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初 戰

初戰打了勝仗,雖然殲敵不多,但也算是抗樓部隊初嚐勝果,蘇淞地區民眾無不拍手稱快。恨兵將士更是喜不自禁,他們圍在一起,將割下來的樓寇頭顱傳遞觀看,不時歡聲大嘩。

一些百姓居民聽說打勝仗的是個女將官,都覺得稀奇,就相邀來看望瓦氏夫人。有的還捎來酒米和布匹,稿勞很兵將士。當他們看到瓦氏夫人是個年近花甲的老婦時,都驚得目瞪口呆。當地的女人到了這般年紀,別說是舞刀弄槍、帶兵殺敵,就是在家抱孫子做家務還吃不消呢!

盛墩鎮的百姓更是感激,他們紛紛讓出店鋪房舍,讓很兵去律什語。供言不湧。奪飾時稱抹都具豐撰早留。林眉弄眼,鬧出不少笑話。和當地百姓住在一起,瓦氏夫人生怕士兵居功自傲而忘了紀律,又吩咐各將領進一步強調“四不許”,發現有違犯者,當即殺頭。

一個三十出頭的田州很兵,喝酒醉後把一切都忘在了腦後,從一個小孩的手裏把他的烤紅薯搶過來吃了,小孩委屈得哇哇大哭。事情傳到瓦氏夫人耳裏,不容分辯,她一個命令下來,把違紀者斬了。處斬後,瓦氏淚如雨下,嗚咽著說:“我的孩子啊,你為什麼不死在敵人的刀下,而是死在我的刀下啊!”

瓦氏夫人統領的很兵給盛墩人民留下了殺敵英勇、軍紀嚴明的良好印象。盛墩人為了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把盛墩更名為“勝墩”。瓦氏夫人和恨兵的聲威從此開始震撼江浙沿海。

盛墩之戰打了個小勝仗,廣西很兵將士小試鋒芒,初嚐勝果,士氣大振。這一切都使總督張經感到高興,長久以來繃緊的臉綻開了。從廣西調用很兵,朝野意見不一,持懷疑態度的多,這使他冒著很大的風險。盛墩之戰的事實證明了很兵是善戰的,同時也消除了生怕很兵首戰不利而影響士氣的疑慮。

江南重鎮蘇州,交通方便,商賈雲集,是繼上海、杭州之後的貿易中心,一直成為樓寇窺探的一塊肥肉。

蘇州靠近大運河和太湖,防務又不如上海和杭州,樓寇進犯,必然首當其中。盛墩之戰雖然敵情有所緩解,卻並不等於沒有了去蘇州駐紮,以備不測。

在盛墩鎮稍作休整,浪兵就接到開赴蘇州的命令。

這時候的大運河,已是春風蕩漾,柳枝吐綠。 田野裏開始有人走動勞作,一些商船也小心翼翼地南來北往。明晃晃的太陽掛在天上,陽光暖融融的。盡管河風還夾著寒意,但俊兵們都走出船艙,或站或坐,曬著太陽。有的幹脆脫下衣服翻找虱子。幾個月不換不洗,衣服裏的虱子肆意繁衍都密密麻麻爬在縫線上。指甲擠壓時虱子滾圓的身體便會爆出叭叭的響聲。有些人為了圖省事,將衣服卷成一團,用硬物捶打。一時間,捉虱打虱成了很兵們的樂趣。

三月一日,船隊到達蘇州城外。很兵將士都以為蘇州人會雲集碼頭,歡迎他們進城,然而卻吃了閉門獎。

運河邊的蘇州碼頭一反往日的熱鬧,變得冷清起來。進城的大門是緊閉的,門樓上有一些士兵把守,木然地朝船隊觀望。

前邊的頭領把情況報告給了瓦氏夫人,她的臉立刻變得凝峻起來。當即差人把各州很兵主將召來,商議對策。

歸順州將領黃虎仁,南丹州將領莫昆、莫從舜,那地州將領羅堂,東蘭州將領岑褐和瓦氏手下的鍾富、黃維以及孫官岑太壽、岑太祿等很兵諸將都從不同的船上趕來,聚在瓦氏的船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