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藏劍石
村外河灘上,臥著一塊大青石,足有一頭大象那麼大,也像大象那樣圓頭圓腦,豐潤光滑,而且通體不見半點縫隙。
有一天,有一位奇人在河邊走過,看到這塊大青石,不由坪然心動,說:“此石氣質不凡,其中必定藏有寶物。”
他走到大青石跟前,用手指頭輕輕一彈,側耳聽了好半天方說道:“此聲鏗鏘清亮,是寶劍之聲,石中藏有一柄劍,一柄舉世無雙的好劍!”
這話恰巧被正在河灘邊撈魚的村人聽到了,回到村裏就傳開爪村裏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此石整個囫圇圓潤,又無半點縫隙,劍如何能夠藏得進去?但也有人認為,既有此說法,不妨姑妄信之,也許還可以憑此發一筆財呢!於是,就在大青石上刻了三個大字:“藏劍石”。
果然,不久之後,便有人聽說了此事,特地從省城來到這裏,二話沒說,就要買走這塊大石頭。
村裏人看這位省城來的皇甫先生穿戴不俗,談吐也十分豪氣,想必是個闊佬,趁機來了個獅子大開口,說:“此石頭是我們村裏共有的寶物,按每戶人家二十兩銀子,全村一百五十戶,總共恰好三千兩,一文不能少!”
皇甫先生聽了,竟然毫不猶豫就答應了:“行!隻是我身邊就帶了一千兩銀子,還有兩千兩,待我回去籌齊後,即來交付。”
幾天之後,皇甫先生果然帶足銀兩,坐著一隻大船,又來到這裏。他交足了銀子,雇了幾十個人將那大青石裝上船,就走了。
皇甫先生費了好大一番工夫,終於將這塊大青石運到了他的名劍山莊。
原來,這位皇甫先生是一位寶劍愛好者,年輕時他也曾練過一陣子劍術,隻是始終沒有成為一位大劍客,但這並不妨礙他對寶劍的癡迷。這些年來,他幾乎耗盡了家財,搜集到了三十六柄好劍,藏在他的名劍山莊。
但遺憾的是,這些劍中還沒有一把能稱得上舉世無雙的絕品,這讓他時時感到遺憾感到羞愧。所以,當他聽說有這麼一塊石頭,石頭中有一把劍的事後,便認定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絕品之劍,鐵子已要將這劍弄到手。
為此,他賣掉了家中原先的十二柄好劍,籌齊了三千兩銀子,買下了那塊藏劍石。又賣掉十二把好劍,雇了一隻大船,將石頭運到自己的名劍山莊裏,請來十幾位一流的石匠師傅,準備將這大石頭剖開,找出藏在裏麵的寶劍。
安置在名劍山莊庭院中央的那塊大青石,在十幾位石匠師傅的奮力勞作下,幾天之後被轟然剖成了兩半。又過了幾天,由二剖成了四,由四剖成八,由八剖成了十六,由十六剖成了三十二……
一個多月之後,大象般的大青石,已經變成了排放在庭院中的二百五+六塊長兩尺寬一尺的青石條…然而,令人萬分失望的是,始終沒有發現寶劍的蹤影。
石匠師傅們筋疲力盡,皇甫先生也沮喪至極。一般劍都是三尺長,如今大青石已經被剖成了兩尺長一尺寬的石條不如果有劍在裏麵的話,早就該出現了。
“恐怕這石中藏劍本來就是空穴來風,騙騙人的。”
現在,就連皇甫先生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上當了,這石頭裏根本就沒有劍。
更糟的是,賣掉二十四把好劍所得的錢,現在已經用得精光了。沒辦法,疲憊不堪的石匠們各自散去,尋找石中藏劍的工程也就以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告終。
望著這排滿庭院的二百五十六塊青石條,皇甫先生隻有歎息,隻有懊惱。無奈之下,將這些青石條壘成了一堵牆,便再也不去理會它們了。
不久,皇甫先生去世了,他的兒子皇甫大哥繼承了名劍山莊。
當他看到庭院裏這一堵已經長滿青苔,毫無用處的石牆時,不由心、頭一動。他當然也知道這些二尺長一尺寬的青石條的來曆。他想,會不會這裏藏著的劍不是三尺的長劍,而是一柄短劍,一柄精致而袖珍的短劍。
譬如那大名鼎鼎的魚腸劍,據說就隻有一尺不到,能夠藏在一盆紅燒魚的肚子裏,可它鋒利異常,能刺穿七重愷甲,而它的珍貴,卻是萬金也難買的。
如果是這樣的一柄短劍,藏在這兩尺長一尺寬的青石條裏,還是綽綽有餘的呀。
想到此,他不禁興奮起來。於是,他賣掉了名劍山莊裏剩餘的十二柄好劍,用這筆錢請來幾個能幹的石匠,拆下這堵牆上的石條,一塊一塊叮叮咚咚地鑿開了。
幹了整整三個月,那些原先兩尺長一尺寬的青石條,現在全被鑿成三寸見方的小石塊了。然而,讓他泄氣的是,哪裏有什麼短劍的影子?
白忙乎一場的皇甫大哥隻好長歎一聲:“爹,你被這石頭害苦了。我呢,也被這石頭害苦了一一現在名劍山莊裏連一柄劍也沒有了!”
錢用完了,石匠們也散去了,這滿地的小石塊有什麼用呢?
百般無奈,灰心喪氣的皇甫大哥隻好將它們鋪在庭院裏,權且當作鋪地石。
然而,皇甫大哥的獨生兒子皇甫小寶卻不肯就此罷休,他說:
“爹,為什麼不在這些小石塊裏再找找呢?”
皇甫大哥望著個子已經及自己肩膀一樣高的兒子,苦笑道:“傻孩子,已經鑿成這麼小的石塊了哪裏還會有什麼寶劍?”
“爹,讓我來找,也許裏麵會有的!”
“可這麼多的小石塊,你得要一塊一塊地去敲,可得敲很多很多天哪!”皇甫大哥不相信兒子能吃這麼大的苦,認為這隻是小孩子一時衝動罷了。
然而,小寶卻說幹就了。
從那天起,皇甫小寶就每天坐在庭院裏敲了起來,從早到晚叮叮當、叮叮當地敲著。一塊又一塊三寸見方的小石塊在他手下都被敲成了蠶豆般大小的石屑,可以說是被敲得粉身碎骨了。
他手上敲出大大小小許多血泡,血泡又成了層層疊疊的老繭,臉上則被不時進濺的石屑劃出了許多血口子。烈日下,他在敲;寒風中,他仍在敲;就是下大雨,他一手打著傘,一手還在敲。
幾個月過去了,庭院裏的青石塊,有一半被他敲碎了;半年過去不三分之二的青石塊被敲成了石屑。可除了石屑還是石屑,仍然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算了吧,孩子,明擺著這裏麵不會有什麼寶劍的了!”皇甫大哥心疼自己的兒子,一再勸說道。
可是身子骨錘煉得越來越強壯的皇甫小寶卻不肯聽從,而是執拗地說:“爹,我說過,不將最後一塊敲碎,我是不會死心,也不會停手的!”
終於,鋪在庭院裏的青石塊隻剩下最後一塊了。
砰,這一錘下去,皇甫小寶眼前一亮,青石塊碎了,仔細看去,在崩裂成兩半的青石塊裏,嵌著一拉針尖大小的東西,亮晃晃的。再一錘下去,這一半的石頭崩裂成好幾塊,那亮晃晃的東西整個兒剝落出來了。
是一柄小劍!
一柄隻有縫衣針般大小的劍,但是劍柄、劍格、劍身,樣樣俱全,棱角分明,精致絕倫,確確實實是一柄劍!
“爹,我找到不我找到了!”皇甫小寶小心地捧著那支小劍,興奮萬分地喊道。
那劍雖小,但光華閃爍,在掌合中稍一轉動,便有一層層逼人的光芒進射出來。
皇甫大哥看到兒子果真在石塊中找到了劍,也是高興不已,但看到這劍隻有縫衣針大小,不免有些失望地說:“這麼小的劍,能有多大的用處?”
話剛說完,卻見躺在小寶掌心裏的,小劍卻一下子隱沒了。再仔細一看,不好,那小小劍已經鑽進小寶的手掌裏麵去不可以看到它埋在掌心的皮肉之中,卻又觸摸不到。
這可讓父子倆大吃一驚:“怎麼會這樣,這可怎麼得了?”
然而,盡管它在皮肉之中,小寶卻一點也不感到痛,手掌也活動自如,沒有半點不適的感覺,仿佛那劍已經與手掌上的肉化成了一體。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事很快就傳了出去,許多劍友聽說此事,都特地趕來看個稀奇,看個究竟,但麵對這埋於掌心中的小小劍,誰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七天之後,來了一位道姑,容貌端莊清雅,似乎隻有四+多歲,但是披在肩後的長發卻銀白如雪。皇甫大哥是個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是個平常之人,非常恭敬地以禮相迎。
“好劍,好劍!”道姑看了小寶掌心中的小小劍點頭讚歎。
“師太,這劍好在哪裏呢?”皇甫大哥趕緊問。
道姑掏出一把銅錢,對小寶說:“孩子,看到了嗎?待會兒,我將它們拋出去,你呢,心裏就起個念頭——啊,劍,把它們都劈成兩半!記住了嗎?”
“記住了!”小寶點點頭,凝神看著道姑的一舉一動。
嘩!道姑一揮衣袖,那一把銅錢如天女散花一般飛灑到空中。隻見小寶頭一抬,手一動,手指尖上立刻激射出一道白光,直衝空中,隻一瞬間那白光隨即就縮回消失,而那些紛紛揚揚拋落在地上的銅錢,則無一例外都齊刷刷地變成了兩半。
“這……這是怎麼回事?”皇甫大哥驚訝萬分!
“這就是你兒子掌心中那把小小劍劈的。”道姑侃侃說來,“這把小劍,本是前朝一位功夫精深的大劍客用一種獨門秘法,耗幾十年工夫,汲取日月的璀璨光華,然後將這光華凝聚成一支劍,名叫日月穿山劍。在他臨終之時,特意藏人巨石之中。別看它隻有一根針那麼大小,可它的威力無法估計,削玉剖金,鋒利無比。就因為它本是日月光華凝聚成形的,有形而無質,所以藏在你的掌心皮肉裏,你卻毫無感覺。”
“可為何我一動念,它就會自己飛出去,劈開那些空中的銅錢呢?”小寶好奇地問。
“因為此劍極具靈性,又極通人情。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它非得要等你敲開最後一塊小石塊,才能找到它。現在,它既然能藏人你的掌心,那就是它已經甘心情願地認你作它的主人了。從此一切聽命於你,隨你心意百丈之內收發自如快似閃電,實在是無敵之劍啊!”
道姑說到此,感慨萬分地說道:“這也是你與此劍有緣,更是你的執著和信念感動了它!不過,有一句話,你可幹萬要牢記,此劍本是日月的光華凝聚而成的,是光明正大的結晶,隻可用之為善,不能用之做半點邪惡之事。切記,切記!”
說完這些話,那道姑就倏然轉身,眨眼間就到了莊門外,等皇甫父子倆追出去,她早就不見了。根本沒有來得及問一聲,她叫什麼名字,是從哪裏來的,她是怎麼知道這一切的。
但從此以後,名劍山莊因為擁有這樣一支神奇無比的劍,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名劍山莊了。
金盆洗手
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武林中就有了這麼一個規矩,誰要是不願意再身處江湖,不想再打打殺殺,不要做什麼“大俠”、“劍客”了,希望過普通老百姓的平常日子,那麼就該舉行一個儀式,就是把許多武林中的頭麵人物請來,當著他們的麵,堂而皇之地在一個金盆裏洗洗手。這一洗手之後,他就算是正式退出武林不問江湖了。
這個儀式就叫“金盆洗手”。
至於洗手用的這個盆,有些很富有的,為了標榜自己的真心誠意,當然是要用真正黃金鑄的盆的;而大多數人用的是銅盆,因為這銅盆看上去也是黃燦燦亮閃閃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