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參與製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以及調整戰略部署,編組野戰兵團,實行戰略轉變等重大決策。針對國民黨反動派堅持反共內戰的陰謀,極力主張積極向東北發展,派遣大批部隊和幹部及早占領東北戰略要地。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繼續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3月,國民黨軍對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同劉少奇、董必武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秋,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10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對扭轉晉察冀戰局起了關鍵作用。11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此役開創了野戰軍攻占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成功先例。他總結的石家莊攻堅戰經驗,在各個戰場上迅速推廣。1948年5月,他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在河南濮陽地區召開的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並視察華東野戰部隊,作了重要講話,對加強部隊團結和紀律性起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以後,參與組織和指揮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決定性勝利。1949年4月,同毛澤東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部署渡江戰役和解放西南、西北地區的重大戰役,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強調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善於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設人民軍隊,決定戰略戰術。朱德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中的建樹,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繼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49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4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起,還連續被選為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朱德重視加強國防建設,參與製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並親自對中國人民誌願軍幹部作赴朝參戰的動員。他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了人民解放軍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曆史轉變,並參與領導空軍、海軍、裝甲兵等軍種、兵種的組建工作。他關心後勤工作和軍事工業的發展,要求盡快地生產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他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強調實施現代化、正規化的統一訓練計畫,辦好各類各級軍事院校,並曾親自到軍事學院對畢業學員進行監考和考核。他還經常深入陸海邊防和軍營哨所視察,了解部隊的訓練、執勤和生活情況。1974年,雖已88歲高齡,仍親自視察海軍艦艇,並乘艦出海檢閱。
1959年廬山會議後受到錯誤的批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他進行了抵製。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