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有個地方法院,接了一個特殊的案子。案件是一個中年婦女狀告足球。理由是,那位中年婦女的丈夫,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要去運動場與“足球”見麵,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夫妻關係。狀告足球,簡直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的一件奇事。
麵對這種情況,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對這位中年婦女開玩笑說:“足球又不是人,你要告也隻能去控告生產足球的廠家。”
沒想到,這位中年婦女當真就把一年可生產20萬隻足球的足球廠告上了法庭,並要求這個足球廠家賠償她的精神損失費10萬英鎊。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毫無道理的指控,竟然得到了大多數陪審團成員的支持。一想到馬上就要支付一筆巨額的賠償費,足球廠的老板很是憂慮,當時正是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百業蕭條,10萬英鎊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看到憂心忡忡的老板,公關經理也在不斷地在思考著一個問題,該怎樣才能化解眼前的這場無厘頭的官司,怎樣才能讓公司的損失降至最低,要是能做到堤內損失堤外補,通過這次控告重新賺回損失的錢,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想到這裏,他向老板建議:既然我們的申訴已失去意義,倒不如利用這一離譜的案件,為公司大造聲勢,向人們證明我們足球廠生產的足球魅力之大。
老板欣然接受了公關經理的建議,在結果宣判之前,主動提出願意出資10萬英鎊作為這位中年婦女的孤獨賠償費。
英國人對足球運動的酷愛幾乎達到了發狂的地步,這場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通過新聞媒體的大量報道,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足球廠名聲大振,產品銷量一下子就翻了四倍,與損失10萬英鎊比起來,算得上是因禍得福了。
誰都會遇到難題,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在瞬間萬變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難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但是,成功並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遇到難題,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難題的關鍵在哪裏。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
很多人會在工作中感歎企業沒有給自己發展的平台。他們沒有意識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問題,如果你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公司在很多地方都需要有人去解決困難,這些困難就是自己發揮的舞台。如果你總是能幫企業分析問題且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方案,你肯定會成為老板重用的員工。
老板發了火,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企業裏,總有這樣一些人,一味地回避風險、好逸惡勞,見榮譽就上,見困難就讓,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是削尖了腦袋往裏擠。與之相反,另一些人見企業有困難就上,從不考慮個人的得失,這也是打工心態與主人翁精神的真實對照。
每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問題的困擾,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意外的事件,有些迫在眉睫,必須馬上解決。在此關鍵時刻,我們應該挺身而出,為企業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