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黨支部書記——吳秀忠(3 / 3)

同時,他積極帶領群眾向荒山進軍,大辦“小茶園、小果園、小藥園、小林場、小草場”五小綠色工程。據統計,1982年以來,建成密植免耕快速高產茶園90畝,戶均4畝,已收益50畝,1992年收獲生茶5732公斤,收入現金37254元,畝產值745元。栽果樹3870株,現已掛果收益。1991年聯戶營造高標準速生豐產杉木、藥材混交林208畝,栽杉樹4萬株,林地內還套種魔芋、包穀等作物,進行以短養中,以中保長“的多層次、多品種的林糧間作。為了大力發展牲畜多積農家肥。1983年以來開辟了300多畝牧草基地,1992年耕牛飼養量達127頭,其中吳秀忠家養牛15頭,豬10頭,由於豬牛大發展,近年來全寨已形成了牛多—肥料多—糧食多—豬多—肥料越多—糧食越多—多種經營逐步發展的良性循環。

——摘自《黔東南日報》1992年12月1日第2版

故事之四:黨支部就要唱響核心價值觀

吳秀忠書記說,2014年3月19日,習總書記在蘭考基層幹部會上對在場的村級幹部說:“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在座的各位就是這個地基中的鋼筋,位子不高但責任很大”。聽到這句話,心裏暖洋洋的,說到我們基層幹部心坎裏了。村幹部雖然官職小,天天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事情千頭萬緒,生活更是豐富多樣,但最根本的就是要管好廣大群眾的思想,讓他們心中有個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國家層麵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麵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麵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支部一班人,要倡導學習、務實、苦幹、廉潔,一個村子從幹部到群從,把核心價值樹立起來,工作就有碼目了,隻要群眾心裏頭都裝下這些東西,這個村的村民素質就會一天天高起來,群眾就會跟著黨的方針政策走,社會治理就能夠團結和諧,大家聚精會神地發展經濟,去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我們村幾十年來,被省、州、縣評了十幾個先進單位,解放以來沒有一個人犯法,群眾治窮致富心又這麼齊,關鍵就因為抓了核心價值培養這一條。

故事之五:學習,任何時候都鬆不得

在吳書記家,我們翻開腳堯村黨支部的學習記錄本,你會發現他們社會科學學得好,自然科學也學得好。在學習記錄中,我們看到村支部學習討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記錄;看到他們學習農業一號文件、曆屆黨代會精神的學習記錄;看到他們通過遠程電教學習果樹、茶葉栽培,農藥使用等記錄。總之,村裏幹一行,支部書記就領著他們學一行。手工製作茶葉技術含量高,吳書記先到黎平桂花茶場去取經,回來後,讓去取經的人搞培訓,大家很快就學到了茶葉怎樣殺青,同時還保住茶葉又翠又香的本質特色。後來,生產規模大了,村茶廠買了機器生產,如何通過對設備技術性能的掌握,確保茶葉生產優質高效,他又組織群眾進行業務攻關,做到會看,會管、會用、會修。腳堯的群眾都說他有六個問不倒:一是黨的方針政策問不倒;二是選種育種問不倒;三是除病蟲害問不倒;四是果樹栽培問不倒;五是茶場管理問不倒;六是機械設備問不倒。就拿買推土機修公路這件事來說吧,他到湖北廠家看貨時,就反複看設備性能資料,進行幾種型號推土機的性價比,操作程序及修理相關技術,比如齒輪壞了怎麼修,履帶斷了怎麼接,一樣一樣搞清後,才把設備買回來。又如茶園冬培、春灌、采青、秋護四季管理,他都做到心中有數。一位農民曾將他遇到的水稻黃尖以後為什麼會得“貓屎病”請教吳支書,因為他種的六畝多田都得了“貓屎病”,曬穀子時,浮著一層黑灰麵,吳支書告訴他:這是入秋趕上了連綿陰雨天造成的,貓屎病實際是一種蟲害,隻要噴灑農藥就解決問題了。後來,這位農民按照支書說的去做,他以後打出來的穀子就再也沒有貓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