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戰略航空兵對德國合成石油工業的打擊,還嚴重地影響了德軍裝甲部隊的作戰活動。
1944年12月,德軍發動阿登戰役時,因油料短缺,隻能提供1.5個基數,不足德軍裝甲部隊組織進攻所需要的正常供應量的1/3。德軍進攻開始後,有一半火炮無法跟進,隻能留在進攻出發地。坦克因缺油常常不能機動作戰,隻能做固定堡壘用,致使德軍在進攻巴斯托尼的戰鬥中,火力嚴重不足,陷入被動,從而使盟軍取得了防禦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蘇德戰場上的德軍裝甲部隊也同樣受到缺油之苦。德國的西裏西亞地區是德國武器生產的重要工業區。這一地區的得與失對蘇德雙方都有重大意義。為了奪取這一地區,蘇軍曾進行了半年的準備。
德軍為了阻止蘇軍的進攻,在維斯瓦河西岸建立了防線,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在桑多梅日到巴拉諾夫的灘頭陣地上集中了1200輛坦克準備固守,但由於油料嚴重短缺,坦克無法機動,很快被蘇軍消滅。1945年2月至3月,美英的轟炸造成德軍油料短缺,嚴重地妨礙了德軍航空兵和裝甲部隊的作戰使用,大大加快了蘇軍在西裏西亞的勝利。為此,斯大林曾評價說,美英對德國石油工業的轟炸,對加速蘇軍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對德作戰的最後幾個月中,美英戰略航空兵在繼續對德國石油工業突擊的同時,又對另一個對德國經濟產生嚴重影響的目標——德國的交通運輸係統展開了大規模突擊。
德國鐵路運輸是德國交通運輸係統的骨幹,戰爭爆發後,其運輸負擔極重。由於石油嚴重短缺,德國不可能用汽車擔負長途運輸任務,因而在德國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量居首位,占運輸總量的72%,水路運輸占25%,公路運輸僅占3%。僅煤炭運輸一項就占鐵路運輸總量的40%。
再加上為了應付美英的戰略轟炸,德國曾將大批工廠疏散,造成零部件和半成品的運輸量大幅度增加,又進一步加重了鐵路運輸的負擔。
1944年9月以前,美英對德國本土鐵路係統的月投彈量最高不足5000噸。此後,美英開始對德國鐵路運輸係統進行大規模轟炸,月投彈量最高時超過50000噸。
9月5日,美第八航空隊出動B—24重型轟炸機218架,其中,有183架突擊了地處萊茵河畔的德國西南邊陲小城卡爾斯魯厄的鐵路調車場,投下高爆炸彈463噸。
9月8日,美軍第八航空隊出動300架B—24重型轟炸機,對這座小城的鐵路調車場又投下了665噸高爆炸彈。
9日,美第八航空隊又順萊茵河北上,突擊了萊茵河畔的曼海姆和美因茨,第八航空隊出動419架B—17和337架B—24重型轟炸機,其中有387架B—17轟炸機和265架B—24轟炸機到達這兩個目標上空,共投彈1798噸。
10日,美軍又掉轉方向回師南下,突擊德國南部小城烏爾姆的鐵路調車場,此戰共出動B—24重型轟炸機247架,投彈630噸。
在爾後的10天內,美軍重點打擊德國的合成石油工廠和其他目標。
9月下旬,美軍又圍繞著魯爾工業區,突擊了德國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內的眾多鐵路目標,主要有科布倫茨、林堡、達姆施塔特、哈姆、索斯特、明斯特、路德維希港等地,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突擊路德維希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