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早挑選過,並事先砸碎生鐵片放進柑禍裏,然後將這柑禍擠進塞滿木炭焦炭火爐子中間。準備停當,用火柴將刨花木屑點著火放進爐子裏,輕輕拉起風箱鼓風生爐子。在風箱鼓風作用下,烈火點燃木炭焦炭,炭火持續高溫燃燒,生鐵塊在柑禍內熔化成熔液。匠人將要補破洞對好適當操作位置。從木匣裏取出塊小厚毛氈子鋪在黑默黔的手掌中,再在毛氈上鋪滿一層厚厚的草木灰,這樣可以隔熱保溫。
另一隻手用鉗子夾住個小陶瓷勺子,從通紅小鉗禍裏勺滴鐵溶液汁,很快倒在毛氈墊上,迅速將手掌中滴了鐵溶汁的厚毛氈,從鍋底下將鐵溶汁合撲到鐵鍋破洞的邊緣,上麵手中緊捏根由毛氈卷成的圓柱棒對準,兩手上下同時牢牢將鐵溶液壓緊,不一會兒這滴通紅鐵熔液便冷卻了,鐵汁便牢牢粘在鐵鍋破洞邊緣上。往返多次,直到全都合起為止。
更厲害的是那些銅匠們了!同樣是挑付擔子,一邊放隻大風箱,上麵還放隻大木櫃,另一邊放隻形狀較壯實的大鐵殼爐子,加些鋼炭和幾隻大小增禍,同樣還有木柴刨花之類,可是多了幾套已翻砂好的澆鑄模子(有時不夠,就會立即派人回去取來)。
居民們拿些破舊銅質器皿或雜碎銅啥的,雙方事先講好要澆鑄何物,如湯婆子呀、腳爐呀、銅勺子、銅炊子、銅壺、銅茶缸、臉盆,甚至銅痰盂等器皿。隻要和匠人們把斤兩價格都洽談好,這些玩意兒都能馬上現做出來。製作過程比補鐵鍋要多個把人,其鑄造工藝也複雜得多。
先根據要鑄作的銅器皿的大小重量,挑選相對應的冶煉柑禍,將碎雜銅細細敲打弄成形狀差不多的小銅塊,然後慢慢塞放到爐子上的柑禍裏。塞滿後蓋好了蓋子,周圍再塞滿小木塊和鋼炭。一切安排停當,上手師傅用小油壺往小木塊鋼炭上倒些煤油點上火,大風箱由慢到快陣陣猛拉,木塊和鋼炭很快同時燃著。拉了會兒風箱,濃煙沒了,炭火燃燒爐子裏的淡藍色火苗漸漸旺盛,此時風箱尚需不停猛拉,見爐中那柑禍變得像燃鋼炭樣,顏色也通紅通紅。增禍在爐裏變得金黃晶閃如同一團火球。大師傅打開增禍蓋子,見增禍裏碎雜銅已熔化成亮晶綠螢銅汁,用勺子攪了幾攪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師傅擺放好配用澆鑄翻砂模子,繼續猛拉風箱爐,火更旺盛。
忽然,上手師傅停拉風箱,並從擔上木櫃裏取出把大鐵扁嘴鉗子,他小心翼翼鉗住爐間鉗禍,慢慢從爐中將其提出,且迅速朝邊上擺好的翻砂模子灌口傾注,待到整增禍銅液緩緩流完,大功就此告成一半!待翻砂模子完全冷卻就可出模了。
剛才還是大堆碎雜銅塊,現在已鑄成了造型精致的半成品,再經匠人的細研打磨,焊接整理,不一會兒,這隻造型獨特、形狀古樸,渾身提亮且大器的銅鑄成品就呈現目良前,完美得令人愛不釋手……
別小看這些民間匠人,譬女口銅匠的鑄造製作整理過程,工藝涉及多「1學科知識:爐火溫度控製涉及冶煉學,翻砂造型屬立體幾何與物理學,有色金屬配比屬材料學,還有鉗工、焊接技術、金屬品製造工藝技術、古典造型設計藝術技術等,沒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水平,根本製作不了哩!
這些承傳祖輩的手工匠人文化都不是很高,操作技藝卻很精湛!可是個個都是麵黃肌瘦衣衫檻褸,看得出家境都很貧寒。
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對工作都極其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有時‘忙乎了大半天,連在旁觀看的我都感疲倦,但這些忙碌不止的匠人,如自己覺得作品不稱心,便寧可毀掉重製,寧可賠錢也要製出自己認為欣賞滿意,並讓大家都滿意的作品為止!
如今,這種老行當手工匠人在城市基本消失,可他們刻實敬業,追求完美的精神令我難忘!
斜橋巷點滴
何謂“斜橋巷”?我長期沒弄清,後知此地曾有座名叫玉梅的斜橋!當年我與大批老三屆一起下鄉插隊,十年後回來聽說有好幾位家住斜橋巷的漂亮女生,在插隊時先後被迫嫁給普通農民,令人捶胸頓足,歎惜不已,“哎,怎被……”可她們現在連孫子都有了。
巷子中部還有家小副食品店,1959年春的有天早上,我來此對女店主說:“買隻豆沙麵包!”接著把一枚5分錢硬幣放櫃台。
可她沒有像平常一樣,拿出個焦黃鬆香,中間叉開像五個手指還夾醬色豆沙麵包給我,而是從高大木櫃台後伸出大扁腦袋問:“喂,小佬,糧票副食品券呢?”此話讓我聽了莫明其妙。
“糧票副食品券?”對此名稱絕對陌生。
“哎!買副食品要收糧票和副食品券了!”麵孔黃黃的女店主邊將硬幣扔給我,邊如此解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傻了眼,“昨天來買麵包你也沒朝我要啥糧票副食品券呀,怎麼一夜過來就……”我手足無措地問。
“我對你說啊小孩,昨天下午才接到上頭通知,從現在起所有副食品都要收糧票和副食票,否則不賣!回去向大人要吧,以後都這樣了!”見我不移半步,她又重複解釋了一遍。
這天我隻能餓著肚子去上學了。
“明天每家都要去糧管所領計劃供應票證!從現在起,國家實行嚴格計劃定量供應製度,一切物資都要憑票供應,包括糧食副食品等!”當晚居民小組長陳師母就挨家挨戶通知。
九歲的我,朦朧中得知咱國家發生自然災害,並且嚴重到讓幾億人吃飯成了問題;糧食嚴重缺乏不說,外麵還有老大哥趁機逼債,情況雪上加霜。當時街道辦起公共食堂,地點就在斜橋巷內座居委會大院裏,附近居民大部分都到此用餐,我家每日三餐也來此。
有天早上母親對我說:“今天下午放學後,你去食堂買30斤飯票!”我聽了點點頭,見母親把錢糧票放在抽屜便匆忙上班,我也走了。此時我哥姐大都已讀大學高中初中,下麵弟妹比我小得多,由此家中這類事基本由我去完成。
下午放學回來我去公共食堂買飯票,有位戴眼鏡女會計接過我糧錢,埋頭趴在算盤上僻裏啪啦熟練一打對我說:“錢糧正好啊!”同時遞過一疊飯票。我呢,大大咧咧地接過來點也不點就往褲袋裏一塞回了家。到家拿出來細點,發現咋算都是六十,這讓我傻了眼。
再細點幾遍,還是六十斤,我激動不已。不久前聽大人們說:“自然災害嚴重,糧票就是人的活路!”居民糧食定量每月24斤,每月生活費約8元錢,我們小學生也是如此。
“公安局剛破獲幾起偽造糧票案件!”還聽有人議論紛紛。真實情況是在大院外馬路邊的一間不起眼民宅裏,前幾天屋主人忽然被捕了;經公安局幾個月跟蹤偵察,最終確定此人是個偽造糧票高手,“黑市糧票五塊錢一斤!”據當前市場行情,此人危害許久,所以必須繩之以法。聯係此事我忐忑不安!於是拿起飯票重返食堂。見女會計還在埋頭打算盤。“剛才來買30斤飯票,但……請你重點一次吧!”
我如獲重釋將飯票遞給她。她滿臉疑惑接過飯票埋頭重點。可點著點著見她麵孔由白轉紅轉青,大冷天頭上還冒出冷汗!
後來幹脆摘下酒瓶底般的眼鏡,雙手緊按起伏不定的胸口抬頭吐口氣!原來她把十六兩麵額(一斤)的一張飯票,錯成八兩麵額的一張半斤飯票給了我,所以整整多給了30斤!
在糧食特別緊張的年月,這可是筆不小數字。她每月的糧食定量二十四斤,工資才14元!由此冷汗直冒應在情理之中。雙手發顫將飯票張張重數給我,直到確定30斤後我也心安理得地轉身離去。
當晚有人來敲我家門,我滿腹狐疑打開一看,原來是咱街道主任與那位年輕女會計:“我們來登門致謝!”主任的開門見山讓我父母親驚訝不已!女會計流著熱淚緊握住我手說。
“謝謝!謝謝你啊,小朋友!”主任將這此事經過告訴我父母親。她們全用驚訝的眼光朝我上下打量,模樣像剛認識一樣!
其實我不交出這筆意外收獲,這位臨時工女會計也根本弄不清這30斤飯票究竟錯發給誰,可食堂每天晚上都要軋賬。
“不管啥理由,飯票少了她就要賠!三十斤啊,嘿嘿……”街道主任意味深長地感慨,讓女會計聽了如履薄冰連連點頭。
不久我所在學校接到封表揚信,校長打開一看驚訝不已,因為信上強烈要求校方:“馬上宣傳陳平同學優秀事跡!”如此咆哮讓校長極其意外。實話實說,當時我不僅長相不行,調皮搗蛋在校也赫赫有名,因闖禍告狀者甚多,還有人曾公開宣布:“你這孩子出息不會太大!”此結論讓我自暴自棄,從此就變本加厲專門搗蛋,發展上至校長下至任課老師,見了我就像拿隻剛出爐的山芋丟不了吃不下,我卻若無其事!
可自接到這封表揚信後,我的形象一夜間被徹底改變!
大環境是毛主席剛發出“向雷鋒同誌學習”的號召,小環境是校長看完這信心潮起伏。
“這孩子雖頑皮出格但品質高尚,正確引導必有深遠教育意義!”校長觀念改變下麵就不用說,所以我很快加人了少先隊,雖別人是二年級,我卻在四年級。
禍闖故事越來越少,學習成績就直線上升,當然進步離不開兩位特級教師精心的輔導。有天校長把我叫到他辦公室親自鞭策:“厚德若懷瑾握瑜,才真方蘊碑於心!努力吧,相信你會越來越優秀!”雖寓意讓我好多年後才弄懂,但對他摸我頭的那殷切神情印象太深,直至如今每經過這條麵貌大變斜橋巷我仍感慨聯翩!
勤業新村
勤業新村是本市建的較早也較大的居民小區,1986年我們搬去時,這裏已在建四村。去年我特地再去看看:“喲,範圍比原來大五倍不止,不僅公共設施齊全,環境漂亮,而且交通已相當方便,有好幾條公交線路經過這裏,記得當年我們乘公交車,先要經過大倉路後再到懷德橋,這才有……”真乃往事不堪回首!
那年聽說京杭大運河要拓寬了,我們摸清拆遷詳情後按規定付掉超出房款,第二年春就搬到三村這套麵積三十五平方米不到的頂層房子裏。
事先請幾位好友將一桶鮮紅油漆塗在客廳地麵,六平方米麵積立馬是片猩紅,再用牆粉將所有牆麵均勻塗遍,大小兩房間用塑料地毯一鋪,家具還是用舊的,家電隻有一隻小吊扇和24寸舊電視機。
所以新居裝演兩天就告罄。
婚後在運河畔間二十平方米不到的黑潮小屋住了幾年,現見這套雖小,但功能齊全,新居我相當滿意,“你有才,太有才!”蹺著大拇指一個勁誇自己老婆。實話實說,此次提前喬遷全靠她運籌帷握、巧妙公關!
老婆心情更好啦:“最喜歡這朝東陽台,從此曬衣服再也不用麻煩了!你看天上藍天白雲,陽光明媚,采光好啊,這下不用像待在地洞裏了!”瞧著明晃晃的天空我一個勁點頭。
“吃喝拉撒也全各就各位,免得你冬天夜裏跑到百米外的公廁去方便!”我聽了更加喜滋滋:“新生活又開始啦!”
才四歲的女兒天真活潑,此時翹了兩條小羊角辮子從這間屋跑到那間屋,還拍著小手大嚷:“噢噢!這是我的新家,新家!”模樣說不出有多開心。
但夏天剛到煩惱事就接踵而來,大清早,燦爛陽光從東陽台一絲不漏地瀉照在猩紅客廳地麵,周圍一片紅彤彤一看讓我們渾身冒汗!
這沒關係,弄個遮陽避光就行,雖然東南風由此受阻。頂樓太熱空調太貴倒也難不倒我們,為了下一代健康從此節衣縮食,不久就買回隻電冰箱用於防暑降溫,當然這事也要動番腦子,此刻電冰箱還要憑票供應,這隻名叫阿裏斯頓洋冰箱買回來後,凡能放進去的東西沒理由讓它空著。女兒對此積極支持,欣喜若狂。
可對梅雨季節的雷暴雨我們束手無策!
如暴雨下得太急,平頂樓麵溢滿積水就來不及排泄,隙縫滲漏也難以避免;嚴重的跑冒滴漏過後,屋頂周圍還留下片片黴斑!
此幢樓有胎裏毛病,運河拆遷工期太短居民太多,這種安置房工程大都由鄉鎮建築隊承建,質量必然存在問題,那時沒物業管理,全靠房管所負責日常維修。類似問題發生的多了,房管所也管不過來。
沒想到此事也如中彩一樣落到我們頭上。
那天下班回來聽老婆氣呼呼說了件事,我頓時火冒三丈。
新村的房管員姓王,平常大家相敬如賓,相處比較和諧。不料這幾天連續暴雨,房子漏得麵目全非,隻能用瓶瓶罐罐到處接漏水。
實在沒辦法了,老婆請假去找王房管員說:“能否盡快派人幫助維修!”不料平常和善的她竟一改常態,有點氣急敗壞,瞪眼大嚷:“啊!說得倒輕鬆!‘馬上修修!’我們是神仙啊,你說修就修?去看看,新村像你家情況的有多少,想辦法暫時克服克服吧,暫時還輪不到……”老婆聽了,立刻耐了性子對她解釋:“今年漏得太厲害了,家中到處用盆盆罐罐……”王房管員馬上打斷道:“絕對不可能馬上解決,有本事,有本事,叫你男人去找某某某好了!”毫無商量餘地,老婆隻好悻悻而回,一肚子氣撒到我身上。我毫無辦法,“竟有此事!”唯有氣得兩鼻冒青煙。
稍冷靜後我對她說:“你不要急,我自有辦法對付她!”老婆聽了朝我翻翻眼睛說:“恐沒這麼簡單吧!聽說房管維修資金嚴重超支,根本……”我朝她眨眨眼睛說:“哎,她幹脆說房管維修資金困難,暫時克服克服還情有可原,可竟說:‘有本事去找某某某好了!’這話太過分!”大家都知某某某是本市分管城市建設副市長!我想她對我老婆說這話應有兩層含意,一維修資金確實緊張現在僧多粥少實屬無奈,二有壓勢意思,通過接觸她認為作為普通人不可能去翻這大浪,尤其見我這矮不溜秋其貌不揚的企業幹部。“嘿嘿,真是有嚎頭的話,至今還會住這麼小的頂樓?”勢利算是到了家,可這種人在當今社會就是不少!
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就拿了房屋調撥單,冒著瓢潑大雨騎車直奔市政府!
事也巧,這天市府值班員是我插友,聽我說明來意,他立刻給我指明分管副市長辦公室方向。“去,如果他問我,我會對他如實解釋!”插友笑著對我表態。
此人知道我父親桃李芬芳,在這大樓裏的頭頭腦腦中他的門生許多。不過我不想這麼做,而且從來沒此想法,隻是借管理人員打掃衛生時機,我理直氣壯地進去正襟危坐皮沙發上專候他來上班。
分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濃眉大眼人高馬大,氣勢威猛。當他昂首闊步走進自己辦公室,一眼見我這矮瘦的陌生人,不僅不請自到且還大大咧咧坐在他辦公室裏頓感奇怪。
到底是市領導,涵養確實與眾不同,見他先弓下身很和藹問我。
“請問你找我有事嗎?”我毫不客氣將來意原本道來,最後還強調:“這是房管員叫我來找你的,否則我家漏房將無法維修,人也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我遞上調撥單給他看。
壯漢副市長喜怒不形於色,接過調撥單細看過後嗯了聲,然後倒杯涼茶放在我麵前茶幾上,還打開落地風扇朝我吹起來。自己卻坐到寬寬辦公桌後處理事務。完了他轉過身子對著我一字一頓地說:“你反映的事我知道了,現在你就到你轄區政府去找某副區長,說是我叫你去找他的,請他立馬處理好此類問題,並將處理情況親自向我彙報!”聽他此話我立刻告辭,出來騎車直奔轄區政府而去!此時雨也不下了,所以我很快就騎到目的地。
其實我還在路上時副區長已接到他打來的電話,所以見我就熱情寒暄幾句,迅速換上雨靴陪我騎車趕很遠的區房管局。
到了房管局,他對局長當麵交辦:“類似問題立刻安排解決!”說完回頭看看我:“經費你們不要擔心,居民房子維修要緊!”並如此著重強調。“請區長放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辦好這事!”年過半百的老局長聽了,立刻很嚴肅地對他表態。
天剛有點放晴,清早就有人爬到了我家屋頂認真維修。幾天裏他們用玻璃纖維布和瀝青在我家屋頂上澆了又澆,漏水現象終被止住。單位在市中心給我買了套住房,前幾年間,咱居住的這套頂層房,夏天好像沒再漏過。
西倉橋畔
身居江南水鄉對橋本很熟悉,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結婚又住運河畔小院,暇餘常到此座號稱“京杭運河第一橋”的西倉橋上溜達。
京杭大運河拓寬是在上世紀末,此橋由此也被拆掉,但圍繞古橋的往事我仍記憶猶新。從一張老照片上能見我抱著極概中的孩子站在岸邊碼頭,西倉橋蒼勁身影與獨特風姿盡收眼底。
自古西倉橋南是國家糧食的倉重地,是朝廷皇糧的轉運站,國家命脈所係也是百姓活命之靠。西倉橋是因槽運而產生的橋,隋唐以來本地就成轉運潛糧中心。
此地一千三百年間潛糧數額不斷攀升,宋時每年最高達七百萬石。陸遊曾讚:“蘇常熟,天下足!”位於大運河和南運河交彙處的西倉橋南現在還有個大倉弄,橋東南百餘米的原第二糧食加工倉庫前身,就是有名的“西倉庫”舊址,明、清稱“廉倉”。
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江南巡撫、清官周忱建廣濟橋。
廣濟橋開始是木橋,因其靠近西倉庫,故百姓俗稱西倉橋。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巡撫王恕、知府孫仁重修了廣濟橋,並將木橋改為三孔石拱橋,重修後的西倉橋雄偉堅固。
1567年和1718年廣濟橋又重修。西倉橋是市區古代石拱橋中孔跨徑最大的一座橋,典型明代風格,拱券高敞薄拱薄墩非常美觀。
橋北瑰東是條不寬的石子馬路:菜場理發店,老虎灶澡堂子,藥房診所旅館應有盡有,但多的還是飯店與船用商店,附近眾多碼頭停泊各類船隻,加上輪船公司班船、旅客上下,所以周圍車水馬龍。
一天去理發,聽店裏那位老師傅說:“咱爺爺年輕時就開這剃頭店,自古這裏周圍開了不少木行,所以來此做木材生意的商人很多,當然米行豆行也不少,當時可真熱鬧!”
小時有年冬天我曾偶爾來此溜達,見碼頭周圍搭了不少上蓋毛氈茅竹的棚子,裏麵堆滿烏菱蓮藕,甘蔗梨子等各種水果。“那是季節性貨棧,過完年就撤掉了!”老師傅邊刮我臉邊說。改革開放後,這些碼頭上物資堆積如山,但細看還是以建築材料和南北貨見多。
登上古橋石階橋麵,扶著石欄環顧四周,見大運河兩岸平房眾多卻高低不一,橋下河麵不很寬也不直。但黃澄渾水總是向東,湍流不息。
載滿各類物資船隻,在大運河日夜穿梭忙碌令人遐想:“如此貫穿南北的千年交通大動脈,究已承載過多少代人的夢想和希望?”可不息的璞、璞、璞的聲音卻讓人吃不消,在此住了幾年後我們才適應。
孩子誕生,洗尿布成主要任務,就是每天要洗幾盆,星期天更加繁重,可小院裏的男人們全無半點怨言:“哎呀,今天我家寶寶表現不錯,才洗十五塊!”唯一相互調侃:“哎,我們曬三十塊聯合國旗!”身後繽紛布片在陽光下迎風飄揚。
“噢……噢……噢……”聽到火車汽笛嘶叫由遠而近傳來,我立刻放下手中尿布,一溜煙跑出小院站在駁岸伸頸隙望;發現西麵天空濃煙簇簇,遠瞧如黑牡丹怒放,細看是煙囪高聳,渾身黑默默燃煤蒸汽小火輪,“空吮空吮”旁若無人地駛來!
蒸汽機噴著團團白霧,“味咕詠咕”直喘。船頭如一把利刃將河麵劈成兩月,之字形水浪泛著層層漣漪,波濤陽剛衝刷兩岸,河麵攪得晃蕩晃蕩,結實兩岸石駁被濤峰迎頭痛擊,水涯如天女散花般飛濺往返不斷!
見船頭上站個人,他手執一根長長的標杆,邊朝船頭前河麵伸去邊弓身向駕駛員打著手勢。駕駛員或用汽笛聲或用高音喇叭作出回應。兩人濃重快速的北方口音如同咒語,後知是在相互通報此段河麵的吃水深度。
要過橋洞前,小火輪放緩航速,可蒸汽機仍在味吭味吭急促哼卿,聽上去像有多人同時咳嗽。船頭後麵拖著大咕嚕鐵駁船,倉裏裝的全是烏黑油亮煤炭。船工們邊大聲講著話,邊用吊桶將河水提上來衝刷黑油油的鐵殼甲板。
如此壯觀情景,令人確實好奇,因為這種燃煤蒸汽機小火輪已屬少見。如今在運河裏航行的大都是內燃機輪船,“嗚嗚!嗚嗚!”鳴聲沉穩從容,不像這小火輪“呢呢……噢噢”急吼腔。而且內燃機船身總是清清爽爽,不像燃煤蒸汽輪船還是副邀裏通遏模樣。
有天上午我去換液化氣。跨上自行車沒騎幾步前胎就被石子略了下,慌亂中聽見車後篷通嘔嘟嘟聲巨響,接著是陣嘔嘟哪,我刹車回頭一看,壞啦!鋼瓶從車架顛下,現正骨碌碌往岸邊急驟滾去!將車停住我下來朝其貓腰撲過去,但晚矣,這鋼瓶一蹦三跳,眨眼工夫就掉進了運河裏!
我連忙奔到岸邊尋找:見鋼瓶在水麵上下翻滾幾下,就順著水流一浮一沉向橋洞方向淌去!我沮喪萬分,“完了完了!這下真沒轍了!”
剛好有位鄰居老伯出門,抬頭見狀,二話沒說轉身回屋拖出根帶鐵鉤的長粗竹竿,然後一路小跑到碼頭前麵那個豁口旁——此處有個階梯碼頭。“瞪瞪!”老伯三步並兩腳,很快跑上貼河麵的那級階石,人稍微站穩就伸出長竹竿在河麵仔細巡查,果然看到這鋼瓶順流漂過來。
就在它從眼前淌過一刹那,老伯身手敏捷,用杆猛然向前一紮,竹頭鐵鉤便準確無誤地紮住那鋼瓶耳栓,然後用力將其拖到岸邊,我立刻彎腰伸手撈了上來。
“嘿,我看你往哪跑!”老伯邊收長竹竿邊得意揚揚地說,神采奕奕模樣像剛打過勝仗。“謝謝您啊老伯!”我千恩萬謝地掏出大前門香煙。
攀談後得知這位黑臉長鬢身體健壯的鄰居,從小在運河邊長大,所以練就一身好水性。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年輕起他就專事運河打撈工作。
“這也算個事?這輩子我撈上來的東西數也數不清,就說救上來的人吧,究竟有多少連我也記不清哆!”老人邊樂嗬嗬幫我將鋼瓶拎上岸,邊大大咧咧地說。
“哎,現在老了,有些事就讓年輕人去幹吧!”凝視眼前浪濤大運河,老伯不無眷念地自言自語。告別好心老伯,我將鋼瓶紮牢跨上自行車。
有時河裏船隊來往太多太密,全擁在橋洞前後就軋起擋來,如不及時疏通,沒多久,長長駁船隊上下互相尾隨,就像被膠水牢牢粘住般。有時竟會排上好幾裏路!遇到此事也隻好耐心等待,因水警聞訊會駕汽艇趕到現場指揮疏通。但有時船隊實在太多了,航路很難馬上恢複,若遇出事,譬如有船被撞沉、撞翻或擱淺,這航道就要很長時間才能恢複正常。船上婦女聞訊,立刻穿戴齊整挎上竹籃拖兒帶女下了船。
這些平常不注意的船家女們,下了船模樣又是另一番風韻,身姿結實健美,走路左右搖擺,風情萬種。這是她們長期在船上生活養成的習慣,
女人們邊用甜膩的腔調詢路,邊用略帶羞澀的眼神四下打量,來到橋東小街上大家就分散了,由此各商店就見到這些船家女倩影。不一會個個大包小袋嘻嘻嗬嗬滿載而歸。
中午,男人們盤腿坐在船艙頂棚蓋板上,邊喝酒抽煙邊嘰裏呱啦說話。船工豢養的大小狗們也不閑著,它們站在泛著嫋嫋炊煙的船舷旁起勁互相對吠。偶爾有年輕婦女手拿水桶,怯生生來到我們這小院。
有位年長女子小合翼翼問:“先生,想討點自來水行嗎?”對此我們相當熱情,馬上指著那水龍頭說:“沒問題,盡管來放,你們盡管來放噢!”聽了此話,婦女們滿心喜悅地放滿水就走,從不多要。
每到枯水期,橋洞前後常有船隻擱淺。遇到此事船工們邊焦急地大呼小叫,邊用搞竹拚命支撐船身想立刻脫險,有時實在不行,有人幹脆脫光衣服跳進冰涼河裏,然後使盡力氣推那沉重傾斜的船體。
正在航船舵工均以此與做,自覺放緩速度不敢搶擋爭進橋洞,規規矩矩小心翼翼禮讓三分!
有年秋旱,河水嚴重枯竭,岸邊露出明顯幹涸河泥,河裏行船由此驟減,環境寧靜許多。這天午飯後,我和老婆一起抱著孩子在堤岸上散步。
那些跑建材運輸的船主們,在此搭了幾條寬長跳板。運河水淺下去大截,那些載滿磚頭石子黃沙,還有水泥鋼筋的駁船無法近岸,聰明的船主先用木樁架了支撐,然後用幾塊跳板連接好往岸上卸貨。
“不這樣不行啊!建築公司催得緊啊!”有位包工頭模樣的中年漢子笑著說。那些船工們正挑著擔子哼喲哼喲將建材往岸上卸。
這幾年房地產膨脹很快,建材需求驟增,所以跑建材運輸成了船主賺鈔票的熱門。
正瞧得起勁,聽到像有人在高喊:“小朱!小朱!”“朱老師!朱老師!”且一陣高一陣,老婆聽到東張西望循聲去尋,終見河岸下邊一條狹長旱路上有支隊伍正在經過。仲秋時節天很涼了,可眼前的男人們卻全穿著短褲光著膀子,他們赤腳彎腰、頭幾乎衝地,每人身上都斜背根粗壯纖繩正吃力地一步緊跟一步朝前邁去。其中一位蓬發年輕壯漢,雖滿臉大汗身子130度朝前傾斜,但仍抬頭瞪眼吱著雪白牙齒舉了黝黑左手臂衝我老婆直揮,嘴裏大聲日。喚:“朱老師!【朱老師,是我是我!”驚喜神情顯而易見!奮 見此熟悉臉龐,老婆驀然想起他也是姓朱的初中同班同學!當年她被獷選出來當了老師,而這位船工子弟按規定隻能回到船上去子承父業,不料竟會在此不期相遇,確實非常意外!
可他邊笑著與我老婆簡單詢問近況,邊姿勢未變,仍然用力拉著纖繩跟著眾人蹬腳緩緩離去。順其身後那根粗粗纖繩延伸看去,原來正與河中一艘木船桅欄緊緊相連。不過此船雖沉重瞞珊,但航向始終堅定!
多年後,老婆參加老同學聚會回來問我:“還記得當年那位拚命拉纖繩的朱同學嗎?”一經她提我就想起,“他已擁有好幾支船隊,是位運輸大鱷哆!”變化讓我深感驚訝。
每年夏天雨季,大運河河水泛濫,古老河床就像被人突然打腫般寬闊高漲,急湍如瀉毗浪高漲洪水,從上遊一路洶湧流到西倉橋洞前戛然被阻,此刻橋洞裏河水驟流速瀉,橋洞外水流形成數尺落差。考驗舵工行船真功夫的時候到了!
順水行船要注意不能偏離航向,否則就有可能撞在那千年曆史的石橋墩上,弄不好就可能船翻人淹。逆水行舟的小噸位水泥船、機帆船、小木船更須格外小合,有時船還未到洞前就有被激湧渦流旋轉席卷而下,導致人船失控沉人河底的危險!
連那些隆隆巨響,依仗大馬力柴油機的內燃輪船龍頭,有時也會被這強勁落差頂的如陀螺般在洞前打旋旋!所以不管白天黑夜,這些貌似強大的家夥要通過橋洞前,總先要“嗚!嗚!嗚嗚!”預先發出高昂鳴叫以壯其膽!有時半夜三更忽地連響幾聲把熟睡的女兒鬧醒!
其後長龍般拖駁船上的船工們,此刻也緊張地相互傳遞信息,“注意!要過橋洞啦!”“扳銷!”“推銷!”聲如獅吼虎嘯。南腔北調吃喝聲,稀裏嘩啦拖篙動搭嘈雜聲響成一片,現想起似乎還在耳邊回蕩!
但這些早成曆史!20世紀90年代,京杭大運河拓寬工程全麵啟動!來年春天我家隨之搬走。再見到這京杭大運河已是本世紀初,河道拓寬通航已有好幾年。那座曆史見證味十足的西倉橋呢,被拆掉幾年後如今按原型重建於東坡公園供遊人觀賞。
公園故事
據說這裏原是“陳氏後圃”部分。“後圃”即後花園,當年的園主人陳果仁是本地著名曆史人物,他是隋代司徒且有勇有謀,死後被溢“武烈帝”還建忠佑廟祭祀。據說在陳朝滅亡後他歸隱深宅,因此地有眼潺潺泉水千百年不涸,所以他在此精心營造此園。後來這花園與崇法寺部分相連,慢慢發展成本市“第一公園”。新中國成立後被重新修繕擴大,命名為“人民公園”。
位於市中心的公園裏麵有大草坪、小山坡、落星亭、季劄亭,從西門進去有個小劇場,對麵評彈團的門口全是葡萄架。金魚池前有個茶室,鐵籠子裏關隻麵孔與屁股總紅彤彤的斷尾稱猴。每天早上有人在人民公園樹叢間鍛煉,有人在茶室內外逗鳥喝茶。崇法寺已成市圖書館,下午讀者很多。
按當時流行口頭禪:“大光明看電影,馬複興吃點心,人民公園談愛情!”所以晚上這裏雖是黑默默,但正是適齡男女的好去處!門口常有小販吃喝:“荷蘭水,快來嚐啊,熏熏甜喲,一分錢買一杯,錯過就沒了!”盡管知道它是白開水加食用香精與顏料混合而成,但顏色晶瑩對我們這些小學生很有誘惑力。1957年秋的一天下午人民公園裏更熱鬧了,有支誌願軍回國部隊在此與中小學生開聯歡會!
這天晚上我們全到家了,可兩個姐姐仍不見蹤影。正在想人非非,聽到院子有人說話我回頭看:“叔叔當心,前麵是個門檻!”聽到二姐提醒:“好好,知道知道!”
“喲,這院子還真不小呢!”回答聲不止一人。
“到了,叔叔,這就是我們家!”這是大姐的清脆喉嚨。
明亮燈光下見兩位戎裝颯爽的軍人走進來,意外情況讓正做作業的兩個哥哥驚訝不已,他倆全抬頭張嘴,露出整齊牙齒。
父母親和外婆見了雖然意外,但立刻滿腔熱情迎上去,連正在收拾桌子的羊媽也放手走過來。見一位黑臉矮個子和另一位白臉高挑的兩位年輕軍人,正精神飽滿地看著我們。
聯歡會上,“有個姑娘來到深山去找紅梅閣……”大姐甜美的歌聲讓官兵如醉如癡,強烈要求下她連唱幾首中外歌曲;二姐表演的民族舞更讓官兵們興高采烈……聯歡會結束後,餘興未止的兩誌願軍幹部在她倆的盛邀下,興致勃勃來我家做客。
一番寒暄後他們自我介紹。“俺叫祁啟章,山西五台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黑臉矮個子用口山西話說完就敬禮。“我叫鄒洪起,安徽金寨人,1946年參加劉鄧大軍,1950年參加誌願軍。”細高個白臉膛,有點疤痢眼兒的軍人邊敬禮邊說。
“啊,咱們還是老鄉哩!”父親聽了立刻笑了,“不過從抗戰爆發那年我們參加革命後就很少回去!”外婆在旁連連點頭說:“哎,那年月喲……”白條臉軍人很驚訝:“老鄉見老鄉,兩眼……樂哈哈!”大家情緒頓時高漲。
忽見兩人呼地同時站起立正敬禮:“向首長們致敬!”並異口同聲。突然舉動讓大家深感意外!“剛人伍我跟軍長當警衛員,知道咱首長都是那時參加革命的!”矮墩墩的祁啟章崇敬地對父母親說。父親聽了頻頻點頭:“那年代,熱血青年不參加革命能行?我們在國統區搞地下工作,鬥爭殘酷,生活艱難隨時都有犧牲危險,可比起你們在戰場上麵對麵鬥爭就不算啥啦!”父親很謙虛地說。
母親滿腔熱情招呼:“快請坐,你們千萬不要站著!”兩軍人聽了畢恭畢敬坐下。父親拿出大前門香煙,外婆拿出鬆子糖芝麻糖,還有正宗奶油西瓜子……大夥坐在大桌子旁抽煙喝茶熱情攀談,我站邊上聽著。
“我是連長,他是指導員,”邊抽煙鄒洪起邊介紹,“俺倆都是從戰場上打下來的生死戰友!”祁啟章操口純正五台話說。
話題轉到朝鮮戰場。五次戰役,青峰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我們全都打過,最後次仗打得真艱苦,事先上級命令我們須堅守563高地兩天兩夜,麵對裝備精良三倍於我,上麵還有飛機支援的敵人,我們清楚是場從來沒遇過的硬仗!
戰前我倆商量:“如果咱倆全部犧牲就不說,如有活著就此負責贍養咱兩家父母孩子!”老鄒說得輕鬆,可我們聽得沉重。
“是的!”祁啟章堅毅地點了點頭。我見父親母親眼神堅毅,外婆羊媽眼裏全熱淚盈盈。
鄒洪起眯眼回憶,老祁悶頭抽煙。聽他心情沉重地說,我們臉色煞白,一憋氣無聲,外婆看看羊媽重重歎口氣,轉身抹下眼睛回頭連說:“吃吃,你們不要客氣,快吃!”邊說邊把桌上的所有東西往他倆麵前推。
“敵人蜂擁而上,距陣地幾十米,看到美國佬吹胡子瞪眼凶神惡煞麵孔,嘴裏還嗽嗽直叫,我丟掉發紅機槍,叫負傷通訊員拖來幾箱手榴彈將底蓋全旋掉,扔下棉帽脫掉破棉襖僅穿件襯衫,憋足氣對著呀呀直衝的鬼子群連扔幾十顆手榴彈,顆顆全在中間爆炸。老祁也打紅了眼,他伏在那唯一還能射擊的重機槍上狂掃猛射,硬把要衝上來的敵人全給打退下去……”
說到這裏他呼地吐出口煙,胸部一起一伏,我們也呼地鬆了口氣。“晦!那天美國佬是瘋了,飛機來了一批又一批,子母彈曳光彈像蝗蟲般瀉下來!炮彈轟得周圍山頭都被削平,滿眼寸草不留,這仗打得可真慘烈啊!”鄒洪起瞪著疤痢眼兒吱嘴嘖嘖感慨,“但不管怎地我們還是挺下來並打贏了,美國佬真正領教到跟咱中國共產黨軍人打,嘿嘿還早著呢!”老祁眯著小眼挺起胸,沉穩又樂嗬嗬地說,殘酷生死廝殺被他倆描述得如上趟市場般輕鬆。
“戰爭考驗人,無畏是革命軍人本色,你們確是咱老百姓最最可愛的人!”在市委宣傳部當理論幹部的母親激動地說。我們聽了全熱血沸騰。
他倆從軍裝口袋拿出金燦燦勳章我眼前一亮:“這是“誌司”頒發的一級戰鬥英雄勳章,這是朝方頒發的金日成勳章,我倆一樣!”金燦勳章映的他倆滿麵紅光。“哇,真勳章呢!嘖嘖,簡直……”大姐二姐,還有兩哥哥全不停感歎。
我們輪流拿著看了又看,完了父親決定:“全家都去銀都照相館和英雄合影留念!”老祁和鄒洪起也點點頭,除外婆羊媽外我們簇擁他倆出了門。
照片上我們站中間,兩誌願軍英雄戎裝挺立,勳章閃耀雄赳赳站兩邊,像保護神般氣宇軒昂,模樣讓我這輩子難忘。記得部隊第二天一早就開撥了,從此我再沒見到過老祁,聽說他轉業回山西老家後任鄉長……與鄒洪起聯係上,也在我下鄉插隊辦社隊企業時;轉業後他曾專門來過我家,由此留下聯係方式。可惜的是那些珍貴照片全在後來全遺失!
“將來你們的理想是啥?”可我仍清楚記得老祁和鄒洪起先後問大姐與二姐。“我也要做最可愛的人!”二姐瞪著一雙純真大眼回答。“我造火箭,把帝國主義嚇得聞風喪膽!”大姐回答更精彩。事實是1960年大姐高中畢業考取南工無線電係,專業就為發射火箭,衛星服務;1961年二姐高中畢業被保送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成了名真正的革命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