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幾個影晌過我的人(2 / 2)

我的形象思維不錯,這是我日後搞文學的基礎。天津人俠氣豪放,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有值得讚揚的一麵。但在和平環境中就略顯有些粗莽,缺少些文化內涵。而常義忠在這方麵極大地滿足了我的需求,我從他身上知道了京城與外地的差異,還有性格的不同。說老實話,我願意自己長大能像常義忠那樣,在一個非常安穩的環境中生活,並養成一種安穩的性格。可惜,我做不到,我的天性和後來的生存環境都無法使我走到那一步。很有意思的是,常義忠大學畢業後,竟分配到天津工作。不知什麼原因,他不再來常三爺家了。我在勸業場人很多的街道上看見他,本想叫他一聲,但見他走得很急,匆匆進了一個院裏,我上前看清是外貿的一家單位。我注意到常義忠沒了當初那種坦然勁兒,臉色也不大好。我估計他一定不願意離開北京,分到天津也不情願,他的家庭出身和社會關係對他的分配肯定要產生不良的影響。不過,那幾個署期裏的常義忠給我的印象始終是美好的。

第三位是初中一年級時,夏老師為我們班聘來的輔導員,此人叫於家傲。於家傲當時是本校高中二年級學生,是一個非常英俊的小夥子。為什麼要從高年級中聘輔導員,我們不清楚。於亳無疑問是非常優秀的學生,足有一米八的個頭兒,寬膀細腰,濃眉大眼,球打得好,歌也唱得好,據說當時有不少女生追他,他應該算得上是那個時代女生眼中的白馬王子。於家傲到我們班來曾教我們唱歌,歌名是《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屬於各班級正式音樂課之外的活動。他站在講桌後,他唱一句,全班跟著唱一句,他用手打著節拍,熟練自如,看去那麼成熟和自信。全班同學被他感染,學得很認真,很快就學會了。我們注意到,當於家傲教唱歌時,夏老師坐在頭一排的空位上,始終麵帶笑容地瞅著於。雖然夏老師對我們總的來講是慈祥的,但為了學習紀律得到保證,平時她也是很嚴厲的。像這樣微笑的眼神長時間地落在一個人身上,班裏恐怕還沒有人能得到。小道消息總是要有的,說夏老師的女兒也在我校讀書,而且和於家傲一個班(高中男女同班),夏老師的女兒喜歡於家傲,夏老師也喜歡……

何嚐是她們喜歡,我們這些低年級的學生也喜歡於家傲。隻不過喜歡的角度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從自身的體會,我覺出我是在喜歡一種男子漢的成熟,喜歡一種氣質。他可以成為我心中某個方麵的楷模。而夏老師和她女兒所想的則遠遠超過我們這些小小少年的思維。但我們絕不是白給的,我們很快就認出了夏老師的女兒。我們的評價是,人長得不錯,江南女子的小巧模樣,隻是個子稍微矮一些,或者說她其實並不矮,但若和於家傲站在一起,就顯得矮了。

於家傲後來又參加過我們班的一些活動,但漸漸就不來了,也許臨近高考沒有時間,也許有些風言風語讓他感到不安。但他和我們班的同學關係一直很好,我們也一直記著他與我們的這一段交往。若幹年後,我們班同學聚到一起,其中一個話題就是:於家傲是否與夏老師的女兒成為一家人。回答是否定的。他們沒結成那份姻緣。初中二年級的夏天,“文革”就開始了,一些同學的家被紅衛兵抄了,據說就有於家傲的家。他家是資本家,很有錢,但不是土財主,父母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夏老師的家也被抄了,抄來的衣服什麼的就扔在我們教室裏。我的家當時未被抄,但也很危險。我有些提心吊膽。可偶爾在校園見到於家傲,他還是那個樣子,不卑不亢,神色坦然,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夏老師呢,跟著那些教師學習勞動,也很坦然。我於是就從心裏佩服他們。反正每天仨飽一倒,愛咋著咋著,咱不是紅衛兵,咱犯不上那麼積極,跟著爹娘混日子吧。得,好不容易受上述三位的影響,想把自己的氣質槁好點,一場運動全白搭啦!也好,麵對橫掃一切的運動,你還要什麼氣質,有口氣對付著活下去就是最棒的氣質。

但話說回來,老天爺可憐人,運動與運動之間,有時也要給人點喘氣的時間,這時候也忍不住“修理修理”自己,在此時,他們這些人的良好形象就走出來了。細想想,生活當中的事和小說、電影裏絕對不一樣,我和這三個人的交往實際都不深,但他們都讓我記住了。小說、電影裏的情節又曲折又驚險,看完,過一陣兒也就忘了。同時,我還想說,在我少年時影響過我的人還有許多,如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等等。這些英雄不僅影響了我,而且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隻是那種影響有很強的共性,不用我說,別人都知道。而陳老師、常義忠、於家傲,是我個人獨有的,於是,我就寫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