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散文篇 第一章(3 / 3)

正青春,瘦西湖,百卉芬。賞亭橋台塔,談笑在湖濱。君也欣,我也欣。 苦讀揚

師好弄文,還記得,垂鱉養人?隨和誠信數家倫。兄最仁,弟最仁。

人們都知道,我們揚州師院在瘦西湖畔,那時,瘦西湖是不設門票的。盡管如此,也遊人寥寥,因此,我們的同學經常去那裏看書學習,非常安靜。我們又可以在五亭橋上觀景,在釣魚台邊戲水,在白塔前憑吊。那時,我國正處在饑荒年代,經濟困難時期,瓜菜代,吃不飽。校園內正好有一麵塘,我想起了幼時曾釣過魚,於是,便買來了魚鉤釣魚、彎鉤釣鱉,來改善夥食,增加營養。釣鱉很有趣,用幾根小竹竿分別拴上釣線和彎鉤,在彎鉤上穿上大蚯蚓,把釣線放進水中,把釣竿分別插在岸邊,在夏日中午10點左右,鱉(又叫甲魚)就會到岸邊來覓食,這時你便會看到釣竿和釣線被上鉤的鱉拽得顫動,你把釣竿一提,一個鮮活的大老鱉就被釣了上來。這時的心情會興奮不已,同去的王家倫也高興萬分。我們把釣來的鱉殺死洗淨放在飯盒裏,再放點醬油或鹽,送到廚房去蒸,蒸好了共享。在瓜菜代的歲月,能吃到這樣的東西,算是口福了,盡管沒有作料烹調,但吃起來依然有滋有味。釣多了,吃不了了,便拿去賣,僅0.38元一斤。可現在,野生鱉38元一斤也買不到,因為,它是高級營養品,補品。

在當時“政治掛帥”“紅透專深”的口號下,人人都是謹小慎微的君子,不敢隨便說話的,但我和王家倫還可以說點心裏話。他帶來的山芋麵也給我吃過,偶爾上街吃碗麵,或是吃頓飯,都是他付錢和糧票。因為我是孤兒,沒有經濟來源的,僅憑每月3元錢的補助費買點日用品後便所剩無幾了。他為人忠厚、老實、誠信、隨和,和他在一起,沒有戒備,無需提防,叫人放心,在大學裏算是較好的朋友了。

2009年,我接到高中同學的來信,說9月19日在母校南京金陵中學聚會,慶祝我們畢業50周年。我想順便去徐州看看我的大學同學王家倫,因為母校一別,轉瞬45載,非常想念他。於是,我請河北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圖書事業部的梁誌林同誌,把《入塞》詞書寫成條幅,順便捎給他。9月26日,我結束了南京之行之後,便來到了徐州。在火車站,見到了他。他的形象沒有怎麼變,隻是,胖了點;依然戴著眼鏡,隻是,鏡片上增加了幾個圈。頭上的發也隻是少了點、白了點。他拿著一個棕色的布袋,裏麵裝點什麼,不得而知,急匆匆地朝我走來,儼然一副老學究的模樣。他一眼便認出了我,可見,我的形象也沒有怎麼變。他說“剛參加一個研討會,我沒有去參加會餐就來了”。隨即,帶我上了公共汽車,大概坐了三四站,來到泰來賓館安排我住下。這是一個兩人住的房間,很清靜,也幹淨。他說:“我包下了,就你一人住。”接著,把第二天下午六點開往北京的臥鋪火車票給我,這是我們事前約好的。不一會,我們去飯館吃飯,邊吃邊聊。我說在南京見到了張莉莉、朱金梅、周榮英、劉茂田、居中蕾和陳祥珍,並在鼓樓食為先餐廳聚了餐。這次聚會是應我的要求,由張莉莉招集的,酒席也是張莉莉操辦的。席前,我把事前準備好的筆記本遞給他們,叫他們先看扉頁,再寫自己的衷言。扉頁上寫著:

四載同窗,四十五年分別,一朝相見,其心情如何?惜別、懷念、喜悅

特別是對一個飄落在北國的南方遊子,我心悲涼,轉而興奮、激動!謝謝大家的

到來,請各位留下您的衷言!於2009年9月18日中午南京食為先餐廳。何有益。

結果,他們都很給麵子,各人都留下了心聲,很是難得。酒席上的菜,是張莉莉事前點好的,少而精,非常可口。既吃得好,又吃得飽,花錢少,不浪費。席間,各自談了自身的情況,其樂融融。我也用自帶的相機拍了不少照片。席終,我起身去買單時,張莉莉說“錢早付了,你來南京是客人 ,理當我們請你,怎能讓你買單?”我隻好作罷,深表謝意。

王家倫也談了他畢業後的情況,先是下鄉勞動,繼而去教小學,最後才落根徐州師範大學。現在是中文係主任、教授,又是江蘇作家協會會員,有兩本著作問世。

第二天,按照我的意思,他通知了在徐州的孟憲章、韓廣芝二位同學。他們是我大學同宿舍的同學,一見麵,當然是高興萬分。我們在王家倫的安排下,乘坐其子的小臥車,遊覽了徐州名勝雲龍湖、拜謁了雲龍山的季子掛劍台,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等。中午了,我們在飯館吃飯時,王家倫點的一道魚,引起了我的興趣。服務員端上來的是一隻有小臉盆大小的鍋,鍋下有加熱器,鍋內的魚,味道鮮美,挺好吃。吃到中途,服務員端來湯料,倒進鍋裏,點燃加熱器,又是一道鮮美的湯——典型的北方風味。我們酒足飯飽之後,回到泰來賓館暢談,我同樣讓他們在我的筆記本上留言。現選其二如下:

其一

同學聚會情意長, 圍坐不聞酒菜香。

悠悠歲月似流水, 風華不再兩鬢霜。

張莉莉2009,9,18

——略帶一絲傷感。

其二

青春難駐 風韻猶存 平和曠達 頤養天年

王家倫2009,9,26於徐州

——非常樂觀,帶有豪氣與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