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英還和我說起,當年我的大伯是湖南的一個大學生,來工地看我們一家,因為天太冷又吃不飽飯,結果得病死在工地上。安葬時,他的手腳都支楞著,隻好用鋸割了以後,才裝進棺材……

張超英說,我們家有4個孩子,哥哥叫超美,我叫超英,還有一個妹叫超蘇,最後一個弟弟叫張偉。這名字都是父親起的。這幾個頗有時代特點的名字,表明一個老戰士對國家和民族的期望。張梅雨和戰友們一樣為北大荒的開發和建設獻出了一切。完成建設雲山水庫的任務後,他曾在農場試驗站工作過,當過東溝林場的場長、場部服務站的站長,無論在那個崗位上他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他曾多次對孩子們說:“幹什麼活都不要偷懶,多出力累不死人!”張超英記住了父親的話,她1976年參加工作,在基建隊和場醫院都工作過。1997年自己辦了食雜店,現在已經發展成200多平米的小超市,因商品全服務好,很受職工的歡迎。在張超英身上我看到張梅雨那一代創業者的奮鬥精神。

另一位和王震將軍抬筐的人是誰?他是農墾牡丹江管理局公安局長辛連軍的父親辛躍德。大雪封路,到管局的路不好走,我打通了辛局長的電話。他說,父親是1922年出生的,是抗戰幹部,曾擔任過山東省安丘縣武裝大隊隊長。1958年轉業時是大尉營長,來了就參加了雲山水庫建設,當時整個工地分東區和西區。父親擔任西工區區長。每次王震來西區檢查工作都是父親彙報工作。我們家保存過兩張父親和王震的照片,一張是父親和王震抬土筐的,是1958年6月,王震來到西區召開技術推廣大會後,參加勞動時和父親一起抬筐時照的。還有一張是我坐在筐裏,王震為我喂飯時照的。當時,王震到西工區要看一看住在窩棚裏的職工家屬,走到我家時,我正坐在土筐裏吃飯,當時我隻有兩歲。隨行的記者就照下來了。當時母親放棄了安丘縣婦聯主任的職務也跟著父親來到了工地。王震還表揚了他,彎下腰,接過母親手中的碗,給我喂飯,可惜這張照片,被人借走了。再也沒還。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在那本畫冊和展覽上看到過王震給一個坐在土筐裏的孩子喂飯的照片。現在這個孩子——北大荒的第二代人也從管局公安局長的位子上退下來了。辛局長說,我的兄弟姐妹和他們的孩子,多數都在北大荒工作,第三代人有的在國外學習和工作。但他們都牢記前輩的教誨,不能給北大荒丟臉。

他說,父親辛躍德在完成雲山水庫建設任務後,曾在八五0農場的三分場當過場長、總場基建大隊隊長,在建設兵團時代當過四師幹訓隊隊長。病重期間,他還和辛局長說起修雲山水庫的事兒,而去世前幾天,他讓兒子把和王震抬筐的照片拿來給他看……

看來,王震將軍到雲山水庫勞動,和建設者勞動抬土筐不僅一次,而每一個和將軍抬著一個筐、承受一樣的壓力、邁著同樣步伐的人,都十分珍惜這樣的時刻。而他們的後代都以此為榮,珍藏的不僅是一張照片,而是一段光榮的曆史。這段父輩的曆史,不會給他們帶來特殊的榮耀,卻給他們一種世代相傳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他們就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記得2010年夏天,我正在雲山水庫采訪,手機傳來孫子清脆幼嫩的聲音“爺爺,你在幹啥?”讓我的心一顫。

我應該如何回答一個兩歲孩子的問詢呢?

這時,我想起了1958年4月13日密山火車站廣場,那激動人心的場麵。穿著上將軍裝的王震將軍,站在臨時搭起的台上,他大聲地對雲聚在廣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轉業軍官說:

“同誌們,你們有的是帶著愛人和孩子來的,還有的是在火車上生了孩子。這些孩子長大了會問,你們怎麼到北大荒來了?”

“你們要對孩子說,老子當過紅軍、八路軍、解放軍、誌願軍,都是為了民族解放、國家富強!我們到北大荒開荒種地當先鋒,也是為了國家和人民!”

然後,王震將軍一揮手,數以萬計的軍官,背著行李,領著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徒步走向沒有道路、沒有村落的荒原,還有的人來到這個荒山的工地上,領著他們的妻子和孩子住進窩棚,挖山築壩,引水開田的偉大戰鬥。

我正在采訪的雲山水庫,就是1958年春天第一批轉業官兵修築的。一條六裏長水泥築成的白色大壩,把凶猛的七虎林河攬在自己懷裏,形成了一個波光漣漪的湖泊。那豐盈的湖水把數萬畝荒地滋潤成魚米之鄉。遙想當年,在這片山穀沼澤中,紅旗招展,帳篷林立,重上戰場的軍人們挖開千年鬼沼,運來山石沙土,堆起化害為利的長城。工地上一片熱烈的勞動競賽的場麵,大家兩人抬土,一路飛跑。其中就有我們敬愛的王震將軍。

當年那些這個水庫的建設者可以無愧地回答後代的問詢:孩子,老子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這片黑土地!“從此天下不缺米”,就是我們最大的光榮!而那些像那位長眠在黑土地的懷抱裏的雲山水庫的老北大荒人,如果天上有知,他們也會說,北大荒豐收的果實裏有我的生命,北大荒的江河和水庫裏有我的血液!

是否,我也可以對我可愛的孫子說:孩兒,爺爺作為一名屯墾戍邊的知青,也參加了開發北大荒的戰鬥,在那片土地上奮鬥了八年。也許,這還不行,我還應告訴孫子,我正為那些特別值得尊敬的北大荒人、那些曾和王震將軍並肩戰鬥的英雄們寫一篇可以永載史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