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尊重金錢就是尊重你自己(2 / 3)

諾貝爾獎也好,奧斯卡獎也好、奧運會的金牌也好,他們的確是科學家、藝術家、運動員們無尚的榮耀,是科學家和藝術家、運動員一生為之追求的最高目標。然而,這種無尚的榮耀和最高目標,如果沒有背後的金錢做為後盾,這些獎項還會閃爍出那樣耀眼的光芒嗎?還能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還有那麼多的人們窮其一生之精力為其拚搏嗎?我想不會!要享受美好的人生就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做保證,就要有金錢做後盾,這是一種促進人們向上的力量,是人性的一種正常的釋放。正是這種追求金錢的欲望,追求美好人生的欲望,才產生了人類不斷進取的動力,才產生了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無窮力量。

金錢是物質充實的產物,但是衣食足知榮辱,物質的內容也能使心靈變得充實,物質的力量也能轉化為精神的能量,二者相互促進,不斷提高人類自身的生產能力和認識水平,世界就是在這種交替、輪回之中以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形式勇往直前地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4.電子貨幣使距離變得無關緊要我們隻要坐在電子屏幕前,十個指頭在鍵盤上劈裏啪啦地敲敲打打,所有的交易就會輕鬆搞定,成千上萬的金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經過光纖網絡而一刻不停地在世界漫遊。事實上,現在從紐約搬運一百億美元到東京,要比從北京運一卡車白菜到上海更為簡單迅速。

金錢作為財富的象征,它將一切物質性的東西、知識性的東西所具有的特性抹殺了,而將他們所具有的共性的東西保留了下來,那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知識產權。雖然人類創造財富的具體勞動過程是不同的,是幹差萬別的,但是商品中所凝結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卻是相同的。就是說人類勞動可以通過金錢這個統一尺度的度量,將差別濾掉,而將共性保留,從而使人類的一切商品都通過金錢這一種東西便可以進行統一的計量了。這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為我們進行社會財富的統計、計算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金錢將人類的財富進行了極大的濃縮,無論是金子、金幣、銅幣、紙幣、支票、電子貨幣,他們無論在、體積上、重量上較之實物來說都要小的多得多,所以它儲蓄方便、攜帶方便、運輸方便、使用方便。

金錢作為一種交易的工具,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都變成了現金交易,縮短了結算的時間,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促進了生產的進行。尤其是電子貨幣的出現,億萬元組的金錢,隻要輕輕地觸動一下電子計算機鍵盤,它就會以光的速度在一瞬間從倫敦傳到紐約,從東京傳到北京,再也不用將無數的金子在美國紐約地下黃金庫房裏搬來搬去了。電子貨幣將商品交換這種麻煩的事情,變得像玩電子遊戲一樣簡單、輕鬆而有趣。炒買炒賣黃金、倒買倒賣外彙、買進賣出期貨、銷售債券、發行股票、建立基金等一係列大規模的金錢行動,再也不需要興師動眾了,所有這些金融市場已經合而為一。我們隻要坐在電子屏幕前,十個指頭在鍵盤上劈裏啪啦地敲敲打打,所有的交易就會輕鬆搞定,成千上萬的金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經過光纖網絡而一刻不停地在世界漫遊。事實上,現在從紐約搬運一百億美元到東京,要比從北京運一卡車白菜到上海更為簡單迅速。

每一天,有一兆九千餘億元通過神經網絡的腦葉——紐約部分,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轉手。這些金錢以其代表的關愛、希望和恐懼,變成了電子屏幕上一閃而過的影像。每三天,一大筆錢通過紐約千瘡百孔街道下麵的光纖網絡,它相當於全美所有企業及其員工一年的總產出。每兩周,全世界的總產出通過紐約的電子網絡,上兆個0和1代表的是全體人類努力工作的辛勞、血汗、狡詐,以及人類最不堪的愚行。

電腦促成了這些金錢神經的形成,電子貨幣使距離變得無關緊要,時間和時區變得毫不相幹,電腦使金錢拋棄了有限的體積,而演變成一種全新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從過去的現金交易變為目前的即時交易,使世界範圍內的經濟交往變得更為方便快捷,市場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5.一枚銅錢五萬元?

我們知道,金錢是物質交換的產物,它象征著人類的物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追求。但是,同時它也是人類豐厚的精神、奇異的智慧所造就的尤物,是人類思想長久積澱的產物,是千百年來人類燦爛文化的結晶。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

在河北容城沙河村,有一個終年務農的農民,他在小樓堤村花十元錢從一位老太太手中購到一枚元代“至正之寶”,就是這枚銅錢,這個農民在北京勁鬆路古錢幣市場以4500元的價格出手,後來還是這枚銅幣,不知以何種價格、何種方式轉手,輾轉陳列在了中國曆史博物館的展廳內。據業內人士稱,此枚銅幣的市值現在已達5萬元以上。一枚清代的“乾隆通寶”雕母,價值4000餘元,一枚“鹹豐通寶”鐵母價值在1500元上下。

北京的一個古錢幣專家在密雲縣廢舊物資回收站的雜銅堆裏選出一枚北宋“皇宋通寶”九疊篆書小平錢,此錢目下世上僅發現3枚,可謂價值連城。

為什麼一枚小小的古代銅錢卻有如此之高的價值呢?

我們知道,金錢是物質交換的產物,它象征著人類的物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追求。但是,同時它也是人類豐厚的精神、奇異的智慧所造就的尤物,是人類思想長久積澱的產物,是千百年來人類燦爛文化的結晶。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

因為金錢作為財富象征的同時,它也是當時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政治思想、風土人情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我們通過對銅錢的大小、銅錢的光澤、銅錢的成色、銅錢的精致程度的觀察,我們就能考察出當時采掘技術、冶煉技術、鑄造技術所處的水平;我們經過對銅錢上文字的認真斟酌和銅錢名稱的仔細考究,我們就能從上邊字斟句酌的4個字的名稱、排列方式、書寫字體等方方麵體會到當時的文化藝術風格、政治思想水平和風土人情的一斑,達到管中窺豹的目的。

金錢也是人們經常討論的一個主題,是文人筆下的一個重要內容。金錢在古時文人的眼裏是一個羞羞答答的字眼,所以人們在談及金錢時總是猶抱琵琶半遮而,不肯直來直去,總是拐彎抹角地形容,給金錢編了許多好聽好玩的名字。

孔方兄是金錢的別名之一,也是古代文人論及最多的一個別名:

西晉時期的魯褒在《錢神論》中更是說得直白:

“親之如兄,字日孔方”,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孔方兄的名字就叫開了。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戲呈孔毅父》詩雲:“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在這裏,“管城子”是筆的別名,這裏以借代的修辭方法指文人自己,孔方兄是銅錢的別稱。譯成今天的話說就是:文人本來就沒有吃肉的長相,說到錢我倒有一封和他絕交的書信。

與黃庭堅同時代的大詩人楊萬裏,在一首《食鷓鴣》中這樣寫道:“方兄百倍買一隻.可惜羽衣錦狼籍”。詩的意思是說,一百文錢可以買一隻鷓鴣美食一頓,隻是可惜美麗的鷓鴣鳥一身漂亮的羽毛要一片狼籍了。在詩人偏激的眼裏,散發著銅臭的金錢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永遠是相互矛盾的。

再如,宋朝的胡寅的詩《李簿攜具》:“方兄無勢寧能熱,窮鬼多羞隻自苞”。

元朝的曹伯啟的詩《戲贈曹鸞舉》:“孔兄正羞澀,趑趄色氤氳”。

古時候人們又稱錢為青蚨,在古老的故事裏,據說在南方有一種叫青蚨的的蟲,你把它抓來,用母蟲的血塗遍八十一枚銅錢,另外,再取子蟲的血塗另外八十一枚銅錢。塗完以後,你就可以把塗了母蟲血的八十一枚銅錢去買東西,再留下塗了子蟲血的銅錢在家裏。過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花掉的錢很神秘地又一個一個的飛回來了。如果反過來,把子錢用掉,母錢留住,用掉的錢也一樣不會錯誤地飛回來。有了這樣一個傳說,這以後人們便稱銅錢為青蚨。

錢又被叫作阿堵物,它是六朝和唐朝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用語中的“這個”,語出《晉書·王衍傳》:

王衍極清高,憎惡錢,並且從來不說一個“錢”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設法逼他說出“錢”字,都沒有如願。一天晚上,郭氏突發奇想,趁王衍熟睡時,叫婢女悄悄將串串銅錢圍著床放滿一地,讓王衍醒時無法下地行走,企圖用此法逼王衍說出“錢”字來,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醒來,見此情景,就把婢女叫來,指著床前的“錢”說:“舉卻阿堵物(拿走這個東西)!”“阿堵物(這個東西)”由此成為錢的別名。

唐朝王元寶很有錢,當時的錢有“元寶”二字,所以就有很多人將錢叫“王老”。

此外,錢的別名還有泉、寶貨、沈郎、鵝眼、古老板、藕心、鯨文、風飄、比輪等許多。

這些內容既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也是人類曆史不可磨滅的印記,永遠地成為了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6.時代的浮世繪錢品的更迭是曆史的必然,但是每個時代的錢品都留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烙印,折射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世俗的某些光影,反映出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源流,顯示出浹泱中華古國一派經濟繁榮的雍容風貌,清晰地記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來龍去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曆史和文化遺產。

每一個時代,錢幣上麵的圖案和文字,本身就是一個時代的浮世繪,是時代精神風貌的縮影,無不打著時代和階級的印記。

由於我國古代疆域廣大,曆史綿長,皇權更迭頻仍,所以我國是自古以來鑄幣品種最多的國家之一,貨幣文化豐富而燦爛。

我國從周朝開始,就有了專門管理鑄幣及商業貿易的機構——泉府,首開中國曆史上政府鑄幣的先河。秦朝的鑄幣重量為半兩,所以叫半兩錢;漢代的鑄幣是五銖重,所以叫五銖錢。唐朝以後,曆朝曆代都有不同的錢品出現。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以前通行的五銖錢基礎上,改鑄“通寶”銅錢,除第一代“開元通寶”的“開元”不代表年號,含“開新一代之史”的意思外,以後的鑄幣上皆在“通寶”、“府寶”、“重寶”、“泉寶”前冠以皇帝年號,使錢品開始有了新的內容,並且富有變化。到了南唐李煜,甚至出現鐵鑄的通寶。其時,人們為了交換的方便,每一個朝代都會同時、鑄有多種錢幣雜用,使人們的交換活動變得異常方便。

/漢代的一種小錢,人們形象的稱其為“榆莢”,即銅錢的大小就像榆樹錢;南北朝時流通市麵的一種小錢,人們又叫它“鵝眼”,錢的大小就像鵝眼一樣;宋金時期,銀子成了一般通貨,金朝鑄有一兩至五兩共五種的銀幣,名“承安寶貨”;元朝則出現了“元寶”,這是重五十兩的一種銀錠子,上鑄“元寶”二寧,其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銀”。元寶之外又另鑄形狀似秤砣的重十兩的中錠,狀似饅頭,重一至五兩的“踝子”。

還有一兩以下的撒碎粒銀,被稱為滴珠或福珠。

在我國曆史上,王莽、宋徽宗、金章宗是幾個短命的皇帝,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短命,反而使這三個朝代鑄造的錢幣精品留存較少,被後人稱為“錢品三絕”。

宋徽宗時曾鑄有“大觀通寶”的錢幣,據說,該幣所鑄四字為宋徽宗親筆禦書。宋徽宗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建樹,可是在書畫方麵造詣頗深。他的書法被稱為“瘦金體”,金鉤銀畫,雍容莊麗,為後代書法家所稱道。

“大觀通寶”在這位多才多藝的皇帝禦筆的潤澤下,顯得錢文清秀,十分俊逸可愛,被收藏家們視為古幣中的珍貴藝術品,錢幣學者們也戲稱宋徽宗為我國“古來鑄錢第二能手”。

“金錯刀”是我國古代另一種著名的金屬鑄幣。公元7年,王莽篡奪西漢王位後,建立“新莽”王朝,在位16年。在這十幾年裏,王莽在貨幣上大搞複古,廢除漢代的五銖錢而鑄行刀幣、布幣、貨泉等三種貨幣,前後三次變動幣製。其中僅第三次就發行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由於王莽瞎折騰,因此,“王莽錢”的品類、極多。但是,由於王莽在位的時間不長,很快被東漢王朝所取代,“王莽錢”也就很快地退出了流通領域。從政治經濟的角度看,王莽無疑是一個開曆史倒車的複辟者,然而就“王莽錢”種類繁多來說,則不妨說反映了這個一介莽夫思想觀念中濃厚的“商品意識”和“貨幣意識”,“王莽錢”雖然沒有對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任何推動作用,卻給後世的錢幣收藏者留下了讓人垂涎的錢幣珍寶。莽錢品類雖雜.但製作精巧,加上流通時間短,存世數量極少,一直是錢幣收藏者和錢幣商販們追逐的目標。特別是莽錢中的刀幣,更是舉世難尋的珍品。王莽錢的刀幣分兩種:一種是“契刀五百”。其樣式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兩寸,“契刀”二字鑄在刀環上“五百”二字鑄在刀柄上,以“五銖錢”論幣值,一刀共值500枚五銖錢。另一種刀幣叫“一刀平五千”,刀環上銖“一刀”二字,刀柄上鑄有“平五千”三個字,號稱一刀值5000枚五銖錢。兩種刀幣都是大麵額貨幣,它的銘文凸起,鑄造精細,外形既像刀又像一把鑰匙。“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一樣,顯示其大麵額的是那“一刀”二字,是用黃金錯鑲而成。這種貨幣在中國曆代錢幣中可謂絕無僅有,因此史家稱它為“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