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1)(3 / 3)

五年,何止五年!二十年也不過“彈指一揮間”!開頭幾年,她們尚有書信往來。十年動亂中,也許是各自境遇的變遷,遵循一般凡人的“處世哲學”,她們竟然慢慢地斷了音訊!她們的理想付諸實現了嗎?

“噯,幹嗎這麼沉悶?我們難得相逢,分別說不定又即將來臨。說說吧,說說二十年中我們為理想奮鬥的境況,哪怕一件小事、一點感觸。扣子輪輪轉,東南西北中,淑華,葉芸,玲玲,最後我,好嗎?”柳青突然以異常活潑輕鬆的聲調對大家說,特別是少年時代的口頭禪“扣子輪輪轉”,把她仨逗樂了。

“對了,大家都得講愉快的、幸福的事噢。”玲玲似乎是漫不經心地提出了要求。

“不,認命吧。”不識相的葉芸眼珠一轉,隨即利索地扯下睡裙口袋上的一枚裝飾扣——一根白線搖搖欲墜地吊著它,女主人竟懶得理睬。這是一枚正麵色彩繽紛的有機玻璃扣,反麵,卻是一片死灰色。葉芸瀟灑地往上一扔,接住。“掉下來的是正麵,當然講幸福、美滿的事;反麵呢,就非得講辛酸痛苦的事不可。不管你們是唯物還是唯心的,這回都得依我。”她不容分說地把扣子塞給了淑華。

淑華憨厚地笑笑,無可無不可地將扣子往上一拋,落下來——反麵。

“嗬,奇跡出現了!上有公婆、下有兒女、夫唱婦隨,你可算得上‘全福人’嗬。掉在蜜罐裏的人上哪去找痛苦辛酸?”葉芸又來了!“還得加一條,每人的開場白都得有段格言、警句什麼的,我們可是受過中等、高等教育的女人。”這個葉芸,真叫人啼笑皆非。

“我確實是‘憨人有憨福’,我的生活道路平淡無奇嗬。六五年搞社教後,我便抽調到區婦聯……”淑華抹抹鼻頭上的汗珠,開了頭。

“噯,這可不算格言,俗話俚語而已。”想不到玲玲也不放過她。

“好,”淑華挺認真地想了想,“愛孩子是母雞也會的,可要做個稱職的母親,就不那麼簡單了。唔,大意如此,好像是高爾基說的吧。”粗糙的手掌又往鼻頭上抹去,“像樣啵?”

“像樣!說下去吧。”柳青趕快給她解圍。

“我們這一代人,嘴邊都愛掛這麼一句話:‘人到中年萬事休,寄希望於下一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金光大道好像隻有一條: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要不,中專也行。我的業餘時間幾乎把家務事全包了,婆婆有眼病,愛人老楊工作緊,身體又不太好,我打米買煤球,炒菜燒飯,縫補漿洗不停手嗬!哪怕倒垃圾,星期天也沒叫崽女做過,隻要他們學習上去,我就心滿意足了。上星期成績單發下來,你們猜——”

“感動了上帝唄,個個不負慈母心呀。”玲玲熱情地接嘴道。

“唉!初二的學軍這女崽三門不及格,四年級的學文數學不及格,剛讀一年級的學東這小崽子也隻湊合著六七十分。我氣得飯都吃不下,狠狠地哇了他們一頓。”

“基礎一定得打好。你得找找根源,這三個小家夥是不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哇。”柳青饒有興趣地探討。

“唉,你們不曉得呢,學軍眼淚汪汪地把嘴一扁:‘姆媽就曉得哇我們,你看人家雯雯家,特意給她買了台錄音機學英語,想聽歌子就聽歌子;你看人家小燕子的姆媽,專門給她請了個高級老師,星期天就上門給她輔導,她姆媽哇不加小灶拔得了尖呀?你看人家冠萍的姆媽,哪怕是單元測驗,也請幾天病假陪冠萍……’學文也搖著兩根羊角辮起勁了:‘就是嘛,前個禮拜我們學校考中學,外麵站了好多爸爸姆媽,拿著橘子水、果子露、香蕉,還有奶油蛋糕什麼的在那裏等著。我要是考中學,爸爸姆媽才不會去接送呢。’連老三這小子也咋咋呼呼:‘就是就是,人家小胖、小明早上都有奶粉、白糖糕吃的,就我們家,老是泡飯、泡飯!’天!放排炮啦!我不以為崽女哇的別人的姆媽都是好姆媽,但我心裏確確實實堵得慌。”

葉芸卻格格地笑了起來:“記住,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棍棒底下出孝子,筷子頭上出逆子。”

“沒正經。”玲玲白了她一眼。

“是啊,近來我也在思索這個問題。‘俯首甘為兒子牛’的精神在城市父母中似乎太強了些,大有包辦代替之勢。兒女們依賴、依賴,像溫室裏的花朵,像攀纏著樹的藤兒。這樣下去不行嗬。”柳青激動地發表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