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升華篇(2)(3 / 3)

“你看來這樣快樂,真的好快樂。經過……經過那些不幸,你怎麼有辦法這樣快樂?”一而再,再而三地,認識我們的人問我這個同樣的問題。這些人知道路易和我的3個子女,都患有先天性的“庫利貧血症”——一種血液方麵的疾病。先是羅絲,然後是梅麗,最後是喬治,一個接著一個,失去了他們生命。

經過這些事故,我怎麼還能快樂呢?

梅麗1955年出生,她是我們的老二。大女兒安妮比她大兩歲,又結實又健康。

梅麗3個月時,我帶她去小兒科做檢查,醫師告訴我說:“她好像貧血。”

貧血?聽起來不太糟嘛,很多人都患貧血的。可是梅麗在紐約醫院的康乃爾醫學中心做過化驗後,醫師把路易和我叫進去,告訴我們結果。

“很抱歉,不得不告訴你們實情,你們的小寶貝得了地中海型貧血。”

醫師解釋說,這病通稱為“庫利貧血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它會抑止人體製造血紅素。梅麗每兩個星期必須來醫院輸血。

從那以後,我定期地帶小女兒從紐澤西開車到紐約大城。幾個月之後,她似乎逐漸習慣這樣來來去去。而且她在那裏也有伴:“還有19個小孩正因同樣的疾病在接受治療!”

路易和我原想多要幾個小孩,可是我們不得不猶疑了。

“別擔心!”醫師胸有成竹地向我們擔保說:“很少有一個家庭同時發現兩個這種病例。”

羅絲1959年出生。她看起來很不錯——水藍晶亮的雙眼,細細密密的棕發,跟梅麗很像。為了保證她沒問題,我很快帶她到醫院檢查,幾位醫師都支吾其詞,含含糊糊。幾個星期過去了,有時她看起來完全正常,有時會滿頭大汗,症候和梅麗沒什麼兩樣。後來她6個月大的時候,醫師很委婉地對我說,羅絲也須做定期輸血。

“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我有氣無力地說,“你為什麼還讓我滿懷希望?”

他神色黯然地搖搖頭:“我們曉得,如果當時就坦白告訴你,那打擊對你實在太難承受了。我們希望你自己能慢慢看出來。”

於是我開始帶兩個小女兒開車進城。每當輸血的日子近了,她們就很容易疲倦,變得焦躁不安。盡管一趟來回加上治療,足以讓人精疲力竭,可是一從醫院回來,她們又好好的和常人一樣了。這一段日子,路易和我一直盡量讓3個女兒過著正常的生活,學音樂,玩遊戲,經常全家出去遠足小遊。

1961年,我們的兒子喬治誕生了。我們一直渴望有個男孩,也確信他絕對不會遭到同樣的厄運。

可是我打從第一次抱起小兒子的那一刹那開始,就知道真相了。內心的深處在啃噬,可是卻知道必須麵對現實。很快地,我就帶著喬治,隨同兩歲的羅絲及6歲的梅麗一起到紐約大城了。

盡管如此,路易和我還是慶幸我們有4個可愛的孩子。輸血隻是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定期的項日。我們也一直希望醫藥上的突破,可使他們不再需要輸血。同時我們也一直忙著一般家庭都要忙的事——學校活動,音樂課,遠足,度假。很快地,幾年也過去了。

然後,一個新發現,猶如晴天霹靂!

一天上午當我正在醫院裏等著,另一個同病的小孩的媽媽,默默地遞給我—張《紐約時報》的剪報,標題是《致命的血液疾病》。那篇文章報道的正是前來這個診所的小孩兒們。一段怵目驚心的句子,轟得我眼冒金星——“他們通常在20歲以前就離開人世。”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路易和我過得恍恍惚惚,渾渾噩噩。他的反應是不言不語,專注於他的工作——服裝設計。我呢?隻要我獨處時,就傷心哭泣。

孩子們呢?我們根本沒勇氣跟他們討論這件事,但我知道他們去了那麼多次醫院,和其他病人談話中,早已意識到他們自己的情況嚴重。

一天傍晚,我走進11歲的羅絲的房間,發現她正在做一個鑲珠寶的蝴蝶別針。

她早已在各種手工藝展裏賣她的作品了。

“哇!好漂亮!”我一邊看著她小心翼翼鑲上一顆萊茵水晶石,一邊由衷地讚美。

“謝謝,媽!”她囁嚅地說,“我要盡我所能,賺足了錢上大學。”

大學?她計劃上大學?

我清了清喉嚨:“哦?……你打算念什麼?”

她抬頭看我,兩眼發亮:“護理,媽,我要像那些在醫院裏幫助我的那些好心的護士一樣。”

她又專心回到她的工作,我慢慢地踱出她的房間,咀嚼她所說的話。羅絲想的不是死亡,她全心想的是生命!

感恩節時,一位教她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老師要求班上的同學寫什麼人或事,最讓他們覺得要感激的。答案照舊都是一般的溫暖和睦的家啦!父母啦!或者好吃的東西啦。老師的聲音顫抖起來:“我想你會想聽聽羅絲的答案:‘我感謝上帝,賜給了我美好健康的身體。’”

美好健康的身體?她怎麼會寫下了那個答案?我慢慢細細尋味,想起在醫院裏羅絲看到的其他的小孩,有斷手斷腳的,有患癌症的。可是羅絲能走路……上學……跳繩。

羅絲曾自己製作了許多聖經名句,當做裝飾,我們家到處都掛滿了。在她自己的房間裏掛了一幅,上麵寫著:“這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天,讓我們歡欣喜悅地享有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