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凱則不然,深圳、香港、廣州、北京……凡地名都是真的。也正因為用的是真的真名,他才得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從香港和廣東的民風民俗人筆,洋洋灑灑,涉筆成趣,把一個個的人物托活了。用一幅幅色彩濃鬱的風俗畫,構成了一個個波瀾壯闊的特區生活的大場麵。同樣,當他把當時的深圳、蛇口、廣州、北京的一些領導人物拉到自己小說裏的時候,也一律使用真名真姓,這卻並不讓人感到生硬、突兀,或“膽大妄為”。相反倒讓大家恍然大悟,小說這樣寫不僅不會惹來麻煩,卻顯得更坦誠可信、新穎別致。而且陳國凱有勇氣先將此書在《羊城晚報》和香港《文彙報》上連載,這部小說必須獲得廣東人和香港人的認可之後,才能拿到北京去出版。

——看看,他是多麼輕巧地就解決了這個困擾文壇多年的難題!陳國凱一向信賴文學的直覺,寫自己的真實感受,風雅飄逸地寫到哪兒算哪兒。而《大風起兮》卻一改再改,增刪數次,這在他的創作中可不多見。所以說,這部小說是陳國凱創作生涯中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代文壇同類題材的長篇小說中不可多得的佳因此可以說,《大風起兮》是最能代表陳國凱的一部作品,集中展示了他最突出的創作特點:一個是於機智詼諧中最見細膩委婉的情感;一個是一如既往地關注現實,豪放勇邁地直麵人生。第一個特點成就了這部書行雲流水般的韻律,語言潑俏,意象豐富,敘述中含有大量的風俗民情、曆史掌故和人文想象,醇朗圓熟,充滿活趣。但是,若沒有第二個特點,他就駕馭不了這樣的題材。也正因為他骨子裏有這麼一股雄豪之氣,才使他不僅敢於接觸現實,而且有能力接觸到現實裏邊的苦核。他不是簡單地評說剛剛過去不太久遠的那段曆史,而是盡力理解曆史,並用靈性激活那段生活。在時代的大背景、大潮頭下,展示人物的靈魂軌跡,表現現代人精神上的多維性。從不同角度找到現代人的精神支點,並最終將人物所處的社會現實和人際關係交織成一幅壯闊的畫卷。且顯得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寓大氣於詼諧之中。

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沒有讀透陳國凱,也是被他的外表唬住了。在北京舉辦的《大風起兮》的討論會上,有許多人表現出驚訝:像除國凱這樣一個人,身材偏低,體型痩弱,眼睛高度近視,牙齒過早脫落,待人接物恍恍惚惚,張嘴說話用“古漢語”……怎麼會寫出這樣一部生氣發越、意識鋒銳、氣象開闊的作品呢?

其實,弱是其表,強是其內,個頭不偉,內存很大。正是這種奇妙的外柔內剛的和諧統一,成全了陳國凱的創作。“柔”使他成了鑒賞生命的行家,寫情寫愛,多姿多彩。寫靈寫肉,能折射出人性深處的動蕩、痛苦和掙紮。“剛”使他有足夠的激情處理重大的現實題材,筆下的故事充滿引人的張力,讓人處處都能感受到作者生命中的熱力。

我與他相交幾十年,積幾十年對他的了解可概括為六個字:“小個子,大丈夫!”他做人的魅力基於此,作文的魅力也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