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4年,秦國在趙國不斷擴大戰果,得雲中雁門為郡,秦將桓齮伐趙,敗趙將扈輙於平陽,斬首十萬,殺扈輙。伐趙的同時,秦王嬴政派大兵壓入韓國境內,韓軍屢屢所挫,韓王喜大為驚恐,召集群臣大殿議事。
”諸位愛卿,可有良策使秦國從我韓國撤兵,“韓王焦急地望著滿朝文武,大臣皆沉默不語,韓王既是憂心又是憤怒,滿朝文武在國家危難之時,竟然無一人為寡人出謀劃策,真是氣煞寡人了。
韓王把目光殷勤地投向站在大臣隊伍之首的丞相韓墨,韓墨不敢回應韓王灼灼的目光,也是低頭不語,平時你的點子不是最多嗎?如今此刻寡人需要你的時刻,你竟然如此對寡人。韓墨見韓王要動怒了,立刻向前,躬身施禮道:”大王,微臣有一策,興許能使秦國退兵,“韓王喜然道:”丞相有何計策,快快說來。“
韓墨起身望著韓王,”微臣以為應該派一名使者出使秦國,向秦王陳清利弊,或許,秦國能從我韓國退兵,“雖然此策並不能有十足的把握使秦國撤兵,但是如今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韓王凝重地望著丞相韓墨,”愛卿覺得應該派何人出使秦國較為合適?“韓墨躬身道:”微臣舉薦賦閑在家的大司寇韓非。“
韓王大喜,韓墨素來與韓非不和,在此存亡之際,能保舉自己的仇敵,”丞相果然是我韓國的棟梁,大公無私,舉賢不避仇啊!“韓墨起身道:”多謝大王謬讚,臣下也是為我韓國存亡謀嘛。“韓王立刻宣來長史下詔,讓韓非即刻動身出使秦國,務必勸秦王從韓國撤兵。
長史到司寇府宣了詔,就離開了,韓非拿著詔書,感覺內心心神不定。便喚人召來卜尹來府上用龜甲為自己算了一卦,卜尹看著案桌上的卦象遲遲不肯言語,韓非躬身拜道:“卜尹大人,韓某此去是吉是凶,您直言相告吧!”卜尹摸摸自己灰白的胡須,歎聲道:“司寇大人,此去恐凶多吉少啊!”韓非喜然道:“我這就放心了,開始還心神不寧的,如今好了,一切聽天由命,”卜尹摸著胡須微笑道:“司寇大人,這份從容令老夫佩服,大人此去多加保重吧!老夫告辭了。”轉身隨僮仆出了府,韓非施禮辭別。
叫仆人收拾好了,即可趕著車馬出發。到了函穀關出示了文書,進入秦國境內,見秦民皆忙於耕種,且生活儉樸,不禁喟然。到了鹹陽城,被人迎接到使者行館住下,明日等到秦王召見。
韓非使秦的消息,很快通過密探傳到了楚國王宮,李信在王太後的幫助下秘密建立了自己的情報網。雖然是一個小小侍衛,也有了自己別院,軍職也提升到侍衛長,統轄王太後寢宮周圍的侍衛。韓兄到了秦國的消息,被李信得知後,便感覺有些不妙了。李斯和韓非師出同門,李斯作為楚國人,輕易就跑到秦國當差,韓兄是韓國公子,如何能久留於秦國,韓兄是韓國的大梁子,韓兄如果沒有了,韓國不是真的危矣嗎?
可是自己剛剛在楚國立足,又能為韓兄做什麼了。突然,侍衛在外麵通傳,說王太後駕到,李信立刻起身相迎,門一開,李信立刻躬身道:“拜見王太後,”王太後轉過頭對身旁的宮娥道:你們都退下吧!本宮和李侍衛有要事要談,“宮娥躬身告退了,並把門掩上了。
門一關,李嫣嫣就嬌羞撲到了李信懷裏,“小郎君,你想死奴家了,多日不來看奴家,”這個地位尊貴的美婦在自己懷裏卻像是一個懷春的閨中怨婦,李信撫摸著李嫣嫣玉背,安撫道:“嫣兒,本公子不是這幾日真忙碌著嘛,所以沒有抽出時間來陪嫣兒,嫣兒不要埋怨本公子了,”李嫣嫣就這樣乖巧的依偎著,“小郎君,奴家什麼時候才能和你長久在一起,永不分離,奴家是一刻離不開你了,”李信撫摸著李嫣嫣嬌嫩的臉蛋,“等本公子,報了父仇,本公子就你一起長相廝守,永不分離。”李嫣嫣抬頭喜然道:“小郎君說的可是真的?”李信微笑道:“當然是真的,本公子怎麼會騙嫣兒了,嫣兒你快早些離開吧!免得引起他人的懷疑。”李嫣嫣嬌羞的笑道:“好的,奴家的小郎君,”走時,在李信臉頰上親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