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腳堯夢·雷山夢 邁步小康中國
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而高翔
——題記
1996年9月,腳堯村被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康紅旗村”,1998年被全國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紅旗文明村寨”稱號,1995年,五月一日,黨支部書記吳秀忠被國家授予五一勞動獎章。如何把這麵國字號的典型推廣到全縣,讓他變成山區綜合開發的一麵旗幟,雷山縣委、縣政府於1994年9月1日以中共雷山縣委的名義作出決定,號召全縣向腳堯村學習,遠學大關,近學腳堯,掀起了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新高潮。
今年4月28日,我再度驅車到腳堯,此時,腳堯的映山紅正在滿坡滿嶺的盛放,我不由想起1984年第一次步行到腳堯的情景,如今,映山紅還是這麼動人。時過30年,腳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時我爬貓鼻嶺時,是腳手並用,抓著樹枝、草兜上來的。今天,有了一條水泥路直通村子,想起全村人抬推土機上山修路的情景,深切體會到他們從貧窮走向小康的艱難曆程,每走一步,每邁一坎,都是心血和生命的澆注。
站在腳堯後龍坡向遠處望去,周圍是翠生生的梨樹,墨油油的茶園,連著山腳的是綿延起伏的森林。這個季節山下早就采清明茶了,可處在高寒山區的腳堯,此時茶葉剛冒芽,忙著采一芽的茶農們天不亮就上山了,他們中午飯在山上吃,到晚上才把茶青擔回來,到了家弄幾口飯到肚裏,就忙著到廠裏去加工,到半夜方能歇息。
三十年前,支書吳秀忠為全村人吃飯發愁,試種了幾十個抗寒水稻品種,當他們解決了溫飽之後,誰曾料到他們成了聞名的茶葉村,這個夢是腳堯人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集體創造出來的。
在殺青車間,我碰上幾位正在作業的匤氏兄弟,匤遠剛今年40歲出頭,精瘦的高桃個,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在雷山念初中,一個上幼兒園,都住在縣城,每年學費房租要花一萬多元錢,這些支出都從他的17畝茶園裏提供。他自從辦起茶園後,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起了一幢大瓦房,現在還有3萬多元的存款。匤遠近今年32歲,也是長得精瘦的個子,給人一種幹練的感覺,他家的茶園有36畝,他除了采自家茶賣茶青攢錢外,還到廠裏做加工,從5月做到9月,每月可收入4000多元,一年加工費收入2萬元,他也蓋起了大房子,家裏還存款8萬元。他笑著對我說:過去我們去打工掙錢,左手得來右手花去,如今辦茶園後,收入比較穩定,我們天天都能掙錢,我們的存款隻會越來越多。當我問到你們的夢想是什麼時,三位匤氏兄弟用樸實的話語告訴我,他們今後就是用心的經營好茶園,掙更多的錢,到縣城買房子住;腳堯村共有39戶,現在已經有21戶在縣城買了房子,他們也想去買房子,便於娃娃讀書。這就是匤家兄弟的夢,他們的夢是如此的溫馨和甜美!
在腳堯的5姓人家中,吳姓是大家族,共有20多戶,每次村級換屆選舉,大都是吳姓任支書或村長,為什麼要選他們?大家說選他們才喊得動村裏的人,老支書吳秀忠、老村長吳秀祥是村裏最有名望的老人,現在都退下來,不再擔任村幹了,新支書是吳先炳,新村長是吳先銳,這個家族的第二代把產業做到了縣城。吳小安在縣城辦起了茶葉公司,年產值350萬元,吳先海也經營一個茶企業,規模較大,年產值800多萬元。當我問起他們的夢時,都表示把茶葉做精,做出品牌,把規模做大,為老百姓增收致富作貢獻。吳先海還給我一份《2014年貴州省雷山縣腳堯茶業有限公司的幫扶方案》,2014年他們幫扶內容有4條:
(一)2014年計劃幫扶7個村1642戶6851人,建設茶園總麵積為9600畝,其中:黃裏村1800畝1280人;腳堯村1600畝1140人;烏堯村2500畝1786人;小龍村1000畝715人;大龍村1200畝858人;中寨村800畝572人;羊吾村700畝500人。
(二)2014年計劃與西江傎黃裏村、腳堯村、烏堯村、小龍村、大龍村、中寨村、羊吾村、大塘也耶村350戶茶農訂春茶、夏秋茶收購合同,收購茶青100噸,戶均增收3500元。
(三)2014年計劃進村指導培訓茶農8期1200人次。
(四)為了提高茶青質量和價格,茶農增收,指導計劃對7個培訓村總發放生物農藥8000元、生物肥料300噸。
吳先海說,我的茶葉夢是實現了,但實現整個腳堯整個雷山縣建成小康之家的大夢還要奮發努力。
新支書吳先炳是48歲的人,看上去很瀟灑,象40歲的樣子,他家才蓋的新房可能是村裏比較大的了,板子都用桐油油著,金黃金黃的。他家小板凳很多,那都是為上麵來的幹部、村裏來的群眾準備的坐凳。他家有一群品質良好的下司名狗,這些狗生性膽大,它們若成群地牽上山打獵,還可以製服凶悍的野豬。吳先炳支書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喜歡幹一些人無我有的產業,把山上抓下來的野豬訓養起來,辦野豬飼養場,是他的專利發明,他的野豬場規模已達到80多頭,他有百畝茶園,又有這個野豬飼養場,每年收入達到17萬元,他現在做兩個夢:一是請縣委、縣政府在縣城劃塊地,讓腳堯人在這塊地皮上蓋房子,而留在腳堯的整個山寨包裝成腳堯避暑山莊,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第二個夢是他自家的夢,準備在對門坡的深山老林中圈個地盤,讓野豬放養。如果能建成放養的野豬場,其規模就大了。目前飼養場地狹窄,擴大規模有困難,那些紅毛花斑豬仔都賣給客戶,他感到很可惜。順著這條路子,再辦個圍獵場,那就更順理成章了。總之,腳堯的領頭人在想著群眾致富的事,也在盤算自己如何當領頭羊,不要落後當群眾的尾巴。
支書家的後麵是家庭人口較多的吳大叔家,他生有兩男兩女,大兒子生病,幹不了重活,又拖5個孩子,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生活難以為計,是寨上比較困難的一戶。12歲就外出打工的吳新蘭姑娘告訴我,她是1979年懷揣3元錢投奔凱裏的姑媽家。她說那僅有的3元錢,也不是爹媽給的,是她到腳堯坡上采一種能清肝明目的龍膽草,賣給城頭的醫生賺來的。她揣著3元錢下到黃裏,搭上便車到了縣城,所幸的是3元錢還在手裏,她暗自高興,把錢捏得緊緊的,她又乘班車去凱裏。搭車的人很多,她個子小,隻那麼吱溜一擠就上車了,她人瘦小,售票員把她當小孩,也沒跟她要票,她到凱裏客車站下車,手裏的3元錢還緊緊的揣著,她太高興了,一下車就去找大姑媽。大姑爹在大修廠工作,大修廠在哪呢?找呀找呀,找到天黑,她哭了,她說當時再找不到,我就準備誰給我吃,我就跟誰走,幸好大姑媽把她找到了,心疼孩子的姑媽樓著小新蘭,淚水奪眶而出,這一抱就溫暖了兩個年頭,她在姑媽家住了整整兩年。
吳新蘭回憶1979年過大年,由於家裏的那頭豬病死了,沒有年豬殺,爸爸就去隔壁大伯家買得5斤肉,掛在堂屋的中柱上,他和媽媽去吃酒了,留下她哥她弟和妹妹在家,四弟妹望著5斤豬肉,一個個饞得直流口水,小新蘭故意對大哥說:那一定很好吃吧?大哥咽了快流出來的口水,結巴地說:“好,好吃”。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用菜刀割了四塊肉,放到火熾上烤起來,頓時,整個屋子煙火彌漫,香氣四溢,高度警惕的大哥邊指揮弟妹烤肉,邊用耳朵聽外麵的動靜,生怕爸爸媽媽回來。不湊巧的是媽媽先回來了,耳尖的大哥已聽出是媽媽的腳步,他急火火地說:“快吃,吞下,媽媽來了”。當時肉還沒烤熟,新蘭放到嘴邊猶豫了一下,便一口吞下肚裏。媽媽來了,看到滿屋的煙氣,又聞到撲鼻的肉香,問老大:“你們燒肉吃了”。老大緊張地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