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杆廠冷清的會議室裏突然喧鬧起來,所有的座位都擠滿了,連兩旁的過道都站著人。局長趙希正宣布聘任曹蔭昌為黑龍江省電力線路器材廠廠長。還宣布了工廠今後的經營方針:“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完善,自我消化,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簡稱“六自”方針,並提出了“一年生存,二年發展,三年振興”的“三步目標”。
趙希正局長還形象地說:“現在你們全廠職工好比坐在一條大船上,要麼就此沉鎖,要麼破浪前進。生死存亡的權利就在你們自己手裏了。何去何從由你們自己回答。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在219,000平方米的廠區內站穩腳跟,經受住考驗,有所發展!”他的講話被職工熱烈的掌聲打斷了。“我還要給大家許一個願!”趙局長站起身,打著手勢,洪亮的聲音在會場回蕩。
“如果你們能連續三年不虧損,我獎勵你們一棟貢獻樓,讓為工廠發展振興做出貢獻的職工去住!”
全場一片笑聲,連著一片掌聲。
曹蔭昌大步走到台前做自己的“施政演說”,他語調平穩,甚至有些拘謹,可透著一股力量:
“我感謝全體職工的信任和局黨組的重托,我將盡最大努力貫徹‘六自’方針,堅決實現三步目標!
“改變我廠麵貌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我將全麵推行各項改革措施,並本著從嚴治廠的原則,進行全麵整頓,我希望得到全廠職工的理解和支持!”
熱烈的掌聲掠過會場並衝出窗口,好像在廣闊的廠區內滾過一陣春雷。
冰雪終於消融,春草又綠廠區大地。
春風是和煦的,但春天裏不免也有風雨。
曹蔭昌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在勞動人事製度上的改革。二百多人的杆廠,幹部成堆,幹事不多,扯蛋不少,培養了不少官僚。他在全廠上下實行層層聘任製,由廠長聘任中層幹部,各科長自行組合本科室人員,各車間主任招聘班組長,各班組長自行組合自己的工人。引進競爭機製,搬掉鐵椅子,打掉鐵飯碗,實行勞動優化組合,給死氣沉沉的工廠注入活水。管理人員精簡了30%,充實到生產第一線,這其中有15%的幹部落聘到車間當了工人。全廠有37人未被車間聘用,曹蔭昌決定這37人到勞資科“掛名”,取消原工資,自謀出路。
無論在哪裏,都有這種情況,人人都說改革好,而一旦改革到自己頭上,就跳將起來,鬧得你不得安寧。現在曹蔭昌就陷於這樣的困境,有人笑有人鬧,有人晚上坐在他家不走,甚至有人對他進行威嚇。
一些職工,長期不上班,在外麵做買賣,每月還要工資照發,否則就到工廠大鬧,誰也不敢惹。這次成了“掛名職工”,又來找曹廠長大鬧:“這麼幹,對你沒有什麼好處,走著瞧吧!”曹蔭昌說:“對你們這樣的人隻能這麼辦,按勞分配,不勞動者不得其食,這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想拿工資,就得靠勞動,否則甭想拿一分錢!”
幾名老領導的親戚孩子,這次也被精減下來成了“掛名職工”。她們哭著來找廠長:
“我爸爸一手把你提拔起來,你也太忘恩負義了!”
“老廠長對我的培養之恩,我一輩子忘不了。為了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我必須把工作幹好。精減機關是搞好工廠的需要,我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
她們也隻好到勞資科報到去了。
曹蔭昌要求下放車間的幹部必須三天之內交待完工作到車間上班。有一個下車間當工人的幹部不交辦公桌。廠長對他說:“你下車間當工人,不需要桌子了,應馬上交出!否則交桌子占用費,扣發工資!”他隻得服從了命令。
37名“掛名職工”並沒有失業,他們“死而後生”,自己組成了“第四車間”,生產水泥製品,他們工作在露天裏,經受了風吹日曬,當年不僅開出了自己的工資獎金,還為工廠贏利一萬五千元,第二年他們當中的多數被車間聘任了,下去的幹部個別表現好的,又重新回到管理崗位。當然也還有那麼幾個至今還在“掛名”,他們已在社會上自謀職業了。這種分化也是一種進步,各得其所,總比在一起吃大鍋飯更好。
在人事製度改革中,曹蔭昌有他獨特的用人之道。有一個幹部過去和曹蔭昌“政見”不同,人少、都知道他是他的“對立麵”。這回曹蔭昌執政了,他聘任這個幹部當審計員,後又聘他為審計科副科長。人們說這是曹廠長的一步“高棋”。曹蔭昌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並不高明。誰有本事就用誰,誰對發展企業有利,就用誰。”
基建科有個幹部是曹蔭昌當基建科長時的老部下,他們個人關係不錯,曹蔭昌到東北電力學院學習時,家裏的重活都給包下了,兩家關係也很好,後來他當了基建科副科長。曹蔭昌根據幹部政績準備把幾個副科長提為正科長,廠長辦公會上大家認為這個幹部水平也夠,可以提升,有點缺點逐步幫助提高,可曹廠長認為他不太成熟還要鍛煉一階段,沒提他當正科長。有一次曹外出回來聽說這個幹部午休玩麻將過了時間耽誤了工作,馬上決定讓他在中層幹部大會作檢查,並給予經濟罰款全廠通報批評。無情之中見有情。人們說,曹廠長大公無私,做得對。
當然,曹蔭昌用人也有不公之處。她的妻子張豔民原來是廠團委副書記,後來又讀了三年電大,現在和他一起學習的幹部都當了科長,而她還是一個普通的會計。廠裏其他領導幾次議論提拔她,都被曹廠長否決了。他家在五常親戚朋友很多,這兩年廠子從縣裏調進一些幹部和技術工人,可沒有他的一個親屬,為此他得罪了許多人。可他心裏很踏實。他常說:“當廠長,是給黨幹事業,不是搞個人的家天下。現在許多能幹的企業家的失敗都是用人不正,用人不準,失去了民心,敗壞了事業,我不能重蹈覆轍,在幹部問題上要本著政治上愛護,生活上關心,工作上嚴格要求。”
調整生產關係是為了發展生產力。曹蔭昌是個清醒的改革者,他沒有滿足大刀闊斧的人事製度改革,他知道工廠剛從逆境中掙紮過來,要想求生存爭發展,隻能走挖潛改造的道路,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以企業的高效益和產品的高質量站住腳跟。
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拿出了全廠設備改造的方案,又經過班子反複的討論,確定了整體規劃,重點實施,分工協作,任務包幹,明確標準,兌現獎罰的辦法,把設備改造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車間以至每個工人。他要使鐵鏽斑斑的機器重獲青春光采,他要使癱瘓扒窩的機器重新轉動起來。對於改造中出現的難題,他親自走出去向專家求教,又把兄弟廠的經驗,大膽用到自己的設備改造上。兩年多來他們改造了離心機、澆灌機、骨架捍接台、纏絲機、拔絲機、卸料吊車等17台關鍵設備,初步形成了配套成龍的多規格水泥電杆生產線,使企業生產能力比1985年提高一倍,產值平均較1985年提高63%。鐵路專用線又繁忙起來,一車車的水泥、鋼材運進,一車車筆直光滑的水泥電杆運出:一個破爛不堪的工廠在這麼短的時間達到國內同行業的先進生產水平,人們說這是奇跡。
而真正的奇跡是曹蔭昌在這個管理粗放、生產原始的工廠裏建立起一套現代質量管理體係。以前這個工廠的管理基礎工作幾乎等於零。原材料進廠不檢斤,生產投料無計量,班組生產無記錄,加之管理不善,以致發生過產品發出後因無收貨單位,在外轉了一圈又返回入庫的“電杆旅遊事件”。在工廠召開的職工大會上,曹蔭昌大聲疾呼:我們是社會主義的企業,必須采取斷然措施,結束這難忍的混亂!他高舉起建法立規的旗幟,向這“無法無天”的王國開戰,首先從製定各項規章製度、工作程序、工作標準入手,並強化執行。兩年來,他先後主持製定和頒布了二十多項幾百條規章製度,明確了各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了各項原始憑證和記錄。這浩繁龐雜的工作,使他華發早生,而終於使他為工廠結束了無法可依的曆史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