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慧啐了一口,“胡大咧嚼”,純粹是“亂漆畫紅”。
王科長又講:“後一段時間,你離任了,有些人作梗遲遲不安排你工作,想查你的問題,查不出,以什麼人民來信想整你,目的把你整垮,實際,人民來信誰寫的不重要,主要是胡春、潘亞東他們問題比人民來信上寫的更事實,更嚴重,他們買通人整你,是轉移目標,怕自己受到法律懲罰。”
蘇廠長接著講;“不錯,當時查你問題,怎麼也查不出,最後,你們原來協作單位一廠長出經濟問題,講送你2000元業務費,最後核實的確沒有此事。”
王科長舉起酒杯,來,我們三人幹一杯。金慧啊!不要多想了,走天下的人,是沒有淚水的人。
2003年,父母年紀漸大了,母親又身體不好。樊金慧以前工作忙,忠孝不能兩全。現在隔三差五地就去父母那兒。
“媽,媽!你怎麼啦?最近為什麼滴水不進?媽,你想吃什麼?我今天特地買來幾條野生黑魚呢。”樊金慧在左呼右喚地喊著媽媽。
“我怕累贅你‘小紅子’呀!”母親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在呼喚樊金慧的乳名。樊金慧在心裏念道:
我已經天命之年
在這個世界上
叫我乳名的人越來越了
而大多數人都叫我學名
隻有我的母親堅持叫我的乳名
如果母親也叫我學名
我反而不習慣
我的乳名盡管土氣
母親叫起來依然像小時候
那麼親切 溫暖
仿佛沾著陽光和蜂蜜
樊金慧打電話給芳梅:“我這兩天要一直守護在母親的身邊,她情況很不好。”
母親看著樊金慧,這種母愛是樊金慧難以忍受的過失感撕裂著他的心。他皺著眉頭在母親邊,渾身無力,咬自己的手,想用這種疼痛來壓倒內心的痛苦。他不知道怎樣能留住母親?母親在昏迷中,躺在床上,處在虛無縹緲的深淵旁,在黑暗的懸崖上。顯然,母親在短暫的清醒時懷著偉大的愛想起了樊金慧,這種愛使他顫栗。
“媽,媽媽呀!”樊金慧哭喊著,他千呼萬喚。‘格己頭在’脆的流血也沒有留住母親。
母親不應該86歲早逝啊! 樊金慧為沒有在母親離去前送給她《安魂曲》深深痛恨。他像發了狂似的,不斷地念叨:
母親啊
是一縷陽光
讓你的心靈在寒冷的冬天
也溫暖如春
是一泓清泉
讓你的情感即便蒙上歲月的風塵
仍然清澈澄淨
是一株樹
在季節的輪回中固執地堅持家園
撐一樹濃陰默默付出
也是一根穿針線啊
隻要有一個小小的針孔
它便會如春水般汩汩流淌
浸潤你寂寞的疲憊的
甚至傷痕累累的心田
……
母親是擋風的牆
母親是遮雨的傘
母親臉上的皺紋
是歲月流淌的小溪
這辛苦滋生的風霜
這慈愛盛開的秋菊
母親是夜晚留著的那盞燈
無論走了多遠 無論如何迷茫
回家的燈依然點亮
家中那深情的守望
天堂的母親兒思念萬千
“人離去,心憂傷,樊金慧憐惜母親啊……”
母親仙逝,樊金慧哭得死去活來,醒過來暈過去不知多少次,一直把心哭冷了。
樊金慧母親出生在宜城北鄉村的一個貧下中農家庭,中等身材,方正的麵龐,和善的眼睛,慈眉善目,寬厚隨和,是個德性很好的女人……她的賢良在城上鄉下是有名的,治家節儉也是有名的,她除撫養兒輩外,對奶奶,對外婆特別孝順,服侍老的,攜帶小的,做飯、推磨、養豬、種菜、縫補漿洗、製鞋、夜半三更還幫人推磨……無所不能,她心地善良、慷慨厚道、濟窮扶貧、隨時願意幫助別人,常常自己舍不得吃,燒點菜、做點飯給左鄰右舍、鄉下親戚、討飯的窮人吃……母親的美德、善良,對樊金慧影響極大。舅舅曾經說過,樊金慧的長相很像母親。母親生於1918年正月初十(農曆),於2003年7月20日(農曆)仙逝,享年85歲。
母親過世三年,樊金慧接到樊金強電話立即回家。
父親躺在病榻上,“哎喲、哎喲”的,或像牛那樣,封住嘴,噴粗氣,然後,再張嘴“哎喲”。如此折騰兩三天。父親一邊哼嘰一邊說:“金慧啊,我一輩子也沒遭過這麼大的罪啊!”
“別哼嘰了!這算什麼罪呀!?”一句話,使樊金慧所有的“修養”消失殆盡了,他想起了他少年時代,毒打、流浪,一兩天吃不上東西,去喝小河邊的水,去吃野菜、豆腐渣……他冷著臉說。
父親倒了,求生的欲望讓樊金慧震驚。兒時經曆使樊金慧對父親充滿厭惡,並且在此時想發泄出來。父親好像在向他懺悔,他也徹底地原諒了父親,並真心祝願父親長命百歲。“老年大滴”躺在床上,縱向劈開,有一半的身子已不能活動了,說出來的話,像從混沌的深水中來,樊金慧隻能感到氣流鼎鼎湧動,卻辨不清勃勃活跳的語義了。
父親立刻沒動靜了,“老年大滴”像孩子似的看著樊金慧眼晴裏狼一樣的凶光。
樊金慧一夜未合眼,父親膽怯地看著他,突然用那隻能動的手,捂住腦門,說:“小時候,我打你……”然後,失聲痛哭起來。樊金慧低下頭。再抬起頭來,已是淚水滿麵了。
父親再度流了淚,說:“萌萌呢?”他兩眼直盯著相框裏萌萌的照片,一句話也說不出了。
門外傳來芳梅的聲音:“萌萌一家三口回來了”,話音未落,父親安詳地走了。
父親生於1917年,於2007年農曆2月27日(公曆4月14日)傍晚仙逝了,享年92歲。
樊金慧對父親,有一種深深的歉疚之情。父親提前退休把萌萌整天抱在手,他深深的掛念著父親吟道:
有一本書
父親是大氣的封麵
母親是精美的書簽
打開是滿眼春天
故事很多,字字溫暖
印著陳年的出版時間
穿插的都是永恒的圖片
故事定格在舊日的光圈
厚重如同一塊城牆老磚
曆史與現實悲歡離合
天空有多少白雲飄過
地上有多少螢火蟲飛向家園
父愛
一座巍峨的大山
一片遼闊的草原
是燃燒的太陽
是奔湧的江河海流
是厚重的撫摸
是熱切的凝望
是一本書
需要你敞開心靈
認真感悟
是一杯酒
需要你屏息靜神
細心品味
……
樊金慧父母親都相繼離去,樊金慧孤獨,傷心。
之後,樊金慧在夢境中:
遠遠地
我看見父母逆光的身影
一閃 走路歪斜
那是膝關節磨損所致
瞬間 我差一點叫出聲來
其實父母親已故去
但我並不以為這是沒有放下的
緣故 而是故去的人
會偶爾歸來
芳梅善解人意,一直想把他從悲痛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就在他十分痛苦的日子裏。芳梅說:“金慧,你說過多少次帶我到北京玩,究竟什麼時候呀?這話己說了二十多年了吧!”
“這話不假,幹脆,趁現在閑著,就後天吧。”樊金慧回道。
第二天,芳梅興致勃勃收拾幾件衣服,這次可以痛痛快快地在北京玩一趟了。列車駛入北京站,天安門、故宮、天安門廣場、天壇、八達嶺,玩得非常開心,照片一張又一張。
“怎麼樣,玩得開心吧?今天帶你去頤和園,動物園、白海去觀花賞景。”剛到頤和園門口還未進去。
“哎喲!哎喲!不好”樊金慧臉色蒼白,黃豆大的汗珠直從頭上往下滾。腰痛肚脹,“不好,‘腎結石’發了。”樊金慧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撐住腰說。
芳梅急得團團轉,背著樊金慧直往附近醫院跑。醫生釆取了緊急腎髒碎石手術,第二天乘飛機返回家繼續打吊針治療。樊金慧臉上毫無血色,他覺得自己不能在醫院裏。他在各種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號之中生活了這麼長的時間,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為艱難。
醫生建議他再作一次手術,他冷冷地、生硬地說:
“你‘胡大咧嚼’。我可夠了。我已經向醫院作了貢獻了,剩下的留給我做點別的事吧。”
樊金慧出院後說:“芳梅,我想去雲南,到浩中生哪兒去一趟看看,在他那兒能不能找一些什麼合適的事做做。我不能老是這麼在家閑著。”
浩中生是通州人,在宜城做生意時織識了樊金慧和芳梅,相處七八年兩家關係甚好,親如兄妹。
到了雲南,樊金慧電話聯係上浩中生。浩中生夫婦高興又熱情,浩中生帶著樊金慧到越南下龍灣、河內等城市考察了半個月。
“中生,看來雲南、越南暫時還沒有合適的事讓我做。掃興啊,掃興!”樊金慧歎著氣說。
“哎,大哥,你不能病急投醫。你也苦了大半輩子了,也該出來旅遊旅遊了,何必把自己搞得太累。再說,我們弟兄聚一次也不容易呀!”浩中生勸說道。
“兄弟啊,你話說得不錯,可我吃退休飯還早呀!我是個閑得住的人嗎?”樊金慧無可奈何地講。
樊金慧從雲南回家後,煩惱、焦慮,整天坐立不安。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多少年不見的老同學陸祥元從深圳回來。這天,他是特地來看望樊金慧。一見麵他說:
“老同學,最近一切可好吧!”
“革命大半生,沒有地方蹲啊!”樊金慧幽默地說。
陸祥元發現樊金慧兩鬢已有銀色發絲,便輕輕地說:
“我看得出,您經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沒有失去那永不熄滅的熱情。還有什麼比這更可貴呢?聽說你最近決定動筆又在想寫些什麼,這很好。”樊金慧笑著道:
難過的孤獨者
蒼白而無力的日子
不知何時才到盡頭
我空洞地望著蒼穹
麻木地看著時間的馬蹄踏過
然而天空沒有留下痕跡
我忘了我從哪裏來
要去向何處
我隻知道此刻我是悲傷的
我在難過歲月難熬
難過我開始蒼老
這樣日子如同巨大的石頭
死死壓在我心口
我不願
讓自己就這樣在人海中浮沉
我的悲傷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隻要我是清醒的
我就是難過的
我在這個世界踽踽而行
卻想掙脫孤獨的枷鎖
這樣
回憶就不至於來勢洶洶
想念不至於排山倒海
未來不至於灰暗不明
耳邊也不至於一直回旋
活像個孤獨患者
自我拉扯
唉——樊金慧歎了一口氣。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聊,樊金慧是香煙一支接一支。不知不覺已是中午。芳梅沒有讓陸祥元離開,她說:“你們同學,各奔東西,今天難得見麵,家裏沒有準備,我剛才在門口飯店訂了中餐。我今天陪你們去,我也喝一點酒。”
次日,樊金慧吃飯時習慣看電視。看著看著他突然驚訝地喊了起來:“不得了!芳梅快來看新聞,昨天下午14時4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死傷數萬人,好慘的畫麵哦。”
芳梅歎息道:“唉!2008年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年初是南方部分地區嚴重的低溫冰雪災害,造成多少人春節無法回家,交通中斷;接著全國多省鬧洪澇災害、安徽省手口足病驚慌、山東濟南火車翻車;8月22日三聚氰胺事件、三鹿奶粉侵害兒童腎結石風波等。災難啦!災難……”
樊金慧打斷芳梅話題:“不過也有所值得慶幸的:2008年8月8日——8月24日,世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奧運)在中國成功舉辦,中國體育代表團獲獎牌100枚,其中:金牌51枚,銀牌21枚,銅牌28枚。12月18日,全國舉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活動(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百年夢園’揚州火車站落成,寧啟鐵路揚州段火車試運行;2004年4月17日上午10時15分潤揚大橋合龍;揚州市歌‘好一朵茉莉花’確立”。
說罷,樊金慧疾步去書房,把這些大事記一一的記錄在日記本上。
樊金慧度日如年。他悲憫的在書房滴墨作詩一首:
夢遊了半生
隻是錯亂了韻腳
將自己
剖開 揉碎 撒在陽光裏
攪拌成花朵模樣
從含苞到怒放
那些倒伏的欲望雄起 奔突
與塵埃接吻
與最初的手牽手
倚靠著自己喘息的肩頭
撥弄時鍾的指尖 血流
滴答作響
濃墨於夜的筆端暈開
月亮了
我是一個屬馬的人
我不知道怎麼騎上這匹馬的
它帶著我穿過白天和黑夜
穿過多年的風雨雷電 春夏秋冬
穿過所有舊的自我
走向曠野 毫無顧忌
像風一樣往前走 走到地平線盡頭
走出我駕馭的範圍之外
並且還一直往前走
仿佛它的世界沒有盡頭也無所謂孤獨
命運賦予我的悲歡
對它隻是一簇小小的青草
而我 隻是作為它的敘述者
還停留在城市的某個角落
我看著它越走越遠
離我卻越來越近 直至我們互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