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61年9月初,樊金慧不敢跟父親講,拽住母親哭著說:
“媽,我要上學!”
母親被樊金慧鬧的不得辦法,就瞞住父親帶他從水門橋沿著小河邊串過學墩巷來到實驗小學(“文革”中改名育紅小學)。這裏是舊時的孔廟。一進學校大門,裏麵有兩棵明代栽種的銀杏樹,粗得要幾個人合抱,高大挺拔。學校門外有個“老年大滴”說,這是孔子的筆;門前池塘,老百姓叫它養魚池。也叫泮池,是孔夫子的硯池。
母親領著樊金慧,想在這裏讓樊金慧上小學。報名的老師要母親交2塊錢書本費、學雜費。母親翻翻口袋湊不齊2塊錢,臉色羞紅。很尷尬。一時交不起學費,母親愁眉苦臉,樊金慧“眼望視呆”。
……下課了。孩子們擁到操場,圍住樊金慧。樊金慧愁眉苦臉,一聲不吭。劉老師留在教室裏沒有出來;他感到自己有責任,但又沒有辦法幫助樊金慧。
校長張誌列從教師休息室敞開的窗戶裏探出頭來。聽到他那渾厚低沉的聲音:“讓他馬上到我這兒來!”樊金慧渾身顫粟。校長張誌列已經上了年紀,臉色蒼白,淡色的眼睛毫無生氣。他向站在一旁的樊金慧掃了一眼,問道:“七歲了。”母親隨急答道。
“行,先讓孩子上吧,隻要他學習表現好,可以爭取一些‘助學金’和‘獎學金’的。”校長張誌列把樊金慧領到教師辦公室,他轉過身去,對旁邊一個女教師說:“小奏,把這小家夥帶到一五班去,告訴喬老師讓他明天來上學。”小奏丟下手上的本子和筆,對樊金慧點點頭,穿過走廊,向一(五)班走去,樊金慧緊隨在她身後,母親與他一起匆匆走著,在他耳旁悄聲囑咐:
“今天是校長‘駕事’,你要好好學哪,可別丟臉。”
母親以憂鬱的目光看著兒子進了教室,才回家去。
一(五)班有四五十個學生,喬老師掃視了一下樊金慧,看他長得矮小,就把他插在第二排座位上。喬老師走到講台上說:
“這是新來的,你們要團結友愛,好好學習。”
樊金慧學習很“尖心”學習成績很好,一年級就加入了少先隊。
上三年級的時候,按樊金慧的表現,“德、智、體”都很不錯。
上了年紀的數學老師和喬老師講:
“瞧樊金慧這個同學挺不錯的,他可以當班長。”
“是不錯,但還是讓祝小平當吧!”喬老師不同意地說。
祝小平學習成績差,又調皮搗蛋,就是因為他爸爸是百貨公司主任。祝小平當上班長“神恣武恣”。
一天,祝小平惡狠狠地說:“你這個狗日的窮鬼,想跟我爭班長,他媽媽的,馬上叫老師把你開除出少先隊。叫你拿不到‘獎學金’、‘助學金’,讓你滾出學校去。”祝小平動手去扯樊金慧頸上的紅領巾,兩人便廝打起來,祝小平一下子把樊金慧推倒在地。祝小平那蠻橫的腔調和挑釁的舉止激怒了樊金慧,樊金慧從地上站起來向前逼近一步,樊金慧仇恨滿腔,本想狠狠揍他一下,又怕被開除,才沒有動手。他臉色陰沉地說:“你放客氣點,別罵人,要不會夠你受的。打架我也會,而且不比你差,如果想試試,那就來吧。”
祝小平讓了一步,吃驚地看著怒氣衝衝的樊金慧,他沒有料到會碰上如此強硬的回敬,有點措手不及。
“好吧,走著瞧吧。”他低低地嘟噥了一句。
樊金慧的勞動生活從上小學三年級時開始的,他放學、放假時到大街小巷撿些碎磚頭瓦片錘錘堆成方,然後去賣錢。他幹得很賣力,夏天去糕點廠拿冰棒上街賣、包糖果,冬天去食品廠打蛋網,靠打零活賺點錢。樊金慧用誠實的勞動換取了賺的錢,因而心裏踏實、輕鬆。
現在,他利用學校放寒暑假時幹點活,既解決了學費,而且還能多少補貼家中一點。誰也不會說他是寄生蟲了。
糕點廠的門衛說:“瞧這孩子真有點怪,像個瘋子似的幹個不歇,看來,也是逼得沒辦法才讓他出來幹活的。隻要學校一放假,樊金慧忙碌得疲憊不堪。”
樊金強14歲時,父親就托人帶他去學醫生。19歲那年母親包辦在北鄉老家為他找個姑娘做媳婦,這個姑娘上城後報不上城市戶口,糧票、油票、布票什麼計劃都沒有。母親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