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在華中襲擾頑敵(2 / 2)

蘇中軍區采取各個殲敵的戰法,經16天血戰,於4月25日、5月4日先後攻克高溝、楊口堅固據點,附近10餘處偽據點也被攻克。

此役,共殲滅日偽2000餘人,收複了六塘河兩岸地區,使淮海、鹽阜兩區完全連成一片,改善了蘇北抗日鬥爭局麵。

9月,宿遷日軍一部88人、偽軍90餘人,南下到泗陽縣城西北20千米處、運河南岸的林公渡村建立據點。

淮海軍區當即集中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支隊於9月7日晚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於拂曉前拔除林公渡據點,擊斃日軍連長以下66人,俘日軍5人,斃傷俘偽軍90餘人,粉碎了日偽軍確保運河交通聯係、隔斷新四軍蘇北、淮北兩區聯係的企圖。

此後,新四軍淮北軍區部隊從3月16日開始發起攻勢作戰,持續50天,至5月5日,共拔除據點46處,破壞並控製宿(縣)靈(璧)公路之大店集至靈璧段及泗(縣)宿(遷)公路,泗縣、靈璧外圍除前後張樓外,其餘據點幾乎全被掃清。邳(縣)睢(寧)銅(山)區除運河沿線、隴海鐵路、海鄭公路及眼寧城北之魏集、車甸外,已無敵蹤。

從6月上旬起,淮北軍區部隊再次發起攻勢,先後拔除張樓外圍朱場、三周家等據點。

7月5日起,強攻前後張樓,至11日將其攻克,使泗縣北部地區獲得解放。

淮南軍區,從1943年下半年直至抗戰勝利的1945年,主力一直集中在津浦路西,采取北攻南防的方針堅持鬥爭,津浦路東則主要由地方武裝堅持。

津浦路東軍分區之盱嘉支隊,於1944年1月24日夜襲入盱眙縣城,一舉殲滅偽縣政府、偽警察局,消滅偽保安隊一部,共殲敵200餘人,繳槍120支,自己卻未傷一兵一卒。

2月,浦六工委武工隊夜襲六合縣瓜埠鎮偽區公所及偽軍,殲俘偽區長以下200餘人。

12月22日,六支隊在六合縣城北之羊山頭伏擊開赴程駕橋換防的日軍一個班和偽首都第三師一個營,斃傷日偽軍120餘人,俘偽營長以下200餘人,受到新四軍軍部通令嘉獎。

1944年上半年,鄂豫邊區由於片麵強調“以鞏固為中心”,“減少戰鬥頻繁”,作戰決定權集中於高級機關,因而錯過一些有利戰機,使抗日根據地軍事鬥爭一度出現被動局麵。1944年下半年,邊區部隊加強了對敵鬥爭,形勢好轉。

第三軍分區於8月圍攻日偽軍新設立的監利縣汪家橋據點,迫其逃走,9月5日,在西陽之管家棚俘獲偽定國軍副軍長汪步青、參謀長張維春等20餘人,並於同月在潛西邊殲滅偽軍劉明輝部。

1944年,華中敵後戰場軍民,共殲敵50000餘人,解放國土7400餘平方千米,人口160餘萬,基本上製止了日偽軍對根據地的進攻,溝通了津浦路東各根據地的聯係,各地鬥爭局麵得到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