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五星紅旗插遍神州大地(2 / 3)

這裏的武警邊防檢查站承擔著出人境檢查、巡邏、管理邊境等重任。站裏的幹部來自雲、貴、川、晉(jin),陝、粵(yue)、桂7個省、自治區,大多是十八九歲的青年。這裏氣候常年炎熱,雨季漫長,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到國境巡邏一次,要自帶幹糧或米麵步行8天的山路,經常風餐露宿。

雖然條件如此艱苦,但戰士們卻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以邊疆為家,以艱苦為榮”就是他們提出的響亮口號。一位戰士在黑板報上是這樣描繪他們的艱苦生活的:“這是雲的世界,霧的故鄉。雲似綿綿被絮,霧如飄飄輕紗,曬不幹的軍裝喲,浸透了雨水和汗水,霧裏牆壁沁(qln)水珠,雲中的門板長香菌。這就是艱苦·一”而這一切對我們的戰士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正是這些磨礪(11)了戰士們的意誌。

這些純樸可愛的戰士們之所以不怕艱苦,為國守邊關,是因為他們的心裏裝的是祖國,想的是人民。他們頭戴國徽,背靠祖國,肩負著黨和人民的使命,守衛的是那麵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6布達拉宮廣場上的升旗儀式

在我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sd),有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這座13層高的宮殿(didn),依著山勢建造在布達拉山上。

布達拉宮原是公元641年西藏首領鬆讚幹布為迎娶(qu)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造的。現在的布達拉宮是公元1645年達賴五世時重建的。布達拉宮按顏色分為紅宮和白宮兩部分,是用大大小小的花崗岩砌成的。宮內有1000間房屋,幾乎所有房間的內部都裝飾有壁畫、唐卡卷軸佛畫和木刻版畫,木構件也盡是“雕梁畫柱”的傑作。可以說,布達拉宮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繪畫藝術的博物館,是藏族同胞智慧的結晶。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農奴製,百萬農奴翻了身。之後,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這塊120萬平方公裏的高原上,出現了許多人間奇跡。這裏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地熱電站——羊八井地熱電站;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太陽能電站——革吉電站;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羊卓雍(yong)湖電站;世界海拔最高的現代化國際機場,也在拉薩貢嘎(ga)建成。人們感觸最深的是生活的巨大變化。民主改革以前,連自己的生命都屬於“三大領主”的農牧民,現在年人均收人817元;每戶擁有生產性固定資產8000元,牲畜75頭(隻);每百戶擁有汽車3.16輛,拖拉機扮部。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也大量湧人城鄉普通家庭。

在199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前,人民政府再次撥款把布達拉宮修繕(shun)得更加金碧輝煌,還擴建了宮前的勞動人民廣場。有關部門在廣場上立起了高高的國旗旗杆,準備在9月1日的慶典開幕式上,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一排長謝耀兵,接受了赴(伯)拉薩武警西藏總隊組建、培訓國旗方隊的任務。他5月15日抵達了拉薩。在以後的四個月中,謝耀兵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高原缺氧造成的種種病痛,帶領武警西藏總隊國旗班的戰士們摸爬滾打、刻苦訓練,終於使古老的布達拉宮廣場有了正規的國旗升降儀式。

199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慶典的開幕式上,這支國旗方隊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西藏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認同和好評。

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鮮豔奪目的五星紅旗!今日的西藏,正像一隻展翅的雄鷹,迎著21世紀的曙光在雪山頂上、在蔚藍的天空中翱(do)翔。

7 1080平方米的巨幅國旗

1997年11月8日,晨風還沒撩(lido)開西陵峽朦朧的薄紗,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工地就沸騰起來了。江澤民、李鵬等國家領導人一早就來到了現場。

上午9時,李鵬總理在龍口附近的工地上,下達了大江截流合龍的命令,3顆信號彈劃破了長空。刹那間,上下遊圍堰(yon)的4個堤頭馬達轟鳴。400多輛待發的巨型裝載車,輪番駛向龍口,投拋(pdo)石料。隨著震天的巨大轟響,激起了陣陣衝天的浪花。30米,20米,10米……龍口漸漸地在收攏。

大江截流的現場莊嚴、隆重。無數麵彩旗迎風招展,3萬盆花草和數不清的氣球,使整個工地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fen)。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麵特製的、用織毯拚接的、麵積1080平方米的巨幅五星紅旗,它凝聚著廣大施工人員對祖國的熱愛。在這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日子裏,他們在告訴黨和人民,五星紅旗永遠是他們奮戰的力量源泉。

下午3時整,大江截流儀式正式開始,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響徹三峽的上空。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嵋(mei)向出席儀式的各界代表彙報了工程的進展情況。

3時30分,上遊圍堰左右兩道俄(giang)堤完全連接到了一起。李鵬總理宣布截流成功。這時,又有3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此刻,1000多名施工大軍、5000多名來賓和兩岸4萬多名當地群眾及遊客歡呼雀躍。鞭炮聲、車船的笛聲、人們的歡呼聲響成一片;五彩繽紛的氣球飛上天空,截流現場變成了巨大的歡樂的海洋。

長江三峽工程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新時期,我國實施的一項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水電工程。這項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將在2009年全部完成。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工程完成後,可使長江中下遊的防洪標準由不到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稱世界之最。三峽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度,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水庫建成後,可改善航運裏程650公裏,是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世界第一水利樞(shu)紐工程。

實現大江截流,是三峽第一期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標誌。

截流成功後,江澤民和李鵬等國家領導人,從會場主席台來到截流圍堰堤壩,向施工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和親切慰問,工地上又一次出現了歡躍的高潮。三峽工程的建設者們表示,決心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落實江澤民總書記“發揚艱苦奮鬥,建好宏偉三峽工程”的指示,在五星紅旗的指引下,為奪取第二階段工程建設的勝利而奮鬥。

8香港上空飄起了五星紅旗

1841年1月26日,寧靜秀麗的香港,風和日麗,居民們過著平靜的生活。突然,海上駛來了幾艘戰艦,緊接著炮聲隆隆,槍聲大作,英國軍人從皇家“琉磺”號軍艦上登陸,升起了象征英國殖民統治的“米字旗”。我國的神聖領土香港被武力強占了。

曆史的車輪進入了20世紀80年代,國內和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解決香港問題創造了許多有利的條件,提供了一個曆史契(qi)機。從國內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人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從國際上講,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我國的國際地位也已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1982年1月,鄧小平在接見海外朋友時,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構想。

從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中英雙方經過艱苦而耐心的22輪談判,於1984年9月26日草簽了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了聯合聲明的批準書。聯合聲明明確認定: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I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7年7月I日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裏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

23時56分,中英雙方護旗手人場,象征中英兩國政府政權交接的降旗、升旗儀式開始。出席儀式的4000多位中外來賓全體起立,目光都集聚到豎立在主席台主4L台前東西兩側的旗杆上。

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的樂曲聲中緩緩降落。“米字旗”的降下,宣告了英國在香港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徹底結束了。

激動人心的神聖時刻終於來到了!

7月1日零點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奏起了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一起冉冉升起……

中國人民所蒙受的百年民族恥(chi)辱洗雪了!

長江在歡騰,黃河在歡笑,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無不揚眉吐氣,熱血沸騰。香港特區上空的五星紅旗和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一起,迎風高高飄揚。

偉大的祖國啊!您必將更加富強。香港將迎來一個更加絢麗的明天。

9莊嚴、神聖的“敬意旗”

少年朋友們,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的畫麵:在我國黨政軍領導或企(qi)業家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麵黨旗、一麵國旗。有人將它取名為“敬意旗”。

在辦公室內插掛國旗的熱潮,1994年下半年發端於福建廈(xia)門,很快就傳遍大江南北。這裏麵,還有不少動人的故事呢。

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部長同誌,您辦公室裏有閏旗嗎?》。報道了國務院幾個部委的部長在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插掛五星紅旗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大學4位著名的教授寧騷(sao)、晏(yan)智傑、肖蔚雲、何芳川,當天就通過電話向《光明日報》聯合倡議:領導同誌應率先在辦公室裏插掛國旗,以增強全民的國旗意識。他們認為,在領導同誌的辦公室裏插掛國旗,可以使他們想到自己是代表國家在行使權力,辦事要想著國家和人民,想到自己的工作是莊嚴、神聖的。

I月26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這4位教授的倡議。倡議立即得到各部委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領導機關的響應。至1月28日,就有41個部級單位的領導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插掛了國旗,並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每當看到國旗,就會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就會們(men)心想一想,如何盡力把國家建設好。

國家新聞出版署於友先署長,在河南任副省長期間,就在自己的辦公室裏設置了國旗。當時,他分管教科文衛工作,經常深人學校,看到學生每天參加升旗儀式,自己對國旗尊嚴的認識也得到升華。於友先常用辦公室的國旗自警、自勉。他說:“國旗提醒你時時、事事、處處都要自覺維護國家利益;提醒你手中的權力是國家和人民給的,你要依法行使,絕不可以權謀私。”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黨組書記林炎誌,在國家教委任黨委書記時,就曾提倡在機關的辦公室、會議室插置國旗。他認為,辦公室裏或辦公桌上的五星紅旗,可以產生4種作用:給國家公務員傳遞愛國之情,對盲目崇洋媚(mei)外是一種無形的威懾(she)和批評;對公務員是一種國家意識的培養,而這種意識恰恰是公務員應當具備的主體意識;對公務員起到反對分化、反對部門立場、反對地區立場的作用;國旗的大紅底色在藝術上最富有朝氣,能提醒公務員在工作中時刻保持振奮的精神狀態。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日起,鮮豔的五星紅旗每天都飄揚在天安門廣場,飄揚在中央和國家機關的所在地,而今她又出現在共和國高級領導幹部的辦公室裏,這使人多麼欣喜和振奮啊!願莊嚴、神聖的“敬意旗”永遠插掛在那裏。

10國旗下的講話

1990年9月24日,國家教委發出了《關於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嚴格中小學升降國旗製度的通知》,明文規定:升旗儀式在每周星期一早晨舉行。舉行升旗儀式時,在校的全體師生參加,整齊列隊,麵向國旗,肅立致敬。升旗儀式的程序是:1.出旗;;2.升旗;3.唱國歌;4.國旗下講話。

升旗儀式,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告訴我們,每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維護國家象征、祖國象征——國旗的義務。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要為國旗增輝添彩。

每逢星期一的早晨,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上,有成千上萬所學校舉行升旗儀式,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這裏我們隻講講金式如校長在國旗下講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