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北大荒開始了第一次偉大的進軍!

鬆明卻點起來了!它向狼熊虎豹發出檄文:

從現在起,北大荒不再容忍你們這些暴君!

就這樣,前輩的創業曆史被寫進詩篇,並長久地流傳,他們的豐功偉績被刻在了北大荒這處神奇的土地上。

六十年過去了,怎樣把這筆“永恒的財產”繼承下去?這次在八五○——這座王震將軍命名的“紅星城”采訪,為寫這部記錄軍墾曆史《紅星閃閃傳萬代》,我問詢著“我們的後代子孫”。

他們說,我們要愛完達山下的這片山河。這裏是古肅慎人即滿族人的發祥地,也是赫哲兄弟世居之地。她曾被日本侵略者蹂躪和踐踏。是軍墾戰士的號角把她喚醒,是王震將軍的一把荒火,把她的激情點燃。從此,森林裏運出祖國大廈的棟梁,土地翻身成了中華大糧倉,城鎮如明珠點綴其間,公路如銀帶飄向大江邊。如果說開發初期,我們的開荒壯舉,對這片山河有所誤傷的話,現在我們要加倍償還。要守護好這壯麗山河的一草一木,從種下一棵樹栽好一株苗開始,建設好生態美好的家園。讓鳥兒在森林裏自由地歌唱,讓花兒在草原上盡情地怒放,讓水淨天藍空氣清新,讓我們的後代像青鬆一樣健壯,像映山紅一樣俏麗。

他們說,我們要愛這片廣闊的黑土地,那是抗聯戰士用生命和鮮血奪回來的,那是軍墾戰士用肩膀拉犁開墾出來的,那是農場職工用三代人心血澆灌出來的,那是用蘇聯的拖拉機、中國的東方紅和美國的聯合機械耕耘出來的。那上麵印著中國農業從小農經濟走向集體經濟和社會主義大農業的腳印,那上麵閃耀中國農業改革艱難曲折又勝利成功的光彩。我們要熱愛這片為生養自己子孫而過分勞累的母親一樣的黑土地,給她關愛,給她滋養。就從減少對她產生的些許傷害的化肥、農藥和殺草劑的使用開始,用最科學的方法,讓她休養生息,讓她恢複青春和活力,年年為子孫獻出豐收的糧食。

他們說,我們要愛自己的樓房林立的城鎮和鮮花盛開的村莊。懷念那充滿鄉愁的地窩子、馬架子和土坯房,更珍愛“耕耘在廣袤在田野上,生活在現代化的城鎮裏”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勞動,建設更舒適的住宅、購買更現代的農業機械和時髦的轎車,並不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快實現從農民到市民、公民的進步。要成為高素質的現代化的勞動者,我們還要走漫長的路。切行切珍重,不能鬆懈,不能折騰,不能放慢自己的腳步。

回望“軍墾第一場”走過的六十年的創業路,八五○人說,前輩留下的物質上的“財產”很寶貴,更寶貴的是永恒的“精神財富”,那就是“軍墾第一場”的光榮傳統,那就是偉大的北大荒精神——“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場長劉佳明說,八五○農場今天的一切,都是三代人“艱苦奮鬥”的產物,點火燒荒,人拉犁開荒種地,進山伐木蓋營房,雲山水庫大會戰,衛星城拔地而起,家庭農場二次創業,擴大水稻種植麵積……那一項不是流血流汗的“艱苦奮鬥”。現在日子剛剛過好,可千萬不能忘了艱苦奮鬥的老傳統、好傳統。現代化的農業建設,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加強企業經營,我們麵臨的困難很多,還是靠凝聚人心,艱苦奮鬥來完成的。如果忘了這一點,就像郭小川批評的那樣“遺失了革命的靈魂”。

場黨委書記張衛華說,我們八五○農場一直是“勇於開拓”的先鋒,當年開荒當年播種當年豐收是開拓,建立實驗農場推進科學種田是開拓,1959年建設農墾衛星城是開拓,1961年推進生產隊“包工組”經營試點是開拓,1983年徐一戎在本場一隊試驗旱育水稻是開拓,2006年自學成才的安豐弟研製出水稻智能催芽育秧技術是開拓……現在我們還要發揚“勇於開拓”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無論在體製改革、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能力,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域外墾區,特別是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方麵,我們都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