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廠的各級幹部都知道這樣一個公式:人的成績二人的能力人的積極性。楊久禮把調動職工積極性做為渡過難關擺脫困境的最重要的戰略措施。怎麼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就是要把工人真正當成企業的主人,實實在在為他們辦事,不斷滿足他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求,使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工廠、為國家,也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
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年企業經營者和工人的矛盾加劇了。難道我們還不如西方資本家嗎?他們正幹方百計緩解勞資關係,搞什麼“勞資兩利”的辦法。如果把工人當成勞動工具,當成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那麼我們也會墮落得像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家一樣殘忍,一樣貪婪。
楊久禮站在窗前,徘徊審視,千思萬慮,這個三萬多人的大廠,在第一線的工人,每天倒班的工人,直接創造價值的人,隻有那麼幾幹人。他們是工廠最苦最累的人,常年不斷的三班倒,人的生物鍾被打亂,吃不好,睡不著,一家人難得幾回團聚,連兩口子的夫妻生活都不正常。夜晚別人可以全家圍坐在電視機旁盡享天倫,他們奔忙在崗位上,在操作,在注視,在全身心的付出。最難熬的是下半夜,別人在和妻子或丈夫溫存,做著溫馨的夢,他們守著冰冷的機器,空蕩蕩的機房,困倦、孤寂、冷清,難以忍受!
楊久禮聽說,煉油廠一對工人夫妻吳愛平和孟祥文,連續當了20年的倒班工人,結婚9年,隻有兩個春節全家在一起團聚,女兒長到8歲,他們隻帶她上過一次公園。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一上夜班女兒就抱著他們的腿大哭,孩子大了,抱著鬧鍾等著他們下班,熟睡的孩子臉上還掛著淚珠。
他不僅一陣心酸,更使他心酸的是倒班工人待遇並不高,還讓人瞧不起,在廠子裏“倒大班”是沒本事,沒門子的代名詞,工人在醫院看病和醫生發生口角被斥責:“一個臭倒班的,有什麼了不起!”“簡直是混帳話!”楊久禮發火了,沒有倒班的,你們吃什麼,住什麼!我們天天講,工人是工廠的主人,究竟是要讓主人為仆人服務,還是讓仆人為主人服務!?他從一份調查材料看到,由於社會分配不公,有的地方工人怠工是普遍現象。是啊,工人氣不順,哪有心思好好幹活!楊久禮粗大的手在桌子上一拍:“非把這顛倒的乾坤再顛倒過來!”他要把“一線”變成讓人羨慕讓人尊重,讓人“眼紅”的崗位。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運籌,一係列向一線工人傾斜的政策出台了:
―一線的倒班工人,每人浮動一級工資,拉開一線工人和二線工人的獎金差距,由過去的1:1.5,變成1:20
.―對過去的保健費進行改革,按崗位不同拉開檔次,從十幾元到二、三十元不等,有害有毒的崗位每人最多每月可得42元。
―倒班工人改“四班三倒”為“五班三運轉”,拉大了每個周期工人上兩個後半夜班的時間,工人可以充分休息,而且有了學習的時間。
―一線工人比二線職工早一年分房。
―一線工人比二線職工早兩年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問題。
政策變成了力量,政策帶來了效應:一線工人挺直了腰杆,再不是“二等公民”了,要調二線的悄悄收回報告,二線三線的工人也在想辦法到一線一顯身手。兩千多人的化肥廠出現了怪事,後勤要補充人員,竟從一線調不出來人了。
楊久禮更注意的是裝置的穩定、安全,能不能達到設計標準。設備是人開的。人的笑臉是比生產調度室的報表還準。楊久禮上任的一到五月份,工廠實現利稅五點四四億元,提前一個月完成國家上半年利稅任務,28項經濟指標達到建廠28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也有許多不順心的事。還是他剛上任的時候,腳剛邁進家門,電話打來了,對方很不客氣:
“楊廠長,你家挺暖和吧!可我家孩子凍得直哭,你管不管!”
楊久禮手拿著電話,不禁心裏一熱,工人早該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才開口,還是為了孩子!可是,現在數九寒天工期已過,這一片供熱設計是60萬平方米,現在職工住宅麵積翻了一番,再加上管線的露蝕,時有漏堵發生,這怎麼能保證供暖呢!
楊久禮語氣平和地說:“同誌,我向你道歉!我家和你家一樣冷,都是這一條管線。你看現在是數九隆冬,沒法施工。我向你保證明年十一前一定解決。”
他沒有食言,十一前,工廠克服了困難,終於完成了120萬平方米住宅水暖線的改造工程,當工人還沒感到冷,熱氣已送到各家各戶,而且二十四小時都供應熱水。這隻是他們在這一年為工人辦的十件實事好事之一。工人反映乘車難,他親自現場辦公,增加五條線路。工人說電視節目不豐富,他們投資70萬豐富有線電視節目,全省他們最早看《渴望》。這個工廠春節的家庭餐桌上有各色新鮮蔬菜,還有速凍苞米、速凍西瓜!春節剛過,他們請來全國最著名的笑星……不斷的笑聲,使這荒原上的孤城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在大慶石化總廠采訪,我計劃最後要召開工人座談會,可剛和領導班子的同誌談了一天,工人們就打來電話:請作家聽聽我們工人的意見。我隻得提前在煉油廠開了一個座談會,氣氛之熱烈,他們給我講了許多楊廠長的故事,他們有的說楊廠長像焦裕祿,還有的說他像李瑞環……
工人離不開楊久禮,楊久禮也離不開工人。在他老伴遇難的第一個除夕之夜,他又來到工人中間,在熱電廠控製室,他問正在值班的工人:
“大家對倒班還有什麼意見?”
班長劉雲海說:“改三班倒為五班倒,科學合理,體現了領導對我們的關懷,我們很滿意!”
“優先照顧倒班工人是應該的。你們不僅辛苦,而且責任重大。以後有條件,還要提高你們的待遇!”楊久禮笑著問,“你們中間還有沒有歲數大還找不上對象的?”問得幾個姑娘和小夥子紅著臉低下了頭。
“廠裏還考慮大齡青年找了對象後,在工作調轉和住房方麵采取優惠政策。你們可要抓緊呀!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楊廠長把大家都說笑了。
後來又有人落了淚。“楊廠長老伴死的那麼慘,過年了,他還想給我們找對象的事……”
那一夜,楊久禮檢查走訪了9個生產廠18個車間。食堂給夕二冬連來餃子,他一個也吃不下。午夜各家鳴放鞭炮時,他站在窗前凝視片刻,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優傷……
第三章形 象
也許你不以為然。一個廠長逢年過節到工人群眾中走一走,到車間看一看,說一聲:“同誌們辛苦了!”除了為廠報增加一條例行公事的新聞以外,幾乎沒有什麼意義。
可是你是否知道,你是否相信,在楊久禮擔任總廠副廠長以來的十二年,每一年的“五一”、“十一”、“新年”、“春節”的夜晚,都在工廠值班,都在工人中度過!他也有自己美滿的家庭,老伴賢惠,兒子孝順,媳婦懂事兒,天真活潑的孫子更讓他一見了就滿心歡喜。他好玩,愛熱鬧,他多麼希望逢年過節,全家都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和兒孫們歡樂一番。可是最使他牽腸掛肚的還是工廠,對他最有吸引力的也是工廠。開始大家不忍心總讓他一個人值班,特別是除夕之夜,幾位廠領導都爭著值班。他說:“算了,你們都回家過年吧!我們回族沒有過年的習慣,你們照顧一下少數民族吧!”顯然這是借口,歡樂是人類的天性,哪個民族都一樣。
後來大家也習慣了,逢年過節都安排他值班,否則他會發火的―大家都自覺地“尊重少數民族習慣”了。
家裏也習慣了。逢年過節,人家歡歡樂樂,楊家總是冷冷清清。他的兩個孫子報怨:“爺爺從來沒領我們放過鞭炮!”
老伴很傷感,那是她被害的前幾天,下班的時候大兒媳婦領著孫子來了,老太太高興了,多做了兩個菜,想等老楊回來一起吃。天黑了,一等再等還不回來,孫子吵吵餓,他們隻得先吃了。吃完飯媳婦領著孫子回家了。
老楊回來時,老伴已經躺下了。臨睡前,她把老楊的一雙黑皮鞋打上油,擦得鏗亮,然後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在他的床頭,這是老楊的“禮賓鞋”,隻有見外賓的時候才穿呢。
老伴要起來給他熱飯,他說:“你歇著吧!”自己把大米飯用熱水一泡,就著一卷五香幹豆腐吃起來。
他剛躺下,老伴又磨叨了:
“這個家就是你的旅店,一天我也和你說不上幾句話,孩子們誰都懼著你,都不敢和你說話。大兒媳婦都對你有意見了,兒子都娶妻生子了,你還動手打他!今年過十一,你別值班了,全家在一起吃頓飯,讓孩子們高興高興!”
“可惜,她的這個願望沒有實現……”談到這兒,老楊的眼淚直在眼圈裏打轉兒。可提到打兒子的事,他並不悔。
老楊的大兒子,是他第一個妻子何鳳英生的,為生他,媽媽死在產床上。他十幾歲才來到老楊身邊,也在工廠當工人,為人仗義愛結交朋友,小哥們碰到一起好喝酒。老楊對他不放心,和廠裏許多部門打過招呼:孩子要找你們辦什麼事都不能辦,你們要替我把好關,不能幫倒忙!
那一天,大兒子和幾個同事在一起又喝多了,其中一個小夥子以他的名義給廠部小車隊打了電話,要了一輛車把他們送回家。
第二天,楊久禮知道了,他給兒媳婦打電話,讓兒子來家一趟。兒子一進門,他狠狠給了他一個嘴巴,還要打,老伴拉開來。她哭了,兒媳婦也哭了。轉天,楊久禮給小車隊送去四十元錢,做了一番檢討,再次申明誰也不許隨便給他家人派車。
我見到了楊久禮的大兒媳婦小米,她又哭了,不是為自己的丈夫而委屈。她說:“爸爸他太苦了,這麼多年,沒吃過一頓安生飯,沒睡過一夜安生覺。這麼大的廠子,讓他操心的事兒太多,讓他生氣的事兒太多,在家沒見到他笑過幾回,總是繃著臉。當個廠長也真難,全廠這麼多人瞅著他,什麼風言風語都有,都說我們家有錢,不怕你笑話,我婆婆死的時候,穿的襯褲都是帶補丁的。好像爸爸當官,我們借什麼光!我們結婚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聲張出去。連楊明爺爺的死都嚴格保密。早上爺爺死了,爸爸上午到廠裏主持一個會,下午找了幾個親屬,把爺爺送到安達縣回民公墓了。連幾位副廠長都不知道,連住一個樓的鄰居都不知道,為此他們都生爸爸的氣了!
“別說我們不能借爸爸的光坐車,連我婆婆都借不上光。她出身可苦了,小時候要過飯,做下了病根,關節炎,骨質增生,嚴重時連道都走不了。有時來車接爸爸上班,他從來不讓婆婆坐捎腳車上醫院看病。每次都是我們扶著她去坐公共汽車。前幾個月,婆婆死一周年了,按著回族習慣,外地親屬都來參加祭奠活動,他們的住宿費和汽車費,都是爸爸交的錢。按說婆婆是被害的,這些費用工廠要花錢報銷,可爸爸堅決不讓。爸爸嚴以律己,也讓我嚴格要求自己,少說話多幹活,別讓別人說閑話。為了不讓他生氣,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的。我每天上班都要比別人先來……你知道我們有多難!”
她又哭了。“爸爸多不容易,他多苦呀!過去有媽媽照顧他,現在她死了,我們也幫不上他多少忙。他經常幹豆腐卷大蔥,就著幹饅頭就是一頓飯。衣服都是自己洗的……”
看來,中國並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是那麼瀟灑地在豐盛的酒席上就籌交錯.也不都是那麼浪漫地在光怪陸離的舞場上和公關小姐周旋。“什麼舞步都會,七兩入兩不醉,什麼女人都睡”的企業家雖然不能說沒有,但相當多的企業家背付著巨大的壓力,彈精竭慮地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工作;同時在廣大群眾灼灼的目光下,嚴格地約束著自身,維護自己做為社會主義企業管理者的尊嚴和形象,保持應有的人格力量。
在中國,人格的力量是至關重要的。李瑞環同誌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鍛鑄,真理的力量則需要人格力量去支撐。楊久禮的成功正在於他人格的力量。這幾年一些企業管理者的失敗,不僅是決策上的失誤,管理上的無能,經營上的虧損,重要的是個人品格低下(或者說,思想素質太差),雖也西裝革履,紮金利來領帶,但因不能為人師表,而喪失人心。失人心者失天下。這裏我不想寫下他們曾光輝四射又曇花‘現的名字。
也有人說,楊久禮太絕情了,太過分了。
前麵說到,他的大兒子十幾歲才回到老楊的身邊,他是由楊久禮的前妻何鳳英的哥哥嫂子拉扯大的。剛生下來就沒了娘,孩子沒奶吃哭啞了嗓子,他的舅舅舅媽來了,他們也哭了。舅媽把自己正吃奶的孩子放在一邊,把楊家的孩子抱在自己懷裏,把奶頭送到孩子嘴裏。
大舅哥對他說:“久禮呀,你要放心就把孩子放在我們家,有我們一口吃的,也有他一口吃的!”。
楊久禮抱著何大哥哭起來,差一點給他跪下。
從此何大嫂賣菜的車子上又多了一個孩子,她靠沿街叫賣的微薄收入,養活自己一幫孩子和楊家的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先給楊家孩子,她說:“沒娘的孩子怪可憐的。”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何家兩口子把長大成人的孩子交給了楊久禮。楊久禮對兒子說:“老何家一家對咱們家兩代都有大恩呐!”兒子現在還管舅媽叫媽。兩家來往甚密。
1987年,何大哥遠道從丹東來到楊久禮家,他和老伴厚禮相待。酒桌上,老何說明來意:
“久禮,大哥有事要麻煩你,我那兒子和你家老大一齊吃奶長大的,現在廠裏沒活幹,連工資都開不出來,你現在也是副廠長了,孩子撲奔你,我也了卻了一個心願!”
楊久禮舉起酒杯,半天沒說出話來。
三萬多人的大廠,安排個把人,對於廠長來說並不難。特別他們和何家這種關係,誰都能同情理解。這麼多年總想回報老何家的恩情,現在不正是機會嗎!可這行嗎?
楊久禮沉思片刻,他不忍傷老何的心,可還是說出口:
“大哥,別的困難我都能幫上你的忙,孩子調動的事兒,我幫不上你,你就理解我吧!”
酒沒有再喝下去。
第二天,老何找到了廠勞資處,對處長說:“我理解久禮,這樣的事兒他不能直接辦,你們給辦了,他裝不知道就得了!”
可楊久禮還是知道了,他對勞資處事先有話:凡是他家親屬的任何調動都必須先征求他的意見。他明確告訴勞資處:老何家是我們家的親屬。他的孩子轉到我的廠,不能辦!
何大哥走了,楊久禮帶領全家把他送上火車。這位老鐵路工人能理解這位當了大官但不能為親屬辦大事的楊久禮嗎?火車開了,老楊還站在冷清清的站台上。
楊久禮真的這樣鐵石心腸,無情無意嗎?
去年9月19日,一個小學生的信放在楊久禮桌子上。這是他一年處理的六百多封群眾來信中的普通的一封。字跡很幼稚,可一個小女孩的不幸處境打動了他的心。
“敬愛的楊伯伯,我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是在總廠工作的舅舅收養了我。盡管舅舅四處奔波,但戶口問題一直沒有著落。我明年就要考初中了,據說沒有戶口就不讓在這裏的學校考學。我在原籍肇源縣實在無法生活於,我真切希望您能收留我,給我一個落腳之地……”
楊久禮稍加思忖,在信的封頭上寫下三行字:“請教育處領導閱,並調查落實是否與本人所述一致,如屬實,請你們立即找公安處申報戶口。”
小姑娘笑了,她說:“楊伯伯真是一個好人!”現在她已經成了石化城真正的公民,她也許一生都將生活在這個溫暖的城市裏,有楊伯伯給她的一片愛心,她沒有任何孤獨的感覺。
工人們對我說,楊久禮把全廠十萬職工家屬都放在自己的心上,任何工人可以拿起電話和他對話,有什麼困難可當麵和他陳述。能辦當即表態,從不打官腔。一個退休老工人到他家反映困難,他熱情接待,談完話還把他送到樓下。他說:“一個老老實實的工人能到廠長家,不知下了多少天的決心!不容易呀!”
學生家長向他反映:總廠三十一中學附近有個珍珠岩廠,生產時,學生課桌上經常落一層珍珠岩粉塵,課間操時常迷學生眼睛。他當即下令珍珠岩廠停產搬遷,第二天,粉塵不見了。
工人打來電話:家屬區突然停電停水,我們事先不知道沒有準備,現在連飯都吃不上。楊久禮馬上派人調查,取消了有關人員獎金。現在再停水停電,廣播車提前在家屬樓前廣播。
楊久禮也許對自己的親屬過分刻薄、過分冷酷了,可他把全廠每個職工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他知道,做為廠長他是全廠職工家屬的公仆,他的神聖職責是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調動起他們高度的社會主義熱情和無窮盡的智慧.把企業建設好,把生產搞上去.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他愛自己的親人,對他們懷有濃厚的眷戀,他希望他們和所有的人一樣幸福快樂,可他不能為自己親屬的利益犧牲職工的利益,他更不希望因為自己謀取私利,給黨的形象、給黨的幹部的形象帶來一絲一毫的影響。他曾難過,有人把我們黨的形象敗壞得不成樣子了!他說:“我們不能為黨爭光,也不能給黨抹灰!”他非常清楚,從他入黨的那一天開始,他已經不屬於他自己,也不屬於他的家族。
有人說,楊久禮是個奇特的人,他一生坎坷,災難深重。骨肉親人一個個不幸的死,工作上嘔心瀝血,卻屢屢被誤解、被責難,甚遭殺身之禍。可每一次滅頂的打擊之後,他都能堅強地站起來,堅定地走下去,並時刻準備迎接更大的打擊。
他說,共產黨人是特殊材料製成的。
有人說,楊久禮是個天才,是個帥才。他是從“士兵”晉升為、“將軍”的。在這個中國特大型企業裏,賢人八千(有技術職稱的知識分子),人才薈萃(有許多中國一流的石化工業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可他一個學資不深的鉗工卻成了他們公認的領袖,成了這個具有世界最先進設備的石化拖拉斯的最高指揮官。這裏的人們信任他,尊重他,並在他的指揮下甘心赴湯蹈火。
他說,要讓別人赴湯蹈火,自己先跳下去,衝上去!
他是靠人格的魅力征服吸引了全廠的每一個職工,集聚了一支無堅不摧的鐵軍。他是靠榜樣的力量,激勵和鼓舞廣大職工為這宏偉的石化事業而奮鬥。
1987年多雨的八月,溫順的嫩江像脫緩的野馬,把鬆嫩平原攪得一片汪洋。大慶地區遇到40年未遇的洪澇災害,正在建設的乙烯廠區和職工家屬區成了汪洋中的孤島。楊久禮擔任抗洪總指揮,在那難忘的日夜裏他頂風冒雨查看水情。為了疏通水道,他跳到沒腰深的水裏領著大家割蘆葦。兩個半月裏,他像大禹治水一樣過家門而不入。
1983年多風的五月,煉油廠裂化車間泵房突然起火,火借風勢,鋪天蓋地。楊久禮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趕赴火場。他看到地麵到處是油,如不切斷火源,後果不堪設想。他冒著濃煙鑽進火勢最猛的泵房查清了火源,然後指揮消防隊滅火。大火撲滅了,工廠保住了,他幾乎昏倒在火場。
也許還有比火災、水害更嚴峻的考驗。
為了鼓勵大慶石化總廠超額完成一九九0年利稅上繳任務,總公司決定給全廠三分之一的職工長一級工資。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難事兒。給誰長不給誰長,難得各分廠的廠長和車間主任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在全廠職工代表大會上,楊久禮提出,自己這次不長工資,讓給其他同誌。黨委副書記關紹明也學習楊廠長的樣子。工人代表不答應:“今年對完成任務貢獻最大的是楊廠長、關書記(工人們說,今年我們廠走上‘楊關’大道)!誰不長,也得給他們兩人長!如不接受我們的意見,我們上總公司告狀!”
楊久禮親自召見各分廠職工代表,他說:
“我請同誌們支持我一下,這次我不長工資。一是因為我們國家還有困難,我們一些同誌不長工資是為國家承擔困難。二是因為這次指標有限,我們領導同誌帶頭不長,就能使更多一線工人長上工資。三是因為我的班子裏還有幾位年紀比我大的,要長也要給他們,我還有機會。還有第四個原因,我的錢夠花,就我光棍一條!”
說到這兒,他笑了。工人心裏一沉,接著是一陣異乎尋常的熱烈的掌聲……
工人對幹部意見最大的就是“以權謀私”,“以權謀私”這樣的事,他們見得多了。可楊久禮反其道而行之―“以權讓利”,這怎能不讓工人敬佩!有人讓人敬畏,是因為手中的權力。楊久禮讓人敬佩,是因為他具有的共產黨人的品格。靠權力能得到許多,卻得不到人心。
楊久禮讓工人敬佩的事兒,說也說不完。在經營活動中,一些有業務往來的“關係單位”,逢年過節總要給楊廠長送來名酒好煙,他一律請辦公室登記造冊,留下來用作招待其他“關係單位”,他說這叫“羊毛用在羊身上”!他被砍傷住院,總公司的、省裏的、市裏的領導同誌和各兄弟單位都來看望他慰問他,免不了給他送些慰問食品,他請辦公室的同誌把這些水果、罐頭、奶粉全部送到工廠幼兒園、老幹部處。他心愛的兩個小孫子一點也沒有得到……
我們不難看出,這幾年在一些企業的經營承包中出現了“富了和尚,窮了廟”的現象,一些人當上廠長自己撈足了,扔下一個空殼企業溜了,遭罪的還是工人。於是出現這樣的民謠:“一等人搞承包,吃喝漂賭都報銷;二等人大蓋帽,吃完原告吃被告……末等人小工人,出力流汗啥也撈不著。”
古詩雲:“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和深思!
尾聲:金色的曙光
他在黎明起跑,踏著殘雪,迎著春風,還是沿著那條臥龍大道,還是穿著那身藍色帶紅杠的運動服,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後已跟著許多晨練的人們,他們的步伐和他一樣矯健。
今天,楊久禮感覺渾身是那樣輕鬆,大概是因為在昨天(1月26日),他向全廠職工代表大會做了一個成功的報告,那長時間的熱烈而有節奏的掌聲,竟使他激動得有些目眩,難以自持的熱淚盈眶。
他向他的同誌們宣布:截止去年12月31日,全廠實現利稅12.3億元,完成國家計劃的123%,利稅增長幅度居全國大型石化工業係統前列,又重新回到中國十個上繳利稅最多的特大型企業的行列之中。
大慶石化將士來不及為這輝煌的勝利而歡呼和慶幸,又跟著楊久禮開始踏上新的征程。
我們無須再展示新的宏偉目標的壯麗藍圖―這大概是下一篇報告文學的任務。
“石化將士國之柱石”―這是<大慶石化報》元旦社論的標題,我還要說,以楊久禮等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是共和國大廈的柱石。
新中國的工業已走過了四十年艱辛而曲折的道路,新中國的工業也走過了十年充滿風險又舉世矚目的改革之路。在這昂揚的曆史大跨越中,千年封建的古國,以農為本的大國終於走出一支新軍―社會主義中國企業家的隊伍。人們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曆史來不及給他們補課,時代把他們推上舞台,他們放下手中的槍,放下手中的筆,放下手中的鐮刀和放牛鞭,走進工廠,走進車間,開起飛轉的機床,注視著閃現神秘之光的儀表,他們成了工人階級的中堅,成了中國工業之船的舵手。中國的工業之路像鄉村的土道一樣泥濘,中國的天氣總是多風多雨,他們像黃河纖夫一樣弓身前行,他們流過汗,流過淚,也流過血,他們像剛剛走過萬裏長征一樣疲憊,可他們畢竟走過來,畢竟堅強和成熟了。
但是他們畢竟還年輕,四十年、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是那麼短暫。中國的改革,中國的工業之路,正在黎明時分。曙光在前。
預言家們說,中國的希望在於改革,改革的希望在於搞活企業,搞活企業首先決定中國的企業家。中國太巨大了,太沉重了,她需要企業家筋骨欲碎地默默支撐,才能贏得萬種繁榮。任何犧牲都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的社會主義企業家當然要努力完善自身,起碼要成為真正的共產黨人,或像真正的共產黨人。我們要學習西方文明,學習現代的管理經驗,但我們終不能成為資本家。社會主義企業和資本主義企業畢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我們的社會是否對企業家也應多幾分理解,多幾分支持、多幾分愛。在中國,他們要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更寶貴。
楊久禮在奔跑中,迎接太陽的升起。
冬日的太陽竟這麼碩大,這麼鮮紅,又這麼圓。這火的巨輪躍出地平線,掛在淡青色的天際,透過淡淡的晨霧,把無以倫比的光華和豐采,撤向銀白色的雪原,為林立的井架和成片的煉塔鍍上耀眼的金色。
這金色的清晨如一幅油畫,呈現一派剛陽之氣。
1991年1-2月
大慶―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