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當然,按照好萊塢電影人的習慣,製作者在影片結尾處照樣埋下了一個伏筆―看來他們還打算再拍續集呢。

《 A.I.》及其背後的故事……

A.I.是 英 文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縮寫,意思是“人工智能”。所謂“人工智能”,是研究和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係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能”一詞誕生於1956年,此後科學家提出了眾多的理論,使這一概念逐步擴展和完善。

而我們這裏要說的,是一部同名影片《A. I.》,中文片名就譯為(人工智能)。

《A.I.》本不是一個場麵宏大的科幻故事,線索也不是十分複雜:一個家庭的孩子催患難治重症,為了讓妻子不再傷感,丈夫帶回來一個機器孩子。機器孩子大衛與真正的兒童一模一樣,很快便贏得了這對夫婦的喜愛。但是有一天,患病的孩子被治愈了,回到了這個家庭,結果大衛便從此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大衛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類;於是他天真地設想:隻要自己變成人類,爸爸媽媽就會再度喜愛自己。為了實現這一夢想,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大衛踏上了漫長的征程,用一生去尋找可以把自己變成真人的“藍仙女”。

其實類似的情節,我們從科幻影片(二百歲人)中也能看到。而這個小機器人大衛的形象,其實就是一個現代技術環境下的“匹諾曹”―那個一心想要變成真人的木偶。

《A.工.》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自編自導,這位著名導演曾執導過《侏羅紀公園》等科幻大片。但事實上,這部影片本是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未能完成的心願。

1999年,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因心髒病離世。這位電影大師一生隻拍過16部影片,但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其中包括著名的(2001:太空奧德賽)。

早在1974年,庫布裏克就開始構思《A.I.》,靈感來自英國科幻作家布萊恩·奧爾迪斯的短篇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 1969 ) ,作品講述了一個失去關愛的機器男孩與他的玩具泰迪熊的故事。但庫布裏克的困境在於,以當年的技術手段是無法拍出這部影片的。

1993年問世的《侏羅紀公園》讓庫布裏克看到了希望,因為許多電影特技可以靠電腦來表現了!於是庫布裏克開始請人為《A. I. 》設計方案,但由於庫布裏克一貫精益求精的態度,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也未能完成。

在庫布裏克去世一年之後,華納公司請斯皮爾伯格接手該片。斯皮爾伯格拿到了庫布裏克寫就的80頁劇本,以及請人繪製的1500張插圖,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好友遺願的工作中。

按照庫布裏克的本意,小主人公的飾演者應該是一名真正的機器人。之所以做此考慮,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真正的兒童演員會逐漸成長,而按照庫布裏克的細致作風,不等影片拍完這名兒童演員就會長大成人;此外庫布裏克還希望這一角色看起來能夠有異於真人―他畢竟是一個機器人嘛。

但庫布裏克的設想實現起來很難。後來他也曾考慮過用電腦合成一個數字影像,或者幹脆使用玩偶模型―模型專家甚至以庫布裏克5歲的孫子設計出了一個方案!但最終這些設計都沒有得到庫布裏克的認可。

斯皮爾伯格接手影片之後,還是決定使用真人兒童演員。當然,為了讓他更像“機器人”,也做了一些特別的處理。比如為了讓這個“機器人”的麵孔更為光滑,化妝師仔細地剃光了小演員臉上的汗毛;而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化妝師先拿其他小孩做過多次試驗,結果參加試驗的很多孩子臉上都變得光滑無比!

( A.I.)這部科幻巨片的投資達1億美元,由華納公司、夢工廠公司和庫布裏克製片公司合作出品,而庫布裏克的養子也擔任了本片的執行製片人。電影問世於2001年,但公映後反響一般一一沂良多人認為斯皮爾伯格沒能真正表現出庫布裏克的原始思想。

在影片的最後,外星人在冰封的海底發現了大衛,並促其再度蘇醒。那麼,大衛最後真的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嗎?1895 - 2002· 802701

100多年前,第一部有關時間旅行的科幻小說問世了,這就是英國科幻作家H.G.威爾斯的(時f]機器) (The Time Machine, 1895) C 2002年,這位科幻大師的曾孫西蒙·威爾斯與別人合作,把這部名作又拍了一遍。之所以說“又”,那是因為早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同名原作就曾有過影視改編。

一定是考慮到視覺效果和商業價值,電影的情節與小說略有不同:首先將出發地點從英國搬到了美洲“新大陸”,把倫敦紳士變成了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主人公在前往公元802701年的路上,還抽空在21世紀初多停了兩站。不過不管怎麼說,整個故事拍的還是相當感人。

現在不妨讓我們看看H.G.威爾斯的原著―

時間旅行家無意中來到了公元802701年。那時的人類“埃洛伊”退化,終日隻知吃喝玩樂。但他們很怕黑夜,因為夜間有另外一種人類“莫洛克”出現。“莫洛克”為“埃洛克”提供生活用品,但一到夜晚就出來捕食他們!而時間旅行家是威爾斯式的英雄,他總是藐視科學,有能力也有局限,無法改變殘酷的現實―這點與凡爾納式的英雄顯然不同,那種英雄推崇科學技術並能解決一切問題。作家運用某種近乎恐怖的寫作手法,通過錯綜複雜的情節來實現故事中震撼人心的突然性變化,給人以某種荒涼的感覺。

《時間機器》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前瞻性科幻作品,至今還找不出另外一部描寫未來社會的作品能超越之―可以認為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是齊名之作,盡管那並不屬於時間旅行題材。作者日.G.威爾斯是科幻萌芽與草創時期的兩大巨匠之一,與凡爾納算是同時代的先驅。這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中長篇科幻小說,也是相當優秀的一部,從此開創了時間旅行題材的先河。此後有關時間旅行、平行世界的作品在科幻領域中長盛不衰,成為經典類型之一。

科幻文學之所以垂青時間題材,主要源自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人類的天性。在現有的科學體係下,時間具有嚴格的單向性。在所有的物理定律中,隻有熱力學第二定律帶有時間方向箭頭,這就給人一種時光流淌消逝不再的感覺。因此回首檢閱過去,或者提前觀瞻未來,成為人類的一個永恒夢想。假如在時間中也能像在空間中一般自由地進退翱翔……這一幻想實在太美妙了!直接刺激出無數優秀的科幻作品來。

二是所謂的邏輯困難。既使人們有朝一日真能進入時間,還將麵臨能否改變曆史或未來的問題。一個最為經典的悖論就是:主人公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未成年的祖父,他本人是否還有權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在布拉德伯裏的精彩短篇《一聲霹靂》 (ASound of Thunder, 1952)中,在恐龍時代不小心踩死一隻蝴蝶,竟導致了當代社會的總統落選;而在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的(回到未來)中,年輕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極力撮合自己的父母,可他母親卻對他產生了興趣……對於未來的情形也是一樣:能否從未來獲取新技術,拿到當代以提高文明的“進化效率”?這在日本作家小鬆左京的《無盡之流的末端》(又譯《因果循環》中有著深刻的體現。

如果真的隻是像觀賞電影一樣對過去或者未來進行“查看”,當然就不存在上述問題了―可那也就沒故事了,科幻小說要的就是有意無意地“幹涉”那麼一下!可任何對過去或者未來的幹涉,都是嚴重違背因果律的―有科學家指出:假如真的實現了時間旅行,也許我們將麵臨一個超級不穩定的世界。為此科幻作家又在作品中設定了許多自我限製,諸如“時間管理局”之類,阿西莫夫在他唯一一部有關時間旅行的作品(永恒的末日)(丁he Endof Eternity, 1955 )中就做了如此處理,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

小學生野比大雄是一個渾身都是缺點的孩子,不但腦袋慢,運動方麵也不行,在學校裏經常被老師訓斥,放學後則被同伴胖虎和小夫欺負,回到家裏還要被媽媽責罵。

同班同學靜香美麗而乖巧,她與大雄一起長大,是大雄發誓長大一定要娶來做妻子的女孩。但除了靜香友誼帶來的溫暖和體貼,大雄依舊感到事事不如意。

在大雄小學四年級的那個元旦早晨,哆啦A夢乘時光機來到了大雄的房間,從此改變了大雄的人生。哆啦A夢是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受大雄孫子世修的囑托前來照顧大雄,希望能夠改變他失意的人生。每當大雄被欺負或者有夢想無法實現時,哆啦A夢總是能從肚子上的“四次元口袋”裏找到合適的道具來幫助他,從此他們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很多讀者大概都對“機器貓”這一形象印象深刻,這套以一個貓型機器人為主人公的故事是由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事實上這是兩位漫畫家的共同筆名)創作的經典漫畫故事。它在剛剛進入國內時,大多被形象地稱為“機器貓”,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是“哆啦A夢”《下於大乞凡》。

哆啦A夢一直以短小精悍的科幻故事麵世,最終被集成數十冊單行本,並被改編為電視動畫片。隨著其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一係列長篇故事開始問世,並被一一拍成劇場版的動畫電影。

(大雄的恐龍)正是這些卡通電影中的第一部―

有一天,小夫向大家炫耀自己收藏的珍貴恐龍化石,大雄非常羨慕。情急之下誇下海口,說自己能找到活的恐龍―而誰都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天下午,在哆啦A夢的幫助下,大雄終於找到了一枚圓形的“恐龍”化石,並用22世紀的奇妙道具“時間包袱皮”將化石恢複到原來的樣子,然後精心看護,小心孵育……奇跡發生了,原來這是一枚真正的恐龍蛋!

出生的小恐龍皮助將大雄認作自己的媽媽,得到了大雄的細心照顧。但皮助的身體越長越大,已經無法養在家裏了,隻好被送到公園的水池裏飼養。於是,城市中慢慢有了公園中有“怪物”的傳言。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大雄隻得含淚將皮助送回白至紀。在前往的白呈紀的路上,大雄和哆啦A夢乘坐的時光機被不明身份的人襲擊,受到嚴重撞擊而損壞,皮助被送到了錯誤的地點和年代!

大雄回到現實世界後才發現這一點,他決定再乘時光機回去,以便將皮助送回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一向貓道卻熱心助人的胖虎、傲慢富有卻膽小軟弱的小夫以及溫柔好心的靜香也加入了這支隊伍。他們乘時光機找到皮助,發現時光機已被部分損壞,無法正常操作。此時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帶著時光機回到日本東京大雄的房間,隻有在這一正確位置才能返回當代,最終完成整個“工程”。

大雄和夥伴們帶著皮助踏上了漫漫的回家之路。他們一路風餐露宿,還受到來自未來的恐龍獵人的追捕―討也們第一次見到能像皮助這樣與人如此親近的恐龍, 自然要不惜一切代價弄到手!經過一係列的冒險、追逐和鬥爭,恐龍獵人終於被時空巡邏隊抓獲並繩之以法,而皮助則被大雄送回到了正確的地點和年代,與同類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

最後,大雄與夥伴回到現實的日本,時間被設定在他們出發時刻的一秒鍾之後!遠古時代那驚心動魄的千辛萬險與生離死別,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