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五星紅旗插遍神州大地(3 / 3)

金式如是深圳(zhen)市實驗學校的校長,他把在學校升旗儀式上的講話當做一件大事,十餘年來,從未間斷過,光是講稿擦(luo)在一起就足足有一尺多厚。

為了寫好講稿,他每周周日都要抽出五六個小時專門做這項工作,雷打不動;為了使講稿次次有新意,他看新聞,翻資料,一絲不苟;為了使講話能找到與學生的“共通點”,他調查研究,聯係同學們看得見的身邊小事。

他講過,從身邊的日常生活、學習做起,從小事做起,跟在奧運會上拿金牌一樣,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

他講過,做人要有健全的人格,要有社會責任感。如升國旗要行注目禮;不隨地吐痰、亂丟紙屑(xie);買飯排隊、看球不扔酒瓶子;不闖紅燈等等。不顧別人,隻顧自己,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他講過,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匆匆》的作者朱自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ke)察金那樣,珍惜時間,熱愛生命,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他講過,樹木花草是我們學校生命的象征,而踐踏花草,亂刻亂畫,對大自然漠然沒有情感,決不是人格健全的人所為。愛護綠地、保護環境要成為實驗學校的好風氣。

他講過,他講過·,……他講過許多許多。

他的講話使學生看到了校事、國事、天下事。那是個神聖的時刻,在莊嚴的國旗下,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在為他的學生能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動情地、不停地講著……

11深圳“百貨第一旗”

在深圳市,有家萬佳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每天早晨,萬佳商場開門營業之前,門前那個不大的廣場上就擠滿了人。人們一半是為了到商場購物,另一半卻是等著觀看升國旗的。

8時50分,商場的大門開了,一隊精神抖擻(sou)的保安人員護衛著國旗,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到門前的旗杆前。接著,嚓亮的國歌奏響了,鮮豔的五星紅旗升了起來。整個小廣場頓時十分肅靜,人們的目光一起投向那冉冉升起的國旗。商場二樓上,“萬佳”的全體職工站在窗前,向國旗行舉手禮。

提起這深圳“百貨第一旗”,還有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呢。

1994年7月,曾經停業了4個月的萬佳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準備重新開業。在深圳特區,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在開業時,商家一般要大肆(si)做廣告;廣發請柬(jinn),邀請社會名人;有的要安排漂亮的公關小姐,然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萬佳”要怎樣做呢?年僅32歲的總經理吳正波,經過深思熟慮,設計了隆重而簡短的升國旗儀式。

7月17日,“萬佳”開業的第一天早晨,在商場門前的小廣場,升起了深圳商業企業的第一麵五星紅旗。隨後,“萬佳”又亮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平價廣場。這一舉動,一下子就引起了人們的特殊關注。

吳正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讓我們聽一聽他的一番話吧:

“……我堅信,愛國主義在任何時代、任何人心中都是一種不可泯(min)滅的感情……企業是國家經濟活動的細胞,企業的經營必須做到國家至上,這是‘萬佳’的經營觀念……‘萬佳’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舉動,而是要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升降旗儀式,不求最好,力求更好,努力使萬佳百貨的升降旗儀式像天安門廣場的升降旗儀式那樣,成為深圳特區的一景。”

現在,萬佳公司的職工已經把愛國主義意識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總經理辦公室的劉欣說:“通過每天的升降旗儀式,我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愛國是一種動力。在‘萬佳’,如果一個員工犯了錯誤,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損害了國格,而不僅僅是自己的人格。”

萬佳商場圍繞著國旗開展了各種活動,顯示了社會主義現代企業的精神風貌。

12農家小院裏的升旗儀式

遼寧省寬甸(didn)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有一個向陽村,村裏住著一位70多歲的退休老工人王明緒(xu)。他1981年從北京煤礦機械廠退休後,隻身一人回到群山環抱的故鄉安度晚年。他住著一個不大的農家小院,院子裏種植著萬年鬆、美人蕉、串串紅等花木,院中央豎著一根7米高的旗杆。每到周一的早晨,老人便早早起來,把庭院打掃幹淨,然後在太陽升起的時刻,神情莊重地把一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緩緩地升到旗杆頂端。莊嚴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迎風飄舞,成了這個偏遠靜謐(ml)的山溝裏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起初,村民們對王明緒老人升國旗的舉動不太理解:在這山溝音(ga)兒(la)升國旗幹嗎?能派上啥(shd)用場呢?但日久天長,他們便被王明緒老人十幾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動了,也被升國旗時那神聖、莊嚴的氣氛所感染。如今,每到周一,村民們便會自動地來到王明緒的小院裏參加升國旗儀式,一些小學生還主動幫著升旗。

王明緒老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不堪忍受地主老財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很早就被迫背井離鄉外出謀生計。,是共產黨毛主席救了他和他的全家,使他成為國家的主人。他在北京工作時,曾不止一次地參加過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對國旗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退休回鄉後,他特意從丹東買回了一麵國旗,然後在林場購買了一棵落葉鬆製成旗杆,還安上了滑輪。以後,他在每周一的早晨,都堅持著升旗儀式。

為了保持國旗那鮮紅的顏色,十幾年中,他先後用過6麵國旗。每到下雨、下雪的日子,老人總要小心翼翼地把國旗降下來收好。每逢出門走親訪友,老人一定要在星期天趕回來,從不耽誤星期一早晨的升旗。每逢講起升旗的事,老人總是格外激動。他十分動情地向人們講述他在解放前那淒苦的身世和翻身解放後的幸福生活。他說:“如果沒有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怎能忘記黨對我的恩情呢?隻要我活著,國旗就會永遠地在我麵前飄揚。”

13彝族山寨升國旗

灑朵左是我國雲南省滇西雲嶺高原深處的一個隻有8戶人家的彝(Yi)族山寨(zhai)。這裏海拔高達3200多米,交通閉塞(se),土地貧瘩(if),老鄉們的生活僅能維持溫飽。但是,經過兩年多的“扶貧”工作,灑朵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寨子的麵貌也有不小的改觀。令人振奮的是,日子剛見富裕的8家農戶,立刻著手,自己集資辦了一所小學。這是灑朵左曆史上的第一所學校,這在全縣也算得上是個重大新聞。

這個隻有12名學生的小學校,蓋在一座陡峭的石崖下,毛石砌的牆,薄木片蓋的頂,教室隻有一間房,裏麵的課桌是用石頭壘的,十分簡陋(16u)。教室前還鏟出了一個小小的操場,操場邊上立著一根旗杆,旗杆下部是一截粗壯的麻栗(li)樹樁,中部接了一段鬆木椽(chudn)子,可能嫌高度不夠,上部又綁接了一根筆直的白樺(hua)樹幹。

老師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彝族姑娘,剛剛高中畢業。她是自願從山下壩子來到大山深處的灑朵左當民辦教師的。

每天早上7點鍾左右,學生就開始陸續到校了。7點40分,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吹響了羊角——這是小學校的集合號。12名學生排成兩隊進人操場。這時,8家農戶的男女老少也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操場邊,老人的嘴裏順(za)著煙袋,小媳婦懷裏抱著孩子,大人的手裏拄(zhu)著幹早活兒的農具。

8點整,太陽剛好爬上東麵的山頭,露出了半張紅紅的臉,女老師用莊嚴的語調宣布:升國旗儀式開始。3名男孩正步走出隊列,迅速來到旗杆下拴(shuan)好了國旗。女老師又宣布:奏國歌。幾個學生立即把一張張綠色的葉子貼到了唇邊,一個學生吹起了羊角,兩個學生吹起了喚(suO)呐(na)。於是,一曲別有韻味的國歌樂曲,在和煦(xu)的晨風中傳開,鮮豔的五星紅旗也隨著國歌的旋律冉冉升起。操場邊的大人和孩子,全部停止了說話,神情莊重地凝視著越升越高的國旗。 .那根樸素得近乎寒 (chen)的旗杆、那單純卻又飽含真情的合奏、那一張張稚嫩卻充滿朝氣的小臉、那一雙雙專注的目光,令人深切地感受到一麵國旗和一曲國歌在這個隻有8戶人家的彝族山寨、在一群深山裏的孩子們心目中的位置與分量。

14希望在這裏升起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鬆花江、嫩江也出現超曆史記錄的特大洪水。

黨中央和江總書記一聲令下,30萬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直接開赴抗洪第一線,全中國12億人,心係災區,心係大堤·4……中華大地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威武雄壯的1998中國抗洪搶險的凱歌。

洪水終於被征服了,大城市保住了,京九鐵路保住了。但由於暴雨成災,由於分洪,不少地區被洪水吞沒。在這次特大洪災中,僅學校就有4.4萬所校舍倒塌,大批教學儀器和設備浸水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達76億元,上千萬學生上學受到了影響。

“急救災區要救災區的孩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真比我們的生命還重要。急救災區!急救孩子!”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呼喚,代表了12億中國人民的心聲。

從中央領導人到基層幹部,從國內到國外,從老人到孩童,都伸出了一雙雙熱情的手。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湧動的愛潮中,傳頌著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抱著一棵大樹堅持了9個小時後,被武警部隊救起的小江姍和她12歲的姐姐可以上學了!葉聖陶、冰心等著名學者捐資興辦的私立學校——北京市聖陶實驗學校,主動領養了江姍姐妹,承擔每人每年一萬五千元的學宿膳(shdn)費,供她們一直住校讀書到初中畢業。

災區的孩子們都可以上學了!因為有無數雙溫暖的手伸向了災區的孩子。

上海市七寶中學的12對新婚的年輕人,舉辦了簡樸而又隆重的婚禮,將省下來的結婚費用2.4萬元捐獻給了災區。

有著貧寒童年的田華老教授,毅然捐出了省吃儉用的10萬元錢。他說:“孩子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靠他們去建設。我要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家鄉的娃娃們獻上一份愛心。”

與災區孩子同齡的人也伸出了急救之手。北京鐵路第五小學的學生,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出了倡《chang)議:“少吃一根冰棍,少換一個新書包,少穿一雙新鞋,把自己一分一角省下來的錢獻給災區的小夥伴。”浙江巨化集團公司第四小學的700名少先隊員,捐出了儲蓄罐中的零花錢——十多公斤硬幣,累計5594.57元。

那些抗洪搶險中的中流砒(di)柱——解放軍將士和武警官兵,也傾囊相助,僅個人捐款就達1.3億元。

企業家、黨政機關幹部、海外遊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紛紛伸出了救助的手……僅僅一台“為了災區的孩子”風(zhen)災義演晚會,就收到捐款3.7億多元,捐物折合人民幣1.2億多元……

“開學了!”孩子們歡呼雀躍,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齊齊哈爾市的一戶農舍裏,五個災區的孩子在熱炕頭上開始學習新學期的第一課。五個村民在院子裏豎起旗杆,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他們說:這隻有五個孩子上課的農舍也是學校,也要舉行升旗儀式。

在荊(jing)江分洪區一條不足20米寬的圍堤上,湖北省公安縣藕池鎮六合It (yuan)村小學如期開學了。‘一麵鮮豔的國旗在200多名學生的注目下冉冉升起,1亮的國歌聲回蕩在圍堤上空。

在吉林省鎮看(lai)縣五棵樹鎮一座四麵環水的“孤島”上,臨時組建的“聯合”小學開學了。小學的操場是解放軍官兵平整的,教室是民政部的救災帳篷,桌椅是從仍在水中的學校裏撈上來的。秋陽下的五星紅旗在藍色帳篷的映襯下更加豔麗。

“開學了!”“開學了!”“開學了!”在長江兩岸,在鬆花江畔,在內蒙古草原,一所所帳篷學校開學了,一座座希望學校開學了!共和國的旗幟依然在每所學校的上空高高飄揚,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