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1 / 3)

第三輯

與玫瑰色的文學同行

世界·報告文學和我

―關於文學和報告的隨想

A.世界發生了什麼

每一個作家都注視著世界,目光或是驚異或是深沉或是冷漠。小說家似乎更注意世界的昨天或明天,而報告文學家緊緊盯著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生的、名不見經傳、曾逃過兵役、吸過大麻和女舞星有過婚外戀的阿肯色州的小州長克林頓,在總統競選中擊敗了因結束了冷戰、使東歐易幟、讓蘇聯解體、把伊拉克打得落花流水而成了“西方英雄”的布什,成為美國第四十二任總統。

一年前的聖誕節,頭__七頂著胎跡,被西方稱為“紅色金童子”的戈爾巴喬夫,把莫斯科共和國宮一套寬敞的總統辦公室和裝有核按鈕的黑皮包交給滿頭白發“粗魯的俄羅斯人”葉利欽,而葉利欽賞給老戈的是一套自己住舊了的列寧山上的小別墅和每月4 000盧布的養老金.今年聖誕節來臨之前,葉利欽又沒收了戈爾巴喬夫最後的官邸―戈氏基金會辦公室,因戈爾巴喬夫不出庭為取消蘇共是否合理作證,而被罰款100盧布,按現在的比值大概相當於人民幣8元。

曾顯赫一時的東歐各國共產黨領導人或成了刀下鬼,或成了獄中囚。最富資曆和聲望的保加利亞總書記日夫科夫近日被判刑。病入膏育的東德領袖昂納克也難逃被審之命運。他在押上刑車前揮舞拳頭的電視鏡頭,讓我們省的作家林予同誌潛然淚下。

世界在變化,在超乎人們預料地變化。因為我們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變化都關係著我們民族的命運,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中國的改革之父、年過八旬的鄧小平同誌在中國改革的發祥地深圳最高的國貿大廈上關於中國命運的談話,和由之卷起的中國第二次改革的浩蕩之風。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在舉世矚目的十四大上,江澤民政治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將開辟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十四大選出的九人最高領導層裏有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生的年輕人,而在三百多人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好幾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跨世紀的領導人。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被稱為“國寶”的特大型企業的領導者正為工人開不出足夠工資發愁.他們在抱怨不是被逼上市場而是“死場”;我們也注意到一百多萬股民擁進深圳因股票供不應求而發生騷亂;我們也注意到了哈爾濱友誼化妝品廠租的飛機在河南原陽做廣告低空飛行時撞上大廈,引起幾十人傷亡……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這麼紛紜複雜,從來沒有這麼五彩繽紛。希望與危機並存,歡笑與哭泣同在。我們是幸運的,生在這樣一個世界,趕上了這樣一個時代。在我們行將向二十世紀告別,即將迎接更輝煌的第二十一世紀的時刻,世界的格局變了,世界的一切都在變。我們必須打開所有的雷達,搜索所有的信息,統統存進我們的信息庫。我們的大腦就應該成為儲存和處理信息的電子計算機,經過認真的篩選,加工,提煉出我們最應該給予重視的思想和事實―這大概就是我們報告文學家的題目。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題目,“為伊消得人憔悴”。

也許是十幾年記者生涯養成的習慣,我每天都必須緊張地注意著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需要信息,就好像魚兒離不開水。看報紙,對我來說,已經不僅是一種功利的需要,簡直是一種生存方式。隻有看到報紙,獲得信息,我才覺得我還活在這個鮮活的世界上,還是千百萬人中的一員。我就是要保持一種純情,對世界和人類的熱愛和關心,並積極地參予到這個世界中去,幹自己該幹和想幹的事。對人類和世界冷淡、冷漠的人,不走進生活的人,大概成不了作家,更不會成為報告文學作家。

我認識許多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他們都有孩子般的純真、詩人的激情和哲人般的思考。今年春天我陪同徐遲同誌訪問希臘,那一天,我們頂著大風,登上愛琴海濱的沙尼翁山頂獷瞻仰波塞冬海神廟。七十八歲的徐遲同誌穿了一件桃紅色的毛線衣,手裏拿著一束從路邊采摘的紫色嬰粟花,健步登上山頂,站在白色的巨柱之下,鳥瞰波濤滾滾的蔚藍的大海,他身上的青春氣息和浪漫主義風采,把在場的中希兩國作家都感動了。在希臘的十天裏,徐老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地走,不斷地看,不斷地問,不斷地記,表現出比我們高得多的獲得新鮮素材的熱情和渴望。和徐遲相比,我們愧對作家―報告文學作家這個稱號。

我們對這個世界了解太少,因為條件的限製,也因為我們懶怠,狹隘,也因為我們的急功近利,總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總注視那幾個頭上閃著光環的人物,嚼著沾滿別人唾液的摸,還吃得津津有味。有出息的報告文學作家,應該是駕船出海的哥倫布。

走出“城堡”,走出書齋。走出賓館,才有好的報告文學。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如果美國記者裏德不跑到被饑餓嚴寒和戰亂籠罩的俄國彼得堡,大概就沒有那篇《震撼世界的十天》;如果美國記者斯諾不跑到戰火紛飛的中國和那個鮮為人知的山溝溝延安,就不會有那部《紅星照耀中國》。作家宏甲為了寫那篇後來譽滿中華的《無極之路》,四年間十幾次去無極縣采訪劉日,有時買不到票號,躺在座席下過夜.李存葆、王光明是用腳營造的《沂蒙九章》,他們走遍了沂蒙山區無數個山莊。馬役軍是先走了八個省的幾十個市地縣的黃土地黑土地.才有了那篇瞥世之作《黃土地、黑土地》。部隊年輕女作家燕燕爬上西藏高原越過死亡之線,定定地吻上雪域佛國的淨土,才寫出那篇神奇絕妙的《雪域戰神》。這使我們想起一句老話―“無限風光在險峰”。當然在我們省的報告文學作家中也不乏勇敢的攀登者。可我們不能不提醒自己,不要使報告文學“貴族化”,不要太嬌氣了,不要太矯情了!

世界太大了,中國太大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哪裏不是報告文學作家的家鄉?我們不能愧對這片山河,不能愧對愛著我們的讀者,為我們的靈魂能永遠安寧,讓我們到大森林去,到大油田去,到北大荒去,到沸騰的工廠農村去,到炙手可熱的邊貿市場去,用我們的熱情去換一架能望盡天涯路的望遠鏡。

讓我們記住徐遲同誌的話:“報告文學作者必須克服惰性,盡量地走出去,走向生活,並走進生活,一進去就四通八達了!”

走吧,你,我,他,我們大家!

B.報告文學怎麼了

我們所鍾愛的報告文學,是時代的驕子。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沒有像中國新時期報告文學在人民群眾中這樣普及,這樣傳誦一時。報告文學的題材,竟如此廣泛,幾乎沒有一個部門一條戰線不被報告文學涉獵,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留下我們勇敢的報告文學者光榮的足跡,他們與南極冰雪世界的企鵝為伴,他們和烈焰熊熊的大森林的撲火者為伍……

報告文學家幾乎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他們回答我們這個社會不斷出現的一切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他們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中一切新生事物走出被裸長大成人的全過程,他們托舉起我們時代的一個個新人,他們也毫不留情地解剖我們社會黑暗角落的一切醜惡。報告文學在我們這個社會幾乎須臾不能離開。它在參予我們的生活,它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人們這樣情真意切地呼喚:“快來寫篇報告文學吧!”當他們看到自己所愛或所恨的時候.

我們為曾經有過的如潮似海、驚雷震天的輝煌而自豪,在撰寫新時期文學史時,用怎樣的語言為報告文學歌功頌德都不會過分,盡管有人也寫出過昏暗的篇章,也惹過或大或小的麻煩。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像寬容一切好人的失誤一樣,寬容報告文學的失誤。

有人說,報告文學已是昨日的黃花,已失去了“轟動效應”。是的,文學不像過去那樣得寵和走紅了,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大大超過對精神的需求了。也許這正說明了社會的前進。當人民告別十年動亂的黑暗,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時候,文學起了先導作用,麵對嶄新的生活,人民最先擁抱了文學,因為文學把真實和真情,交給了人民,這正是人民久久渴求的.於是一篇篇文學,特別是貼近生活的報告文學轟動了―家喻戶曉、洛陽紙貴。現在,社會生活豐富了,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信息、表達感情、愉悅身心,文學不再是他們的第一個和唯一的情人。大概報刊市場的現狀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文藝類報刊大大下降,而其他類報刊卻上升了。人們的口味變了,滿市場的應時鮮菜,何必成麻袋地往家扛土豆、白菜、大蘿卜?當然我們的文學的營養要比“老三樣”豐富得多.另外,社會生活的節奏加快了,人們沒有更多的時間捧讀冗長的文學。

不必悲觀。我們不求天長日久,隻求曾經擁有.即使在當前文壇相對冷清的時候,我們畢竟還有光輝的《無極之路》,還有優美的《沂蒙九章》,報告文學還不失昨日的風流,與小說家相比,報告文學作家還是風騷得很!我們欣喜地看到電視報告文學正在異軍突起,年輕的大導演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不正是追求一種紀實風格嗎?現在許多藝術形式都在學習報告文學的優勢。報告文學家沒必要心猿意馬,改弦更張。

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麵對如此熱鬧的世界、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麵對每天都是新的太陽,我們是否缺少應有的熱情,我們的思想是否滯後,我們的行動是否遲疑,有多少新時代的英雄和我們擦肩而過,有多少激動人心的題材與我們失之交臂。也許我們過於心滿意足了,也許我們過於冷靜矜持了。在如火如茶的生活中,我們的麵前經常呈現出一種難以名欲的蒼涼和空寂。李瑞環同誌多次講話中都提醒作家藝術家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作家,特別是報告文學作家應該與時代同行。時代選擇報告文學,而不是報告文學選擇時代。

我們的報告文學經常被人責難而抬不起頭來,是因為被人說成是“不文學”和“亞文學”。其實有這種批評的人往往並沒有看幾篇報告文學,洋洋大觀的當代中國報告文學,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篇幾乎都是一個美的世界。我們當然知道,報告文學既是報告,又是文學,歸根結底,它還是文學。我們當然要精心構思,精心寫作,精心修改。豐富的聯想,優美的辭藻,語言的音韻,我們常為此嘔心瀝血.報告文學家比小說家要付出更多的辛勞,跑遍千山萬水,背回一堆堆不規範的材料,然後再砌成一座美麗而堅實的大廈,又談何容易.真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文學價值標準(如小說)來衡量報告文學的文學性,這如籃球、足球同是體育運動,但不能用籃球規則去裁判足球。

有人說,報告文學是發現的文學,選擇的文學。有人說,報告文學在眾多的文學種類中,應該更直麵社會生活和漫漫人生.有人說,報告文學不應該是新聞的獵取、生活的照抄、庸俗的吹捧,政治的圖解,也不是風花雪月、病樹殘春、夕旬幽道、梵鍾輕靈,而應該是作家對社會與人生的一種高度審美,是生活、時代與作家的一次聯合噴發;它可融經濟、政治、文化、哲學、曆史為一爐,可集小說、電影、詩歌、散文、雜文、政論為一身。

什麼是報告文學,它在每一個報告文學作家的心中。你想寫什麼,你想怎麼寫,就寫什麼,就怎麼寫,隻要讀者接受,隻要讀者歡迎。

讀者永遠是作家的上帝。

C.我怎麼辦

我不是一個出色的莊稼漢。在報告文學這塊園地裏也耕耘了十多年,可收獲並不豐厚。雖然也有幾棵顯得高壯,但是並沒有成林。麵對同行和評論家,我不禁心跳。

好像孫少山說過這樣的話:我不佩服工農出身的作家,更佩服幹部出身的作家,因為他們要戰勝更多的誘惑。無論這話是諷刺還是椰榆,我都信,當官也不易,但總比爬格子滋潤得多。點燈熬油地寫,就要犧牲酒席舞場上的歡悅,減少和上級聯絡感情的機會;寫不好,還要惹來風波。所幸,我的許多上級都是理解支持我的朋友。但是終因自己的患得患失,對文學失卻很多忠貞的愛情。

近幾年,我寫的那幾篇有點份量的東西,都是先有思想,後有題目的。大概算是理性思維的產兒。在貯存和處理大量信息後,不覺中形成了思想,苦苦的思索中,總想找到一些事實來證明其真理性。有意和無意中,終於和這些書實相撞了,於是便激起了火花,抓住這火花,便有了一篇文章,實現了事實和理性的滲透溶合。

現在誰也不願意再提起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那場風波了,可那個書件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所引起的震動都是巨大的。我和許多人都在苦苦地思索。偶然中聽到過去的一個老朋友,在那片大森林裏的新作為。那裏是祖國的綠色寶庫―紅鬆的故鄉,人民大會堂的柱梁都是這片大森林的子孫,可現在資源枯竭,山上已無多少樹可采,林區經濟陷於嚴重的危機;更嚴重的危機是幹群關係緊張,少數幹部為非作歹,激起大森林的主人們如幹柴烈火般的憤怒……就在這個時刻一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冒著風雪,從省委機關來到這片大森林擔任市委書記。他著眼於恢宏,著手於細微,和市委市府的同事們,幹了幾件合民心、順民意、平民憤、察民情的實事。很快理順了大家的情緒,把一百多萬林區幹部群眾的精力集中在解決林區危困、發展林區經濟上。在北京和許多地方風波驟起時,這裏平靜如水。這就是我聽到的來自“大森林的回聲”,於是就有了那篇《大森林的回聲》(《人民文學》1990年第9期)。評論家說:回聲宏大出於呼喚情切。讀者說,我們聽到大森林的回聲,好像明白了為什麼發生“風波”和怎樣防止發生“風波”。

那篇《人格的力量》(《人民文學》1991年第6期),是關於許多知名企業家的失敗和中國企業家命運的思考,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傳統的國家裏,做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僅要靠真理的力量,還要靠人格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

那篇《跨世紀人》(《人民文學》1992年第9期),是關於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的挫折及接班人問題的思考。曆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這一代人手裏了,中國二十一世紀的命運就由這樣一批年輕領導者決定了,他們應該具備怎樣的精神和品格―我就想告訴人們這些,如果你願意聽的話。

報告文學的力量是真實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我們一些作家,在捕捉材料方麵不無敏感,在報告和描寫上邊不無才華,可就是對生活的對象作理性的觀照上乏力,於是耽誤許多好題目和好題材。

想得多,可能寫得少。寧可寫得少一些。還是要多想。爭取想得深一些遠一些。我還要這樣做下去。

因缺少文氣和才華.我的報告一般都是平鋪直敘。評論家客氣地說:“在文學性的表現方麵;在我閱讀體驗中,行文質樸,敘述簡捷,似乎是賈宏圖報告文學的本色特點。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幾乎看不到那種顯然是刻意求得的結構方式和誇飾炫弄的語言。大多都是如同生活現實那樣本色,在平淡中夾雜著衝突,在單純中蘊藏著複雜,在細微中反映著巨大,在物化的表現中流露出精神內容。”“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卻絕少看到在不少作品中不難見到的那種自負的評判,那種露著得意的描寫,那種似乎以他人的辛酸不幸編織著自己花地毯的敘述等。這不是也體現著一種人與文的風格嗎?”(以上引自李炳銀《社會與人生脈動的報告》)我何嚐不想把我的報告寫得文采飛揚風流調境,可是我不能夠,我也不想聽到評論家這樣的讚揚:“在當代報告文學領域中,賈宏圖的素樸文體,是獨標一格的。”可我沒有別路可走,隻有破罐子破摔了,隻有這樣土下去,實下去,這就叫做“以實取信”。

我不懂美學,不過也還記著別林斯基說過:“現實本身是美的,不過它美在本質、成份和內容上,不是美在形式。”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過:“藝術作品任何時候都不及現實的美或偉大.”普希金也說過:“準確和簡練,這是散文的主要優點。它要求有豐富的思想;沒有豐富的思想,華美的詞藻亦無濟於事。”

我不是提倡一種什麼風格,也不想成為誰的榜樣.每個作家的風格都是命裏注定的。誰跟著別人走,就隻能走一個圓圈。

我也注意到評論家對我的批評,我的報告文學“應該更熱烈、更犀利,更富有靈智一些”。手法的陳舊,題材的狹窄,都需要勇敢地突破。

過多的未必公正的評獎,可能慣壞作家。真正應該受到褒獎的是報告文學的主人公。他們的偉大和平凡,他們的歡樂和悲哀,他們的幸與不幸,造就了我們的報告。報告文學作家的功績在於發現,在於選擇,在於義無返顧地寫。

不敢有絲毫的陶醉和停留。我們腳下的這片熱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生機和希望。不可阻擋的世紀潮,使我們的生活如此波瀾壯闊,五彩紛呈。我們不能不十倍地關注,百倍地投入。

再投入地愛一次,忘了自己。

(1993. 11)

重要的是發現

一個不幸事件使我走上幸運之路。

1969年一個春雨瀟瀟的早晨,我所在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個連隊因侵占了小興安嶺密林中一個林場的育林地被迫搬遷,我們把木克楞房子上拆下來的大原木扛上汽車。突然一根巨大的原木從車上滾落下來,眼看就要砸在一些青年的頭上。這時一個瘦弱的身軀迎上去,用肩膀頂住滾木,並大吼一聲,大家驚閃一旁,可滾木把他砸倒,他倒在血泊中,再也沒有起來。他是東北農學院畢業生,在我們連隊鍛煉,和我睡在一鋪炕,也愛寫詩。

我為他寫了很長的文章,淚水使字跡模糊了,可它還是發表了出去,在當地的黑河日報,在佳木斯的兵團戰士報。他被黑龍江建設兵團政治部命名為烈士,全兵團都學他。此文大概算我“報告文學”的處女作。

因為這篇文章,我的職務從連隊農工排長,變成營部報道幹事。我的營離兵團總部很遠,但兵團戰士報發稿量經常名列前茅,因此我又被調到兵團戰士報當記者。1970年7月,我在佳木斯火車站前那座灰色大樓報到的第一天,認識了蔣巍,他也是剛調來的,到秘書處當秘書。那時,我們都寫詩,他的《大時代的列車》已使許多青年神魂顛倒,我的《飛奔吧,我的馬爬犁》隻記在樺樹皮小本上。

盡管我們報社(原農墾報)的圖書館已經過洗劫,我還是找到了夏衍的《包身工》、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穆青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我把這幾本書當成經典看了又看,能背下其中的章節。

踏著1976年10月勝利的鑼鼓.我和蔣巍一起調回家鄉的哈爾濱日報社。記得1979年5月,我采寫過一篇題為《我愛你,中國母親》的通訊,當時新華社發了統稿,連香港、日本的許多報刊都轉載了。有人告訴我,這篇東西有點像報告文學。接著我又寫了一篇題為《他從美國回來了》更像報告文學的通訊,在當地引起轟動。我和蔣巍合作又把這個材料改寫成真正的報告文學《在大洋的此岸和彼岸》,發表在《人民文學》上。此文在第二屆全國報告文學評獎中獲獎。同時進入預選篇目的還有我寫的一篇題為《幸福》的報告文學。這兩篇東西說明,大概我還是可以寫報告文學的。

1983年春天,我在北京參加第二屆報告文學發獎式時,《報告文學》編輯部主任向我約稿,我向她講了一個女黨支部書記陳秀雲重用“反革命分子”安振東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成了1983年7月號《報告文學》頭題《她在叢中笑》。這篇東西產生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應”,全國幾十家報刊轉載,又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還有相聲。在第三屆全國報告文學評獎中獲獎。這大概證明我能寫好報告文學,哪怕就這一篇。

我沒有見異思遷,“樂不思蜀”,我對新聞事業一往情深,幹得有滋有味,還竟在一家報社當了相當負責的官。有人因為寫而當了官,當了官就不再寫。我也是因為寫而當了官,當了官還在寫。在中國當官也不易,但總比爬格子要滋潤得多了。我自找苦吃―在上白班的晚上,在上夜班的白天,抓緊時間采訪,見縫插針地寫。半官半文就不能像專家那麼講究,那麼地道了。我對自己要求很低,隻要堅持寫下去。

有人說我是幹俏活的。發的東西不多,都登在北京的大報刊上,幾乎每一篇都有反響,獲獎率、轉載率都不低。這大概是運氣,文運。

報告文學最重要的是發現。“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是羅丹的名言。然而成功的發現需要的決不僅僅是淘金者的不畏艱辛和百折不撓。我們要細心地傾聽上到北京的音下至街談巷議,要精心地觀察各種社會矛盾運動的軌跡,經過對各種信息的分析比較,敏捷地抓住關鍵性材料,由此引發開來形成一個整體思路。著眼於恢宏,入手於細微.雷達和顯微鏡並用。成功的報告文學,大凡如此。

1989年.中國北京沉了下來,大家都在思索。也是這一年的冬季,東歐和蘇聯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就在這個時候我跑到了祖國東北角小興安嶺那片大森林裏,我認識了他―伊春市委書記楊光洪。他在1988年11月來這裏上任,看到幹群關係緊張,少數幹部民潰很大,群眾的情緒如幹柴烈火,他采取有力措施既堅決有力又審慎地整肅不正之風,實實在在地辦了幾件合民心、順民意、平民憤、察民情的實事.結果在1989年這裏平靜如水,沒有一人上街。“伊春現象”值得所有共產黨人思考,我想讓所有人聽一聽這《大森林的回聲》(《人民文學》1990年第九期)。還好,有多種報刊轉載了這篇文章,在最近揭曉的1990-1991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評選,

它也榜上有名。

我曾為我的報告文學不“文學”而慚愧,因此在所有場合我隻說自己是記者,而從未稱“作家”。我不懂美學,不過也還記著別林斯基說過:“現實本身是美的,不過它美在本質、成份或內容上,不是美在形式上。”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過:“藝術作品任何時候都不及現實的美或偉大。”

報告文學應該多種多樣,如詩如畫,像小說,像散文,優美俊逸,風流瀟灑,未嚐不可,但不能越寫越美,越美越假。

失真―失信,是報告文學的最大悲劇.

(1992年5月)

關於報告文學的對話

時值全國歡慶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青年評論家張鵬飛采訪了報告文學作家賈宏圖同誌,僅就我省報告文學創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談。

張:您對過去十幾年裏全省報告文學創作情況作如何評價?

賈:現在的時代是報告文學的時代。時代的轉變波瀾壯闊,變化十分深刻,這是一個最容易產生報告文學的時代。咱們省從整個文學創作情況來看,各種文學樣式都有發展。但是大家一般認為,報告文學創作是咱們省的強項,這幾年報告文學作品在全國最高檔次的評獎中都曾獲獎:第一屆報告文學評獎,是程樹棒的《勵精圖治》;第二屆是蔣巍和我的《大洋此岸和彼岸》;第三屆是蔣巍的《在大時代的彎弓上》和我的《她在叢中笑》;第四屆是蔣巍的《人生環行道》;張雅文在全國征文中得過獎,還得過全省文藝大獎一等獎;還有一些作家如屈興岐、郭先紅、呂中山、赤葉、劉子成等同誌的報告文學也多有建樹。現在咱們省基本形成一個報告文學創作群體,雖然創作風格各異,但都有成就。

咱們省報告文學的特點是:一、時代氣息很強.反映了時代的 主潮,表現了本省重大變革和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如邵奇惠、安振 東、宮本言、叢福奎、楊光洪等.凡是在黑龍江省改革大潮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幾乎都在報告文學中得到表現;二、反映黑龍江省改 革建設和政治生活比較及時敏銳。盡管這樣.咱們省的報告文學創 作還麵臨著三個問題:一是現有創作水平有待提高.作家都需要突 破自己.寫出更有深度更有份址的作品;二是擴大創作隊伍。盡釋 有些有影響的作家.但作為創作群體來說,不如小說作家隊伍那麼 寵大.不如詩歌創作隊伍那種集團式的陣容;三是咱們省還有很多 題材沒有涉及到.如黑龍江開發史、大慶石油開發史、煤礦、森林、北大荒等重大題材,還沒有在報告文學中得到表現。或表現得不允 分。

總之.咱們省報告文學創作形勢是成擾比較突出.水平啞待提 高.隊伍急需加強.爭取重大突破。

張:鮮明而又強烈的時代精神.是報告文學顯著的特征.也是 衡址一孺報告文學質址優劣和生命力大小的重要標誌。但是.不同 的曆史時期.時代精神有其不同的具體特點和內涵。您認為,當前 報告文學創作所要表現的時代精神,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應該如 何去把握和表現?

賈:時代精神這個概念內涵很大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江澤民 同誌最近講過,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精神應該成為上旋律。我認為, 現在的時代精神,主要是反映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生活 發生的巨大變化中人的變化,人的思想精神的裂變和飛躍.特別要 把人們在時代發生巨大變化中具體體現出來的共產主義思想、愛 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表現出來。當然, 也要表現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及某個人經曆中的人生艱辛以及新型的人際關係,從人們的平凡工作和生活中,再現他們的精神風貌。

張:您認為,報告文學創作,應該是一種社會道德的關注.還是審美藝術的參與?

賈:我看兩個方麵都應該有。對社會生活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發生的重大,幾件做出社會道德的關注,是作家的社會責任,它激發起作家的情感波瀾和創作衝動。同時也使作家從社會生活中發現真善美,作家按照自己的審美感受進行創作,對人物和事件進行藝術參與。所以說兩個方麵都有。每個作家的個人生活經曆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也就不同。有些作家注重從社會責任、社會道德方麵關心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特別是一些記者出身的作家。有些作家、詩人,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很獨特、很新鮮,對生活中的真善美很敏感。所以,他們則側重從審美感受方麵去創作.寫出了‘一些好報告文學。咱們省的作家應該從各個方麵去反映生護舌.我相信都可以寫出好作品。

張:報告文學創作,有人認為,可以用文學眼光取材.借形象思維構思、擴大、稀釋、填補素材,講究語言的文學性等文學手法進行創作;相反,也有人認為,報告文學創作必須尊重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不允許有任何虛構。作為一位有成就的報告文學作家,您認為應該如何掌握創作中的真實性和文學性?

賈:報告文學的真實性爭論已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報告文學應該是真實的。其中包括宏觀上的真實.真實地反映社會和人的本質。同時,也包括微觀上的真實,即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細節的真實。我是記者出身,由於職業習慣和我的創作體會,我認為,報告文學的生命在於真實,如果你寫的這個人和書不真實,在其本單位都感到生疏,得不到承認.那麼.你的報告文學就沒有生命力。但是,報告文學的真實和新聞的真實還不一樣,它允許作家在獲得大量的素材之後,對人物的思想活動、精神境界和某些細節的表現,可以有些想象。如果報告文學不允許想象,沒有藝術追術,那報告文學也會失去生命力的。當然,這種想象應該符合人物的生活邏輯、性格規律和思想脈絡。另外,有些細節可以想象,有些細節則不能運用想象。比如,你寫主人公在某個夜晚和妻子的長談,長談的具體情況和內容,主人公自己不可能完完全全敘述清楚,有些東西也是主人公自身想象不到的,因此,你就可以發揮一下想象。這樣的想象,是可以理解的、允許的。有些情況比較複雜,比如,你寫人物麵臨一種政治鬥爭,揭露一種腐敗的社會現象,與對立麵的一次論爭,以及涉及到一個案件的細節,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實事求是,不允許想象.否則,就可能引起官司。

報告文學沒有想象,沒有美的追求,沒有藝術再現,是不行的。但不能脫離客觀實際。脫離客觀實際,就會失去真實性,失去力量和生命力。所以,報告文學作品必須經得起社會的考驗、曆史的考驗和現實生活的認可。

張:您剛才提到心理方麵的想象,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自然要寫人,而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重要文學手段。但是,報告文學所要寫的是特定時間和特定環境中的人,您認為應該如何去運用這種文學描寫方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賈:報告文學是文學,文學是人學,也就要寫人、刻畫人.寫人除了人物形象描寫和行動描寫外,就是心理描寫。心理描寫對報告文學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心理活動過程是非常複雜而微妙的過程,不像行動過程那麼簡單明了。報告文學中的人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所以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就必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采訪者必須經過大量的采訪,掌握人物的生活軌跡,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不論哪種心理活動,人物不可能都記得很清楚,也不可能完全詳細準確地敘述自己的心理活動,這時就給作家留有很大的餘地去描寫人物的心理。但必須符合人物心理曆程,符合人物心理的客觀存在,符合人物心理活動的條件和實際情況。客觀描寫也帶有作家的主觀追求,作家的感受也可以融入其中,如蔣巍作品中的心理描寫,特別是對知青的心理描寫。因為他本身有這種生活感受,對這一代人比較了解熟悉,所以,他的這種心理描寫還是很成功的。我寫過一些領導幹部形象,也有些心理描寫,我在采訪中就很注意他們的生活經曆,看過他們很多講話,了解他們的思想過程,掌握他們的思想規律。所以,對他們的心理描寫也能被他們和讀者所接受。

張:現在,有些作家喜歡寫平凡生活中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有些作家則喜歡寫在大風大浪中拚搏的人物。您認為是什麼因素決定他們的選擇?是創作意識的不同,還是創作興趣的差異?這兩種作品,哪一種更有生命力?

賈:因為作家各自的閱曆不同和所熟悉的人物不同,有人寫英雄人物、領導幹部和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有人側重寫平凡的人,所謂小人物;還有些作家既寫大人物,也寫小人物。我看報告文學的人物畫廊中既要有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也應該有平凡的小人物。作家們各有側熏,這主要是作家對自己所描寫的人物更熟悉更感興趣。有時也是一種發現。作家發現事件和人物的敏感度有些像雷達,誰進入他的探測圈,誰就會成為他的捕捉對象.我寫過大人物、大企業家、高級領導幹部,也寫過普通人,像被工廠開除的女工,一個普通的個體戶等等。

作品中的人物能不能成為永存的文學形象,具有很大的生命力,不決定於主人公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平凡人不平凡的經曆,使他可能成為不平凡的人。關鍵在於我們選擇的人物,他的經曆和思想精神是不是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生啟迪和審美享受。

張:現在的報告文學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為普通人立傳的.表現平民百姓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坎坷;一種是熱點文學,即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例如:住房製度改革、獨生子女教育等等;一種是企業文學,也可以說是廣告文學。前兩者我們已經講到過,現在談談後者。目前.由於出版社和刊物都講究經濟效益,而表現改革家和企業的作品.經濟效益並不很高,所以.有關這方麵的作品發表出版,都必須由企業讚助.這就使文學創作活動成為一種有償創作。這是一種必然發展趨勢.還是一種經濟改革帶來的暫時現象?您對此怎麼看?

賈:這個問題不容回避。在當前商品經濟社會裏.報告文學創作無論有意無意.發表後都會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這種彩響.不但能使一個默默無聞的企業家得到宣傳。增加他個人的知名度.而且也會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會給一個企業帶來命運的轉機。帶來經濟效益。這並不是我們的作家有意要去這樣.而是一種客觀現實的反映。這本身是件好事情。

這種報告文學往往被稱作廣告文學或商品文學。即企業讚助我們的作家.為他們的企業擴大彩響.提高知名度,並付給作家一定的報酬。我看分析這個問題的尺度在於.作家在寫這種報告文學時.是不是真實深刻地反映了企業的情況.是不是在寫“文學”。如果你既寫企業家的改革成就.也寫他的不足和失敗.既寫他的缺點.也寫他的優點,而且寫得比較深刻,形象刻畫比較豐富,那麼.你就沒有喪失作家的良心和責任感,就無可非議。而作家付出了勞動.企業給一定的報酬,這也是一種按勞取酬,就不能說是可恥的,不光彩的,作家也不要因為企業的讚助,就感到喪失了人格。關鍵是你是不是認真嚴肅地按照藝術規律去創作,是不是尊重客觀書實的存在。

如果作家在創作中,采取一種雇傭或禦用的姿態,把缺點寫成優點,脫離企業實際.拔高誇大,那當然要受到人們的譴責和批評.所以你拿人家的錢.那就不光彩了.我看是這樣:在當前文學界經費困難,作家出書很困難的情況下,作家深入到企業裏去.創作報告文學.扶植文學新人.幫助企業更好更快地改革發展,為真正的企業家、改革家樹碑立傳,我看是好事,也給作家深入生活開辟一條新路子,不應該采取一概否定的態度。

在這裏,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現在有些人.打著作家的旗號.實際上他們是文學捐客.不是為了繁榮文學創作,宣傳改革成果.表現改革家的拚搏精神,完全是為了賺錢。這些人寫的東西,質員低劣.根本稱不上報告文學。他們魚目混珠.敗壞r文學界的聲望.也敗壞了作家的聲望。當然.我們作家的每一篇作品不一定都是精品、上乘之作。似是.真正有良心、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作家.在寫每一篇作品時,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認真思考分析的。他們都會考慮到不愧對作家的聲望.不會出賣良心的。

張:您認為,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是否應該完全進入“角色”?

賈: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對主人公抱有一種真情實感.與仁人公感情交融。但我倒主張作家在采訪和創作時.要保持 種冷掙,有時甚至是一種冷漠.要一與主人公保持一段距離,要站得比卜人公更高一些,透視人生,客觀地去分析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有些仁人公是處在一種矛盾中.作家不能站在矛盾的一方.替主人公打官司,而是站在比矛盾雙方更高的地位上,看主人公為什麼會處在矛盾的漩渦中,客觀公正地評價主人公的社會行為.不是單純地同情、理解、支持主人公。

張:可不可以這樣講,作家不單要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也應該知道讀者需要什麼?那麼,您認為,讀者在報告文學中需要什麼?是理性的啟迪、藝術形象的審美感受,還是其他什麼?

賈:讀者作為很大的一個群體,他們來自很複雜的社會階層,他們的需求也不是單一的。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有人喜歡吃,有人喜歡穿,有人喜歡旅遊。看報告文學的人,有很多人是為了了解發生過的真人真事,真實信息。有的人是想得到審美感受。而作家各自的追求不同,有人描寫突發事件,急於報道事件的真實情況,讓人們了解真情。也有的報告文學作家很深沉,他不想單純報告事件,而是想通過對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闡明一種真理、思想、精神,以此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給人一種理性的啟迪。還有些作家,他們追求真善美,刻畫人物比較細膩,通過美的感受、美的愉悅,提高人們的鑒賞能力,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幾種創作都是追求不同所致。也就是不同作家的作品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張:一篇作品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就會產生一種轟動效應。那麼,什麼是產生轟動效應的因素?是關注社會熱點和創作深度,還是符合讀者閱讀心理和審美習慣,還是幾點兼而有之。

賈:產生轟動效應的因素比較複雜。有時候,轟動效應是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聯係在一起的,比如大興安嶺大火、亞麻廠大爆炸、唐山大地震等等,人們關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所以作品一發表,就在廣大讀者中流傳。還有一種寫人物的作品,由於人物的命運比較奇特,充滿曲折、坎坷和戲劇性,人物命運這種大起大落的悲歡離合經曆,激發了讀者的思索和情感,也能引起一種轟動效應。還有一種作品,它表達得非常完美,給人一定的美感一,在美學價值上,得到人們的稱讚。就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報告文學轟動效應,主要是,一、提供的信息量比較大比較新,滿足了人們求知求新的欲望;二、提供的材料信息正是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也有的作品這幾點兼而有之。但是,並不是每一篇轟動之作,都是很有生命力的傳世之作,不轟動的作品就不是傳世之作。往往是時間越長,曆史越久遠,對一篇作品看得就越清楚。報告文學的這種轟動效應是與其內容緊緊聯係在一起的。

張:那麼,您的意思是說,作家選題材是很重要的,選題材選對了,就等於作品已經成功了一半?

妞:起碼來說,選材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些報告文學幾憊襯很單純,可它表達得很完美,挖掘得很深刻,也會產生一定的轟動效應,那就要看作家的創作功力和追求。這就是有人說過的, 在平凡的瑣事中挖掘出美。

張:捷克作家基希曾經說過,報告文學是“一種危險的文學樣 式”。您作為一位報告文學作家,如何理解這句話?

賈:在社會變革比較複雜中,有很多作家和記者,暴露了社會 黑暗麵,揭露了社會矛盾現象,或是因為作者的材料不甚準確,思 想有所偏頗;或是一些人的無理糾纏,給報告文學作家帶來一些麻 煩。寫報告文學與寫小說不同,寫完一篇小說,作者心裏很坦然;而 寫完一篇報告文學,作者心裏則是提心吊膽,恐怕招惹麻煩。我覺 得,越是這樣,越能說明報告文學的社會功能。問題是作家的社會 責任感,如果作家對人物和事件高度負責,考慮國情和各方麵的複 雜性,能有所取舍、節製,掌握好分寸,就不會帶來麻煩.

張:這麼說,這就是一種創作態度問題了。

賈:對,創作態度嚴肅,寫作過程謹慎,妥善處理素材,就不會 帶來多大的麻煩。有時候,你為了揭露一種社會矛盾,隻要你是真 實的,這種風險對作家來說是一種光榮。揭露黑暗,歌頌光明,這是 很正常的事,即使有些風險也是值得的,作家應該感到自豪。總的 說來,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會長期存在,至於危險不危險, 我想,隻要它能給社會帶來進步,使腐敗現象有所收斂,就總會有 人去寫,並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但是,我想,報告文學作家應該很 嚴肅的、很負責的,為了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為了減少一些社會震 蕩,應該采取一種更穩妥、更節製、更留有餘地的辦法。

張:我們省的報告文學創作之所以有很大成就,是因為有程樹 棒、蔣巍、您等幾位作家的創作實踐。但是,有成就的作家屈指可數,相對來說,後備力址不足。那麼.業餘作者作為不可忽視的創作力覺,有著很大的潛力,對他們的創作,您有哪些想法?

賈:因為報告文學創作有一定複雜的創作過程.它不像小說家和詩人,根據各自的體驗感受,關在屋子裏就可以寫。報告文學需要有大量的采訪,了解更多的真實情況。采訪要有采訪條件.如身份、時間等,這就決定了報告文學作者麵很有限,主要是兩部分人:一是記者,他們有采訪自由和采訪手段;二是作家。

當然,現在一些業餘作者,也可以寫報告文學。因為他們’州舌在社會基層,了解熟悉他們周圍的人和事。但他們能會碰到比較多的困難。如果他們要寫報告文學.首先必須學會觀察社會生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新事物.要學會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廣.要站得吏高一些,眼界更廣更遠一些,要做出縱橫比較研究。其次是要學會發現材料,占有材料,要學會采訪藝術。再次是文‘補表達能力。報告文學的材料挖掘出來.往往是很零散的.很不盡人意的。在這種情況卜,就要看你怎麼將材料有機地組合起來.使之成為文學作品。

張:對,報告文學的材料.即人和事,不可能帶有很多戲劇性和傳奇性。

賈:人生可能充滿了戲劇性.但是,那種戲劇性你可能挖掘不出來,或不一定會發現,采訪,更多的時候是不隨人意。這就要求采訪者必須占有大覺的材料.並將它們藝術地組合起來,這是比較難的。另外,有些報告文學作品帶來的麻煩,也是業餘作者無法解決的。

今後,我們準備組織一些報告文學輔導、講座、報告文學學習班之類的活動.培養後備力星,使咱們省的報告文學創作形成氣候。

張:當了省作家協會負責人,一定有很多行政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您對自己今後的創作有哪些打算?

賈:我多年來都是業餘創作.從來沒有搞過專業。我今後的任務還是要為作家們服務,使黑龍江的作家們能創作出更多的一流作品。作為黑龍江作家群的一員,我也要努力創作。盡管大量的行政工作占用大量的時間,但我要寫下去,爭取每年拿出作品。提高創作水平。因為我是記者出身.多從記者的角度取材創作,多是倉促之作,所以,要更加提高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追求。我不一定成為一流的作家,但一定要成為一流的作家服務員。

(1991.9)

大慶,我為你自豪

迎著秋陽,全省企業書業業餘文學創作的精英們集合在大慶這片英雄的土地上,在“鐵人”王進喜發出“向地球開戰,誓死拿下大油田”的地方,發起了一次奔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進軍,這無疑是黑龍江省文學史上一件值得記載的事情。

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主義文學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這個大機器上的齒輪和螺絲釘,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黑龍江省文學事業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正全力發展。毋庸段言,在我們的社會急驟轉型的時候,在商品大潮襲來的時候,我們的文學界曾仿徨過和苦悶過,也曾手足無措地望洋興歎過。現在,我們終於在痛苦的思索中警醒和振奮起來。可以無愧地說社會主義文學的旗幟並沒有倒下,而且被我們舉得更高。在省委提出的“造就北疆勁旅、創造文藝精品”戰略方針的感召下,黑龍江省的文學隊伍再一次集結,對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正發起一次一次的衝鋒。在全省文學勁旅中有一支重要的隊伍,那就是企事業單位的業餘文學創作骨幹,他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富於創造性的文學活動活躍了職工的文化生活,也為社會主義文壇培養了新人,提供了精品。一個個基層文學社團根深葉茂、蔚然成林,裝扮著龍江文藝的百花園,使我們非常欣慰。為了促進亞餘文學創作的發展,省作家協會於1991年9月在東寧召開了全省的業餘文學創作座談會,首先推廣了一批業餘文學社團的經驗;去年九月我們又在太陽島召開了全省企事業單位的業餘文學創作座談會,省委副書記單榮範同誌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業餘文學創作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對我省的文學事業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為了落實省委和榮範同誌的意見,今天,我們聯合大慶石油管理局文聯和鑽井二公司在這裏召開全省企事業單位業餘創作大慶筆會。這次會議的召開是經過省委宣傳部批準的。單榮範書記和楊光洪部長讓我在這裏轉達他們對全省參加這次會議同誌的問候,他們預祝會議成功,希望這次筆會能湧現出更多的新人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