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老大說,大夥能撿回這條命,可不能忘了咱們的小香童啊。
這一下,小香童成了香油餑餑,屯子裏家家戶戶輪著把他叫到自己家裏去吃飯。家家戶都做最可口的飯菜給小香童吃。
這件事發生以後,大家都問船老大,我們誰也沒有看見紅燈籠,小香童卻一口咬定說有呢?
船老大說,別忘了,他是個小童子,能看得見鬼神。我們都是俗人,能看見的都是凡人凡事。
往後,再出海,大夥對小香童格外地好,都高看他一眼。
小香童還是象往常一樣,幫著大夥幹活。撒下網打不著魚蝦的時候,香童人小機靈,噌噌幾下了就爬上了桅杆尖上,把手搭個涼棚,往遠處一瞧,哪兒的鮁魚在浪尖上跳,哪裏海底下遊著魚群,他扯開嗓子朝著船上的人喊,告訴他們哪兒有魚,往哪兒撒網。照他的話去做,果然撒下一網就能裝滿船艙。大夥樂得都叫他鬼眼,有了鬼眼,咱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一點不錯,屯子裏的人家日子越過越好。
大海潮起潮落,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鬼眼也長成了半大小夥子。這時,村裏有的人家就想把自己家的閨女嫁給鬼眼當媳婦。鬼眼有這麼大的能耐,跟了他,是不會吃虧的。
船老大聽說了這件事,非常生氣,他把大夥叫到一起,你們千萬不能犯糊塗,鬼眼之所以有這樣的本事,就是因為他是個小童子。他有朝一日娶了媳婦結了婚,破了身,他也就和咱們一個樣,也是凡夫俗子,再上哪兒去看海神娘娘送的紅燈籠,哪裏還能給咱們指點在哪裏撒網。
經船老大這麼一點拔,大夥心裏一下子透亮了,不僅不想把自己的閨女嫁給鬼眼當媳婦,還不讓自己家的女兒靠鬼眼的邊。
鬼眼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從前家家戶戶對他那麼熱情,現在變得那麼冷淡。鬼眼也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小香童了,也有自尊,沒有人請,他絕不隨便走進誰家的門。大船就是他的家,沒事就在船上呆著。
這件事讓鄰近村裏的人知道了,村裏的大把頭高興壞了,他們打的魚多,全靠了那個小童子。如今,小童子長大成人了,要成家了,那個船老大偏偏不讓人家娶媳婦。他不讓人家娶媳婦,咱們把媳婦給鬼眼送過去。你們說,咱們村裏誰家的閨女最好看?
還用問嗎,你大把頭的小女兒是咱們村裏的一枝花,讓就她給鬼眼當媳婦吧。
大把頭一想,也好,就這樣定下了。
大把頭的小女兒名叫蘇螺,人長得好看,心眼也好。她問父親,你們要我去和鬼眼好,是不是真心讓我同他結婚成家生兒育女?
大把頭搖搖頭,哪裏是這樣,你隻要壞了他的童子身,讓他再也看不到海底下的魚群就行。看著他們打的魚多,我心裏就有氣。我得不到的東西,我也不想讓他們得到。
蘇螺帶著這個使命來找鬼眼。鬼眼這時正一個人孤單單地呆在船上。看見一個如花似玉的美麗而又陌生的姑娘突然來到自己的身邊,有些不知所措。姑娘也是又拘泥又難為情,她看見飯鍋裏有一點殘渣剩飯,就忙著生火做飯。鬼眼問她,你是誰?你從哪裏來?我怎麼從來也沒有看見過你?
蘇螺說,我是海神娘娘派來給你當媳婦的。
鬼眼搖搖頭,你不是海神娘娘派來的,你是鄰村大把頭的小女兒,你來給我當媳婦,就是想壞了我的童子身。可你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子,別人給你出的這些道眼,你從心裏不十分情願去做。我說的對不對?
你怎麼會知道這些呢?
你別忘了,我生著一雙鬼眼,什麼事能瞞得了我。
蘇螺已經把飯菜做好了,她把飯菜端到了鬼眼跟前,你先吃飯,吃過了飯,我們再想一個好辦法。
鬼眼說,我寧可不要這雙鬼眼,我也要娶你。你告訴我,你願意嫁給我當媳婦嗎?
蘇螺紅著臉點點頭,她說,我父親是不答應的。
鬼眼說,我們倆離開這裏,走得遠遠的,到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去。
蘇螺姑娘說,你讓我再想一想吧,我和你一走,也不知要走到哪裏去,恐怕這一輩子也回不來了。別人我不想,可是,我合不得我的媽媽呀。能想個什麼辦法,讓她想我的時候能夠看到我。
鬼眼說,這好辦,我在南秀園的最南邊的石崖子上放一個望海窗,等我們走了,想看我們的人隻要從那裏一望,就能看到我們。
鬼眼帶著蘇螺駕著一條小船向著大海的深處漂呀漂呀,誰也不知道他們去了什麼地方。
這一對年輕人走了,遠遠地離開了人群。這讓船老大和大把頭惱怒萬分。失去了鬼眼,許多人都覺得少了許多東西,因為他們再也打不到那麼多的魚蝦了。當然也有關心鬼眼和蘇螺的人,他們隻要到南秀園的望海窗那兒,往裏麵一望,就會看到這樣一幅情景,在一座風景如畫的小島上,鬼眼坐在一塊礁石上釣魚。蘇螺呢,坐在清清的小溪旁洗衣服。在他們的身邊,有有好多小貓小狗小鹿。在他們的頭頂上,飛著好多隻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他們遠離了人群,一點也不覺得孤獨。他們生活得幸福極了。
九 龍 壁
在金石灘大鵬展翅的那個海灣裏,矗立著一麵如同刀削一樣的巨石壁。巨石壁上如同圖騰一樣的紋理縱橫交錯,色彩斑駁陸離,隱隱約約好象映現著龍的身影。自古以來,人們把這塊巨石叫九龍壁,
這是一塊地地道道的天然的九龍壁。關於九龍壁的故事,有好多傳說。
相傳,到了晚年的龍王爺怎麼也沒想到,龍王娘娘一下子給他生下了九個兒子。九條龍的個頭一般大,隻是顏色不同。老大是赤龍,老二是橙龍,老三是黃龍,老四是綠龍,老五是青龍,老六是藍龍,老七是紫龍,老八是黑龍,老九是白龍。這九個兒子哪一個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再加上龍王爺是晚年得子,嬌慣得要命,在龍宮裏,當著老龍王的麵還能有點收斂。出了龍宮,那可是飛揚跋扈,什麼壞事都敢幹。老大赤龍是條火龍,它喜歡玩火,看著哪戶人家不順眼,一口火吹過去,就給人家燒得片甲不留。老二橙龍喜歡吃肉,它要看中哪戶人家喂養的豬呀牛的,你得趕緊給它送到嘴邊去,如果不送去,它不僅要吃掉你家的牲畜,還要吃人。海邊住的人家沒有辦法,隻好特地喂養幾頭牲畜,專門給橙龍吃。老三黃龍有興風的本事,隻要它不高興,把尾巴一甩,出海的人可就遭殃了。於是,出海的人們都把最好的吃食供奉給黃龍,求它不要隨意刮風。老四綠龍是個管潮水的龍,哪天心血來潮,就把整個潮汛給攪亂,出海人連一條魚也打不著。老五是青龍,它的嗜好就是喜歡女人,尤其喜歡未成年的少女。屯子裏有個正要出嫁的黃花閨女讓青龍看中了,它非要先睡了人家姑娘。姑娘家不從,那一夜,青龍把屯子裏的姑娘全部奸汙了,屯子裏姑娘一個也嫁不出去。老六藍龍,有著霹靂閃電的法力,隻要它不高興,打一個霹靂,小則毀了一間房屋,大則劈去一座山峰。它的性格怪異,什麼時候發脾氣誰也摸不準。老七紫龍愛穿,專門喜歡民間的綾羅綢緞。海邊住的人家日子過得再窮,也要想辦法給紫龍買點好布好料供上。老八黑龍管著水,隻要它不高興,就發一塌大水,也不管了多少地方,也不管淹死了多少人。老九白龍管海裏的魚鱉蝦蟹,打漁人更不敢得罪的龍,哪天高興,就讓打漁人多捕點海貨;哪天不高興,連一條小魚崽子也別想得到。
與海為生的人們讓這九條龍給折騰得都活不下去了,老龍王的名聲也讓這九個兒子給毀得差不多了,它自己也年老體邁,連能活多久也不知道,但它知道,如果不早點想個辦法,解決九個兒子的事,日後還不知要出什麼樣的後果。要解決就要早動手,再拖下去,九個兒子的法力也越來越大,說不定到了那時候,不等老龍王動手,九個兒子倒先下了手。可是,能想出個什麼好辦法呢?龍王爺百思不得其解,難哪,再不好,那也是它親生自養成的骨肉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下去,老龍王也一天不如一天。一天天成長起來的九個兒子已經開始窺測老龍王的那顆王權象征的玉璽了。這一切,老龍王都看在了眼裏,真的,不下決心是不行了,趁著自己還有一些能治服它們的法力。
那一天,風和日麗,老龍王把一座巨大的石山化成了水,放進了一隻巨鼎裏麵。然後把龍王的玉璽放進了巨鼎的裏麵。老龍王把九個兒子叫了過來,你們看,那是什麼?
透過清清的水,九條龍睜大了眼睛,一下子盯住院了那顆讓他們垂涎三尺的龍王爺的玉璽。
老龍王說,你們弟兄九個,都是我的兒子,我把這顆玉璽給誰呢?
九條龍各不相讓,紛紛地爭了起來,這個說,我的本事大,應該給我。那個說,我的本事大,應該給我。
龍王爺說,你們都不要爭了,我也不想把玉璽傳給哪一個人。這樣,我把玉璽放進巨鼎裏麵,我想給你們弟兄一個平等的機會。我喊一聲,你們一起跳進鼎裏去。我有言在先,你們誰先搶到了玉璽,誰就是我的王位繼承人。
聽了龍王爺的話,弟兄幾個擦拳摩掌,隻等著父王的一聲令下。
老龍王看了自己親生兒子們的這幅嘴臉,心裏一陣酸楚,這就是我的兒子,根本沒有哪一個有一點歉讓的意思。就他們這幅德行,讓他們當了龍王,天上人間都有要遭殃。不要怪當父王的心恨,我不能做對不起上蒼百姓的事情。龍王暗暗地咬了咬牙,心一狠,喊了一嗓子。
九條龍近不及待地跳進了巨鼎裏麵,一齊去搶那顆玉璽。一時間,巨鼎裏麵亂成了一團,誰也沒能把玉璽搶到手裏,誰也顧不上誰了,你扯斷了我的角,我抓壞了你的龍須。兄弟九個個個怒火中燒,使出了渾身的本事來搶這顆玉璽。打著搶著,站在一旁的龍王爺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暗暗地使出了法力。巨鼎裏麵的水漸漸地凝固了,如同出了爐的鐵水,九條龍也在不知不覺中熔化在了巨鼎裏麵,同那凝固的水一樣,慢慢地變成了石頭。
這就是如今著名的九龍壁,在這塊巨大的石壁上,的的確確映現著龍的身影,那斑駁陸離的紋理,那若隱若現的龍骨,那飄浮的雲,那蕩漾的波浪,九條龍就這樣一動也不動地給鑄進了石頭裏麵。從前有趕考的舉子,進京前都要到九龍壁前站一站看一看,試一試自己的眼力和運氣。因為隻有真龍天子,才能看得見九條龍的真身。而凡夫俗子是看不到龍的真身的。如果你能看出八條龍,那你就是當宰相的材料。看出七條龍,就是當禦史的命;看出六條龍,必是巡撫;看出五條,就是知府;看出四條就是知州;看出三條,肯定是知縣;看出兩條,不是鄉長就是鎮長;看出一條,隻有村長了。有一年,真的有一位天子走到了九龍壁前,當他聽說了這個故事,頗有興趣地看了一看。有人問他,看出了幾條龍,他笑而不答。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讓大家到九龍壁前來看看也好,受受教育,看看得意忘形的那些人都是什麼樣的下埸。
定海神針
在金石灘龍宮奇景的那個海灣裏,矗立著一根高48米的巨石,猶如一根擎天的巨柱,屹立在海浪中。它就是金石灘的著名景觀定海神針。
說起定海神針,人們都會想起孫悟空用過的那根兵器金箍棒。想當年,無法無天的孫猴子就是從東海龍王爺手裏硬把人家龍宮裏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當成了自己手裏的金箍棒。孫猴子就是靠著這根金箍棒,一路保著唐僧到西天取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妖魔鬼怪,終於幫著師父從西天把真經取了回來。孫猴子因為有功,也修成了正果。如來佛也把孫悟空封成了佛。孫猴子成佛以後,手裏的金箍棒也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這些年來,孫猴子也跟這根心愛的寶貝結下了很深的友誼,所以,他一直合不得放棄這個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夥伴。不過,這根有萬鈞重的金箍棒是龍王爺的鎮海之寶,如今的孫猴子已經成了佛,再也用不著打打殺殺,他應該把金箍棒還給龍宮。於是,龍王爺跟著孫悟空的後屁股要這根定海神針。龍王爺還說了,如果孫悟空不把定海神針給交出來,他就要到如來佛麵前告孫悟空一狀。因為沒有這根定海的神針的這些年裏,他的龍宮三天兩頭鬧地震。
孫悟空對龍王爺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感,雖然現在他成了佛,但是,那調皮的猴性卻沒改多少。在龍王爺麵前,他從耳朵眼裏把金箍棒掏了出來,晃一晃,變成了一根頂天立地的柱子。然後對龍王爺說,我不賴賬,我現在就把你的定海神針還給你,你把它拿走吧。
龍王爺哈下腰來,使出了全身的力氣,那根定海神針一動也不動。
孫猴子哈哈笑了起來,你老爺子整天價養尊處優,那裏還拿得動這樣的東西。這樣吧,這東西是當年我向你借的,我也不賴賬,咱們好借好還,趕明兒,我的心情好了,我給你親自送到龍宮去,你看好不好。
龍王爺一聽,也非常高興,到底是成了佛了,與從前的那個孫猴不一樣了。好好好,那就有勞咱們齊天大聖的大駕了,我就回龍宮等著啦。
龍王爺屁顛屁顛地走了。好動的孫猴子隨後跟在他的後麵,他信不過這個老東西,從龍宮到天宮.他盡撿好聽的說,把個玉皇大帝蒙得暈乎乎的。我倒要看看究竟,要是說的與事實不符,我就再鬧他一次龍宮。
龍王爺回到龍宮去了,孫悟空剛要念避水咒,跟著他到龍宮去。突然,孫悟空發現海灘上麵,礁石縫裏,石板下麵聚滿了“鬼臉螃蟹”,“海貨郎”,“毒波羅牛”, “蝦怪”,還有那麼多叫不上名來的,烏丫丫的一大片。用金睛火眼仔細看看,這些東西都是他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打死的那些妖精的婁羅們。當年的妖精們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是婁羅們卻都散落到了人間。這些壞東西們為什麼不到山野間呢?孫猴明白了,因為它們變成毒蟲之類的東西,百鳥就能對付它們。可是,變成了海物,沒有人會去理會它們。海這麼大,龍王爺連正事還顧不過來,還能去管這些蝦皮蟹蓋之類的雜碎。孫猴猛一抬頭,不由得大吃一驚。在那處懸崖峭壁之上,有一處仙人橋。隻要這些壞東西們修煉到了年頭,隻要它們從這座橋上爬過去,它們就會再次成精。孫悟空攥著金箍棒的手心裏冒出了一股冷汗,這個龍王老兒一天到晚謊報軍情。假報平安,如果有一天這成千上萬的婁羅們成了精,天下還能平安嗎。想到這兒,孫悟空掏出了金箍棒,晃一晃,把它變成了一根幾十丈高的石柱,往海邊上一豎,那喧鬧的海灘上登時平靜了下來,蝦精蟹怪都嚇破了膽,不是說孫猴子在西天當了佛爺了嗎?他怎麼又從這裏鑽出來了。它們哪一個沒有領教金箍棒的厲害,再也不敢亂說亂動了。多少年來,沒有一個婁羅能從仙人橋上爬過去成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