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海拔六百六十三點一米。與名山大山相比,大黑山沒有什麼令人稱奇之處。但是,在遼南,她是較高的一座山峰,而且山勢也幽深壯美,山中樹木繁茂,有人稱她大連第一山,並不意味她的高大,而是她距離金州城僅十華裏,距離開發區也隻有三華裏,是距離大連最近的一座大山。千百年的滄桑歲月,大黑山裏古跡眾多,一直延續至今。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大黑山一年四季遊人不斷,可以在此盡情領略大山之魅力。
從大黑山南麓走進大黑山,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鳳凰山下的鳳凰口。鳳凰山是大黑山最南側的一座山峰,兩山之間,有一條道路通往大山深處,路旁便是一條河。再前行不遠,又是一座山口。順著山口往裏麵前行,山勢越來越陡峭,林木越來越幽靜,山口漸漸變成了峽穀,如同刀劈斧削,怪石嶙峋,直刺青天。到了關門寨,那雄偉壯觀的古山寨大門讓人仿佛走進了從前的那個時代。古時候,這裏是屯兵的地方,是刀槍劍影閃爍之地。這裏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薛仁貴飲戰馬的飲水坑,尉遲敬德扳倒水井讓口渴的士兵痛飲的地方,李世民曾經駐蹕的唐王殿,還有滴水壺,還有仙人台,山行壘蹬,一步一景,那關門寨裏不知濃縮了多少故事。蒼鷹在碧空中盤旋,山崖之上,岩石縫隙裏麵居然生長著杏樹。十八盤,不知多少古人在這兒行走。那雕鑿出來的石蹬已經磨損得有些平滑,有了許多滄桑之感。
走過尖門寨,再向前行,那就是大黑山的懷抱之中。這大黑懷抱之中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氣候,這裏微風和 ,暖氣融融,那幾處平緩的坡地,生長著果樹和莊稼。樹林之中,掩映出幾間茅屋,幾處院落。樹下拴著幾頭老牛,草坡上有羊兒吃草。據古書記載,這裏在漢唐時就被稱之為桃花清,杏花清。
大山的懷抱之中簇擁著一座寺廟,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朝陽寺。
虎 頭 山
虎頭山,因為山在金州之北不過二華裏,金州人習慣稱之為北山。有人叫它烈士山,因為山上安葬著誌願軍烈士。一百多年前,這座山上埋著三個日本間諜,日偽統治時期,虎頭山稱為“三崎山”。中日甲午年間發生的那場戰爭,日本軍隊在進犯金州的時候,派出三個會講漢話的日本士兵,鍾崎三郎、山崎羔三郎、藤崎秀,到金州打探軍情。走在半路上,遇到了巡邏的中國馬隊。中國軍隊上前盤問時,看出他們的舉止不對,聽出他們的口音不對勁,於是便把這三個日本抓捕到城裏進行審訊。日本間諜無法抵賴,隻能承認自己的身份。金州的守軍這才知道大敵就要兵臨城下。官府先是斬了這三個日本間諜,然後將他們三個的屍體埋葬在金州城外西南向的野地裏。
日本陸軍第二軍山地元治師團第一步兵旅攻進金州之後,日本官兵在城內大肆燒殺強奸。他把將三十九個金州人倒懸在木杆之上,大頭朝下,刺破動脈,向一口大鐵鍋裏放血。日本人要搞“血祭”,祭祀他們那三個被中國人處決的間諜。
日本人在北山厚葬了三個日本間諜,因為這三個日本人每個人的名字當中都有一個“崎”字,於是,將此山命名為“三崎山”,並鐫刻一塊石碑,一麵刻有“殉節三烈士碑”。日本向遼南進犯時,派出了不少間諜,唯一生還漏網的間諜,名字叫向野堅一。
當時金州城為兵家重地,也成了日本人派遣間諜的主要去處。據孫寶田先生所記,當年有一個名叫田裕的人,住在金州城內東街,因為擅長木工,便在副都統衙門裏當差。一八九四年春二月,重修西門外玉皇廟,副都統連順派田裕做監工。田裕發現工匠們當中有一個漢話說得並不流暢,他以為是從南方來的,不熟悉北方話,而不知道此人正是日本派來的間諜。此人到處翻亂動,喻之不理搜索益甚,田裕惱怒萬分,揍了他幾巴掌。暗地裏訪知田裕家住
址。十月九日晨,日本人攻陷金州城,這個日本間諜帶著人來到了田裕的家,將他架到外麵用槍擊斃,接下來屠殺無辜,死者無數。
解放以後,金州當地人把石碑拉倒。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北山上建起好烈士陵園,安葬在這裏的大都是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烈士,其中特等功臣王福清就是金州人,他是一名汽車兵。在運輸軍用物資的過程當中,運輸車隊讓美國空軍的飛機發現了,王福清打開車燈,引開敵人的飛機,結果車上的彈藥爆炸而壯烈犧牲。與王福清一同安葬在這裏的誌願軍烈士有一百多位,因為金州也處在抗美援朝戰爭一線,金州的老縣委就是第七醫院,專門收治從朝鮮戰場上轉運下來的傷員。無法醫治的,就永遠地安葬在金州的北山之上。烈士陵園之內,蒼鬆翠柏,鬱鬱蔥蔥,每年清明節,金州人都會來到北山,祭掃烈士墓,銘懷烈士們的豐功偉績。這裏也成了人們對於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金州城裏的離隊產對於北山、虎頭山情有獨鍾,哪一個孩子都來到過北山。北山是我的遊戲場地,叫它虎頭山,我一直在探尋,為何要稱北山為虎頭山?山勢平緩的小山,哪裏來的虎勢?
有一天,當我無意間來到了山的東側,我突然有了頓悟。北山的東側,是一處嶙峋的山岩。山勢雖然不高大,裸露的岩石卻也有些氣墊。再從遠處眺望北山,確實如同一隻臥在平川的虎,虎頭朝東,虎尾朝西。它不是一隻張牙舞爪的虎,它是一隻溫順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