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藍色交響(上)(3 / 3)

一項偉大事業的興旺,總是與那些開拓者的敬業精神連在一起的。葉明的繼任者、重慶電力公司現任總經理張春城則是以另一種風采讓重慶電業閃爍奇彩的人物。

我們的張總自2004年任職以來,通過科學決策,統籌安排,帶領公司係統28000名幹部職工攻堅克難、頑強拚搏,不僅完成了保障電力供應,而且使重慶電網建設躍上新台階。一說起張春城,重慶電力係統的幹部職工便會滔滔不絕。

張春城這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積極促成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電網公司與重慶市政府共同建設重慶電網和重慶戶戶通電工程。為全麵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張春城親自主持全市農電工作建設,短短7個月內,圓滿完成11.14億元的投資任務,實現重慶市國家電網供區11.59萬戶、約32萬人的戶戶通電。而這項投資大、回收少的工程有人覺得很不劃算,張春城卻堅定地回答:光算經濟賬,肯定不劃算,但電力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讓沒有用上電的農戶用上電,這是電力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最好體現。

在戶戶通電丁程實施過程中開展調查研究,張春城靠前指揮,悉心指導、親力親為,先後到巫溪、巫山、彭水等地,深人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民群眾促膝談心,親自扛工具,幫農戶把電線接到家裏。當初深入庫區調研時,張春城被當地一位山民家的貧困所震驚在巫山縣龍井鄉綠水村,一位叫曹先華的農戶給我上了沉重的一課。實在沒有想到,還會有那麼窮的人,而在那麼困難的環境下,他還能堅持供孩子上學,實在是難能可貴。那曹先華一家上有老母親,下有3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幾歲,妻子因受不了貧困生活而離家出走,留下曹先華苦苦支撐著這個家。我們到他家時,曹先華最大的孩子正在煤油燈下看書學習,當時,我很震驚,一起去的所有幹部都很膜驚……

張春城回到公司後對職工們說:我們與曹先華同在一個直轄市,如果不能讓千千萬萬個與曹先華一樣的農民家庭通上電,那就是一種天大的失職!回到公司以後,張春城個人拿出3000元錢,委托在區縣分公司工作的員工,親自送到了曹先華和另兩位巫溪的特困戶手中。

重慶的電業在葉明和張春城幾任開拓者的領導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的重慶用電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基本保證了生產和百姓用電需要。山城的美麗夜色因此而誘人,廣大農村和山區也到處是光明的世界。

與電力產業一樣,直轄市成立初期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突飛猛進。比如通訊投人,直轄頭5年的總投資達207億元,平均年增長40,大大超出全國同行業增長的速度,以至王鴻舉市長在以重慶直轄10年為主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重慶幾大亮點之一的通訊光纖發展,他非常自豪地說我們的通訊網絡覆蓋麵已達10萬多平方公裏,而重慶的麵積是8.23萬平方公裏。作為一個城市而言,這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高水平的。我們已經做到了每一個鄉都可以上網、每一個村都可以通電話。在重慶,手機無肓區!

王市長能自豪地向世界宣布這樣一件事,在旁人看來可能不以為然,可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幅員麵積增至8.23萬平方公裏,人口達到3000多萬,其中農民占了819,是世界上農民最多的城市。即便是直轄市成立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裏,許多山區的農民仍然生活在原始式的生活環境中,相互之間的聯絡,靠的是兩條腿或吼一嗓子。然而直轄市成立之後,政府利用現代通訊的優勢,一下從髙起點的移動通訊開始,先後通過掃盲工程、暢通工程、深度覆蓋工程等一個又一個措施,使龐大的重慶移動網絡覆蓋了整個巴渝都市發達經濟區、渝西經濟走廊及長江三峽生態經濟區和所有偏遠山區……奉節野茶鄉有上百戶長毛兔養殖專業戶,每年要剪優質兔毛數十噸。以前,農民們不知外麵的行情。有一回,來收兔毛的老板給我說的價格和後來別人從城裏帶信回來的價格每公斤相差了整整兩元多錢,那一次我上百公斤的兔毛就少賣了幾百元錢。現在好了,打個電話就曉得外麵的市場價格,再也麻不到我了。農民老周逢人便說他的經曆。通訊拉近了山村農民聯結世界的通道,讓他們在致富的趕跑路上加快了速度。

何止是電力與通訊,空中港口和黃金水域碼頭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短時間內舊貌換新顏。奧體中心、圖書館、大學城和彩電中心廣播電視地球站、廣播發射台、三峽博物館和大都會廣場及沙坪壩綠色藝術廣場等大型公共設施也紛紛建起。至2002年4月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在重慶召開,使重慶直轄市有機會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與會39個國家的代表們對誕生才幾年的中國新直轄市的驚人發展,讚歎不已。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年會在重慶的召開,預示著中國新誕生的第四個直轄市開始向世界展現自己獨特而充滿光芒的風采……

不知重慶人自己是否感覺你們身在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這個城市確實太美了!美得讓我們這些外地人心頭久留著一份羨慕和向往。

30年前我第一次到重慶時,沒有什麼感覺,那時隻覺得生活在這個城市會很累一不是爬坡就是走石梯。第二次是5年多前來的那一次,我吃驚地感覺重慶怎麼完全不認識了!而今天再來重慶時,我所有的隻能是激動和感歎:中國竟然會有如此美麗的山城嗬!而在這之前我隻覺得香港才是美的,再就是紐約的曼哈頓才可以算作是城市。如今我要說的是:我們的重慶像香港一樣美麗,而且比香港更有活力、更流光溢彩;我們的重慶也有如曼哈頓那樣多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豪光四射、縱橫交錯的商業大街,而且比曼哈頓有更多的綠蔭、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張力和更多的立體感。似乎可以這樣認為:即使將香港和曼哈頓組合起來,也未必能有今天的重慶之美,何況香港與曼哈頓永遠無法組合起來,而重慶則早巳天然地將香港的濱海之美和紐約的現代都市之美渾然地融合在一起,並不斷彰顯出自己個性的山水美城。

重慶之美,帶著山城特有的偉岸之美和雄性之美。假如你佇立在長江和嘉陵江交彙之處的朝天門的底足往上仰視,那巨輪般的渝中半島上起伏宕蕩、直聳雲霄的樓群與車水馬龍的彩虹般的快速道、輕軌和左右兩江碼頭上鳴笛起航的輪船,你會感覺這是天和地一起在旋動的世界;假如你再回頭向渝中半島對麵的南岸望去,那疊層盡染的青山綠岸,那多姿多彩的食坊茶閣,那繁星落地的江邊街燈,又使你仿佛進人了另一個風光騰旎、美輪美奐的詩両仙境之中……

江濤拍城堞,高樓聳中流。

重慶城之美,不是上海的南京路和黃浦外灘,但重慶有與上海南京路一樣繁華的解放碑商業區和更加別致的朝天門碼頭風光;重慶城之美,不是北京的長安街和天安門的那種人流車馬潮流般湧動的大街和寬闊厚重的皇家氣派,但重慶有比長安街更令人激動和振奮的江岸接樓宇、碼頭連天涯的大橋飛虹與城市快速列車……總之,重慶有世界上許多著名大都市所有的壯美與華麗,重慶又有世界上許多著名大都市想營造卻又無法實現的巧奪天工的俏麗之美。

直轄10年,也是最讓人感覺重慶美的10年。正是因為她的美,讓重慶每一個人感到自信和自豪。

而我說重慶之美,完全是一種波瀾壯闊的、奔騰不息的飛速發展之美一一這美,簡直不可思議。

在建設直轄市的興奮之餘,重慶人開始看著擁擠不堪、到處都是那些扛著扁擔的棒棒軍和行速如牛的公交車時,不免有些迷茫和失落……

重慶落後了幾十年,現在能趕上其他直轄市嗎?如果成不了長江上遊的第一大城市,又怎能擔當起經濟中心的重任呢?站在幹裂的朝天門江灘上,重慶人三三兩兩地簇擁在一起長歎短籲著。望著破舊的碼頭和無法與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擬的幾幢參差不齊的大樓,他們甚至懷疑重慶什麼時候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直轄市……

直轄市不是中央一紙批複就可以讓世人所信服的,直轄市必須是人們觀感後共同認可的城市和規模。重慶城市麵貌離人們心目中的直轄市距離真的太大、太遠。

新直轄市真的很大,3002萬人,僅此人數可以稱得上世界第一大城市。這3002萬人口中真正有市民身份的僅占19.19,有803的人口是農村人口,而且大多數是山區貧困人口!這些直轄市新市民有的是一輩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的農民,他們出門還要坐馬車,住在山洞和牛圈式的草棚甩……這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直轄市市民嗎?

直轄市建立後的重慶人,在興奮和激動的熱情退潮之後,在而對現實和家底時,漸生出一種自信的失落和迷茫感來,他們有些懷疑自己的城市能否有一天也會像上海和深圳那麼現代一從長遠看這當然是可能的,但你在發展,人家不也在飛速向前嗎?

重慶何時能趕上別的直轄市水平,一時成了壓在重慶人心頭的千斤重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財富的大小和雄厚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的發展。重慶人知道盡管國家對新直轄市給予了種種優惠,可發展一個城市僅靠恩惠得來的幾個億、幾十個億的資金支持絕對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大的發展問題。

重慶內己沒有錢。重慶的財政收人因為國有企業的大麵積虧損而寥寥無幾,能解決政府公務員和教師等行業的丁一資就巳經阿彌陀佛了。

新直轄市的政府領導如無米之炊的巧婦;新直轄市的市民們期待山城之地生長出金疙瘩來。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1999年6月,從福建調任車:慶的新市委書記賀國強來了,他帶領新一屆市委和市政府製定了負重自強的新富民興渝戰略決策,殲啟了直轄市建設的真正大手筆時代。時任常務副市長的王鴻舉躍躍欲試,大有一番改天換地的雄心壯誌。這個時候,一位來自上海的城市經營能手、經濟學者型領導幹部來到重慶任職,他就是後來任副市長的黃奇帆。

到底是上海來的人說話也不一樣。重慶的幹部對初來乍到的黃副市長所說的話記憶猶新。黃奇帆大體這麼說:重慶城市建設要趕上其他直轄市的水平,每年至少得拿出1000個億到2000個億才能有所作為,而我們現在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努力去。

上海人真牛,牛皮能吹到天上!對新來的黃奇帆副市長不屑一顧的大有人在,但事過幾年後,人們發現這位曾經把浦東建設得漂漂亮亮的上海人所說的一切都變成了重慶的現實:新直轄市真的完全變了樣!短短幾年,一個全新的重慶讓重慶人自己都目瞪口呆……

如果說重慶的變化讓重慶人自己目瞪口呆的話,那麼外界看到重慶這些年如此發展的速度隻能用無法想象來形容了。

麵對如此的巨變,人們立即會聯想一個問題:重慶哪來這麼多錢建設如此漂亮美麗的城市呀?是國家把全國各地的錢都弄到重慶來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

那麼重慶的錢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

今天,當這樣的問題被提到市長王鴻舉和副市長黃奇帆麵前時,他們會很開心也很得意地告訴你說:那是因為我們比較成功地推進了城市建設投資融資體製的改革,並且有了八朵金花的真千實幹的具體運作措施。

新的投資融資體製?八朵金花又是怎麼回事?

別著急。你要認識重慶,你必定先要看足了重慶之美才會認識得透徹與深刻一言不盡的重慶之美,她是可以俘獲你所有的想象和傾情你所有激動的一個精靈。這精靈,她嫵媚,如萬般豐韻的婦人款款出現在你麵前;她溫婉,如剛出閨的少女,處處透著令人心醉的濃香與嬌滴;她迷人,如洞房的新娘,容易帶你人變化莫測的軌跡,甚至是簡約的瘋狂和野性的歡悅之中……但我感覺中的重慶新城,其實更像舞動的彩虹,她流暢灑脫,婉轉有致,端莊靈秀,生動活潑,風情四溢,炫目光亮,充滿內容,又最具動感和變幻……

這彩虹式的美麗,源於重慶的橋。

重慶的橋,是因江城和山城的特定地理條件所致。山城和江城如果沒有橋,那這個城市將是被大自然切割成片的一塊塊獨立而互不關聯的死水、死地,讓人勞累不堪。過去在重慶生活的人都會感到累,是因為出門費腿力太多。現在的重慶充滿活力,人人願意到外麵瀟灑,這是橋的功勞。橋把那一塊塊原本獨立而互不關聯的江水與山地連在了一起,讓人隨意行走,隨意灑脫。

到重慶的人都會有種特別的感慨:這裏的橋太多!簡直是個橋的城市,橋的世界!

重慶確實是橋的都市,橋的天地。這兒的橋多得無法數清,因為天天都有新橋在建……不過今天的重慶之橋對人而言,已經沒有什麼腿力上的感覺了,因為所有的橋與這個城市的每一條街、每一條路、每一方土地都在相通相連中如履平地,已無多少落差一隻有橋與江、與山之間尚存的誘人的空間,這空間其實恰恰勾畫出了這個城市婀娜多姿的立體之美、光感之美和動感之美。橋在山間穿行,橋在江上飛渡,橋在人中走動,橋將整個重慶聯結成一個沒有阻礙的生機勃勃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橋,大的有跨江越海之氣魄,小的有穿針引線之精致。重慶的橋,都被張燈結彩地裝點著,因而美不勝收,特別是在夜色中宛如一道道彩虹。即使是白天,在雨霧或者陽光下的這些橋也能給人一種生動的表情,它們忽隱忽現著仿佛如戲院的幻影圃片,叫你癡癡地著迷留戀,觀賞著,直到你的頭頸有些發酸,也不想放棄。

怛重慶的橋,更像彩虹,更像永遠掛飄在直轄市上空的一道道不息的彩虹。

重慶變成橋都,是直轄市飛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印證。

被稱為重慶八朵金花之一的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老總華渝生,正是重慶橋都建設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