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 子 山
房子山,金州人都叫它南山,距離金州城也不無過二華裏。與虎頭北南對望,遙相呼應。
不知為什麼要稱南山為扇子山,思來想去,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山勢朝南朝北,都像一麵打開的扇子。扇子山並不高大,海拔不過一百一十多米。就是這樣一座小山,卻是金州地峽正中的製高點。扇子山是軍事要地,有人說它是五路總口,隻要扼守住扇子山,整個遼南就會平安無事。俄羅斯占領遼南時,他們的軍事專家就看上了金州的扇子山重要地位。他們在山頂上修建了半永久的眼鏡型的露天堡壘和炮台。當年駐防在扇子山的俄國軍隊有一個整團的兵力。
一九零四年五月五日,日俄戰爭暴發以後,日本陸軍向遼南進攻時,在房子山腳下遭到了俄國西伯利亞第五步兵團的頑強抵抗,他們依仗著堡壘炮台,還有那縱橫交錯的戰壕溝壑,與日本三個師團的兵力進行戰鬥。
我小時候聽過老人講過日本與俄國進行的南山之戰,那時的日本步兵穿的軍裝是黑色的,進攻時,士兵們十字披紅,黑色的軍服上披著潔白的白布。他們端著槍,踏著軍鼓軍號聲,向山上發起衝鋒。前麵一排士兵倒下了,後麵的士兵接著向上衝鋒。南山的溝壑就是士兵的屍體填平的,後來的士兵踏著前麵的屍體繼續進攻。
據史書記載,日俄戰爭時期,俄羅斯陸軍已經裝備了馬克沁機關槍,機關槍在陸路要塞作戰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日本士兵則發揚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加之南山之戰,日本海軍的軍艦也開進了金州灣,從海麵上用炮火動搖陸軍的進攻。
這場戰鬥從清晨一直打到晚上,整整十四個小時,俄國西伯利亞第五步兵團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放棄了陣地,向大連旅順方向敗退了。日本第三軍卻傷亡了四千多人,有的聯隊打得隻剩下了一個軍曹。可見戰鬥的慘烈程度。日本陸軍換下了黑木大將,換上了從台灣趕到前線的乃木希典為指揮官。當時的乃木希典為陸軍中將,在途中,晉升為陸軍大將,接替黑木。
在這場慘烈的戰鬥當中,乃木希典的長子乃木勝典也被打死,死在了第三軍設在北三裏莊的陸軍戰地醫院裏。來到金州的乃木希典,就住在金州副都統衙門之內。戰鬥結束之後,乃木希典與隨從一同登上了扇子山。當天晚上,他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山川草木轉荒涼,
十裏腥風新戰場。
征馬不前人不語,
金州城外立斜陽。
乃木希典在甲午年間是侵略中國的急先鋒,那時候,他是步兵少將。到了日俄戰爭時,他已經晉升為陸軍大將,成了侵略中國的主謀和指揮。為了侵略中國,征服中國,他苦心鑽研,用心學習,他不僅精通漢學,也精通中國書法。乃木希典的這首詩就立在南山頂峰,如今這塊石碑收藏在旅順監獄博物館。乃木希典的兒子乃木勝典的屍體至今仍然埋在南山頂上。在進攻旅順口的戰鬥中,乃木希典的二兒子乃木保典也被打死。可以這樣說,為了大日本帝國,乃木希典做到了不惜一切、窮凶極惡。在日本侵略中國的前夜,乃木希典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肥馬大刀尚未酬,
皇恩光浴幾春秋。
鬥瓢傾盡醉餘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從這首詩當中,就能看出乃木希典的狼子野心。
日本人戰敗了俄國人之後,他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十餘萬的男兒血灑沙場,雖然換來了勝利,乃木希典也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嘉獎,但他心神不寧,思緒難平。他在戰後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皇師百萬征強虜,
野戰功成屍成山。
愧我何顏見父老,
凱歌今日幾人還。
金州人不會忘記這個雙手沾滿了中國人鮮血的侵略者。戰爭結束以後,乃木希典回到了國內。日本天皇故去時,他與夫人一起,也雙雙為天皇殉職。日本把乃木希典尊奉為軍神,其實他本人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不管他是否真正的效忠天皇,僅有的兩個兒子全部死在了戰場之上,相信他活著也無意義。於是,他選擇了死路。
日本人占領旅大以後,為了紀念南山之役,他們在扇子山頂上修建的“南山戰跡”紀念塔。解放以後,紀念塔和石碑均被當地政府拆除。但是,紀念塔的基論著人還在,人們至今在南山上耕作,挖掘時,仍然能挖掘到鏽跡斑斑的槍彈、炮彈片。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金州人民在南山上修建了蘇軍烈士陵園,。陵園裏麵埋葬著二百多位為解放中國東北而犧牲的蘇軍官兵及其親屬。我們讀小學時,學校春遊時,經常來到扇子山。扇子山景致十分優美,樹林蔥鬱,芳草青青。在山頂上,能看到金州灣,能看到大連灣,能觀賞到遼南地峽,以及東方的大黑山,肖金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對外開放的大潮,不少日本遊客都來紛紛來到金州,他們不少人專門為了祭祀死在南山的親人而來。
我想提醒金州人,如今說起日俄戰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旅順。其實金州的南山,也就是扇子山,才是日本登陸之後所打的第一場慘烈的戰鬥。想當年,金州的老人們都在傳說,乃木希典的兒子不是戰死的,而是讓乃木大將用刀砍下了腦袋。我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許多年,我一直在想這件事,金州人為什麼會這樣說?經過許多年,我也想明白了,日本人的那種殘忍,讓金州人膽怯,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