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10年10月
天目湖的由來
美麗的天目湖,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令無數遊客心馳神往。如今,走遍祖國大地,到處都可以聽到對天目湖的讚美之聲。完全可以這麼說,自古以來,溧陽的山水風物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聞名於天下。其實,天目湖是由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躍進時期,溧陽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修建的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組成的。那麼,這兩大水庫是怎樣嬗變成天目湖的呢?因為我曾經是溧陽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參與了天目湖旅遊開發的全過程,對領導者如何決策、建設者如何開發以及媒體如何宣傳等等情況都比較清楚,現在我就開始敘說天目湖旅遊開發、建設的工作曆程。
1989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天上還在下著毛毛細雨。溧陽沙河水庫招待所東邊的陡坡上,疾馳而來的一輛麵包車因坡陡路滑,“嘎”地一聲停了下來,駕駛員減擋之後幾次踩足油門試圖衝上坡去,可是四個汽車輪子隻是在原地打轉。這時車上下來三個人,第一個下來的叫楊大偉,是常州市總工會主席,後麵跟著下來的兩個分別是溧陽縣總工會主席楊留妹和組織部長吳林法。三人冒雨到車後使勁幫著往上推了一把,汽車大聲吼叫著衝上了大壩,而汽車輪子卷起的泥漿全濺到了楊大偉等三人的臉上、身上。楊大偉朝大壩上走去時,留心看了一下砂石路麵上被汽車輪子刨下的凹槽,苦笑道,這路真差!這時大壩上卻歡呼開了,啊,真美,溧陽還有這樣的好地方呀?原來,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陳秉權到了常州,有人推薦說溧陽沙河水庫景色不錯,還有美名遠揚的砂鍋魚頭,因而常州市總工會的楊大偉、張曉霞等人陪同陳秉權到沙河水庫來的。楊大偉同誌雖然在溧陽上黃煤礦工作過,但沙河水庫卻從未來過。楊大偉走到已經下車的陳秉權、張曉霞他們身邊,舉目遠眺,隻見水庫四麵皆山,岸線曲折,山彎水繞,山重水複。此時天空正下著蒙蒙細雨,水麵碧波蕩漾,群山蒼翠空濛,真似一幅美如仙境的山水畫。楊大偉看著也情不自禁地讚歎說,啊,這裏真是個好地方!
楊大偉再也沒有想到,一個星期之後,他會被組織上任命為中共溧陽縣委書記。1990年2月7日上午9時,縣委在人民電影院召開了三級幹部大會,這是楊大偉第一次公開亮相。時年三十八歲的楊大偉走到講台前作工作報告時,台下一千多名縣、鄉鎮、村三級幹部的目光都''刷”地聚到了他身上,大家看到他上身穿著件銀灰色茄克,白皙微胖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看上去像個白麵書生。他雙手拿起講台上事前放好的講話稿,但未宣讀,而是抬起頭笑微微地朝台下的三級幹部們點了一下頭,人們看到他眼鏡片後麵的眼睛裏閃爍著聰明睿智的光亮。他操著帶有常州方言的普通話說道,同誌們,組織上委派我到溧陽來工作,我很高興。溧陽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曆史悠久,山好水好人更好,我想和縣委一班人一道,在溧陽這個舞台上為溧陽人民辦些實事,希望同誌們能積極支持我們縣委的工作。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這幾句開場白等於是他的就職宣誓,也是他的內心表白,待掌聲漸漸平息下來後,楊大偉作起了縣委工作報告……轉眼到了秋天。國慶節後的一天,省旅遊局副局長陳人羽到了溧陽,楊大偉陪同他遊覽了沙河水庫。楊大偉與陳人羽同是武進橫山人,因是老鄉,所以顯得分外親熱。楊大偉陪同陳人羽漫步在大壩上邊走邊說,我到溧陽工作快一年了,我發現溧陽最大的優勢是山水資源豐富,說罷他抬手指指青山隱隱的南山說,你看前麵的群山,層層疊疊的多有層次。你再看看群山環抱的水麵,水光瀲灩,清澈透明,水下的石塊都看得清清楚楚。哎呀,你再看看前方的湖麵上,還有一群群野鴨子在戲水呢……陳局,我曾乘坐機帆船到水庫裏轉過一趟,從大壩到上遊的平橋吳村,有十三公裏長呢!陳人羽遙望著上遊方向驚奇地說,沙河水庫這麼大呀?楊大偉興奮地說,我們溧陽還有一個大溪水庫比她還要大呢,站在大溪的大壩上遙望水庫裏麵,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真可以同太湖相媲美呢!楊大偉接著說,溧陽不僅山水資源豐富,而且曆史悠久,人文資源也很豐富。隨後他分別講述了史貞女義救伍子胥、蔡邕讀書台、李白和孟郊在溧陽等等幾個曆史故事。陳人羽聽得人迷了,他笑望著楊大偉說,大偉真了不起啊,到溧陽的時間不長就成了溧陽通啦!這時的楊大偉笑了,接著說道,陳局,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講這些嗎?陳人羽一臉茫然地搖搖頭。楊大偉笑道,我到國外考察學習過,歐美發達國家都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一直保持著十分興旺的勢頭。最近幾年東南亞國家緊緊跟上,旅遊發展勢頭也很迅猛,帶動了本國經濟的發展。由此我聯想到我們溧陽,如果溧陽的山水資源可以搞旅遊開發,這對發展溧陽經濟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是旅遊局長,請你幫我指點指點,我的想法是否切實可行?陳人羽聽後沉思一下說,你的想法很好,很有超前意識。你也知道,原先我在《新華日報》工作,後又調到省委組織部工作多年,近年來剛調到旅遊部門,對旅遊開發不太懂行。不過,我可以幫你們請一批專家到溧陽來實地考察一下,請他們來幫溧陽來把把脈,這裏到底有無旅遊開發價值,你看怎麼樣?楊大偉高興得拍拍陳人羽的肩膀說,太好了,請你盡快安排他們到溧陽來。
沒過幾天,陳人羽真的約請了南京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金雄強、旅遊規劃設計專家楊培玉等五六位專家到溧陽。楊大偉雖然是位年輕的縣委書記,但他思路寬,點子多,工作方法也很對路,善於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看到陳人羽約請的旅遊業專家到了,他撇開一切事務,專門陪同這批專家冒雨考察了沙河水庫、大溪水庫和龍潭林場等幾個地方。專家們看了兩大水庫秀美的湖光山色,水庫周圍恬靜的鄉村田園風光,龍潭林場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還有橫澗、平橋峰嶺疊翠的十萬畝竹海,專家們一致認為溧陽南山地區這些特色正是國內外旅遊者偏愛的景觀,也就是說,溧陽的旅遊資源豐富,基礎很好。溧陽又是個江南古縣,人文曆史資源也很豐富,如果把伍員祠、蔡邕讀書台、太白樓與孟郊祠等曆史文化遺跡恢複起來,溧陽的自然景觀和文史古跡對遊客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楊大偉、王家富等縣委、縣政府領導,在縣招待所會議室聽了專家們的評說、指點,個個喜出望外。
陳人羽看著喜形於色的楊大偉笑道,大偉同誌,我實話實說了,溧陽旅遊資源豐富,基礎很好,但你們的道路太差了,這是製約溧陽經濟發展包括旅遊事業發展的瓶頸,希望縣委、縣政府重視這個問題。楊大偉聽了笑著說,溧陽的道路確實很差,我陪北京客人到沙河水庫去,坡太陡,上不去。我到溧陽來報到這天,從北門進城,一路泥漿,找縣招待所都迷了路。隨後他表態說,請陳局長和各位專家放心,我們一定會在很短的時間裏改變道路麵貌的。
楊大偉同誌說幹就幹,工作十分務實,而且氣魄很大。為了改變溧陽交通的落後麵貌,適應溧陽撤縣設市(經國務院批準,溧陽於1990年12月8曰撤縣設市)後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包括旅遊業)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市委分別於11月2日和12月17日,召開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兩次專題研究交通建設問題。會議決定在加強全市交通道路建設的同時,把溧金(溧陽至金壇)公路、新常溧(常州至溧陽)線等六大工程,作為年內重點建設工程。12月29日下午,市委在人民電影院召開千人動員大會,市委副書記房惟辛同誌代表市委作了題為“若要富,先通路,堅決打勝打好溧戴公路(溧陽至戴埠)改建工程第一仗”的動員報告,要求全市人民要把道路建設作為“建設家鄉,振興溧陽”的誌氣仗來打,當作翻身仗來打。會後市委、市政府共發動二十多萬溧陽人民,又一次千軍萬馬齊上陣,投人到六大道路建設工程,並發動機關幹部和企業家捐款建路,僅用一個冬春就奠定了良好的路基基礎。後在省交通廳、常州市政府、常州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這六條公路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全部建成通車,路麵全部黑色化,基本上改變了溧陽交通落後的麵貌。在這同時,由副市長李向東負責的連接沙河、大溪兩大水庫的沙溪河、由副市長王慶生負責的全長十五公裏的天目湖環湖路也都先後建成,為天目湖旅遊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聽說楊大偉準備利用沙河水庫、大溪水庫來搞旅遊開發,溧陽從領導層到基層老百姓都冒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楊大偉頭腦發熱了,水庫還能搞旅遊?真是天大的笑話!他年輕,在瞎揪(蠻幹),吹吹牛皮他就可以提拔走了……聽到這些議論,楊大偉難受過,煩惱過。晚上,他躺在床上,青年時代在上黃煤礦工作時積下的腰肌勞損的毛病疼得他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加上想起近來聽到的一些風言風語,心中更是感到苦楚與委屈。回想來溧陽工作的三年多來,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連春節過年都不回家,每年都是讓愛人、女兒從常州乘坐公共汽車到溧陽來,陪自己度過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又帶領有關人員向節日堅持上班的幹部、職工拜年去了。為了搞好沙河水庫的旅遊開發,自己千方百計牽線搭橋,把旅遊業專家請進來,又帶領人員走出去,跑省廳、跑北京,爭取方方麵麵的支持,連水庫裏飛馳的遊艇和公路上飛馳的公交車,都是自己到常州玻璃鋼廠和常州客車製造廠買來的,目的是幫溧陽省點錢,幹更多的事情。為了改變溧陽交通落後的麵貌,去年冬天,自己親自率領四套班子領導、部委辦局和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到山東去學習、考察公路建設的經驗,途中遭遇大風雪困在洪澤湖畔,受凍挨餓,饑寒交迫……所有這些是為什麼?還不都是為了把溧陽的經濟搞上去,使溧陽人民盡快地富起來?想到溧陽人民,他想起了自己在市委召開的三幹會上的莊嚴承諾,要在溧陽的舞台上為人民辦些實事,利用沙河水庫發展旅遊事業就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幹任何事情總會有人評頭品足、說三道四的,目前有些人對旅遊開發有些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現象,我怎麼連這麼一點閑言碎語也承受不了呢?這麼一想,楊大偉心裏頓時覺得舒暢多了6利用兩大水庫搞旅遊開發是項重大舉措,楊大偉意識到還是首先要統一領導班子的思想認識,思想一致步調才會一致。因此,他又采用“走出去、開眼界”這個老辦法,於1992年4月下旬,親自率領市領導們到浙江淳安的千島湖考察,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使大家看到發展旅遊經濟對現代服務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旅遊開發的信心和決心。
從浙江千島湖回來之後,接著召開四套班子聯席會議,就沙河水庫、大溪水庫更名為天目湖作了專題討論。楊大偉說,搞旅遊開發要加大對外宣傳,如果講沙河水庫、大溪水庫,不美。我們應向浙江學習,他們的千島湖也是水庫,取名為千島湖,美得很,靚得很。因此,我們也應為沙河、大溪兩大水庫重新取個名字。我征求過不少同誌的意見,其中省裏有位老領導為我們取名為天山湖,這個名字很大氣,但容易讓人誤認為是新疆,我覺得應改一個字,就是叫天目湖。目前最集中的是兩個名稱,一個叫天目湖,還有一個叫沙溪湖,現在提請大家討論,到底用什麼名字為好。會上市領導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爭論很大。最後楊大偉歸納、總結說,我看沙河、大溪兩大水庫地處天目山的餘脈,從空中鳥瞰恰似兩隻明亮的大眼睛鑲嵌在溧陽大地上,所以我認為還是取天目湖比較好……大偉書記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領導的讚同,會議最後決定暫用天目湖這個名字,叫得響就用這個名字,叫不響今後可考慮再改名字。並委托市建委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設計《天目湖(暫定)風景旅遊區開發規劃》。這在這年7月,在省旅遊局的推薦下,溧陽天目湖被省政府批準為江蘇省旅遊度假區,這對楊大偉等市領導們來說是個巨大的鼓舞。規劃設計出來後,楊大偉又一次召開四套班子聯席會議,征求修改意見。市領導們看了規劃設計、聽了工作彙報後,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市人大主任蔣品庸說,規劃宏偉,十分美好,我同意這個規劃。市長潘永和說,整個規劃構思很好,景點安排科學合理。天目湖風景旅遊區離周邊大中城市的距離不太遠,隻要我們開發得好,一定能吸引遊客的。市委副書記房惟辛、市人大副主任高益民、市政府副市長李向東、市政協副主席馬榮生等市領導也都各自談了自己的看法。楊大偉待大家都發言後,最後集中大家的智慧歸納、總結說,各位領導都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大家都同意這個《規劃》,我建議會議通過這個《規劃》。在這個《規劃》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有天目湖的特色,秀美、野趣、三絕(水甜、茶香、魚頭鮮)%二是要突出重點景點建設,如湖裏山公園、釣魚台、報恩禪寺等等,起點要高,質量要好。三是要提高沙河水庫招待所的檔次和服務質量,建議政府下決心把沙河招待所改造一下。要把砂鍋魚頭這道名菜的名聲保護好。四是宣傳部門要加大對天目湖的宣傳力度,把天目湖的品牌打出去,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天目湖風景旅遊區的開發建設。
會後,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率領人員多次奔赴北京,邀請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負責人到溧陽,攝製了三部有關溧陽天目湖的專題片,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一套、四套節目中播出。在這同時,市委宣傳部還多次邀請江蘇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等新聞單位記者,拍攝、製作專題節目宣傳溧陽,宣傳天目湖。又邀請《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新華日報》等報的記者來溧陽采訪,撰文發表。尤其值得一書的是《新華日報》總編劉向東來溧一周,掌握充足素材後撰寫了一篇八千餘字的長篇通訊《天目湖的變遷》,在《新華日報》發表後,大塊文章,影響巨大,天目湖的名聲一下子響遍大江南北。通過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經過一批文化名人的熱情謳歌,天目湖猶如一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秀美姑娘,走出南山,走出溧陽,逐漸為世人所了解和熟悉了,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楊大偉在要求宣傳部門加大對外宣傳的同時,更注重在天目湖主辦活動,以擴大影響,吸引人氣。溧陽人都知道,在楊大偉同誌的積極倡導下,溧
陽於1991年4月28日搞了個“中國?溧陽茶葉節”。第一屆茶葉節的開幕式是在溧陽縣城舉行的,第二屆茶葉節是在昆侖工業開發區舉行的。為了擴大天目湖的影響,提高她在外界的知名度,楊大偉建議第三屆“中國?溧陽茶葉節”開幕式安排在天目湖舉行,市四套班子領導一致同意他的意見。1993年4月28日,第三屆“中國?溧陽茶葉節”如期在天目湖畔隆重舉行。晚上8時,天目湖賓館廣場上燈火通明,人山人海,當中共常州市委書記陳玉英同誌在主席台上大聲宣布道:現在,我宣布,第三屆“中國?溧陽茶葉節”開幕!頓時,隨著一陣陣響徹雲霄的轟鳴聲,朵朵禮花騰空而起,在天目湖上空競相綻放,蓬勃而出,五顏六色的禮花錠放出的奇異花朵,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此時,美麗的天目湖畔,空中是一個絢麗多姿、色彩斑斕的火與光的世界;地上是一片萬眾雲集、人聲如潮的歡樂的海洋……
開幕式結束之後,楊大偉等市領導陪同省、市領導和特邀貴賓們,漫步在湖裏山公園的湖濱小道上觀賞“揚州燈會”。為了使茶葉節有轟動效應,
市茶葉節籌備辦公室按照楊大偉同誌的要求,一是在大眾影劇院舉辦大型文藝晚會,邀請蔣大為、毛阿敏等明星來溧演出。二是在天目湖湖裏山公園舉辦燈會,邀請揚州燈展公司精心製作各種戲文燈組和各種燈品在公園裏展出,這些活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楊大偉等各級領導流連在燈廊燈亭中,徜徉在燈樹燈花下,似乎步人了夢幻般的人間仙境。這時天空還在下著蒙蒙春雨,但絲毫沒有影響數萬遊客的興致,曲徑通幽的湖濱小道上,遊客如雲,摩肩接踵,人們爭相觀看《寶蓮燈》、《西遊記》等疊玉堆金、流光溢彩的燈組和燈品,並不時發出一陣陣讚歎道和嬉鬧聲。看著人在燈中遊、燈在人中亮的熱鬧場麵,貴賓中的省旅遊局副局長陳人羽緊走幾步,悄悄拉了走在前麵的楊大偉一下,輕聲說,大偉,你的天目湖旅遊開發的設想已經成為現實啦!楊大偉高興地說,我聽政府辦公室同誌說,今晚天目湖來了五六萬人,不僅深陽城鄉來人了,周邊的宜興、金壇來人了,連鄰近溧陽的安徽廣德、郎溪也來人了,看來天目湖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了,隻要加大開發力度,天目湖旅遊開發的前景一定會十分看好的。陳人羽說,看到天目湖的人氣這麼旺盛,我都為你高興啊!楊大偉笑道,你是有功之臣,我們忘不了你的……
就在天目湖旅遊開發拉開帷幕、初見成效的時候,1994年9月,楊大偉被黨組織調離溧陽,提拔到常州市委任職,擔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後又擔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大偉同誌調離溧陽了,但天目湖旅遊開發的步伐並沒有停止,仍在按照市四套班子通過的《天目湖旅遊開發規劃》在逐步付諸實施。潘永和同誌接任中共溧陽市委書記之後,與市長王悅林同誌商量確定由王慶生副市長分管旅遊、農林水等項工作,並委派他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江蘇徐州、廣西、海南等地參觀學習考察,繼續抓好天目湖旅遊開發工作。市委、市政府借鑒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在政府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采用部門包建景點的辦法,在1995年至1996年的一年時間內,在天目湖景區內建造了八個景點:即建委建天目湖百花廣場,土管局建狀元閣,供電局建彩虹橋、逍遙橋,建工局建中華曙猿館,郵電局建水上樂園,糧食局建湖濱廣場,水利局建水族館,公安局建狩獵場和射擊場。就這樣,
天目湖旅遊區內旅遊景點格局基本上都確定下來了。後在曆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天目湖度假區幾任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天目湖旅遊開發已大見成效,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首批國家4級旅遊區。
以上我簡要地敘說了以楊大偉同誌為首的市委一班人,帶領溧陽人民把沙河、大溪兩大水庫,建設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的工作曆程。還需補充敘說的是,楊大偉同誌在溧陽工作期間,與市委、市政府領導一起,在小平同誌南巡談話精神鼓舞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僅成功地搞了天目湖旅遊開發,還搞了昆侖工業區開發、丘陵山區特色農業開發、蘇浙皖邊貿市場開發,簡稱“四大開發”,為溧陽的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楊大偉同誌離開溧陽已經將近二十年了,但溧陽人仍會經常想起他、講起他、念叨他。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領導,人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
現在,每年到天目湖來旅遊的遊客已上千萬,旅遊收入達一百多億,以“天目湖”命名的各種商品廣受歡迎,天目湖品牌的無形資產更是不可估量。國內外旅遊浪潮的興起,使天目湖成為無數浪花中的絢麗一朵。天目湖聲名鵲起,蜚聲海內外,美麗的天目湖贏得國內外遊客的廣泛讚譽,極大地鼓舞著七十八萬溧陽人民。如今,溧陽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建設“中國遊憩首選地”的定位,積極實施旅遊產業提升計劃,打造天目湖美景,打響天目湖品牌,正以更新的麵貌、更美的景色來迎接國內外的遊客……
寫於2012年10月
溧陽“撤縣設市”的前前後後
1990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批文,同意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縣級)。1990年12月8日,中共溧陽市委、溧陽市人民政府,在人民立體聲電影院隆重召開了撤縣設市大會,這是溧陽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溧陽撤縣設市,標誌著溧陽經濟、社會的曆史性進步,標誌著溧陽曆史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時間過得真快,彈指一揮間,二十年過去了。二十年來,溧陽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都取得了超乎尋常的成就,溧陽的發展之所以能夠邁上快車道,這與當年的撤縣設市有著密切的關係。作為參與溧陽撤縣設市全過程的我,在慶祝溧陽撤縣設市二十周年的日子裏,撫今追昔,回眸往事,當年溧陽撤縣設市的前前後後,都在我眼前浮現出來。
1988年3月5日宜興撤縣設市之後,中共溧陽縣委、溧陽縣人民政府把撤縣設市工作擺上了議事日程。縣委書記吳春生、縣長趙國楨召集縣委辦公室主任潘致炳、政府辦公室主任路發今等人,在常委會議室專門商談撤縣設市工作。春生書記說,去年冬天,我和致炳、發今等同誌參加了丹陽撤縣設市大會,前幾天,同我縣鄰近的宜興也撤縣設市了。我們溧陽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城鄉經濟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縣城建設也已初具規模。對照國務院1986年46號文件“總人口五十萬以上的縣,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的非農業人口一般在十二萬以上、年國民生產總值四億元以上,可以設市撤縣”的規定,我們已經完全具備了撤縣設市的條件。根據我縣經濟地理位置的優越條件和我縣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自然資源的開發
利用、對外開放的需要,現有縣建製已很不適應這一要求。為了加快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我們溧陽也應該向上級政府請示撤縣設市……春生書記的這席講話,與會同誌都非常讚同,大家商量決定,先由“兩辦”(即縣委辦、縣府辦)負責同誌到成功撤縣設市的地方去取經學習,擬寫申請報告,交縣領導討論後呈報給上級政府,爭取早日能夠撤縣設市。
5月初的一天上午,由潘致炳、路發今帶隊的“兩辦”同誌,首先來到宜興市政府辦公室,受到史祖能主任的熱情接待。史主任說,宜興、溧陽是兄弟縣,我們原來都同屬於鎮江地區,雖然現在我們已分別劃歸無錫和常州管轄了,但我們還要同以前一樣常來常往。還有,我祖上是溧陽過來的,聽我父親說,我們的老家在溧陽埭頭,此時我搶過他的話頭說,史主任,巧得很,我的祖上在宜興,史祖能好奇地問,在宜興囉答(哪裏),我說,聽我大伯說,我們路家原在宜興新芳橋,他小時候曾跟著我爺爺到宜興縣城的路家祠堂吃過公堂酒呢……這麼隨便一聊,宜興、溧陽的同誌都覺得分外親熱。史主任弄清我們的來意後,便毫無保留地介紹了宜興撤縣設市的情況經過,並突出重點地介紹了擬寫申請報告的要點。關於撤縣設市的好處,他一連說了好幾個有利於:有利於綜合發揮宜興的潛在優勢,促進整個工農業生產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陶都宜興的知名度,促進陶瓷工業的發展;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宜興旅遊事業的發展;有利於發揮商品集散流通和交通樞紐作用……我們聽著都認真地記了起來。我一邊記錄,一邊還督促隨行的負責起草文件的章健說,你要記得詳細一點,史主任講的這些觀點,我們回去起草文件時都可以借鑒和參考的啊。章健同誌連連點頭稱是,並記錄得更加認真了。
“兩辦”同誌到宜興、江陰、昆山和丹陽等地學習、取經回來,立即起草了《關於溧陽縣撤縣設市的請示》。在“兩辦”同誌外出學習的同時,縣計委、統計局按照縣政府的要求,把溧陽縣城規模、常住人口數和經濟總量等有關統計數字,都已做好報表,與溧陽縣地圖、溧陽縣城現狀圖和規劃圖等有關資料,作為附件附在政府文件後麵。政府關於撤縣設市的請示經縣委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後,由縣政府呈報給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孟金元市長和分管城市建設的洪文鑫副市長都很支持,很快就簽發此件,並呈報給了江蘇省人民政府。
1988年11月,趙國楨同誌調任常州市經委主任,王家富同誌任溧陽縣縣長。家富縣長對撤縣設市工作非常重視,上任不久,就督促民政局長吳慶鬆說,老吳,你應該多到省民政廳去跑跑呀,聽說溧陽撤縣設市的請示已經報上去半年多了,怎麼一點回音也沒有啊?!吳慶鬆局長苦笑笑說,王縣長,為了撤縣設市,我已多次跑過省民政廳,省廳的夏處長對我說,中央民政部給江蘇的七個指標,我省已經全部用完,這七個撤縣設市的地方分別是常熟、宿遷、丹陽、宜興、張家港、江陰和興化。你們溧陽和蘇北的如皋等五六個縣,都要等民政部的第二批指標了。老吳同誌,我再告訴你一個信息,由於現在全國有不少地方、包括我們江蘇在內,大家都在爭取撤縣設市,已經形成了一股熱潮,民政部根據中央領導的意見,撤縣設市工作可能暫時要冷一冷。因此,你們要有思想準備,不要急於求成……說到這裏,吳慶鬆笑望著王家富說,王縣長,此事你也不能心急。王家富聽後也隻是苦笑笑,沒有再說什麼。
1989年年底,中共常州市委調整了溧陽縣委領導班子,吳春生同誌升任常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由楊大偉同誌擔任了中共溧陽縣委書記。
1990年4月下旬,風和日麗,陽光燦爛。剛剛由寧夏回族自治區調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沈達人同誌,來到溧陽開展為期一周的調研工作。他先看後聽,對溧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當即決定把溧陽作為他的基層聯係點。南京師範大學是他在高校的聯係點。楊大偉書記、王家富縣長等縣領導,在縣招待所一號樓二樓會議室向沈書記彙報了溧陽近年來搞的“四大開發”(即以昆侖工業園區為主的工業開發、丘陵山區的特色農業開發、蘇浙皖邊界市場的商貿開發和天目湖旅遊開發)之後,楊大偉同誌向沈達人書記彙報說,改革開放的十多年來,我們溧陽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工業為主體、農副工三業和旅遊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縣城建設也已形成規模,常住人口已達十多萬人。由於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交通運輸、商業流通和旅遊等第三產業也正在蓬勃興起。溧陽山明水秀,風景優美,尤其是沙河、大溪兩大水庫,山水相映,景色如畫,一經開發,其旅遊價值將不可估量。我們溧陽的這些綜合優勢,這些年來雖然有所利用,但它的潛力還遠遠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行政建製上的製約,跟不上當前改革、開放的需要。因此,我縣自1988年春天,就向常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呈報了關於撤縣設市的請示,可是至今已有兩年多了,上麵還是沒有個說法。為此,我們懇請沈書記能予關心、支持,過問一下此事。陪同沈書記來溧調研的常州市委書記陳玉英也幫著說,溧陽撤縣設市這件事情,我們常州市政府前年就報到省裏了,可是至今沒有回音,看來此事還要請沈書記多加關照。沈達人書記聽著笑了,他笑嗬嗬地說,得道多助啊,前幾天,原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同誌也從北京打電話給我,要我關心、支持他家鄉溧陽的撤縣設市工作。這事待我回南京後了解一下情況,如有可能,我想你們溧陽的這個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說罷,他偏頭對著坐在他身邊記錄的秘書章劍華說,劍華同誌,請你也幫我記住這件事情。
完全可以這麼說,沈達人書記來溧調研是溧陽撤縣設市的極好轉機。沈達人書記離開溧陽後,楊大偉書記、王家富縣長,召集“兩辦”和縣經委、縣計委、統計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溧城鎮主要負責人,對照國務院(1986)46號文件規定的關於撤縣設市的標準,將近兩年溧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情況和數字,補充、修改了1988年《縣政府關於撤縣設市的請示》,重新按照程序呈報給上級政府。由於省委沈達人書記和陳煥友省長的關心和支持,省民政廳受省政府的委托,於1990年6月下旬,將溧陽和兄弟縣撤縣設市的請示報給了國家民政部。
溧陽縣民政局局長吳慶鬆得到這個信息後,立即向王家富縣長作了彙報。王家富聽過“兩辦”彙報的已經撤縣設市的宜興等地介紹的經驗,即要跑省跑部,走對路和找對人,這是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王家富當即與楊大偉、房惟辛等縣領導商量決定,由王家富縣長帶隊,率領政府辦主任路發今、副主任羅潤建和秘書候和平,縣計委主任高益民、副主任袁再保,財政局長史祥芝,人行行長馬仁忠,物資局長楊保華,和農行行長袁臣仁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奔赴北京,向民政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溧陽籍在京同誌彙報工作,爭取早日撤縣設市。
我們到北京後住在西直門立交橋附近的國務院第二招待所,是由中國法學會辦公室主任陶曉林同誌安排的。陶曉林是原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的侄兒,對家鄉來客總是非常熱情,不僅宴請,而且對第一次到北京的還會安排去遊覽名勝古跡,令人深切地感受到“親不親、家鄉人”的親切和溫暖。曉林不僅是中國法學會辦公室主任,也可以說是在北京工作的溧陽人的秘書長,家富縣長一行到京住下後,曉林就通知了部分在京工作的溧陽人。聽說家鄉父母官到了北京,國務院秘書三局局長周鎖洪、清華大學副校長楊家慶、國務院“一委三部”(計委、財政部、農業部和外貿部)出口基地辦公室處長周涵達和副處長黃慶霖、中國農科院的唐誌發、《解放軍報》的陳生庚等等,先後來到國務院二招,看望家鄉領導,並且共同表示一定為家鄉的撤縣設市獻計獻策,出力幫忙。周鎖洪和楊家慶還先後邀請王家富一行參觀了中南海和清華大學。
家富縣長是個很有禮貌而又很重情義的人,盡管赴京活動安排很緊,但他堅持一定要去看望陶魯笳、郝建秀等領導同誌,向他們彙報家鄉工作情況,並請他們繼續關心、支持家鄉的撤縣設市工作。陶魯笳是溧陽新昌陶家村人,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他36歲就出任山西省委書記,主政山西十二年。是他發現和總結了大寨這個農業先進典型,正是他把大寨和陳永貴推薦給毛澤東主席,才有了後來風靡全國的“農業學大寨”運動。河南林縣的紅旗渠也是在陶魯笳的關心和支持下才建成的。1965年他被中央調到北京,擔任國家經委第一副主任,協助薄一波主管工交經濟口工作。1978年後任國務院體改委副主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在陶老家裏,陶魯笳聽完王家富的彙報後說,前幾年我在國家體改委工作時到常州等地調研,曾回家鄉去過一次,看到家鄉變化這麼大,我很高興。現在家鄉又在搞撤縣設市,我當然要大力支持。說罷,他語重心長地告誡王家富一行說,但我要提醒你們,申報撤縣設市工作,一定要走正道,不要去搞不正之風。王家富聽著連忙解釋說,陶老,請您放心,我們不會像有些地方那樣去瞎送禮,去害人。陶魯笳聽著笑道,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拜望了陶魯笳、郝建秀等老領導後,王家富一行又去看望了國務院秘書三局局長周鎖洪。周鎖洪是溧陽周城人,1964年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分配在國務院文教辦工作。1968年秋天下放到寧夏“五七”幹校。三年後調回北京,被選調到國務院秘書局,曾在周恩來總理身邊工作了三四年。1974年溧陽地震後,國務院的慰問電就是他執筆撰寫的。1979年溧陽地震後,他又隨同烏蘭夫副委員長回到溧陽,在抗震救災方麵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現在在田紀雲副總理身邊工作。在周鎖洪家裏,我環顧一下他家,雖然他在國務院工作,但我覺得就同普通職工家裏一樣,兩間平房裏,沒有什麼像樣的東西,家具是老式的,電視機是黑白的,就連他每天上下班騎的自行車,也是舊得不能再舊的。他愛人是東北人,在醫院工作,我們去拜訪的那天正好在醫院上班,我們沒有見到。據我所知,周鎖洪的家鄉觀念很重,家鄉有什麼需求,隻要不違反政策規定,他都盡力而為,周城水泥廠的那套機械設備就是他幫忙從河北唐山買來的。這次聽說家鄉撤縣設市,他很高興,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說,撤縣設市工作是由民政部管的,在國務院是由國務委員陳俊生分管。我可以介紹一個人給你們,他叫孫偉林,宜興人,是我們江蘇老鄉。他是從部隊轉業安排到民政部,是民政部區域地名司的一名處長,具體分管撤縣設市工作。其實我們在宜興時史祖能主任就向我們介紹了孫偉林,我們還知道他與我縣文化館副館長唐洪才是戰友,所以我們赴京前先請唐洪才與民政局局長吳慶鬆打前站,約請孫偉林安排個時間與王家富等人見麵,聽取我們的情況彙報。現在周鎖洪為我們介紹孫偉林,出於對他的尊重,我們都佯裝不知道,仍是認真地聽和記,而他竟一點也沒察覺……在我的印象裏,周鎖洪真是個老實人、大好人。
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民政部的孫偉林約見了王家富一行。在民政部小會議室,王家富縣長簡要地彙報了溧陽的基本情況、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縣城建設情況。孫偉林認認真真地聽了之後,又問起幾個具體數字,王家富還在思索,在場的計委主任高益明立即報了出來,而且解釋得一清二楚。孫偉林聽了頻頻點頭,讚歎說,不愧是計委主任。聽取溧陽的情況彙報後,孫偉林笑道,王縣長,我們都是老鄉,我對你們實話實說,關於撤縣設市,最近部裏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要從嚴從緊掌握。為此,部領導研究決定,下個月研究撤縣設市工作時,原則上各省隻給一個指標。江蘇因為經濟發達,上報的縣有五六個,溧陽也在其中,但不是首位。對此,你們要有思想準備,不能急於求成。王家富聽著急了起來,情不自禁地說,這可如何是好?會議室裏一下子靜了下來。隔了一陣,孫偉林說,隻要溧陽能排到前麵來,或者是江蘇省民政廳有個明確的態度,隻報你們溧陽一個縣,這樣就可以了。王家富聽了思量一陣後說,我們溧陽是省委沈達人書記的聯係點,我們回去後爭取領導的支持,力爭位置能夠排到前麵來……臨行時孫偉林緊握著王家富的手說,王縣長,我有一事相托,就是徐界清家的事情,徐界清的事你知道嗎?王家富說,知道,他是我們溧陽的縣委書記,後來調到句容工作時發生車禍,不幸因公殉職的。孫偉林說,對,對。徐界清是位好領導,他在宜興當縣委書記時,我爸是縣長,他倆相處得非常好,我們兩家也處得很好。現在徐界清的愛人周錦蘭和幾個孩子都在溧陽,請你們能對他家多加關照。王家富當即表態說,孫處長,你放心,這件事我一定會辦好的!孫偉林點點頭,連聲說,謝謝,謝謝!
從民政部回到住所後,當天晚上,王家富即同常州市委書記陳玉英通了電話,彙報了北京之行情況,並請陳書記能向省委沈達人書記彙報,最好能請省民政廳把溧陽排到前麵去。陳玉英書記回答王家富說,沈書記那裏我可以彙報,因為我們常州市的武進、金壇、溧陽三個縣,撤縣設市的一個也沒有,我們申報一個,在情理之中。不過最好你能趕到南京來,當麵向沈書記彙報一下北京之行的情況。王家富說,好,我明天就從北京飛到南京,向沈書記彙報我們撤縣設市的進展情況。
翌日午後,王家富一行回到南京。那時沈書記剛回江蘇,暫住在省招待所裏。因為夏天天氣炎熱,領導中午都要休息,我們跟著王家富縣長呆在307招待所外麵的水泥場地上等待著。此時正是三伏天,赤日炎炎,驕陽似火,曬得我們個個汗流浹背,麵紅耳赤。王家富看著滿頭大汗的吳慶鬆笑道,老吳啊,我們都是五十來歲的人了,還要這副樣子在這裏,何苦呢?吳慶鬆苦中作樂,挺著胸脯大聲說道,要說累,比比革命老前輩;要說苦,想想紅軍兩萬五。我們一行聽了都笑了起來。王家富也笑道,老吳可以,老吳可以!就在大家開玩笑的時候,剛好在省公安廳負責安全保衛的溧陽人邵木金同誌到了,連忙邀請大家進307招待所休息。
下午2點左右,省委沈達人書記在他所住的套間裏親切接見了我們。沈達人書記聽取王家富彙報了北京之行的情況後說,關於溧陽的撤縣設市工作,昨晚玉英同誌同我通電話了,剛才又聽你說了一遍,這樣情況大致上我清楚了。家富同誌,說到這裏沈書記還特地看了我們在座的每位人員一眼,然後說道,溧陽的撤縣設市,同其他縣相比是有其一定優勢的:首先,溧陽是革命老區,陳毅、粟裕率領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就在溧陽,溧陽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是作出過貢獻的。其次,改革開放以來,溧陽經濟、社會發展都很快,已經具備了國務院關於撤縣設市的標準。第三,溧陽是蘇南地區,屬常州市管轄,蘇州、無錫都有幾個縣撤縣設市了,但常州下轄的三個縣撤縣設市的目前一個也沒有。因此,我來同煥友同誌商量一下,把溧陽的位置朝前挪一挪……聽到沈書記的這席講話,我們溧陽來的幾個同誌心裏踏實多了。
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省政府特派省民政廳長侍雲詩同誌陪同王家富等領導同誌再次飛赴北京,代表江蘇向民政部明確表態,把溧陽移到首位。王家富縣長再次到民政部彙報工作後,便把吳慶鬆、唐洪才兩人留在北京,要求他倆坐鎮北京,等候消息。
1990年8月13日上午10點鍾左右,留守在北京上園飯店408房間的吳慶鬆,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國務院秘書三局局長周鎖洪同誌在電話裏對吳慶鬆說,老吳同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今天上午,民政部報到國務院的撤縣設市的請示報告,國務委員陳俊生同誌已經批示“同意”,江蘇就批了溧陽一個縣,民政部很快就會有文件批複給江蘇的。老吳同誌,請你轉告大偉書記和家富縣長,向他們問好,同時祝賀家鄉能夠順利撤縣設市!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部
民行批0990〕74號
關於江蘇省設立溧陽市的批複
江蘇省人民政府:
佟省一九九〇年六月二十二日《關於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的諳示》收悉.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撳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縣級由省直轄,以甩溧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溧陽市的行政區域,不增加機抅和編製.
慶鬆聽後連續說了好幾聲謝謝,謝謝,同時歡迎周局長能多回家鄉看看(令人遺憾的是,周鎖洪局長由於多年辛勤工作,勞累過度,不幸於1991年秋天去世,年僅五十二歲)。吳慶鬆接完電話,心潮起伏,喜極而泣。此時唐洪才剛好外出,他一個人呆坐在房間裏,回想三年來撤縣設市工作的酸甜苦辣,眼淚就同斷了線的珍珠似的成串成串地在臉頰上直滾下來。隔了一陣,心情平靜一點後,他舒了口大氣,自言自語地說,好,總算辦成一件大事了!隨後他拿起話筒,向遠在家鄉的王家富縣長報告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1990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文給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複同意溧陽撤縣設市。全文如下:“江蘇省人民政府:你省1990年6月22日《關於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的請示》收悉。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縣級),由省直轄,以原溧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溧陽市的行政區域,不增加機構和編製。民政部(公章)”
1990年8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設立溧陽市的通知》。全文如下:“常州市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縣級),以溧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溧陽市的行政區域,不增加機構和編製。鑒於縣級市由省直轄涉及的方麵較多,溧陽市暫仍由常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實行計劃單列。江蘇省人民政府(公章)”
四
1990年12月8日,中共溧陽市委、溧陽市人民政府,在人民立體聲電影院隆重召開了撤縣設市大會。應邀出席大會的有: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和省民政廳等省機關有關部門領導;常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常州市委辦、政府辦及民政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武進、金壇和鍾樓、天寧、戚墅堰區和郊區等縣區黨政領導;鎮江市黨政領導,和原鎮江地區所轄的丹陽、丹徒、句容、溧水、高淳、揚中等縣市黨政領導;蘇州市和下轄縣市黨政領導;無錫市和下轄縣市黨政領導;南京市及江寧縣領導,安徽省宣州市、郎溪縣和廣德縣等地的黨政領導;《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和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單位負責人……溧陽本地出席大會的有:市四套班子全體領導;原四套班子離退休領導和享受地市級待遇的老同誌,和享受副縣級以上待遇的在職幹部和離退休幹部;溧陽市機關部、委、辦、局負責人,各鄉鎮、場圃和市屬黨委(總支)負責人;各級勞動模範、各界人士和“三胞”眷屬代表,溧城鎮居委會主任代表等等,共有一千餘人參加了這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撤縣設市
大會。
大會由市長王家富同誌主持,他宣布了出席會議的對象,介紹了各位特邀來賓後,省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史漢民宣讀了民政部關於溧陽撤縣設市的批複和省政府批文,常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曉棠宣讀了常州市委“關於改變中共溧陽縣委、縣政協、縣紀委和縣人武部機關名稱的通知”、“關於改任溧陽縣領導幹部職務的通知”,常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湯永安宣讀了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決定。當王家富市長宣布“獻花、鳴炮、奏樂”時,會場內外樂聲四起,電影院廣場上爆竹聲聲,迎春樓旁千羽信鴿飛向藍天。城區主要街道上,張燈結彩,彩旗飄揚,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整個溧陽縣城沉浸在一片歡慶的氣氛之中。人民立體聲電影院內,在熱烈的掌聲中,市委書記楊大偉開始講話。他微笑著大聲說道: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誌們、朋友們,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在這裏隆重召開溧陽撤縣設市大會,正式宣告溧陽市的成立!在此,我代表中共溧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七十五萬溧陽人民,向光臨大會的省、市領導,兄弟縣市領導,曾在溧陽工作過的老領導、老同誌,新聞界、經濟界、文化界的領導和朋友們,以及各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全體來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發來賀電、賀信的單位和領導同誌、各界朋友、港澳同胞,致以誠摯的謝意和良好的祝願!向在全市各條戰線上辛勤勞動、忘我工作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楊大偉書記在題為《從新起點奮進,向新目標登攀,為把溧陽建成繁榮興旺的現代化城市而努力奮鬥!》報告中,回顧了溧陽發展的曆史,暢述了溧陽發展的今天。楊大偉書記說,溧陽的發展,溧陽的成就,靠的是黨的改革開放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靠的是全市各級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鬥。同時,也是同曾在溧陽工作過的老領導、老同誌的多年辛勤工作分不開的,同曆屆縣委、縣政府勵精圖治打下的良好基礎分不開的,同全國各大中城市、兄弟縣市和社會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幫助分不開的,重情重義的溧陽人民是不會忘記各位的……他在報告的最後部分號召全市人民,要以撤縣設市為新的起點,明確撤縣設市後的新任務、新要求,在新的起點上不斷追求新的目標,為把溧陽建成一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科技先進、人民富裕、風氣良好、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興城市而努力奮鬥!省政府副秘書長史漢民和常州市委陳玉英書記先後在大會上講話,殷切希望溧陽繼續發揚革命老區人民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勇於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創業,奮發圖強,把溧陽建設得更加美好!
市委、市政府在成功地召開了撤縣設市大會之後,為了向溧陽籍在京工作的詞誌彙報撤縣設市情況和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感謝他們多年來對家鄉作出的貢獻,1991年1月13日,在北京的國務院第二招待所舉行了“溧陽撤縣設市彙報會”。為了認真搞好這次活動,市委、市政府委托市人大主任蔣品庸同誌帶隊,率領市委辦副主任宋亞新、科長龔瑞元,政府辦主任路發今、副主任羅潤建、秘書趙國興和行政科的王溧生,人大辦的蔡金龍,和民政局長吳慶鬆等一行九人,先行進京,做好這次活動的有關準備工作。我們是自己帶輛麵包車進北京的,那時還沒有高速公路,公路狀況很差,車速很慢。出發那天是陰天,東北風一陣緊似一陣。車子到了山東境內,經過沂蒙山區時,天上紛紛揚揚地下起了鵝毛大雪,汽車下坡時車輪打滑,刹不住車。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就下車抱起路邊地裏的玉米稈鋪設在路上,緩慢前行,到達濟南已過午夜。第二天一早,簡單地吃過早餐後,繼續前行蔣主任帶領我們赴京的那次途中,真是吃了不少苦頭。
1991年1月7日,我們到了北京之後,在蔣品庸主任的統一指揮下,立即著手進行“溧陽撤縣設市彙報會”的各項準備工作。首先通過溧陽駐京辦事處和陶曉林等人的聯係點,在電話中聯絡部分在京工作的溧陽人,大致摸清在京工作的溧陽人的基本情況。他們有的是中央部委領導,有的是機關部門處長,有的是科學家,有的是學者、教授、記者、編輯……共有二百六十多人。隨後,對級別較高的領導由蔣主任等市領導帶領我們登門拜訪,並送上市委、市政府的邀請書;對副處以上的領導實因人數多,我們忙不過來,隻能采用郵寄的形式向他們發出市委、市政府的邀請書,並通過電話聯係確定他們是否能參加會議。在這同時,我們在陶曉林同誌的大力支持下,還要著手準備會務的各項工作,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1991年1月13日,就在前幾天剛剛舉辦了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慶典活動的國務院二招大會議室裏,我們“溧陽撤縣設市彙報會”如期召開了。這天上午,盡管天氣寒冷,交通不便,但接到邀請的在京工作的二百多位溧陽籍同誌,個個興高采烈地從京城各地趕來參加了會議。彙報會由楊大偉書記主持,王家富市長講話。家富市長開場白說,各位在京工作的溧陽籍同誌,因為我們都是溧陽人,所以今天我不講普通話,我就用家鄉話來向各位彙報我們的工作……王家富還未說完,會場上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不少人讚同說,說家鄉話好,這樣更親切一些,因為我們平時很少能聽到家鄉話。家富市長首先向大家簡要地彙報了溧陽撤縣設市的情況經過。他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溧陽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縣城建設也已初具規模,對照國務院(1986)46號文件關於撤縣設市的有關規定,我們已經完全具備條件。因此,溧陽縣人民政府於1988年5月向上級人民政府提出了“關於撤縣設市的請示”。當時向省政府申請撤縣設市的縣有十幾個,根據民政部要求撤縣設市隻能分期分批進行的指示精神,江蘇省人民政府隻上報了七個,我縣未被列上。去年5月,溧陽縣人民政府再次向上級政府提出撤縣設市的請示。這次比較順利,前前後後不到三個月,到去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文,同意撤銷溧陽縣,設立溧陽市(縣級),實行計劃單列。說到這裏,王家富加重語氣、充滿激情地大聲說道:這是溧陽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好事和喜事。我們溧陽撤縣設市,這是溧陽曆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標誌著溧陽經濟、社會的曆史性進步,標誌著溧陽的曆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此時,會場上又一次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王家富市長向溧陽籍在京工作的同誌彙報了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情況,感謝他們長期以來對家鄉作出的貢獻,並誠摯地希望他們今後繼續關心家鄉,支持家鄉的各項工作……
王家富市長講話之後,按照預定的議程,溧陽籍在京工作同誌代表講話,首先出場講話的是德高望重的陶魯笳書記。原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原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葛春霖,解放軍總參謀部工程兵原副司令員馬蘇政,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楊家慶,國務院秘書三局局長周鎖洪,國務院“一委三部”出口基地辦公室周涵達處長、黃慶霖副處長,中科院院士、著名火箭專家朱森元,中國法學會辦公室主任陶曉林等同誌,都是坐在前排位置的。當七十多歲的陶老邁著穩健的步伐一步步走上講壇的時候,與會的溧陽人的目光一下子聚到了他身上,坐在後麵的有些人甚至站起身來看望。大名鼎鼎的陶魯笳,不少人隻聞其名,未見過其人,現在聽到陶老出場講話,大家都急切而又好奇地看望著胖墩墩的陶魯笳講話。真是少小離家、鄉音未改,盡管陶老已在北方工作多年,但溧陽人一聽就聽出他講的普通話中帶有濃重的鄉音。他慢吞吞地、情真意切地說,感謝家鄉父母官在年底、在繁忙的工作中,從遙遠的家鄉到北京來看望我們這批在京工作的溧陽人。聽到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搞得這麼好,我們都很高興……現在我已經老了,離休在家了,幫不上什麼忙了。此時主持會議的楊大偉書記插話,對與會人員說,陶老對我們溧陽撤縣設市也是幫了大忙的!頓時會場上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掌聲平息後,陶老繼續說,後麵還有同誌講話,我不多講了,最後我提兩點希望,一是希望我們在京的溧陽人要多關心、支持家鄉的經濟建設;二是希望家鄉父母官每年年底都來看看我們這批在京的溧陽人。我們都是喝家鄉的水長大的,現在,雖然我們身在北京,但心係家鄉,我們都非常想知道家鄉的新變化,新麵貌……陶老說出了與會者的心裏話,他還未講完,在場的溧陽人都使勁拍起手來……陶魯笳同誌講話之後,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楊家慶、原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葛春霖等領導同誌,也都先後在會上講話,發言踴躍,氣氛熱烈,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在資金、項目、人才、技術、信息等等諸多方麵為家鄉效力,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寫於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