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的巨額寶藏下落到底怎樣?後人一直關心這個問題。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在所羅門死後不久分裂了,新巴比倫王國舉兵攻占了耶路撒冷城,巴比倫軍隊在城內大肆燒殺搶掠,聖殿遭洗劫,被焚毀,變成廢墟。可是,占領者一直沒有搜到所羅門寶藏。那麼,這批寶藏到哪裏去了?人們對此提出種種推測。一些曆史學家分析,去向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在巴比倫人入侵耶路撒冷城之前,寶藏已被運走,隱藏起來。但是要運走如此巨大寶藏而又絕對保密是不易辦到的,何況巴比倫軍隊是突然入侵的。另一種可能是,寶藏仍在聖殿的秘密隧道和地下室內。因為隧道和地下室結構複雜,曲折深邃,埋藏隱蔽,入侵軍無法找到。
20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這批寶藏。人們一次一次冒險,有的甚至喪生,但是換來的是一無所獲,直到現在人們還在不惜代價尋找它。耶路撒冷古城的曆史幾經重大變遷,諸多王國先後交替,都城得而又失,所羅門聖殿幾經變化,毀而又建,給找寶活動又增加了重重困難。
在“銅書卷”被發現以後,有些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如果能夠破解裏麵的線索,就能找到裏麵提及的器皿、金條、填滿白銀的壇子,以及聖殿中使用的器具。時不時會有一隊調查人員進入約旦沙漠,看看是否能找到這些珍寶,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成功。
珍貴無比的所羅門寶藏到底隱藏在何處,前人為這個千古之謎已付出了不少代價,但至今一無所獲,死海銅卷上有關所羅門王寶藏的記錄則無形中為尋寶的後人打了一針強心劑,不但讓他們確信寶藏的存在,還堅定了決心——有朝一日必定會把這個謎揭開,閃閃的黃金和寶石之光,將重新耀人眼目。
對“死海古卷”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同時展開。德·沃克斯還以3600美元購入一批貝都因人在洞內發現的古卷。時光已將這些古卷毀壞成75000個碎片,巴勒斯坦博物館於1952年召集了一支由7個學者組成的國際班子來處理這一意外收獲,其成員為活躍在東耶路撒冷各考古學派的代表人。
在1954年,美國商人洛克菲勒資助工作組在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館開展工作。在德·沃克斯帶領下,這一班全部為基督徒的人馬一直工作到1960年才完成殘片的汙垢清除和整理,以便作進一步的研究。
1967年6月5日開始,由以色列發動的以阿“六日戰爭”結束時,大部分古卷或者收藏在耶路撒冷洛克菲勒博物館和以色列博物館,或者放在安曼的國家考古博物館中,且都變成以色列的戰利品。
經過核物理學家的放射性碳斷代實驗測定,死海古卷成書於公元前150年至公元68年間。莎草紙文獻學家徹底細致的研究結果,也驗證了該結論。因此可以斷定,這些羊皮書就是現存最古老的《舊約》手抄本。
這一發現不久便震動了整個世界。在500年前,當印刷術尚未普及使用時,《舊約》都是手抄的,沒有一件原稿能存留許久。當那些文書變得古舊時,猶太文人就將它們恭敬地埋藏起來,再用另外一種可以耐久的抄本代替原稿。現有的最早的希伯來文本《舊約》出自中世紀猶太抄寫人之手,是公元9世紀至10世紀完成的。而死海古卷的發現,使人們獲得了比之早1000年的希伯來文本的《舊約》,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把《舊約》的成書時間向前推進整整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