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從軍事上和政權的穩固上考慮的。說明瓦氏夫人深謀遠慮。
就在瓦氏夫人努力營造一個政局穩定、經濟文化發達、軍事強盛的田州的時候。祖國東南沿海卻遭俊寇肆虐,人民慘遭殺戮。田園荒蕪,孤村相望,幾絕炊煙。
朝廷為了對付委寇,不惜重金,曾經征調過山東、直隸、河南、江浙以及川、陝、鄂、修各軍全力攻剿。但因軍隊素質低劣,有的缺乏訓練,兵器朽鈍;有的無心打仗,軍營未壘;有的則畏怯俊寇,見敵人就跑……致使俊亂愈來愈猖撅,俊寇越打越多,直接威脅到明朝廷的統治。
1554年5月,朝廷委派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擔任抗總督。張經接任後,即將督府設於浙江嘉興,大有與樓賊決一死戰之勢。
上任伊始,他一麵訓練原有的明軍,一麵從廣西湖南調兵遣將。
他因總督過兩廣軍務,又和很兵打過仗,知道很兵英勇善戰、吃苦耐勞。於是奏請朝廷同意從廣西和湖南調集很兵、土兵。
當年9月,調兵命令到達田州。
接到命令,瓦氏夫人振奮異常。因為簽署命令的是她和很兵所熟悉的功名顯赫的張經。國難當頭,朝廷並沒有忘記田州,這是朝廷對田州和很兵的鍾愛。
“國家有難,江浙人民遭殃,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她向族人上下表明了堅決的態度。
“可是,現在有誰能夠帶很兵出遠門去打仗呢?”族人們都不免有些憂慮。
是啊,任知州之職的太祿還是個少年,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力不從心;其他很兵將領也從來沒有單獨帶兵出門征戰的經曆,他們的軍事指揮才能也很有限。瓦氏夫人深知樓寇的凶殘和狠毒,也深知明軍的無能及對很兵的歧視。岑芝在海南的死就是明軍不拯救才死的。 自然,她是不放心太壽、太祿或其他很兵頭領率兵上戰場的。
瓦氏夫人想到了自己。
實際上,她是這一州之主,很兵統率;她熟悉岑家兵法,武藝高強。因而隻有她最適合統兵上前線。
“太祖母,你不能去,你都老了。”太祿顯得優心仲忡。
“是啊,太祖母,那裏很遠的。還是我們兄弟倆去吧。”太壽請求道。
瓦氏夫人憐愛地撫著他們說:“我還沒有老,我還能去打樓賊。不單止我去,你們也去,我們祖孫一起去打敵人、報國家!"
兄弟倆高興得拉起手歡呼起來。
田州的百姓和很兵將士知道瓦氏夫人將要親自率領很兵上前線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青壯年男人都紛紛趕到州衙,要求跟隨夫人去打樓寇。
瓦氏夫人聞訊,深受感動,她出來對大夥說:“鄉親們、將士們,我感謝大家。我的請戰書已經交給督府了,如果督府批準,我都帶你們去!”
短短幾天,就有一萬三千多人要求參戰。
瓦氏夫人的強烈願望終於感動了廣西督府,督府很快批準了她的請求。並委任瓦氏夫人為女官參將總兵。但是,踴躍報名參戰的一萬多人隻準她率領四千餘名恨兵前往。
離出發的日子不遠了。被精心挑選的四千一百名很兵分成若幹個千戶、百戶,直至編成小隊。
這種嚴密的戰鬥組織與原來的很兵建製相比,更顯得嚴格了。很兵們被按照瓦氏夫人的要求,集中進行強化訓練。
很兵們一遍又一遍地演練陣法,練各種兵器的使用,練戰術配合。他們都認認真真,不遺餘力。因為他們知道一到戰場就將投入戰鬥,現在多流汗,戰時就少流血。
身為很兵統帥、朝廷任命的女官參將總兵,瓦氏夫人還親自遴選四十五名女親兵,作為衛隊。這些女兵都受過瓦氏夫人的指導和訓練,個個會使刀弄槍,武功不凡。她們每人配騎一匹健馬,馳騁如飛。
瓦氏夫人還命令除四百五十名騎兵外,其餘很兵每人砍一根筋竹,去皮後捆成竹筏,搬到右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