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同遠航(1)(2 / 3)

我曾在秉燭夜讀中等待人生的花季綻放理想的蓓蕾,在沉沉暮靄裏等待戀人的腳步驅逐孤獨的陰霾……如今,我又在文學的原野上艱難求索,等待生活的真諦開啟智慧。等待雖然痛苦,但等待畢竟伴隨著希望,有希望的日子便有奔頭。等待是為了結局,然而即便是圓滿的結局,與漫長的等待苦苦的期盼相比,也顯得分量太輕。

等待意味著誠篤堅貞,等待許多時候令人無奈,於是歲月的沙漠中,等待必須與毅力同行,它沒有玫瑰的色彩與芳香,卻浸泡苦澀的酒,然而日子越長,生活的老酒越有味道。等待的日子也很平淡,像一杯白開水,有時不得不往裏加點糖或咖啡……學會等待,人才會從稚嫩走向成熟。

等待也意味著將要麵臨兩種結局:成功與失敗、得到與失落、歡樂與痛苦、幸福與悲傷……人們承受等待的能力總比承受結局的能力堅韌,因為遙遙無期的等待遠比接受結局更殘酷。

人類總是追求完美與圓滿,我們必須為等待的結局付出努力,但沒有必要讓等待成為預定的結局。

你看見過在田野上耕作的農民嗎?從播下了第一顆種子開始,便在辛勤的勞作中開始了幾個季節的等待,大自然的風雹水患也許在瞬間把他們的希望化作夢幻,然而麵對絕收的田疇,他們依然在等待,等待明年收獲未卜的秋天。“莊稼不收年年種”是何等執著的等待!這種恒常的堅韌足以證明等待的意義,生活在等待中延續,多一份等待的執著便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再看看我們的母親吧,從開始孕育兒女那天起,就有了等待,又在望子成龍的等待中,母親拋灑了半生心血,當年輪將“朽木難雕”的兒女還給她時,母親說:“能掙碗飯吃就行”。二十幾載的養育,七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期盼,沒有母親的愛心,沒有母親的胸懷,怎能承受如此漫長的等待,又如何能夠這麼坦然地接受結局?愛心與奉獻,努力與忍耐,懷了母親般的胸襟才可以麵對世界,才可以輕鬆地去迎候種種結局。

所以說,等待是鍥而不舍的精神,等待是坦蕩如砥的胸懷,等待是生命奮鬥的過程。

在人生的坐標係裏,等待是一條曲線,有高峰也有低穀,卻不停地向前向上延伸。

不要等待有誰把誰送進殿堂,我們隻能在等待中自己去建造殿堂,唯其如此,我們離成功的殿堂才會更近。等待不是坐岸觀水,等待是鑿河開道;等待因充滿汗水而充實,果實因汗水浸泡而飽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唯精神永恒。

我願奏響生命的樂章,為塑造永恒的精神等待終生,不求結局輝煌,唯願信仰堅定。

芒子

沈玉秋

芒子,乃是一種漁具的稱謂。它的結構是:在細而高的竹竿上端裝數麵小旗,中部糖葫蘆似的穿一串比重極小的網浮,它的下腳要拴在網綱上。當雲一樣的網撒入天一樣的海時,它猶如麥芒直立在麥浪之上,搖著它的旗幟標示網的存在。芒子的名字大約由此而來。

海上的網,根據它的作業性質,大體分為定置網和遊動網。遊動網,隨船拖收,無需掛慮;而定置網便要把網安頓在海裏,讓它耐心狩獵在潮汐漲落之中,而芒子便要浮在水上,忠誠地守護豐收,等待主人。

漁夫在海裏撤下網便撤下了希望。撒網之後,無論那船兒駛向何方,漁夫的心都在惦記著他的芒子。那是他的網、他的豐收希望存在的唯一標記。難怪漁夫那粗糙的手把個簡單的芒子打扮得花枝招展;難怪在眾多的漁具中這芒子會是那樣的引人注目。

我最初看見芒子不是在大海上,而是在一個漁家院落裏。那是一個缺雪的灰蒙蒙的冬天,那整個冬天視野之內是一味的灰調子。翎毛脫盡的大地,葉子落光的禿枝;房屋,一片片地黑灰在角落裏。大約是到了臘月底,有一天夜裏下了一場雪,這個套銀的漁村裏才有了些微韻致。也就在這雪後的早晨,我發現鄰舍家屋簷前高高地豎著一叢火紅,隻見幾根細而高的竹竿上都自上而下地排著七八麵大大小小的方型紅旗,旗與旗之間還配有綠色纓穗,遠遠看去如紅花綠葉顯赫於藍天白雪之間,好不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