泥的金剛劍在大青石上磕出了許多缺口;
本應柔能繞指的柳條劍卻僵直得如同一根生鐵棍子;
彩虹劍任憑怎麼舞動,仍然是暗淡無光;
霹靂劍整個兒啞不沒了一點聲響;
至於飛去來劍,往哪裏扔,就一頭栽在哪裏,根本談不上個“飛”字。
最為神奇的無影劍,更是渾身上下找不到半點透明之處,當然也不可能無影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才開始,他們各自都不做聲,但是,每家店鋪的門口都擠滿了上門來退貨、索賠的客人,沒辦法,他們隻好將劍鋪關了。
十三家劍鋪幾乎同時都關了門。
關了門之後,這十三家劍鋪的老板便整日整夜地在後麵作坊裏忙乎著,他們汗流俠背,廢寢忘食,更加認真更加嚴格,甚至十分苛刻地按自己家祖祖輩輩秘傳的那套方法,鑄出一柄又屍柄的劍來。可是,讓他們沮喪不已的是,這些劍沒有一柄能夠恢複到原先的那種神奇功能的。
這毛病究竟出在哪裏呢?
琢磨來琢磨去,他們終於琢磨出一點名堂來了。既然他們在鑄造劍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沒有問題,那麼,這毛病會不會出在鑄劍用的水上呢?
要知道,雖然十三家劍鋪鑄劍的方法各不相同,鑄出的劍也各不相同,但不管是誰家的劍,最後都是要放到水裏去淬一淬的。而這水,對了十三家劍鋪用的水都是相同的水。
就是從後麵山上流下來的那條溪裏的水。
那是從山腰的一處泉眼裏湧出來的水,一路上叮叮咚咚流過層層翠林,累累岩石,然後流下山來,流進寶劍鎮,從石牌坊前麵繞過,從石拱橋下穿過,再從石亭子旁流向遠方一條滾滾的大河。
這溪水一年四季清冽甘甜,鎮上的家家戶戶吃用的都是這溪水,十三家劍鋪鑄劍也是用的這溪水。
也許,當年老祖宗將十三兄弟帶到這裏安家落戶,就是因為看中了這水好,可以鑄出最好的劍。所以,瞧,這十三家劍鋪無一例外都是坐落在溪邊,隻要一開前門或者後門,就可以直接從那溪中取到水的。
為了要探究這毛病到底是不是出在溪水上,十三家店鋪的老板、老板娘、小夥計們全出動了,他們沿著這溪水,一路往上細細察看。
走啊走,走到一處由上遊流下來的溪水彙成的積水潭跟前,他們便發現,在清澈澄明的潭水裏有一柄寶劍,斜斜地插在潭底的沙石之中。
一切都明白不就是因為溪水中有了這柄劍,使得流淌下去的溪水不再是原先的純淨無邪不盡管它仍然是那麼清澈澄明,但是,卻已經摻和上了這柄劍的氣味。
而十三家劍鋪鑄的神奇寶劍,怎能容許在淬火這麼至關緊要的環節上,摻和進別的劍的氣味,哪怕隻有一絲一毫,也會使得鑄出來的劍神功盡失,完全變了模樣!
“這是誰幹的,分明是想壞了我們+三家劍鋪的名聲,毀了我們的生意!”人們不禁憤憤然。
“這還不好辦,我下去,將這把劍撈出來就是了!”金剛劍鋪老板的兒子是個十五六歲的毛頭孩子,他脫了衣服,就要下潭去。
可是,被他的父親一把拉住了:“幹嗎要我們家的人去撈,這又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你逞什麼能!”
彩虹劍鋪的老板是個忠厚漢子,他見了此狀,便卷卷褲管,準備下水去。
可是,才跨出一步,就被他老婆拉住了:“別,別攬這事,你去撈,別人會以為這劍是我們家插在這潭底的呢!會說我們是做賊心虛呢!到時候,可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柳條劍鋪老板聽見此話,自忖道:“就是站在潭邊,都可以看得出,這劍絕對不是我們家窄而長的柳條劍,我去將它撈出來,想必不會有誰來懷疑我吧!”
可他剛要伸腳,卻又一想:“不對,如果我去撈出這把劍,一旦弄清了這把劍是十三家中哪一家的劍,那麼,這一家豈不要把我恨死?我何必去招這仇怨呢?”
他終究還是站在那兒沒動。
就這樣,雖然這潭水至多隻及人腰那麼深,雖然這劍隻是插在潭底鬆軟的沙石之中,可是,好半天過去了,竟然沒有一個人肯下潭去,將這柄罪魁禍首的劍拔出來,清除掉。
隻見無影劍鋪的老板悄悄一拉他的老婆:“走吧,咱們回家去吧。”
老婆感到詫異:“怎麼,這劍還在潭底呢,怎麼就回去了?”
“我已經有辦法了不去動那劍,照樣能鑄出咱們的無影劍來。”
說著,他附在老婆的耳邊說了幾句。老婆聽了,果然點點頭,就跟他走了。
不一會兒,這十三家劍鋪的人居然都一聲不吭地走了,他們下山去,各自回家了。
因為,他們都已經想到了同一個辦法,一個不去動那柄劍,照樣可以鑄出自己家好劍的辦法。
那就是,他們可以到插著這劍的積水潭上遊的溪中去取水。
就這樣,他們從上遊取得的水,依然還是原先純淨無邪的水。+三家店鋪依然可以鑄造出他們具有各自特色的好劍,到寶劍鎮來買劍的人依然是熙熙攘攘。
隻是,從那以後,這十三家劍鋪的人,在街上見了麵之後,就再也不說話,不打招呼了。
因為,他們現在每天為了鑄出自己的劍,得費更大的勁,跑更多的路,花更多的時間,當然,還會有對插在潭裏的那柄劍更多的猜疑、更多的怨恨。
這一年過年時,+三家劍鋪的老板們再也沒有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祭祀共同的祖宗,而是關上門,在家裏,各祭各的了。
雖然,他們祭的還是同一個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