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雲山傳奇
穿過風雪,我又一次來到雲山水庫。七虎林山下一片蒼茫,它懷抱中那片曾微波蕩漾的闊大水麵,凝固成一眼望不到邊的雪原。那高聳的大壩如利劍把這片雪原劈成兩段,如城牆擋住了七虎林河,讓它默默地蜷伏在腳下。
高峽築平湖,引水灌荒原。
稻菽千重浪,漁歌唱當年。
創業何艱辛,血汗化江南。
踏雪尋英雄,山靜水無言。
可惜在這隆冬的季節,我隻能自吟這樣的詩句,卻看不到塞北勝江南的景色。我在大壩上踏雪而行,隻聽到風的呼嘯。這時,透過雪的迷霧,我仿佛看到了七虎山下紅旗招展,營盤遍地,從密山火車站走來的軍人,還沒來得及洗去滿身征塵,就在這裏擺開了鑄劍為犁,開山引水的戰場。
八五○場史中,對這個北大荒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雲山水庫的建設有這樣的記載:1958年3月,鐵道兵農墾局黨委根據王震部長指示,經勘查決定在七虎山南麓,七虎林河出口處,興建中型的雲山水庫,由我場主建。3月18日,成立施工指揮部,月底集中轉業官兵4千餘人和其他職工組成施工大軍。5月1日,王震部長親自挑土奠基和開車壓實,宣布開工。6月中旬,王部長在西工區召開大會,號召人人獻計,大搞工具改革,反對右傾保守,反對教條主義。在施工中打破常規,修改了施工方案和規章製度,提高了工效。群眾充分發揮創造性,日夜突擊,用六個月零十天,比
常規提前一年時間,於11月1日竣工。水庫建設者們,在少量機械配合下,抬土63萬立方,采石7千多立方,澆灌混凝土568立方,砌石685立方、修公路64公裏,橋梁三座,築建了長3千米,高9.5米,寬(頂)8米的水庫大壩和配套工程。水庫修成後可蓄水4.7萬立方米,把完達山下七虎林河兩岸240平方公裏的土地麵積控製起來,使七虎林河下遊2.1萬公頃沼澤地帶變為沃土,至今,雲山水庫仍繼續發揮作用。
參加水庫建設的老戰士們回憶,雲山水庫的重點工程是修築攔河大壩,其他配套工程還有橋梁和公路等。這在當時,對於缺少機械隻靠人力抬土築壩的轉業官兵來說,確是一次體力和意誌的考驗。王震部長對這項工程非常關注,5月1日王震來到工地,召開動員大會,宣布開工。隨後,同誌們掀起勞動熱潮。
北大荒的春天,乍暖乍寒,夜晚上凍,白天冰雪融化。早晨太陽一出,水庫工地一片泥濘,人走在上麵粘腳,棉膠鞋變成了泥坨子,粘鍬、粘筐,幹活十分費力。工地勞動者們幹脆把棉膠鞋脫掉換上水襪子,粘腳減輕了。把鐵鍬磨得錚光瓦亮,再沾上水,挖土時粘泥也少了。筐的表麵鋪上一把幹枯葉草,粘筐的問題也解決了。他們的口號是“晴天大幹,小雨猛幹,大雨苦幹,緊要關頭日夜連軸轉”,幹部戰士齊上陣,婦女也上壩,衛生人員放下藥箱就拿起鐵鍬,炊事人員放下飯桶就抬土上壩。當時有句順口溜形容人們的幹勁:
裝筐裝滿尖,抬起一溜煙,
大筐大步走,中筐跑步顛。
在沸騰的工地上,抬土的人流,在壩上壩下快步往返,轟鳴的機車在壩麵上來回碾壓,裝卸石料等物資的車輛在工地奔跑,工地突擊隊勞動競賽的號子聲,此起彼伏。人聲、車輛聲、廣播喇叭聲交織在一起,像是奏響一曲勞動交響樂章。
在東工區,有一個謝升突擊小分隊,他們幹勁足,手腳利索,人家兩人抬一筐,他們把裝滿土的兩個筐摞在一起,兩人一次抬兩筐,功效提高一倍,每天比其他小隊多抬土2.3立方米。7月1日,為向黨的生日獻禮,他們半夜十二點起床上壩,晚上8點多收工,創造日抬土15立方米的高記錄。工地黨委授予他們為“先進青年突擊隊”稱號。大家你追我趕,日夜突擊,晚上挑燈夜戰,不顧肩膀紅腫,唇幹手裂,僅用六個月零10天,就修築了攔水大壩和配套工程。
還好,場宣傳部的同誌幫我找到了當年東區青年突擊隊隊長謝升老人,他已經76歲了,在八五〇農場幹了一輩子,從場農業科長的崗位退下來後,還經常寫些關於農業科研方麵的文章。老人高瘦的身材,還很挺拔。他耳聰目明,記憶力很好。說起五十多年前的事兒就像昨天。他是1958年春天從吉林白城子0012部隊轉業的,那是個軍用武器試驗場,他是輕武器試驗室的技術員。當時部隊動員參加北大荒建設,他是主動報名的,當時的想法是走出封閉的試驗場,到廣闊天地幹一番事業。
謝老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1958年3月31日,他們部隊轉業的80多個人就到密山了,比王震將軍在火車召開萬人大會還早十多天。當晚他們8個人住進火車站附近的大車店,一起擠在一個髒兮兮的大通鋪上住了一宿,其中還有3個女青年,她們合衣而臥,一宿無眠。第二天,他們就坐上大卡車直奔雲山水庫工地。那年的雪特別大,車走著走著就陷到一人多高的雪殼子裏,他們就下來推車。60多裏的路,一直折騰到半夜12點才到。第一頓飯是苞米碴子粥,連夜住進水庫附近的畜牧場的豬號。第二天,每人發一把鐮刀和一根繩子,到山上割條子,鋪床鋪。安頓好住處後,他們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勞動中。他們擔負的任務就是挖山取土堆壩。
場史上是這樣記載的,有4千多名轉業官兵,從密山一下火車就直接乘卡車來到雲山水庫工地,在水庫東西工區搭起大小馬架子一千餘座,紮下施工大軍營盤,投入我場創業史上著名的雲山水庫工程。以轉業官兵為主體的施工部隊,在少量機械配合下,日夜苦戰,硬是用肩膀和大筐,抬土63萬立方,築起了雲山水庫大壩,提前一年完成了施工任務。
謝老回憶說,當時我們吃住條件都極差,但我們的勞動熱情特別高漲。剛從部隊轉業,人人對未來充滿期望,修大水庫,建大糧倉,是多麼豪邁的事業呀! 誰都不甘人後,特別是我們還不到二十歲的年青就像瘋了一樣幹活,什麼苦呀累呀,根本不再乎。我們隊裏有個班長叫袁修德,是位少尉,個子不高,幹活渾身是勁,總是搶著幹最累的活。大家都向他學習,個個向前衝,抬起重重的土筐,一個勁地跑,就怕落在別人後麵。我們突擊隊得了紅旗,大家像當了戰鬥英雄一樣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