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家。1886年12月1日生於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李家一個佃農家庭。原名朱代珍,後曾改名朱建德,字玉階。幼年入私塾。1906年入順慶府(今四川南充市)中學堂讀書。1907年在成都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1908年在儀隴縣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1909年在昆明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同年冬參加中國同盟會。1911年在講武堂畢業後,被派到雲南新編陸軍當副目(副班長)、司務長。在此期間,秘密向士兵宣傳同盟會的綱領和同盟會在各地組織反對清王朝起義的情況。同年10月,在雲南參加辛亥革命,時任隊官(連長),參加攻打總督衙門的戰鬥。辛亥革命後,參加援川軍,支持四川起義軍。1912年返回昆明,任講武堂軍事教官。1913~1915年任滇軍營長、副團長、團長。在作戰中積累了運用遊擊戰術的一些經驗。1915年起參加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的護國戰爭,1916年在川南納溪戰役中,以少勝多,顯示了他在軍事上的才能。1917年升任旅長,在四川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爭。

在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為了尋求革命真理,毅然拋棄高官厚祿,於1922年到上海、北京尋找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曾先後會見孫中山和陳獨秀。同年9月前往德國留學,11月由中共旅歐組織負責人張申府、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在格丁根市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係學習,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軍事。1925年春,曾要求到蘇聯莫斯科學習軍事,表示:“歸國後即終身為黨服務,作軍事運動”。同年,因在柏林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當局逮捕,7月被驅逐出境,後轉赴蘇聯學習軍事。在學習期間,曾提出回國後將實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的戰法。

1926年夏回國,被派往川軍,爭取楊森部協助國民革命軍北伐。在此期間,參與領導反抗英國軍艦炮轟萬縣的鬥爭。11月,和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領導四川瀘州、順慶起義,策應北伐,並試圖建立由中共直接領導的武裝力量。1927年初,遵照黨的指示到江西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培訓軍事幹部。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曾以部分槍支武裝農民自衛軍。

1927年8月,他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9軍副軍長、軍長。起義軍主力在廣東潮(州)汕(頭)地區失敗後,同陳毅率領餘部轉戰閩贛粵邊界,到農村找立足點,堅持革命鬥爭,保存革命力量,並對部隊進行多次整頓,把一部分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分配到連隊中去,加強基層工作。他領導部隊由單純打仗轉變為同時做群眾工作,發動農民進行打土豪的鬥爭﹔在軍事上開始實行從正規戰到遊擊戰的轉變﹔由硬打硬拚轉變為有把握的仗就打,沒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遊”。他指出﹕今後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形式是農民的遊擊戰爭。1928年1月,同陳毅等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發動了遍及十餘縣的湘南起義,把工農革命軍和湘南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武裝奪取政權。先後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1、第3、第7、第4師。同年4月,同陳毅率起義部隊和農軍轉移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成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任軍長。同黨代表毛澤東一起指揮第4軍進行五鬥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挫敗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進剿”和“會剿”。1929年初,他同毛澤東率部向贛南出擊,後轉入閩西,建立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以後發展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同年12月,他在中共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上作軍事報告,並參與製訂會議決議。1930年6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總指揮。8月,任第一方麵軍總司令,同月任紅軍總司令。9月,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30年11月~1931年9月,同毛澤東一起,指揮第一方麵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各個殲敵,先後挫敗國民黨軍第一、第二、第三次“圍剿”,使中央蘇區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年7月發表《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一文,論述紅軍的階級性質、共產黨的領導作用、政治訓練等問題,指出:“紅軍的戰鬥力不僅是靠軍事技術的條件來決定,最主要的是靠紅軍的階級政治覺悟、政治影響,發動廣大工農群眾、瓦解敵人的軍隊。”這一論著對進一步提高紅軍戰鬥力起了積極作用。同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軍事人民委員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3年春,同第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一起,指揮所部以大兵團伏擊戰法,於黃陂、草台崗等地殲國民黨軍主力近三個師,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第四次“圍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2月,在中國工農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他和周恩來、王稼祥都強調“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會後朱德繼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他和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在1935年6月第一方麵軍同第四方麵軍會合、1936年6月第二方麵軍同第四方麵軍會合以後,他先後同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及第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一道,維護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和紅軍的團結,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36年10月,第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等地會師,勝利地結束了長征。1937年6月,兼任軍委成立的軍事研究委員會主任,領導總結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對日作戰的戰略戰術,開展軍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