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散文篇 第七章
十九 在我兒何驍婚禮上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親友“
今天是何驍、張雪君的結婚大喜的日子,我們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為他們高興,為他們祝福:祝福他們永遠甜蜜,永遠幸福,恩恩愛愛,和和美美!
對於你們的大駕光臨,作為何驍的父親,我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激。由於你們的到來,使婚禮隆重而熱烈,使婚宴燦爛而光輝,使一對新人更加光彩,也使我們做家長的無限風光。在這裏,請允許我代表我的全家對你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和熱烈地歡迎。借此機會,對兩位介紹人也表示由衷地謝意和敬意!
在此,我還要向雪君的父母及其親友們鄭重地表示,雪君嫁到我家,不僅是兒媳,而且是女兒,請你們放心!因為我們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就盼望女兒,然而,老天不從人願,偏偏賜給我們兩個兒子。今天,聽到雪君叫我們:“爸爸媽媽”,我們能不高興而激動嗎?能不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閨女來疼愛嗎?我們希望當我們白發蒼蒼、垂垂老矣、行動不便的時候,她也會像對待她的父母一樣孝敬我們。我堅信,雪君能夠做到,一定能做到。
尊敬的親友,今天略備酒菜,不成敬意,無論好賴,敬請大家開懷暢飲,吃好喝好,才是給我麵子,我謝謝大家了!
最後,讓我們在祝福新人的同時,也祝福在坐的各位:身心健康,幸福長壽,家庭美滿!在一對新人享受喜慶和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同喜同樂吧!在我們同喜同樂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燕趙大酒店餐飲部的員工們、廚師和服務員,是他們用辛勤勞動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這樣幸福、歡樂、喜慶的環境,我也表示由衷的謝意!
2002.10.21日中午12時
二十 不規範用字在我市街道上隨處可見
編輯同誌:
3月6日,市報頭版刊登了“我市開展語言文字規範化宣傳月活動”的消息:我市確定3月份為語言文字規範化宣傳月,並號召中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走上街頭,“對全市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商店的牌匾、招牌、地名、路名、站名牌,廣告、布告的用字作調查,指出其不規範用字,為我市文明建設作出貢獻”。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應為之叫好的事情。於是,我率先響應號召,自願抽空在街上走了一遭。途徑我市一些主要街道和繁華區,不規範用字的牌匾、招牌和廣告不時映入眼簾,略記如下:
寫繁體字的有:百花電影院西側的“威龍餐廳”,“龍”和“廳”都寫成了繁體;新華路上的“福盛園飯莊”的“莊”、“鳳凰餐廳”的“鳳”和“保定市三豐軸承經銷處”門口招牌上“低壓電器”的“電”都寫成了繁體:“商業大廈”的“業”也是繁體。
寫異體字的有:建華北路路東的“忘返電子遊戲廳”,門上的牌匾把“遊”寫成了“遊”;新華路上的“保定賓館”,“館”寫成了“錧”;裝飾商場樓上有一大橫幅“三樓中外名優家具彙展”,“家”寫成了“傢”。
寫別字的有:在百花電影院售票口處立一廣告牌,上書“中國台聯西安歌舞藝術團”,“舞”寫成了“午”;裝飾商場樓上大橫幅“三樓中外名優家具彙展”,“具”寫成了“俱”;在永華北路路東,有家“永益副食經銷部”,“副”寫成了“付”。寫錯字與不規範簡化字的有15處之多,如有的把“隆”子中間一小橫去掉,有的“餐”字隻寫了左上角,有的是把“钅”旁和“訁”字旁的最後一畫變成了兩畫,等等。(因有些字錯得離奇,印刷上難以表示,故不再一一列舉——編者注)
筆者發現的這些不規範用字,在牌匾、招牌和廣告中出現頻率極高,在社會上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大。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發現一個糾正一個,以免謬種流傳,影響古城的文明建設。
二十一 現行中專語文課本之我見
我們現在用的這套中專語文課本是當時的中專語文教材編寫組根據一九七九年教育部製訂的《中等專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編寫的,從一九八○年初版至今,已多次印刷,說明它曾在中專語文教學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受過中專師生們的喜愛和歡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使得這套課本在內容上已有諸多不適,如葉帥的《八十抒懷》詩中的“長征接力有來人”的厡意,周總理的《要造成一種民主風氣》一文中的反右派論述和毛主席的《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一文中的城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歸屬等問題便是。所以我以為這套教材首先應從內容上來個吐故納新,加進一些反映改革開放等新的內容。
其次,這套課本內容廣泛,涉及古今中外;體裁多樣,包括詩詞文賦。文又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和小說等。同時,全套課本又分上下兩冊,上冊又分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兩分冊;下冊亦然,真可謂麵麵具到了。課文多是從七九年以前的高中課本中選來的,再加進少量的應用文便組成了這套課本。可我們是工科中專,當然對於工科中專的學生給他們多接觸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以開闊眼界,增強自身的文學修養,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通過學習各種文體知識並掌握其寫作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沒有什麼不好。但工科中專畢竟是以學其專業和專業基礎知識為主的,學生不可能騰出過多的時間來學文學。盡管教學大綱明文規定全套書教學時數為三百學時(包括作文),但一般工科學校的語文課是排不到三百學時的。我們學校僅排了一學年,每周四課時,按一學期二十周計,一學年僅上一百六十學時來完成是無論如何也不好辦的。若增加課時,那麼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時就得相應地減少,這勢必要影響工科中專畢業生的技術業務素質。因此,我以為從實際出發,從原課本中刪掉一些詩詞和全部的賦、小說以求精,適當增加一點應用文,把三百學時壓縮為二百學時。這樣就可避免每學期的課文上不完,語文老師落埋怨的弊端了。
再次,我想就課文中的幾條注釋吹毛求疵如下:
一、《井岡山散記》一文中有關米襄陽名“芾”的注音錯了,此字在此不讀fèi而讀fú,“芾”是兩種讀音三種意思:讀fèi是微小貌;讀fú:一是草木茂盛義,一是古代官服外的蔽膝或祭服、禮服上的花紋義,也寫作“韍”。一般說來,中國人的名字總是有一定意義的。米襄陽是宋代著名書畫家,名字取“微小”義似覺不妥;取草木茂盛義或古代服飾的蔽膝或祭服、禮服上的花紋義,還符合這個山水潑墨畫家的名意,更何況《現代漢語小詞典》和《新華字典》上明載“米芾也作米韍,”“芾”通“韍”,讀作“fú。”所以,課本中把“芾”注音為fèi是不對的。
二、《登泰山記》一文中“稍見雲中白若摴蒲數十立者,山也。”的句子。課本中把“摴”的讀音注為shū,其實查遍大小字典皆無此讀,正確的讀音應為chū,是印刷的錯誤,還是編者的疏忽,不得而知。
三、《〈夢溪筆談〉二則》一文中的《雁蕩山》第51頁中注⒁說:〔圖碟〕,地圖,文書。若按此注,該文的第一句“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碟,未嚐有言者”,隻能這樣翻譯:溫州的雁蕩山,是天下風景秀麗非凡(的地方),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文書上,從未提到過(它)。這樣翻譯勢必與下文的引用——“西域書”和《諾钜羅讚》詩”裏有提到“雁蕩山”的自相矛盾,因為“西域書”和“諾钜羅讚詩”皆是唐代以前的書籍。為解除這一矛盾,應在該文的注⒁的“文書”二字後麵加括號說明:“此專指地理書籍”便明確了,因為從我國北宋以前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經》、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以及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等書中皆未提及過“雁蕩山”。(請參閱八一年《中學語文教學》第九期顧振彪文)
四、《阿房宮賦》中對“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的“落”的注解為“原意是居的意思”。我以為這一注釋與課文並無關係。“落”的原意是否是“居”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查了大小詞典,皆未發現“落”的原意是“居”的意思。若是原意,一般都是列在辭書條目的第一義項,而“落”的第一項是“草木零落”,“落”是“下落”之意。可見“落”的原意並非是“居”,更何況把“原意是居的意思”注在這兒對理解課文也是毫無幫助的,隻能把學生領入費解的迷宮。若說“落”與“居”有點關係的話,那就是辭書上解釋的“人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但這不是第一義項,決非是什麼原意。所以,我以為我們注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象這樣的注釋不但達不到目的,相反還增加理解的難度,因此可刪去。從《辭海》中,我們找到了明確的答案,“落”的第十二義項解釋為“屋簷上的滴水裝置,俗名簷滴水,杜牧《阿房宮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由此可見,“落”是簷滴水,但在課文中解釋為量詞“座”或者“所”還是恰當的。
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旦日”,課文注解為“明天”,我以為不妥。查《辭海》、《辭源》,“旦日”是可以解釋為“明天”的,但也可以釋為“白天”。我以為在這兒釋為“白天”更好。就文意看,作者固然是讚美齊王納諫,修明政治,使齊國強大,不用武力在朝廷上便可戰勝敵國。但是,作者是通過著力表現鄒忌的聰明才智來達到這一目的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隻有把“旦日”釋為“白天”才更適合。因為這樣,會使時間更為緊湊,文意更為順理成章。你看:“朝(早晨)服衣冠”問妻妾,“旦日(白天)客從外來”問其客,“明日(第二天)徐公來,”問徐公,“暮(第二天晚上)寢而思之”,這前後所用的時間為兩天。若把“旦日”釋為“明天”,“明日”釋為“旦日”的明天,則前後共用三天的時間,若想表現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思路敏捷,當然是用在最短的時間內決策問題為佳了。因此,我認為“旦日”應注為“白天”而不是“明天”。
六、《張衡傳》中對“衡善機巧”句中的“機巧”注為“指器械方麵製作的巧妙”,把“巧”釋為形容詞“巧妙”了。據此,學生必然將“衡善機巧”譯成“張衡擅長於器械製造方麵的巧妙”。“擅長……巧妙”顯然是動賓不當的病句,因此,此處的“巧”不是“巧妙”之意,而是“技能、技術、技巧”之意。我們查查工具書便可知道,《說文》:“巧,技也。”《廣韻》:“巧,能也,”《辭海》、《辭源》則將“技”列為“巧”的第一義項,可見“技”是“巧”的本意,而“精巧”“巧妙”等則是“巧”的引申義。由此,我們可把“衡善機巧”譯為“張衡擅長機械技術”,把“機巧”注為“指機械方麵製造的技術”,這樣,就不僅文通句順,而且也語意精當了。
最後,在課本上冊第一分冊《紙漿原料——蘆竹的調查》一文中有這麼一個句子:“一些科教部門如浙江農學院等已開始或即將開始有關蘆竹的研究,選題有種的選優、提高產量、防治白蟻蟲害等等。”我以為這個句子有點費解,費解的原因在於句中“……選題有”的後麵丟了個冒號。若添上冒號,變成“一些科教部門如浙江農學院等已開始或即將開始有關蘆竹的研究,選題有:種的選擇、提高產量、防治白蟻蟲害等等。”這個句子意思就明確了。
綜上所述,我以為這套語文教材有重新修訂的必要,拙見如此,當否還望同行批評指正。此僅拋磚,必引玉來,我想、我望、我期待!
1988,5月
二十二 在教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在坐的都是新老師,我想就教學的一般要求,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以供參考。
我是教語文的,但我不想就特殊的語文教學來談,而是就一般的教學情況來談。重點談課堂教學。
一備課:不但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備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來確定教授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哪些地方該祥講,哪些地方該略講;課後的作業和練習該留什麼等,要做到心中有數。
二課堂教學:我想談以下七點。
⒈聲音要大,大到使全班學生都能聽清楚。
⒉話要簡明準確,形象生動,不可含糊其辭、似是而非,莫掕兩可,叫人琢磨不定。盡量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使學生聽則有趣、琢磨有味。話要說慢一點,使學生把你的每一句話都聽進去,不可象留聲機,機關槍,隻管放,不管效果,要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在學生的腦子裏思想上起作用。
⒊板書要有條理,不可雜亂無章。講課時,要在黑板上列重點提綱。提綱可放在黑板的中間,也可放在左邊。放在中間,則兩邊可邊講邊寫;放在左邊,則右邊的廣大板麵可邊講邊寫。寫,是為了幫助講的理解,切不可無的放矢,寫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寫在黑板上的字必須清楚工整,切不可潦草或是錯別字及不規範的簡化字,以免謬種流傳。
⒋講課時要隨時注意學生的表情和眼神,因為從中你可知道學生聽明白了沒有。聽明白了,你可繼續往下講;沒聽明白,你可重點地重複一下,或反問一下,叫學生思考、回答,或讓學生發問。
⒌課堂上紀律要嚴,氣氛要活躍,爭取做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歡迎學生發問,提出和老師見解不同的問題,也鼓勵學生互相爭論。爭論要有理有據,以理服人,不可固執己見。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課後查資料找論據,下次再討論,直到把問題弄懂弄通,認識一致了為止。當然,有的是學術界有爭論的問題,一時得不到一致的意見,那就可以把幾種見解都擺出來,老師表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不強求學生接受。
⒍在講授時,要求學生注意聽,認真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聽而不記,即使記憶力再好,時間一長,就有可能忘掉。記的目的是為了今後備查。
⒎提問可打分,可不打分,教師根據情況自訂。提問可在講授新課涉及到舊課時隨時提問,亦可安排在下次課的開始,檢查上次課布置的練習時,通過提問,複習舊課。總之,提問要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
三.作業處理:作業一般安排在下課前三五分鍾布置,當然也可以在一個問題講完之後布置。作業批改可根據教師時間而訂,全批全改固然好,但若是時間緊,忙不過來,亦可抽批抽改,亦可分組重點批改,甚至可不批改(這隻可偶一為之)。抽批抽改、重點批改和全不批改,必須有課堂訂正。課堂訂正或由老師直接訂正,或通過檢查作業訂正,或提問學生,由學生回答訂正。總之必須有訂正,沒有訂正,那就是不負責任了。批改後可給分或打等級,因為這可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秀的,還可課堂上宣讀名字,以示表揚;差的不提名,冷冷地說一下。
最後說一說教書育人。我們是成人中專,學生都是來自工礦或機關的工作人員,似乎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不管或放鬆。我以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學校,擔負著教學和教育的雙重任務,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培養“四有”人才,單純地傳授知識的學校,在我們國家、其實在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沒有的。我們教學必須教出一支又紅又專的祖國需要的建設人才。這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我的話完了。
1988年元月
二十三 休學在母校
1960年暑假,我回到南京,名為看病,實想休學。因我是孤兒,無處落腳,這時,正好高中同班同學劉忠平因病休學,耿順龍因病退學,皆在母校生產勞動辦公室邊休養邊工
作,於是,我得以在母校住了下來。
我得的是“神經衰弱症”,在揚州師院已病了很久,校醫室是看不好的。這次回到南京,在南京工人醫院開一張證明寄回揚師院,先申請休學,繼而再開一張“病未愈”證明,申請退學,來年再考,這是我原先的打算。
其實,我是無病呻吟。在我向往大學的心目中,大學定然是南京大學、南京師院那模樣。校園定然是高樓掩映在藍天下綠樹間,道路彎曲在修整的冬青間,草坪碧綠如茵,有廣闊的操場,整潔的跑道和壯麗的體育館。整個校園,環境安靜幽雅,氣候宜人,定然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我曾羨慕不已,做夢都想置身其間,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大學學子。然而,來到揚州師院以後,眼前的一切和我想象中的大學差距甚遠。校園高低不平,操場很小,沒有體育館,飯廳、寢室、教室都很簡陋,自來水裏有砂土,晚上的電燈泡發出的是紅光……總之一切別說和南大、南師院相比,就連和我的母校金陵中學相比,也相差甚遠。盡管學校很看得起我,在開學典禮上,就宣布我為班的團支部組織委員,但麵對如此環境、條件和設施,思想上由被錄取的興奮漸漸產生了惆悵和失望。再加上廬山會議之後,當時的口號是“反右傾鼓幹勁”,反右傾則搞人人過關,叫人們個個向黨交心,說心裏話。老實人說了,說了以後就挨批挨整,弄得人心惶惶,個個成了謹小慎微的君子,心裏卻大呼上當。我也是響應黨的號召,說了“學校的自來水裏有砂土,電燈泡晚上發紅光”,也被批為“不愛揚師院”。心裏有說不出的委屈,又叫人家說,說了就批人家。自此,思想上產生了退學的念頭。
另外,還有兩件事,更堅定了我退學的念頭:其一,此時全國饑荒,同學們都吃不飽餓肚皮。在飯廳裏發生的一幕,更令我憤憤抑鬱。一班有一位徐州同學,因打稀飯給的少和舀粥的工友發生了爭執,在爭執間,這位工友竟然舀起一瓢滾燙的粥往他頭臉上潑去,燙得那同學慘叫不已。周圍的同學雖憤憤卻都不敢作聲,因為工友欺負同學的事在這兒實在太多太多,同學都是敢怒而不敢言,這可能與“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知識分子要改造”的大氣侯有關。其二,就是三班有一位南京同學被打成思想反動學生,挨批挨整。一天在批判大會上,他大呼冤枉,連連不斷。他的“反動”,不外乎是家庭成分高,或是平時說話不注意,牢騷怪話多了點,被人抓住把柄,無限上綱,於是成了反動學生。之後,便和“思想有問題的”其他人一塊去菜園種菜,謂之勞動改造,實際是以之懲罰。耳聞目睹眼前這一切,令我毛骨悚然,心有戚戚之感。我想,我還是走吧,離開這可怕的地方。
60年暑假,我毅然回到了南京,邁出了退學的第一步。
高考前,賈其銳書記召開高三幹部會,號召幹部帶頭報考師範院校。我是國家一手培養的,自始至終都是享受甲等人民助學金和全免費,班主任章明華老師稱我是“十中的兒子”。我能不響應號召嗎?於是我把第一、第二張表的所有誌願都填上師範院校。為此,學校表揚我,還特地邀請我參加離退休老教師茶話會。我在會上發了言,表決心,表示要在黨的教育事業上辛勤耕耘一輩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向在坐的老教師學習。當時的《南京日報》也表揚了我,我沉浸在喜悅和光榮中。可是,大概是因為緊張過度,就在臨近高考前,我突然病倒了,高燒不斷,沒有好的跡象,住在校醫室,同學老師為我著急,章明華老師買來西瓜看我,可高燒就是不退。校醫王兆秀和老師都勸我“別考了,明年再考吧!”可我心裏想,別人不考會有個去處可療養複習,可我一個孤兒,何處可安身?於是,我不顧人們的好心勸告,毅然要去考試,校醫,老師無奈,隻好用學校的三輪車把我送進考場(在南師院)。懷揣學校開的一張證明,每進考場時,把它交給監考老師,請他注意我的情況,以免出現意外。就這樣堅持考到最後一門外語,實在起不來了,才未去考。試想,這樣帶病考出來的成績會好嗎?更何況最後一門外語沒有成績,總分肯定要落下來。盡管後來學校為我開了一份證明,證明我外語未考是因病,請照顧錄取。我想,我錄取的希望是非常渺茫了。別說第一張表錄取全國一流學校了,就是第二張表(二流學校)的可能也是渺茫了。然而,沒曾想到,當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竟然是我第二張表的第一誌願——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我喜出望外,是何等地快樂和高興啊!我興衝衝的滿懷幸福的喜悅來到了揚師院。
然而,在這裏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耳聞目睹這一切,使我由一顆火熱的心,慢慢冷卻,以至於到了冰點,我徹底地失望了。就憑南京工人醫院的一張證明,我便托同學為我辦好了休學手續。
拿著休學手續,我找到了賈其銳書記。賈書記,軍官出身,為人忠厚樸實,非常平易近人,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和同學的關係很好,我們都很尊敬他。 賈書記知道我是孤兒,便操著一口蘇北口音對我說:“你是十中一手培養的,就把這兒當作自己家,你就在勞動生產辦公室邊工作邊休養吧,每月給你25元生活費。”我又一次喜出望外,高興極了,內心充滿了對賈書記的感激之情。於是在總務處主任覃裕才的麾下,在勞動生產辦公室幹了起來。
這期間,我白天工作,夜晚複習數理化,準備考理工科大學。我的工作不固定,先後在校辦工廠幹過鉗工,車工,鍛工,還給學生上過勞動課,帶領他們在菜園澆水施肥等。使我十分心痛的是,昔日綠草如茵的北操場,原是一個足球場,足球場的西麵是校足球隊練習射門的所在,東麵的草坪又平又美,酷似一層綠地毯,同學們常坐其上休息聊天。或兩三個,或三五個在一起求證幾何題,十分幽雅愜意。星期六足球比賽也在這裏。然而,現在已開墾成了菜園,真叫人心裏不是滋味。這時,全國的饑荒,使黨內外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給國家、人民帶來的負麵影響,於是有了彭德懷的“萬言書”了。然而,他因此竟被打成了右傾分子,這真應了林彪曾說過的“誰說真話誰完蛋”的奇言怪論。民間就有這樣的傳說:五八年,農業是豐產而不豐收。原因是人們都去大躍進、大煉鋼鐵去了,把豐產的糧食雜物等都爛在了田裏無人收。這樣勢必會造成寅吃卯糧,而卯年無收,饑荒就不可避免了。之後,又說成是“三年自然災害,蘇聯逼債”造成的。蘇聯逼債或許有之,但導致全國饑荒的直接原因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有識之士都是心知肚明的,隻不過在當時的高壓政策之下,人們是敢怒不敢言罷了。蒲鬆齡老先生在他的《促織》一文中說得好:“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六○年饑荒,在古老中國的大地上不知餓死了多少人,我不信沒有人統計過,這究竟是誰之過?天下之大,有幾人能和彭德懷、張聞天、黃克誠相比?因此,我覺得應該寫彭德懷頌、寫張聞天、黃克誠頌,是他們在廬山會議上冒死反映民情,為民請命的,難道不值得讚揚和歌頌嗎?由於饑荒,全國人民不得不餓肚皮,瓜菜代。於是母校綠草如茵、美麗的北操場變成了菜園,真是可悲可歎啊!
在這期間,我還和洪大中副校長一塊做過“人造肉”。所謂人造肉,就是用什麼東西作原料忘了,好像是淘米水之類的東西,把一間小屋糊得嚴嚴實實,用上好的無煙煤燒得屋內暖洋洋的,使原料發酵,上麵發酵後的漂浮物,就美其名曰“人造肉”了。這東西究竟為何物,我至今也搞不明白,然而,這就是人們在當時吃不上肉,想出的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罷了——我想。
在此期間,還有一件事值得提一下,那就是我在鍛工車間的時候,接到一個打磨心的任務。它的形狀當然是正方形的立體,中間有一個圓孔。規格是有了,你要用圓鐵棍作原材料,這樣,就得通過學過的立體幾何算出來下料,下的料,和打出來的磨心正好相等。為此,得到覃主任的誇獎,他把我這種學以致用的經驗,特地寫進了他的年終工作總結裏,我感到很自豪。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我想在工人醫院繼續開一張“病未愈,需繼續治療”的證明,申請退學,再考個好的理工大學。然而,老師同學都勸我別走這一步,並說“萬一考不取怎麼辦?”我考慮再三,心想他們說的也有道理,於是在六一年的暑假後,便硬著頭皮去揚師院複學了。
今天,回想我對母校金中的感情為什麼這樣深?雖離開母校近半個世紀,但隻要母校有活動,我都樂於前往參加。百年校慶我參加了,一百一十一周年校慶和我們五九屆高中畢業生畢業四十周年聚會我參加了,今年一百二十周年校慶,我未買到火車票,乘長途汽車我也趕去參加了。隻要想到母校的培育之恩,章明華老師說我是“十中的兒子”,賈書記說“母校就是你的家”,我總是感激涕零,可以說,沒有母校,就沒有我的今天。
最後,讓我用我的《八聲甘州?金中戀》的最後幾句作結吧:“問鍾聲,因何悅耳?母子情,呼喚永無休。今花發,感情依舊,戀戀悠悠。”
於○八年十一月
二十四 我想起了饑荒年代
現在,要飯的,你給他吃的,甚至白花花的饅頭,他都不感興趣,他要的是錢,回家蓋樓房。據說河南有些人就是靠這個行當致富的,他們是職業行乞者。走在街上,你還會看到好些人是胖子 ,甚至好多小孩也是胖子。在電視、報紙和雜誌上也常會看到減肥廣告。這使我想起幾十年前我寫的一首詩的詩句“鵠麵鳩形滿中原”,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啊!那是饑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