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肉魚禽蛋(2 / 3)

③放血刀口。病死畜禽的放血刀口,切線平整、切麵平滑,沒有血液浸潤區;無病畜禽的放血刀口粗糙、切麵外翻,刀口周圍有血液浸潤。

④血液。病死畜禽肉因放血不全,血管內會有較多血液,呈紫紅色,且血液中可見有氣泡;沒有病的畜禽肉放血良好,血管裏不殘留血液或殘血很少,看不出血管走向與分布狀況。

⑤肌肉。病死畜禽肉沒有彈性,暗紫色、渾暗,甚至粘軟,平切麵肌肉有淡黃色或粉紅色液體,或切麵肌肉流出紫色、紫黑色液體;沒有病的畜禽肌肉有彈性、光澤,呈棕紅色或粉紅色,無任何液體流出。

⑥脂肪。病死畜禽肉的脂肪由於沒有放血或放血不全而呈粉色、粉紅色、黃色或綠色;無病畜禽肉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煮後肉湯透明澄清,且團聚於表麵,具有香味。

9.怎樣鑒別米豬肉

米豬肉又叫痘肉、米心肉等,都是豬囊蟲病肉的俗稱。豬囊蟲一般寄生在豬體和逋脊、前臀尖、後臀類等處的深層瘦肉中,為淡黃色或乳白色半透明的橢圓形囊泡,似米粒或豆粒大小。

鑒別的方法是I用刀將瘦肉切開,然後細心觀察肉中有無囊泡,如發現肉中有黃豆般大小的半透明水泡,千萬不可購買食用。人患有囊蟲病,可引起肌肉疼痛、行動困難,頭痛、失眠,囊蟲寄生在眼裏還可引起眼球變位,嚴重的將導致死亡。

10.怎樣鑒別黃膘肉與黃膽肉

黃膘肉指的是患有黃脂病的病豬肉。黃膘病是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發黃的一種營養代謝疾病。用眼觀察黃膘肉,可見背部和腹部的脂肪組織呈黃色和黃褐色,而其他組織器官不顯黃色,無異樣。黃膘肉久放之後,黃色會漸退,經高溫處理後仍可食用。

黃膽肉與黃膘肉不同,它除背部和腹部的脂肪組織發黃外,其他組織器官(皮膚粘膜、漿膜、鞏膜、組織液、肌肉、內髒器官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黃染現象。黃膽肉放置越久,黃染色越深,不能食用,

11.怎樣鑒別病豬肝

新鮮豬肝的正常顏色應是紫紅,而且顏色均句,表麵有光澤,用手觸摸,感覺有彈性,無硬塊、水腫和膿腫等現象。

有些豬肝表而有菜籽大的白點,這是致病物侵襲肌體後,肌體自己保護而反應,將白點去掉仍可食若白點過多則不宜購買。

12.怎樣鑒別豬腰子的質量優劣

挑選方法是:首先觀察表麵有無出血點,有出血點的便不正常,然後看形狀是否大於一般豬腰子,若又大又厚,則應作細檢查是否腎紅腫。具體方法是,用刀切開豬腰子,看皮質和髓質(白色筋淺與紅色組織之間)是否正常,若模糊不清就是不正常,不宜購買。

13.怎樣鑒別豬肚的新鮮度

觀察顏色是否正常,尤其是要看胃壁和胃的底部有無血塊或壞死的發紫、發黑組織。這一點很關鍵,如果發現有較大的出血麵,說明這是病豬肚,千萬不可購買。挑選時還應聞一下有無臭味和異味,若有就是變質豬肚,也不宜購買。

14.怎樣鑒別牛肉的新鮮度

牛肉有黃牛肉、水牛肉、犛牛肉三類。

黃牛肉是市場上供應最多的一種牛肉。新鮮的黃牛肉,肉質較為堅實,肌肉呈棕紅色,脂肪為淡黃色或深黃色,筋為白色,中等以上肥度的黃牛肉切麵一般呈大理石紋狀。

水牛肉市場上供應得也較多,尤其在南方各省。新鮮的水牛肉,肉質鬆軟且粗肌肉呈紅色,脂肪呈白色。水牛肉質不如黃牛由,也不易煮爛。

犛牛肉是牛肉中的上品,質量優於黃牛肉,水牛肉,但市麵上不常見到。犛牛肉肉質細嫩,肉呈鮮紅色,肌肉呈大理石紋狀,

消費者在選購牛肉時,應注意新鮮牛肉表麵有光澤,肉質緊而有彈性,不發粘,氣味正常;若牛肉表麵濕潤並有粘液,色澤發暗發灰,並有黴味或臭味,則說明牛肉已不新鮮,不宜購買。

15.怎樣鑒別羊肉的新鮮度

挑選羊肉時主要從色澤、彈性、粘度和氣味上鑒別

新鮮羊肉:肌肉有光澤且富有彈性,色澤紅潤均勻,質堅而細,脂肪色白或呈微淡黃色,外表幹或微濕潤,不粘手,無臭味或異味。

不新鮮羊肉:肉色暗淡,外表粘手,肉質鬆弛無彈性,能嗅出氨味或酸味。

變質羊肉:肌肉無光澤,脂肪已發綠或暗灰,外表極度幹燥或粘手,肌肉的切麵發粘無彈性,手指壓迫後凹陷不複原,有臭味或腐敗氣味。

有時發現羊肉的肌肉色澤暗紅,有青紫色的死斑,脂肪暗紅,血管中有紫紅色的淤血現象,表麵放血不淨,很可能是死後屠宰的,這種羊肉不宜購買食用,以防食後中毒。

16.怎樣鑒別豬肉及內髒的新鮮度

新鮮豬肉:肉表麵有層稍幹的外膜(冷凍肉表層有冰霜)切麵呈微紅色,帶有光澤,肉質結實富有彈性,脂肪呈白色,不粘手,氣味正常。

不新鮮豬肉:肉表麵幹燥成硬膜或粘性濕潤,肉切麵色暗,彈性較差,表層有輕度腐敗味,切麵肉質&實,無酸敗臭味。

腐敗變質豬肉,表麵粘濕無光,脂肪變黃或變綠,肉色灰白或暗紅色,由質柔軟而缺乏彈性,有顯著的癘敗之處味。

新鮮腸:乳白色,稍軟,略有硬度有粘液,濕潤度大,無變質氣味,無傷斑,無濃包,不帶糞雜質。

17.怎樣鑒別禽肉的新鮮

檢驗禽肉的新鮮度,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眼看。主要觀察暴露部分的形態、色澤、皮膚、肌肉有無病變,脂肪有無異常,也可以進一步檢查內髒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