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盡職守的作戰部副部長(1 / 2)

恪盡職守的作戰部副部長

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於1895年誕生於俄羅斯,父親是一位神父。華西列夫斯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從軍參戰,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21歲時被提升為營長,獲上尉軍銜。十月革命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加入蘇聯紅軍。

1920年11月,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四十八師奉命調到斯摩棱斯克省駐防,同時負責該地區的剿滅殘匪的工作。他所擔任營長的那個獨立營由於一些年紀較大的軍人被動員退伍或發送回籍而宣布解散。

1922年,蘇俄工農紅軍開始改製,他被任命為第一四二團副團長,後因團長被派出學習,他便代理該團團長之職,未久,則成為該團的正式團長。

1922年9月,華西列夫斯基還率所部參加了軍區聯合組織的一次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大規模對抗演習。這在國內戰爭結束以來還是第一次,當時的蘇聯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及紅軍第一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都親自參加了。

通過這次大規模軍事演習,華西列夫斯基大開眼界。雖然自己隻是一名普通的紅軍中級指揮員,但他已經認識到,軍隊今後的首要任務必須是下大力全麵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理論修養和作戰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因此,他在自己所在團內率先開展各種軍事技術訓練,甚至包括旨在提高指戰員身體體能素質的軍事體育訓練活動。為此,華西列夫斯基本人多次受到師首長,甚至上至軍區首長的表彰。

正因為如此,當1924年年初整個蘇聯紅軍倡導提高部隊全麵戰鬥力的活動展開後,華西列夫斯基便被師部調出,指定由他擔任師初級指揮學校校長之職。

在此任上,華西列夫斯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他不僅為步兵第四十八師培養出了第一批現代化條件下中級指揮員的助手,而且還在軍事教學實踐中獨創了一套新的教學與訓練方法,特別是結合當時進行的軍事改革活動,對該師初中級指揮機構做了相當合理且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大膽調整。

華西列夫斯基的一個很顯著特點和優點,就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他總能在自己的任何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令人稱譽的成就。

1926年夏,當華西列夫斯基在第一四三團團長任上的時候,他奉命到“維斯特列爾”步兵戰術進修學校團長進修班學習了一年。

該校是蘇軍最老和最有名望的一所軍校,始建於1918年11月,至1924年正式定名為:共產國際“維斯特列爾”工農紅軍指揮人員步兵戰術進修學校。

1927年8月,華西列夫斯基為期一年的軍校進修結束。他仍回到了原來的第一四三團工作。此後不久,他又被派到第一四四團擔任團長。

1931年秋,華西列夫斯基奉命由步兵第四十八師調入蘇聯紅軍軍訓部任職。當時,蘇軍軍訓部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新部門,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全軍新形勢下軍事訓練的安排部署、督導檢查等工作。

在軍訓部工作的兩年時間裏,華西列夫斯基先是主持編輯《軍訓通報》。後來,蘇軍最有影響的軍事學術刊物《軍事通報》也轉歸軍訓部辦,他同時也成了該刊的主要負責人。

此間,華西列夫斯基深入地研究了關於大縱深進攻戰役的理論,以及諸兵種合成戰鬥動作協調等一係列最新軍事科學理論。這為他後來在衛國戰爭中成功地籌劃和領導大規模戰役行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構成了他軍事思想的主要框架。

由於華西列夫斯基在大縱深戰役理論研究方麵的突出成績,當謝佳金將軍出任第二任軍訓部部長後,華西列夫斯基曾多次被派遣到各軍區的野戰部隊去檢查應用訓練演習。

在1933年夏季進行的諸兵種合同大縱深戰役試驗演習中,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演習導演司令部的參謀長。擔任這次演習總導演的是蘇軍參謀長葉戈羅夫,副導演是蘇軍炮兵主任戈羅夫斯基。